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牧函--與和平教會一起轉型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舊禮拜堂
         和平教會過去六十年來,是一個平面配置的教會,教會裡絕大部分的活動,是在310坪的平面中進行。整個教會能夠聚會最高的地方,就是位於鐘樓的小房間。多年前,青年團契愛戲稱行政辦公室一進去的房間為「青康藏高原」因為那是教會「地勢」較高的地方。

        再過幾個月,傳統的平面配置將改為垂直配置,空間將由以往的裡裡外外310坪,變成室內就有1650坪的空間,超過五倍的空間成長量。單單想像,就可以知道這個教會會變的很不一樣。我們有全新的禮拜空間,新的教室、交誼空間,還有特別的活動空間。過去大多數的兄姐,做完禮拜,很可能因為空間有限,活動有限所以趕著回家。但是未來很可能因為空間的倍增,兄姐們參加完禮拜,留下來教會活動、交誼、聚會的時間也會跟著增加。這是我們預期得到的改變。
       
        很可能因著空間的增加,聚會人數也會跟著增加,聚會人數增加,我們所需要的同工也會跟著增加。過往一場禮拜可能只需要六位招待同工,未來若是聚會人數增加,可能需要八到十位的招待同工。以前我們只有一場兒童主日學,未來我們可能需要提供兩場的兒童主日學,才能夠滿足會友對兒童宗教教育的需求。從前我們礙於場地的問題,一個時段內可能只有一場禮拜在進行,未來我們可能在同一個時段不同的地點,同時舉行華語、台語甚至是外語的崇拜。因為空間的改變,帶給我們不同的可能性。這樣的可能性也意味著一件事,就是我們需要更多的同工,需要更多弟兄姐妹一起來參與服侍。

        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招待同工,從一樓到三樓的禮拜堂,弟兄姐妹需要有人引導、帶位。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兒童主日學老師,以因應孩子們在不同的時段上課的需要。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同工參與委身,才能滿足一個主日有三堂、四堂甚至五堂禮拜的需求。我們也需要有人願意負責愛餐的事工,好讓兄姐們在禮拜後得以一同用餐。

        和平的新堂即將蓋好,我們已經可以想見有巨大的不同在等待著我們,這同時也表示,有許多不同的挑戰在等著我們去面對,其中一項不得不回應的挑戰就是必須新增加的同工在哪裡?他們預備好了嗎?他們是否接受了足夠的裝備?這是我們的挑戰。建造一個建築物不容易,建造一群同心合意的同工更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們在此很誠懇地邀請弟兄姐妹們,為我們的教會禱告,同時也為自己禱告,求神讓我們看見,在新的禮拜堂裡,有什麼是適合我扮演的角色?有什麼樣的服侍是我可以去參與?有什麼樣的裝備,是我現在要去接受的?願神感動我們每一位肢體,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預備自己,好讓我們在這個新的禮拜堂中,能回應上帝所量給我們的使命。也求神幫助我們弟兄姐妹們,可以一起來參與。

        我們邀請弟兄姐妹與和平教會一起來轉型,特別是如果在我們當中,有兄姐正考慮要參與服侍,或是還沒有參與服侍的,願上帝的靈特別地來感動我們,讓我們看見這個教會的需要,使我們願意起來,共同參與教會的轉型。願在神的家中,一切的服侍,因著我們弟兄姐妹的委身、投入,都能產生好的果效。使神的恩典,因著我們全教會的委身,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得著神的祝福。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牧函--危機關懷網

八八風災前進佳冬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讓我們一步一步建立起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BB關懷系統是以主日崇拜BB出席記錄作為起點的整個和平教會會友關懷事工。當一個和平會友連續兩次沒有參加主日崇拜時,由何淑珍牧師與陳秀英執事所帶領的電話關懷網志工群,就會打電話去向他請安,並瞭解家庭近況。如果發現家裡有親人過世,由何淑珍牧師與陳秀英執事所帶領的喪慟關懷網志工群,包括服侍詩班,就會陪伴並協助他們走過死蔭的幽谷。如果發現家裡有危機情況,由何淑珍牧師與蕭亦裕長老所帶領的危機關懷網志工群,就會動員、組織、安排,在實際行動上幫助他們渡過危機。另外,由謝敏圓長老與許素菲執事帶領的代禱關懷網緊急代禱志工群,也會發起緊急代禱事工,大家迫切在主前彼此代求。在平時,沒有上述情況下,則會有探訪關懷網團隊,進行家庭探訪,促進彼此間更加認識。由教牧團隊以及關懷部、小組部全體長執所組成的牧養關懷網,將定期聚會,討論並追蹤上述五個關懷網事工進行的狀況。期許能讓和平教會每位會友,都能加入BB關懷系統。牧養關懷網將努力協助每位會友參加團契或小組,並有穩定的團契或小組生活。

        上述六大關懷網的事工,除了危機關懷網還沒有形成以外,其他五個關懷網,都已經初步形成,並且開始運作。由於關懷部牧師與長執們在上述這些關懷網中,已經承擔很重的責任,因此,我特別拜託社區部的牧師與長執們,能夠全力投入危機關懷網志工之招募以及組織。感謝李晶晶牧師、高正吉長老、黃念謹執事、林博惠執事的努力規劃,從本主日開始,我們要招募危機關懷網的志工。記得當我們剛從美國返台,在和平教會開始牧養時,曾經與林英洲長老招募過一群危機關懷志工群,可惜的是,這項很重要的關懷事工後來並沒有繼續推動。
        我也記得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全台灣的基督教會在孫越弟兄號召之下,於1999年10月,成立了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在全台灣247個鄉鎮的當地教會成立了713個1919服務中心,構成了台灣的社服與救助網絡。他們並且招募與培訓了四千多名服務志工。他們服侍的對象包括: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輔等事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屬下設有教會與社會委員會,主要負責三項事工:公義與和平、急難救助、社群關懷與宣教。急難救助事工主要是針對國內外災害 (颱風、水災、旱災、地震、飢荒、難民等 ) 之關心及救助,並加強與國外教會相關組織之互動。今年5月與世界展望會、中華救助協會聯合舉辦急難救助研習會。配合各中區會教社部舉辦「社區防災及災難救助訓練」,並推動各教會「社會關懷小組」的成立及各中區會「社區關懷大隊」的組織及機制。積極與世界展望會、基督教教助協會推動「用減災防災代替救災」之訓練工作,並加強三機構之合作與分工。
       這幾天(20110311)在日本仙台市所發生的九級大地震,引發了嚴重的海嘯,以及福島核電廠爆炸,幅射外洩事件,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建立緊急關懷網的重要性。在此要鼓勵大家,照著自己家庭的現況與能力,一起來投入參加和平教會危機關懷網志工群的建立。我們也盼望,這個志工群,在平時可以幫助BB關懷系統危機關懷網的事工,在社會發生重大災害時,更能夠很有效率的結合大家的力量,幫助受災區的人民渡過難關。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牧函-愛.需要一輩子學習的功課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愛,需要費心學習。愛,需要用心經營。
          愛,需要真心付出。愛,需要精心投資……
          愛,需要被分享。

         創世記一章26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約翰壹書四章8節「……神就是愛。」,所以「」是上帝的樣式,而祂也是依照這個樣式造人。
        「」原本與祂所造的人共享愛的關係,但人卻受撒但的引誘,違背神的話,而被趕出伊甸園,與「」隔絕了。「」因著愛祂所造的人,差祂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為要挽回與祂所造的人之間愛的關係。
        在舊約時代,這個挽回祭,需要用代罪的祭牲為媒介。但是,到了新約時代,耶穌基督—這位神的愛子、偉大的祭司,成了代罪的祭,親自成就這個挽回祭,讓「」與人復和,重回愛的關係。聖經說:「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羅五:10)可見,神命定這復和的偉大工作,是在人對祂一切的認識,及任何的悔改行為之前。而且是在人與祂還作仇敵的時候,神即已「主動」發動這個愛的行動,人只是「被」恢復關係的被動者。因此,人之後的一切所為,都是在回應神復和的工作。
        神為人所付出的代價,人當用謙卑的心回應,學習這個愛的功課,這是需要我們學習一輩子的功課。然而,只有當我們的「自我」覺醒,體會到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不配,竟然得蒙神恩召成為祂的兒女,並心存感恩,學習「」的樣式、「」的形像去生活,盡心活出「」的樣式、「」的形像,按著神的旨意,在世上建立愛的關係,學習彼此相愛。
        彼此相愛,看似容易,但卻因人受造的有限,而有時當你要愛對方時,說不定他並不領情、不接受,甚至拒絕你。當你用心設計,表達愛意時,有時卻反而招來敵意。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彼此相愛。
        當我們投資愛的能量後,也容許失敗的可能。當我們用心去愛別人時,也容許他對我們說不。當我們因愛受傷時,也學會向他說不。並且,學習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利,學習接受時代的變遷,學習知道自己的有限,如經上說:「……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十三:12)學習謙卑,如經上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學習唯有上帝是無限,如經上說:「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一三九:1-6),學習用愛的語言,如經上說:「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廿五:11),學習用適當的行動,如經上說:「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二:17),學習用生命影響生命,如經上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在約翰福書中記載著,耶穌復活後對彼得說「……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如此反覆三次(約廿一:15-19)。彼得是耶穌所愛的門徒,但他也曾經歷「不認主」的沮喪時刻,但最後當耶穌用他的生命邀請他進到這個愛的關係後,彼得不負耶穌所託,用他的生命領別人進到這個愛的關係裡。因此, 你現在的生命光景如何呢?「愛」正等著與你重新恢復愛的關係。
          無論如何~~總要愛,讓愛永不止息~~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牧函-只是一封Email

撰寫者:李晶晶牧師


充滿幸福的包裝小天使~得意ㄋ!

 
右圖:長老代表教會致贈小禮物給工程人員。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拔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貶到江州去當司馬(是州刺史屬下的副官,實際上是個閒差)時,偶遇一孤身飄零的琵琶女,因同是天涯淪落人,一時有感抒發所寫的七言敘述詩【琵琶行】,全詩八十八句,六百一十六字,可說是白居易在遷謫之途中藉之抒發的嘆息與不遇之氣。

        上述八句是最為膾炙人口,其中「千呼萬喚始出來」更是常被我們使用在三顧茅廬也找不到人出來幫忙的俏皮話,雖頓時失去了白大詩人的空谷懷憂的詩情,卻真切地表達出在教會中尋找同工不易的「感慨」之意。不過,這樣的感嘆在上週主日的上午卻不一樣了!「只是一封Email就出來」。

        當我告訴社區部長執,我們將在二月二十八日舉辦上樑感恩禮拜,教會將準備小禮物致贈工程人員,需要找同工於事前包裝禮物寫卡片,於是社區部念謹執事隨即發出一封email邀請同工如下:


       接著在五天後,二月二十七日主日上午,我剛到教會,才搬出已經送來的LED手電筒、以及美月主任預備好的包裝紙、剪刀、膠台和紙袋,就看到念謹執事和一個一個同工前來,二話不說就搬桌椅佈置好「生產線」動工了。正如左下圖(一)的這些同工們,這不是一件台面上的侍奉、也不算上什麼大事工,但讓人著實感動的,這些同工沒有分部門或是所屬團契單位,有青契、社青、神學生、推廣組同工、社區部執事,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大家一起侍奉著,這不用千呼萬喚,而只是一封email,還可能是經過轉寄的email,因著看到需要「就來了!」。

        在這小事上,上帝讓人看到盼望,也學習信心的功課,在每個侍奉上有上帝奇妙的工作,不是定睛在誰的身上,不是三寸不爛之舌苦口婆心呼喚人,而是上帝運行在人心間,讓我們看到這些單純、願意看到需要就來的「家人」身上,因著他們的手,讓我們看到二月二十八日上樑感恩禮拜當天餐敘中,我們的長老們將這些包裝好、貼上感恩卡片的小禮物一一送到辛苦的工程人員手中,這「當我們同在一起」取代了「千呼萬喚使出來」,只要一封Email,雖是由念謹執事發出,但我深信這也是來自上帝的邀請!

        而在同工們包裝的當天,另一間教室更有一群委身的敬拜團同工,每個主日上午認真的排練著,為著下午的敬拜讚美禮拜而預備;走進華神就看到場地組、影音組的同工們忙碌著預備禮拜場地……主啊~感謝祢賞賜這些寶貴的同工!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著益處。」(羅8:28)
「上帝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大力,充充足足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耶穌基督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3:20-21)

        若您看到這樣的Email邀請時,是否也願意前來侍奉呢?邀請您在下一次、任一次,當您收到來自上帝的邀請時,一個禱告或是一個行動「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