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牧函-泰國短宣(二)

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

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
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利19:33-34)

當我們在談宣道事工時,總是會提到宣道學家所提出的一套宣道模式理論,區分為M1-M4或是M0-M4,這是指宣道有地域和文化的進展性。從M1—本地同文化宣道(例如:教會周圍社區福音事工),M2—本地近文化宣道(例如:台灣原住民、客家人的福音事工)、M3—異地近文化宣道(例如:差派人到英國去做華人福音事工)、M4—異地異文化宣道(例如:差派人到泰國去做泰國人福音事工)。還有一種,我們或許我們可以稱為「M5」就是在本地做跨文化宣道(例如:在台灣做印尼人、菲律賓人、泰國人、越南人的福音事工)。

但是,如果一個「德國人」在「台灣」做「泰國人」的宣道事工,我們要如何稱呼呢?

他就是夏義正牧師,一個德國人帶著妻小來到台灣,看見台灣有許多泰勞、看見福音的需要,他們一家留下來,學習中文和台灣人同工,向泰國人傳福音。上個月泰國短宣體驗隊前往中壢教會參加「在台向泰勞傳福音二十週年感恩禮拜」時,我們有機會與夏牧師一起用餐和分享,像肯德基爺爺一樣外型的夏牧師汗流浹背熱情地與我們分享台灣泰勞福音的需要,在短短分享中,我們感受到他深愛這一群群的泰勞朋友們、關心他們的身心靈,每週日晚上接送他們來教會禮拜,還要趕在泰勞朋友門禁時間前送他們回宿舍。曾經因為趕車、老舊的福音車拋錨、有翻車的經驗,但感謝主,大家都平安。原本上週六我們邀請夏牧師前來泰國短宣培訓中分享泰勞在台福音事工,但因為同時間他必須趕場,我們擔心他的開車往返安危,因此暫時取消,擇期再邀請夏牧師前來,希望屆時有更多兄姐能夠一起來參加,看看上帝如何做成這奇妙的福音大工,同時也幫助我們在台灣向這一位德國宣道師學習如何向「出外人」伸出愛之手、傳揚上帝愛的救恩。

以下摘要一位同工蔡蕥鍹的訪問夏牧師的內容,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

夏牧師是德國人,生於1951年,他是德國馬堡大學哲學博士,目前擔任中華信義神學院圖書館館長。深具語言長才的他,除了通曉中文、英文、泰文,還能閱讀羅馬文、希臘文與希伯來文,因此也在信神教授舊約聖經,並負責泰勞事工的推展。

夏牧師1975年取得數學碩士學位後,原本可以選擇成為老師或研究員,但上帝卻呼召他成為宣教士。他選擇順服,開始主動聯絡差會,詢問是否有合適的宣教禾場。然而差會要的是國小、國中的數學老師,而非數學家,為了取得教師資格,回應宣教的呼召,夏牧師再研讀物理與教育學碩士,擔任高中老師二年半,1977年與夏伊麗師母結婚。

1980年,德國馬堡差會正式差派夏牧師夫婦到泰國北部的帕耀府(Phayao),擔任當地宣教士子女學校的校長與老師,第二年開始牧會。由於泰國人信奉小乘佛教,基督徒比例非常低,部份基督徒是住在偏遠山上的少數民族,除了曼谷與泰北,泰族是基督徒比例最少的民族之一,泰國東部人口跟台灣一樣多,卻只有約8,000位基督徒,宣教士數目,可能只有三十位左右,全泰國信主比例不到1%,相當需要福音。

當夏牧師開始牧會,艱辛的挑戰也隨之而來。他在距離Phayao二十公里遠的蓮花村牧會,騎車要經過滿地的泥濘才能抵達。當地只有十位信徒,每週六他教導聖經,週日則負責主日,下午帶領查經班。一直到第三年,他買了小卡車,終於減輕路程奔波之苦。由於當地非常窮困,村民自發性成立協會,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成員付費加入。村民如果有人死亡,便使用公基金支應喪葬費用,其他村民可以到喪家連續用餐一星期。然而,當地十位信徒不斷受到親戚及村長的壓力,逼使他們離開協會,這意味他們將得不到任何喪葬補助。加上連續七天的儀式對當地人而言是一種榮耀。他們卻同意離開協會,不要這些「榮耀」,最後還帶領另外十人信主。

就在夏牧師牧會三年後,信徒們一起蓋了間漂亮的教會,然而卻惹惱了當地虔誠的佛教徒,數度想致夏牧師於死地。他回憶,有天晚上他獨自開著小卡車到村裡,半途有種異樣感覺,但也安然度過。沒想到隔天信徒告訴他,昨夜有許多佛教徒埋伏在路旁想趁機殺害他,卻看到他車上載了好多和尚!這些佛教徒覺得很疑惑,隔天到教會問信徒,為什麼牧師車上會載那麼多和尚?夏牧師才明白原來是神保守他的性命,讓佛教徒看見異象不敢殺害他。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牧函---東北角福音隊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今年和平教會將在7/9-12於福隆舉行「東北角福音隊」這次福音隊的最大特點,就是本次的福音隊不是和平教會青年團契主辦,而是與美國房角石教會合辦。這也是和平教會第一次與其他教會合辦福音隊,而且是一次跨文化的嚐試。


這次福音隊最主要是房角石教會的青年主辦的美式營會。美式營會比較注重活動,通過各種不同的戶外冒險活動,來讓隊員之間快速建立關係,從而在營會中能夠向非基督徒傳講福音。這與以往和平教會的福音隊大多是「課室型」的營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除了跨文化以外,型式也是一大調整。

本次主辦的同工都是北美的外籍同工,他們對中文可以說是完全陌生,但是為了幫助「東北角教會」的福音事工,他們特別跨海來到台灣,向台灣的偏鄉地區宣教。由於語言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問題,房角石教會需要台灣當地教會的同工協助配合,在東北角教會的促成之下,和平教會一起參與在這次的福音隊事工。

我們的同工在本次的營隊中,需要負責的事工如下

一、 語言翻譯:由於大會同工的語言與本地青年的語言有一些隔閡,需要有翻譯的同工在其中,以利大會活動都能夠順利地進行。很自然地,這項工作就是我們青年所需扮演的角色。

二、 敬拜讚美:營會期間的敬拜讚美侍奉,也由和平教會的青年一起參與,藉由不同的團隊,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敬拜模式,我們希望彼此可以學習,進步,幫助雙方都能成長。

三、 個人佈道:由於語言的問題,和平教會青年更有機會與參加營會的孩子們建立個人關係,所以強調在這次的營會中,每位同工都要準備「個人見證」,並且接受「個人佈道」的訓練,以幫助大家在營會期間,能夠逐一地與每位學進行個人的見證與佈道,幫助這些學員能夠真正的認識耶穌。

四、 行政管理支援:大會的報告、宣佈、管理都需要和平教會的同工一起來參與,這樣可以幫助營會進行的更順利。讓學員更容易明白營會的行程。

五、 膳食支援:由於福隆距離台北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同時又有火車可以直達,教會的媽媽們也一起參與在膳食支援,協助每天的伙食供應。使所有的隊員在一天的活動之後,都能夠在飲食得著飽足。

對和平教會的青年而言,今年的福音隊感覺上似乎是比較容易一些,至少在會前的準備的負擔沒有那麼大,但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功課不見得比較少。特別是在兩個不同文化、教會之間的衝擊;學習與他人配搭的侍奉;不同型態的營會經營與福音傳講模式,都是和平教會青年過去所沒有的經驗。對我們來說,這是不同類型的學習,也是我們走出自己「舒適區」的操練。

盼望這樣的學習,能夠開啟和平青契不同的眼界,讓我們的青年對於未來教會福音隊有更多不同的眼光、看見,也讓我們往後在規畫福音隊時,能有更多不同的思考,來幫助教會在福音外展事工上,為主做更多的事。

也請為我們禱告,求神幫助,兩間教會的配搭、跨文化的服侍、事工的準備、同工個人的見證,行政、膳食的支援都能夠順利,並且求神賜給我們一個合宜的天氣,好讓營會的進行從頭到尾,能夠來榮耀耶穌的名。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牧函---後現代宣道(Postmodern Evangelism)

主耶穌為了救贖我們,願意在時候滿足的時刻 (kairo,õ) (kairos),接受天父上帝的差遣,藉由童女馬利亞降生到世上,並且出生在猶太人的律法以下 (加4:4)。主耶穌是傳揚天國福音第一位受天父差遣的使者 (來3:1) (avpo,stoloõ) (apostolos),也就是宣道士。主耶穌不只是願意奉差遣離開與天父一直同在的天堂而成為宣道士。他為了要完成救贖世人的使命,願意藉由童女馬利亞而降生為人,這是道成肉身 (o` lo,goõ sa.rx ev,ge,neto) (The Word was made flesh) 對世人的完全認同。主耶穌還願意出生在猶太人的律法以下,主耶穌完全接納且融入第一世紀猶太文化之中。這是以摩西在西乃山所頒布的律法為元敘述 (meta-narrative) 的文化。


使徒約翰把主耶穌道成肉身對於世人的完全認同,更詳細的描述成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1:14)。主耶穌願意住在我們中間,與我們一樣有血肉之體 (來2:14),成為我們的弟兄,凡事與我們相同 (來2:17),他經歷和我們一樣的試探,能深刻體諒我們的軟弱 (來4:15)。主耶穌在我們中間,把他從天父那裡所看見與聽見的恩典與真理,忠實的見證出來 (約3:32-33)。主耶穌在我們中間所見證的恩典與真理 (grace and truth),清楚地彰顯出上帝獨生愛子的榮光。

主耶穌在與門徒吃了最後晚餐之後,作了一個很長的禱告。在禱告當中,主耶穌向天父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 (約17:18)。在主耶穌復活那個主日晚上,復活的主向因為害怕而把自己關在屋裡的十一位門徒顯現,讓他們看他手上與肋旁所留下的傷痕。門徒看見復活的主耶穌站在他們中間,心中非常喜樂。主耶穌對門徒連續說兩遍,願你們平安!然後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主耶穌同時差遣這些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路20:19-22)。主耶穌在被接升天時,與門徒站在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欖山上,吩咐門徒要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賞賜給他們來自上帝那超然的能力,然後他們就要出去,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 (徒1:8)。

主的門徒從那個時候開始,就這樣依靠聖靈所賞賜的能力,順從聖靈的指引與帶領,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把主耶穌救贖世人的天國福音,一代一代的傳揚下去。這天國的福音,歷經前現代文化、現代文化,也傳到了我們現在所處的後現代文化。 (from pre-modern, through modern, until postmodern)。

我們生活在後現代文化當中,要如何才能效法主耶穌基督所留下的榜樣,能夠真正道成肉身,住在後現代文化中間,完全認同與接納後現代文化,活在後現代不輕信元敘述的元敘述之下 (under the postmodern meta-narrative of incredulity toward meta-narratives) 。同時又能夠依靠聖靈的能力,而活出充滿上帝恩典與真理的榮耀見證,把主耶穌救贖世人的天國福音傳到地極。讓我們一起從主耶穌所留下的美好榜樣,以及使徒保羅所留下的佳美腳蹤,祈求聖靈的光照與指引,來學習如何進行後現代宣道 (postmodern evangelism)。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牧函--靈修會分享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以往的靈修會是請講員來培靈,大家的嘴巴可以休息,但是耳朵卻充滿講員的聲音。今年長執靈修會特別安排一個不同以往的形式──以靜默為主軸。邀請新竹聖經學院院長劉錦昌牧師及林霓玲牧師來帶領。在手冊的前言中,寫明這類型靈修的理念──基督徒的靈修是與神同在,在讀經、祈禱中,真實經歷神的安慰、滋養、引導、管教,甚至修剪。


此次操練的功課:

一、禁語(靜默)的操練:從「開會禮拜」開始,即保持「不與旁人說話」的狀態,讓自己所有感官和心靈的注意力都保留給摯愛我們的三一神。聆聽上帝的聲音,透過關上感官(嘴巴)的門,進入心中的內室,與在隱密中的天父交通、對話(太六6),讓在隱密中察看的父安慰你、報答你。靜默中,將心向愛我們的主開放,聆聽上主微小的親密愛語。(王上十九12)

二、團體敬拜:透過安靜中遇見神、聖經心讀、泰澤祈禱、耶穌禱文、主日禮拜的方式親近神

三、個人早禱、晚禱:早晨、睡前,安靜在上主面前,以當日的經文讀經默想,領受上帝的教導和提醒,寫下靈修記錄,使自己生命旅程的目標清楚地朝向天家,致力成為上帝所喜悅的兒女。

四、靈修日記(祈禱):以文字呈現自己的靈修旅程,透過靈修日記的撰寫,省察自己與神的關係。

五、個人行禱:以「行走」方式來祈禱,在大自然中漫步,注意每個呼吸,在一呼一吸間進行祈禱(例如:吸氣時默唸「主耶穌!」、「聖靈」……; 呼氣時唸「願祢來」),透過緩慢地步行靜下心來,享受恩主上帝的臨在。聆聽來自天上最美的聲音,感受如聖經裡「以諾的故事」之中所描述的──與神行走在光中。

六、靈修手工:在動手、勞動中體會木匠耶穌的生命,在安靜獨處中,察覺己身的生命氣息。例如:鋁線手工、彩繪、心理繪圖、蘭心園、經文代禱卡、菜園耕耘等等方式。

◎專有名詞的定義

1.耶穌禱文

A.聖經依據:路十八:38-39、林前十二:3、帖前五:17、弗六:18

B.耶穌禱文四要素

(1)主耶穌的聖名

(2)自我的懺悔

(3)不斷重複短句

(4)單純的祈禱(避免思考、講過多的話)

2.聖經心讀(Lectio Divina)


有一種古老的讀經祈禱方式稱Lectio Divina(拉丁文),英文譯為Prayerful Reading,意思是具有祈禱氣氛的閱讀。此靈修方式強調以謙卑、敬虔、開放的心,讓聖靈藉著上帝的話感動、引導我們每日的生活。其包含四個層面,可以分別但不是分開,是同一行動的不同面向。

A.聖經心讀四層面

(1)誦讀(lectio):同時也是「聆聽」。「讀出聲、慢慢讀」,以緩慢的速度,清楚地一字一句的誦讀聖經時,我們亦聆聽上主的聲音,與主相遇。

(2)默想(Meditatio):古代隱修傳統中的「默想」亦指重複地誦讀,為深入經文的意義,以便持續在口中、心中「默想」經文的意義。當你感到心靈被某個經節所充滿、感動,便可停止誦唸,進入祈禱。

(3)祈禱(Oratio):透過「默想」所領受的聖言,在內心回應上主。舉心向主,與主對話、交談。

(4)默觀(Contemplatio):即在上帝面前休息。祈禱最終的目的就是深深地體會主的愛,與他合而為一。

B.在團體中進行聖經心讀

(1)以祈禱開始,用敬虔的態度,請求聖神引導我們的心,作我們的老師。

(2)請一位組員慢慢地、清楚地讀聖經,其他組員邊聽邊默想:透過這段經文,我對上帝/耶穌有什麼更多的認識?(眼:我看到什麼?)

(3)安靜默想這段經文。

(4)組員輪流分享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5)請一位組員再次慢慢地、清楚地讀聖經(可用不同版本的聖經),其他組員邊聽邊默想:透過這段經文,我對自己有什麼更多的認識? (耳:我聽到什麼?)

(6)安靜默想這段經文。

(7)組員輪流分享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8)請一位組員第三次慢慢地、清楚地讀聖經,其他組員默想第三個問題:透過這段經文,上帝要我做什麼? (心:這段聖經如何觸動我的生命?)

(9)安靜默想這段經文。

(10)組員輪流分享第三個問題的答案。

(11)最後以祈禱為結束(輪流禱告或同聲禱告皆可),為右手邊的組員禱告,懇求上帝幫助他,能去做上帝希望他做的事。

附註:結束前,從經文中找出一個字、詞或意像來總括你所領受的中心信息,並讓它影響你每時每刻的活動,以及你與神,你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內心裡,持續默想和禱告,讓新的體驗深化在你的信仰生命裡。

分享這次長執靈修的內容,提供大家可以在家(個人)或在大自然,或在小組中使用。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出去

撰寫者:李晶晶牧師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
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什麼是我們蒙召得救的目的呢?上帝所預備的救恩,揀選帶領我們出黑暗、入奇妙的光明,使我們成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這些的目的是要我們出去「宣揚」這救恩,使人與我們同受這福音的好處。使徒行傳一開始也就講到「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這是上帝給基督徒的託付,要到普天下傳福音。

何謂宣教?宣教就是「出去」。「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5-38),耶穌走遍各城各鄉,這是耶穌給我們的榜樣。

我們成為基督徒多久了?我們是否有跨出宣教的一步呢?或是我們沈浸在「被揀選」與「屬神的子民」的喜樂之中,是「聖潔」與「君尊」的,是與外面有所分別、有所不同。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或是不好,但是「不只是」這樣,上帝對於我們還有更高的期待與託付,就是要我們出去與人分享這樣的福氣,而不只是沾沾自喜而已,要我們成為使人蒙福的管道,去宣揚上帝的美德,讓人也得著這幅份。

我們新堂與舊堂有何不同?有一個不同之處,不是新與舊的差別,而是「四面沒有圍牆」,這除了展現我們對於社區的善意,歡迎、邀請更多的人進到教會裡來,更是對內告訴我們自己,我們基督徒不是只待在教會的圍牆裡!我們需要有些反省,是否基督徒給人的印象都是只在教會裡傳福音,而對教會外發生的事情卻無動於衷?但願我們有耶穌的眼光,耶穌的胸懷,耶穌不僅宣講天國的福音,祂也看到人民生活的需要。事實上,你我生命裡面的圍牆也要被拆掉,使我們成為沒有圍牆限制的生命,讓上帝不斷地擴張我們的生命,試試看,跨出去,看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教會要被上帝「外展」到什麼境界。

外展委員會要做什麼?這幾年教會的內部事工組織有幾次的變動,在長執會裡原有社區部,而後增加了宣道部,今年年初組織重整時,將這兩部門放在一起改組為「外展委員會」,意即社區事工與宣道事工,都是屬於「出去」外展開拓的事工、是「宣揚」的事工,是從教會內部向外推展出去、是從教會範圍內的社區走向跨越邊界的上帝社區。但究竟要做什麼呢?面對這新組織型態的新舊長執與同工們都是一種挑戰,因此,我們決定不再是絞盡腦汁閉門造車的策劃事工,而是我們先「出去學習」,認識與瞭解其他福音機構與教會如何參與、進行社區事工與宣道事工。感謝主!當我們如此思考與禱告時,上帝就如此為我們開路,有許多相關的課程與研討會接續開課,於是,我們從三月開始參加了好些的相關的活動與課程,對於同工和我,有很多的腦力激盪與幫助,接下幾週外展同工將會在週報上與大家分享,盼望藉著這分享,也讓我們一起學習和尋求上帝擺放在我們教會的福音宣揚使命與實際參與,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出去......

「出去」宣揚就是願意放下自己,跨越彊界,在宣教的過程中,靈性不斷被模塑、受到激勵與更新,我們基督徒的生命應該是奔跑在這屬靈道路的生命,是一路奔跑,向外開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