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9日 星期日

母愛如鷹(三)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5/2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11) 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雖然使用“以自然為師”的“饑餓教學法”來教導小鷹學習飛翔與覓食的功課,小鷹通常不會因為饑腸咕嚕就自動跳出那溫暖舒適的鷹窩,縱身一躍而立刻遨翔在藍天白雲之間。對那隻從來沒有飛過的小鷹而言,一旦不小心掉出那高懸天際的鷹窩,結局一定是隨著重力加速度往下墜落,且會摔得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處。死亡的恐懼總是超過饑餓的摧逼。與其慘痛摔死,不如忍饑偷生。更何況鷹窩裡面是那麼的安全舒適,外面的世界卻是那樣的冷酷危險,心中實在是千不願、萬不肯離開這個鷹窩。

面對如此眷戀舒適鷹窩的小鷹,母鷹也有牠的一套方法。母鷹開始每次離鷹巢時就順口叼走鷹巢中的一些柔軟的細毛或乾草。慢慢地,這個鷹窩中的舒適襯墊一點一點的被母鷹叼走了,剩下來的只是鷹窩下層那些粗糙銳利的樹枝支架。鷹巢對小鷹而言,再也不是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了,而是逐漸成為讓牠寢食難安、如坐針氈的苦刑所。小鷹漸漸的不再眷戀這個讓牠全身不適的鷹巢,牠開始有願意離開這個鷹窩的動機。但是每次當小鷹小心翼翼的爬到鷹巢邊緣,用牠那銳利的小鷹眼往下一瞄,鷹巢的高度讓小鷹嚇得雙腿發抖,從鷹巢下方迎面襲來陣陣冷風更是讓小鷹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兩隻小鷹爪也將鷹巢邊的樹枝抓得更緊。這時刻小鷹聽到遠處傳來母鷹那熟悉的叫聲,小鷹抬頭一望,看見母鷹逐漸飛返鷹巢,本來滿懷希望這次母鷹會抓回來一些食物,等到母鷹飛近時,小鷹非常失望的發現母嬰的一雙鷹爪下面空無一物。看來今天又要忍饑受餓了,至少當母鷹飛回鷹巢時,母鷹身體的溫暖以及雙翅的呵護也可以給饑寒交迫的小鷹帶來些許安慰。但是小鷹很驚恐的發現,母鷹這回飛返的情況與往常迥異,當母鷹靠近鷹巢時,並沒有減低飛速,而是像一隻利箭一般凌空飛向鷹巢,說時遲、那時快,小鷹躲閃不及,一個啷噹的被母鷹給撞出了鷹巢。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小鷹從空中往下墜落,母鷹則在一旁觀看,眼見小鷹就快要摔到地面之前,母鷹一個俯衝、疾駛而下,將小鷹及時背上兩翼之間,往天上飛去。母鷹常常要如此三番兩次的“攪動鷹巢”,再將小鷹背在 “兩翼之間”,一直到小鷹學會如何展翅遨翔為止。

當我們靈命幼小時,上帝常常為我們預備了很舒適的成長環境以及很豐富的供應我們的各種需要。就像詩人大衛在詩篇二十三篇前兩節所描述的情景—“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在這種青草地溪水旁的安全舒適環境中,我們不願意出去冒險或是學習。但是為了要讓我們的靈命繼續成長,上帝有時候也必須像母鷹一樣攪動我們舒適的安樂窩,用祂的杖與竿來引導我們走當走的義路,有時候甚至必須讓我們去經歷彷彿“行過死蔭的幽谷”般的痛苦,但是上帝不會讓我們遭遇傷害,因為祂一直和我們同在。

當我們的子女長大到應該開始學習“離開父母”時,求上帝教導我們為人父母者有好像母鷹對小鷹的愛心與智慧,知道如何去“攪動巢窩”,而且在必要時,如何將他們及時背在“兩翼之間”。
 

2005年5月22日 星期日

母愛如鷹(二)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5/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申32:11)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在這母親節的時刻,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為了讓小鷹可以學會如何飛翔並覓食,忍心讓小鷹熬餓,其中除了用上帝為動物所造一個很強的驅動力—饑餓—來驅使小鷹自己設法在鷹巢中學習如何啄食殘餘的肉絲以及緩慢爬行的小甲蟲,另外一個目的是要讓吃得胖嘟嘟的小鷹減肥,成為比較輕巧的體型以利初次飛行的嘗試。小鷹當然無法明瞭這些為牠好的動機,牠只知道饑餓的痛苦,甚至會抱怨母鷹的沒有愛心,為何停止既往那種無微不至的照顧與三餐供應無缺的美食。

聖經上也如此記載 “他苦煉你,任你飢餓。”(申8:3) 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困苦流離四十年,熬受饑餓乾渴之苦,好讓他們學習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要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以賽亞書30:20-21我們唸到“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當我們屬靈的生命長大到一個程度,必須經歷下一個屬靈生命成長的課程時,有時候上帝也會讓我們經歷這種 “成長痛” (growing-pain),我們有時候也是無法完全明白一個全能又全善的上帝,又是愛我們到願意讓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降世為人,在人間三十三年半,留下許多我們可以模仿效法的榜樣,並且甚至為我們的罪受死在十字架上,且為我們從死裡復活,將那永生賜給我們,為什麼忍心讓我們經歷這麼多苦難與折磨。我們甚至會懷疑上帝是否存在,我們會抱怨上帝對我們沒有慈愛。詩篇66:12記載“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

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有時會遭遇到不如意或是挫折,就像那片又黑又重的烏雲,把那陽光完全遮蔽,甚至帶來狂風暴雨,閃電雷霹,叫我們心生恐懼。但願我們也會有那寶貴信心的眼睛,能夠看透那滿天的烏雲,看到在烏雲上面那燦爛普照的陽光,太陽是永遠不改變的不停的將它的光與熱賜給大地跟我們。如果我們的信心不夠大到可以看穿那烏雲的黑暗,至少我們的信心的眼界能夠看得夠寬廣到看到那一小條鑲在烏雲邊界的銀邊,那一小條銀邊正是告訴我們,烏雲之上陽光仍是那樣燦爛。就像先知以賽亞的經歷,“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賽6:1)烏西雅王的崩逝帶給以色列民以及先知以賽亞的是恐慌與害怕,但是當先知以賽亞進入聖殿時,他卻看到這個異象,耶和華上帝仍舊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仍舊掌管著我們的人生,祂仍然照顧著我們。

這讓我想起這一首詩歌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

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雖然小雨灑在臉上,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哈,它不改變

2005年5月8日 星期日

母愛如鷹(一)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5/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11)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在這母親節的時刻,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要下蛋孵育小鷹之前,會在很高的懸崖峭壁或是高聳入雲的大樹頂端用樹枝搭鷹巢。鷹巢一般都搭得很巨大,因為老鷹的展翅寬度可長達七呎;鷹巢也常常搭得很高,以免鷹蛋或小鷹遭遇天敵蟒蛇的吞食。在這些粗糙的樹枝所構成的碗形鷹巢之內部,母鷹再叼樹葉、嫩草、甚至是自己的幼羽毛,把鷹巢鋪成柔軟舒適的安樂窩。當小鷹出生時,下有柔軟的墊子、上有母鷹堅強有力的雙翅以及溫暖柔軟的胸膛,既舒適又安全。母鷹與公鷹會輪流外出覓食或在家守護小鷹。母鷹常常須要飛到有相當距離的溪流或海邊去捕抓魚、兔、雞等回來給小鷹當食物。母鷹也會用銳利的鷹喙將肉塊撕成細條,再一條一條的給小鷹餵食。當颳風下雨的時候,母鷹會展開雙翅,把小鷹保護在她那堅強有力、又有防水設備的羽毛之下。母鷹雖然全身被風雨打得濕透,小鷹卻可以在母鷹的雙翅保護之下,免受風雨之苦。大衛王在詩篇17:8向耶和華禱告說“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可見在母鷹雙翅的蔭下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安全。

但是當小鷹長大到應該學習離巢飛翔以及外出覓食的時刻來臨時,這些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以及按食餵食的細心照顧反而成為小鷹不願意離開鷹巢的主要原因了。為了要幫助小鷹願意學習展翅飛翔以及外出覓食,母鷹必須一反常態,她開始不把食物叼回鷹巢餵食小鷹。讓小鷹忍受饑腸咕嚕的痛苦。當小鷹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現飛返鷹巢的母鷹爪下空無一物時,空腹的饑餓迫使小鷹開始嘗試去啄食以前吃剩下丟在鷹巢裡那些沒有啃食乾淨、還黏貼在骨頭上的肉乾。小鷹必須很用力才能將一小塊又乾又硬的剩肉從骨頭上扯下來吃。偶而小鷹也會找到一兩隻在枯骨上面慢慢爬行的小甲蟲。雖然口味不佳,但是總是比空著肚子好。當小鷹第一次成功的將小甲蟲咬住並吞食時,這是這頭小鷹一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這是他這一生當中第一次不是依靠母鷹餵食,而是自食其力了。

我們為人父母的,也都會為子女們尋找一個理想的生活起居環境。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為子女們預備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我們也會注意到住家附近的環境是否對我們的子女身心健康與安全有不良的影響或威脅。我們也會盡力提供給我們的子女有益身心健康的食物與活動。當我們的子女成長到了應該開始學習不再依賴我們的供養與保護而自己去供養與照顧自己安全的時刻,但願我們也會如母鷹一樣知道如何鼓勵我們的子女,在各方面能夠漸漸的不再依賴父母而能自食其力。創世記2:24a提到“因此,人要離開父母。”這是子女長大成熟所必須經歷由依賴父母到自食其力的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當子女不願意學習離開父母而自食其力時,為人父母的往往忍不下心叫子女去忍受饑腸咕嚕的痛苦,而造成終生好吃懶做、無法自立的成年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