當我唸臺大醫學院時來到和平教會,就我記憶所及,舊禮拜堂大門入口,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奉獻箱。但我幾乎沒見看過任何人,將奉獻放入那個奉獻箱。印象中和平教會,一直都是在禮拜中使用奉獻袋,來收取會友的奉獻。我也從來沒有認真深入的去探討,關於使用奉獻袋或奉獻箱,這兩者的意義與差異。
2005年我們接受和平教會小會邀請,離開美國芝加哥台福教會,返回和平教會牧會。我發現,在第三堂禮拜,用奉獻袋收取會友奉獻時,投影片上會出現這些字:奉獻是基督徒感謝上帝恩典的一種回應,通過奉獻,我們回應上帝在生活中的引導、保守;回應上帝在主日禮拜中的同在;同時也回應主日所領受上帝話語的教導。若您是新來的朋友或仍不清楚奉獻意義的請無須奉獻。我感到規劃第三堂禮拜的同工,對於用奉獻袋收取會友的奉獻時,對於新來的朋友或是福音朋友,可能會感到壓力或對收取奉獻產生誤會,做了很貼心的說明與教導。
教堂改建時,為了考慮遷回新堂後,禮拜中若繼續使用奉獻袋收取奉獻,需要更多司獻同工,同時收取奉獻時間可能會延長,我在2012年8月5日第511次小會中提出是否在遷回新堂後,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收取奉獻。小會經過討論之後,決議維持奉獻袋收取奉獻。遷回新堂以後,負責安排司獻的執事在2013年1月13日第709次長執會中,再次提出是否考慮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収取奉獻。由於該案在小會已經討論並議決,因此,決議請小會就此案再議。
在小會與長執會的討論中,我發現大家對於奉獻袋與奉獻箱的使用,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因此,我特別向台灣神學院禮拜學蔡慈倫教授,新約神學鄧開福教授,教會歷史鄭仰恩教授請教,有關奉獻袋與奉獻箱的禮拜學、神學、與教會歷史學等相關的資訊。我將從三位教授所得到的資訊內容整理如下:
1.聖經中並無使用奉獻袋收取奉獻的記錄。舊約是把奉獻給耶和華的祭物獻在祭壇上面(代上16:40),或是納入耶和華殿中的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