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蔡茂堂 牧師

上帝所創造的生命,有許多指標都必須保持在一個相當狹窄的目標範圍內,才能夠繼續生存,甚至健康成長。每個生命努力地把自己生命中這些重要的指標,保持在該狹窄的目標範圍內的過程,就叫做恆定 (homeostasis)。舉例來說,我們的體溫,必須保持在攝氏36.1-37.8度之間,過高就是發燒,過低就是失溫,不只會帶來不適,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生病與死亡。我們血液中納離子 (Na) 的濃度正常範圍是135-146 mEq/L,氯離子(Cl) 是95-112 mEq/L,二氧化碳 (CO2) 應該是22-32 mEq/L,鉀離子(K)的正常範圍最狹窄,是 3.5-5.5 mEq/L。我還記得在當實習醫師的時候,老師們三令五申,要我們大夜值班為住院病人做靜脈注射時,一定要非常注意那隻黃色的氯化鉀(KCl)針劑,只能夠打進點滴瓶中,讓它慢慢的滴入病人的靜脈中,絕對不可以一下子就打入病人的靜脈中,因為,病人血中鉀離子的濃度會立刻上升,很快的就超過5.5 mEq/L的濃度,病人的心臟會馬上停止跳動。

單細胞生物的細胞質所含成份組成的恆定狀態主要是靠半透性細胞膜的選擇性滲透來維持。因此,單細胞生物維持恆定的功能相當簡單,因此他們能夠生存的體外環境(external environment)就很受限制,大部份單細胞生物必須在滲透壓接近水的液體環境中才能生存。多細胞生物的恆定狀態就比較複雜了。多細胞生物的絕大部份體細胞,是被包圍在表皮組織的裡面,浸泡於表皮組織所包圍而形成的體內空間的組織液(tissue fluid)當中。多細胞生物就發展出一個更為複雜而特殊化的系統來負責維持體內組織液[包括淋巴液與血清在內]所組成的體內環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的恆定狀態。

就人類而言,這個複雜而特殊化,負責維持體內環境於恆定狀態平衡的系統主要是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最重要的是位於大腦底部的腦垂腺(pituitary gland),腦垂腺受到來自視丘下部(hypothalamus) 神經細胞分泌物直接間接的影響來調整。腦垂腺的分泌物經由血液循環,送到全身各個組織與器官。但是只有對於擁有與該分泌物結構相對應受器的器官或組織會對其有反應,其個別特殊性(specificity)非常高。腦垂腺所影響的內分泌腺體,包括:甲狀腺(影響新陳代謝)、腎上腺(負責壓力反應)、生殖腺(掌管生殖機能)。除此之外,腦垂腺的分泌物還調整脂肪與水份的代謝、身體的成長、分娩與泌乳等生理功能。貼近甲狀腺四個角落有四個小小的副甲狀腺,負責鈣的新陳代謝與骨格的健康。位於胃背面的胰臟有胰島腺,調整糖分的新陳代謝。腎上腺除了負責壓力反應之外,還調整免疫與發炎反應、鈉與鉀的代謝、以及心跳與血壓等功能。生殖腺 (男性的睪丸與女性的卵巢) 調整兩性的生殖功能。

除了上述這些傳統的內分泌腺體之外,近來的醫學研究發現,我們的消化系統本身,也自成一個相當完整的內分泌系統,除了胰臟以外,胃、十二指腸與肝也都會分泌物質影響胃口、消化、膽囊、凝血等功能。我們全身的皮膚與肌肉以及心臟等也都有內分泌的功能。由此可見,人類的身體多數的細胞都參與維持體內環境恆定狀態的功能,使得人類可以在各種不同巨變環境之中生存。

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進入迦南之前,在西奈山上藉著摩西頒發十誡給予以色列民,要他們遵行這些律例典章,好在外邦人環繞的環境下,還能夠維持他們屬靈生命的恆定狀態,而不會隨著外邦的風俗,左右擺蕩、反覆不定,甚至到了與神關係斷絕的處境。上帝透過摩西與亞倫的教導與帶領,以及後來歷世歷代先知與祭司的教導,來幫助以色列民保持他們屬靈生命專一侍奉耶和華的恆定狀態。可惜的是以色列民並不接受上帝僕人的教導與警告,保持對於耶和華專一侍奉的恆定狀態,而陷入拜偶像的混亂當中,導致於家破國亡的悲慘下場。

主耶穌基督降世之後,呼召人到他面前來作門徒,跟隨他的腳蹤與榜樣,學習專一侍奉上帝。耶穌為了保護我們的屬靈生命,賞賜給教會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教會系列(四)—領袖 (Leader)

教會系列(四)—領袖 (Leader)
蔡茂堂 牧師


一個健康的教會首先必須有一群健康的領袖來帶領這個教會。屬靈的領袖須要具備一些領袖的恩賜。不少的教會學者嘗試從世俗的領袖學或是企業界的公司管理學找到一些領袖的原則,然後再從聖經中尋找一些經節來支持這個原則。這種先有結論、再找理論的作法 (被稱為 text proofing) 可能會導致斷章取義、削足適履、引喻失義的危險。

有些學者主張,屬靈的領袖必須具備處理教會事務,解決教會問題的能力,在教會握有被大家認定的屬靈權柄,最好還能顯出來自上帝的超然能力。有一位來自荷蘭的天主教神父盧雲 (Henri Nouwen, 1932-1996) 對此論點持不同的看法。盧雲曾經在頂尖的大學與機構擔任教職近二十年,包括堪薩斯州梅寧格基金診所 (Menninger Foundation Clinic in Topeka, Kansas)、諾特丹大學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以及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等等。他受到上帝的感動,決定接受加拿大多倫多城破曉鎮一個專門照顧心理重度殘障者的拉阿契社區 (L’Arche community of Daybreak in Toronto, Canada) 的邀請,前往擔任該社區的輔導神父。他並且被指派長期照顧一位名為亞當的心理殘障兒童。當他在這裡服侍這一群主耶穌 “最小的弟兄” 們的前三年當中,有機會受邀請對一群神父與牧師們作有關二十一世紀基督徒領袖的專題演講,他把這三年當中他從這些心理殘障者身上所學習到寶貴的屬靈功課整理出來,成為演講的內容。他甚至帶一位心理殘障者比爾 (Bill) 到講台上與大家分享。事後這些講稿被整理出來,於1989年由十字路出版公司出版,書名為『奉耶穌之名:基督教領袖之省思』( Nouwen, Henri JM, In the Name of Jesus: Reflections on Christian Leadership. New York: Crossroad, 1989)。

盧雲使用馬太福音第四章所記載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故事,以及約翰福音二十一章所記載耶穌呼召彼得牧養主的羊群那段令人感動的故事作為指引來討論二十一世紀基督教屬靈領袖必須小心面對的三大試探。

盧雲說,目前多數的學者都認為必須具備解決困難的能力、廣受歡迎的名聲、以及超然屬靈的權柄才能夠成為成功的屬靈領袖。但是盧雲從耶穌在曠野受撒旦試探的故事,指出這三樣也可能成為屬靈領袖的三大試探。

第一個試探,是當耶穌因為禁食四十晝夜而饑腸轆轆時,撒旦引誘耶穌展現出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耶穌拒絕掉入撒旦所設下的自恃能力的圈套,而回答說,一個屬靈的領袖必須依靠的是出於上帝口中的應許與教導,而不是依靠自己所擁有的才幹或能力。

第二個試探,是撒旦帶領耶穌到聖殿的頂端,引誘耶穌衝動的一躍而下,讓上帝派天使來保護他,使他安全著地,如此,可以立刻贏得群眾的掌聲與愛戴。但是,耶穌知道,屬靈的領袖是不可以企圖要操控上帝 (manipulation),來譁眾取寵。

第三個試探,是撒旦用世上萬國的榮華來引誘耶穌離棄上帝,屈服於撒旦。耶穌清楚的告訴撒旦,屬靈的領袖必須能夠專一敬拜侍奉上帝,不能三心兩意,或是拿敬虔作為謀取個人財富利益的手段或工具。

然後盧雲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復活的主耶穌向三次否認主的彼得,以及其他的門徒在提比哩亞海邊顯現,為他們預備豐盛的早餐,教他們打到許多的大魚,然後主耶穌與彼得有一段很令人感動的對話。主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與主愛的關係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當彼得很慚愧的回答:主啊!你知道我愛你時,主耶穌就把很重要的責任交託彼得:你餵養我的小羊。這是屬靈領袖最大的職責,而不是展現個人魅力來譁眾取寵。最後,主耶穌溫柔的對彼得說,一個真正成熟的屬靈領袖是願意完全放下自己的偏好,順服上帝的帶領,甚至願意為此犧牲生命,而不是追逐個人的利益。但願我們都願意學習成為好的屬靈領袖。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教會系列(三)—健康 (Health)

教會系列(三)—健康 (Health)
蔡茂堂 牧師

自從德國的教會成長學者史華茲 (Christian Schwarz) 於1996年出版《自然教會發展》(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而掀起教會健康運動(Church Health Movement)之後,健康便成為基督教界非常熱門的討論主題。

健康本來是屬於醫學的觀念。世界六十一個國家在1948年4月7日於美國紐約開會,決定成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時,便在其組織章程的前言中,對「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
『健康是身體、心理、與社會的完全安適感,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這個定義在六十二年來並沒有被更新,或是修訂。只是在2008年12月10日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社論,出現一篇由加達教授與歐格拉地(Alejandro R Jadad & Laura O’Grady)聯名著作的文章,探討如何定義健康的議題。他們並且在英國醫學雜誌網站開闢了一個專用的部落格,(http://blogs.bmj.com/bmj/2008/12/10/alex-jadad-on-defining-health/)
馬上引起全世界許多學者的反應。到2009年2月9日已經有34篇回應文章上傳。從這些回應文章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有關健康的觀念,至少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健康是終極理想盼望 (Health as Ultimate Ideal Hope)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健康定義的觀點。健康不應該只是消極的去除身體的疾病與虛弱。健康應該是積極的追求身體、心靈、與社會的完全安適感狀態(complete wellbeing state)。這個定義是無法用可操作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來加以客觀測量(objective measurement)的主觀理想盼望。有人主張這個定義比較接近「幸福感」(happiness),而非健康。有人批評這種定義把絕大多數人排除在健康之外,不切實際。

健康是最佳現實適應 (Health as Optimal Real Cope)
這種主張的學者認為健康應該是能夠面對當前個體本身與環境的現實狀態作出最佳的適應。健康的要求是會隨著個體的成長階段、成熟程度、與殘障限制而變化的。健康是個體與環境之間持續性不斷變化相互影響與適應的動態互動過程(a continuous changing dynamic coping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an individual and the environment)。

這個新的定義,把世界衛生組織在六十二年前的定義,從靜態的狀態(Static State)改為動態的過程(Dynamic Process);從理想的盼望(Ideal Hope),改為現實的適應 (Real Cope);從兩分法的類別 (Dichotomous Category)改為連續性的程度(Continuous Grade)。在這個新的定義之下,一個因病被截肢的病人,也可以過著健康的生活。健康還包含有不斷成長與成熟的成分。

除了上述兩種不同的健康觀之外,最近還有學者指出,健康是一個很複雜複合體的側影(The Profile of a Complicated Complex),健康是個多向量且各向量間又會互相影響的複合體。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有考慮到這一層面,除了身體以外,還要考量心理的向量,以及社會關係的向量。很遺憾的是當時並沒有發現,靈性的向量以及生態的向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定義是:健康成熟的標誌是具有去愛與工作的能力(The two hallmarks of a healthy maturity are the capacities to love and to work.),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健康應該是我們努力去獲得的一個能力或資源(capability or resource),我們可以使用它來追求我們人生的目標。保羅說:「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大衛危機中的轉機

大衛危機中的轉機
曾昭瑞牧師

當腓利士人的軍隊來到亞弗時,掃羅王是相當不安的,所以他在夜間化妝深入敵軍後,來到隱多珥,在那裡尋找交鬼的婦人,想要知道戰爭的結果。同一個時間,大衛也是相當不安的。因為這場腓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的戰爭,亞吉給大衛出了一個難題:「你和跟隨你的人都要隨我出戰。」如果大衛出戰,那麼他就必須直接與掃羅對陣,大衛所要面對的,不是誰勝誰敗的問題。而是,無論勝負如何,他都必須背負叛逃的罪名,同時他變成一個為了效忠腓利士人而不惜殘殺以色列人的叛亂武力集團首腦。這是大衛想要極力避免的事。但是如果他拒絕出戰,又不符合作為亞吉分封為王應有的責任。在這樣的一個情勢下,大衛似乎沒有任何行動,來謀算自己的下一步,聖經在這裡留下了空白,我們不知道大衛的心意是什麼。但是很有趣的,事情的發展,卻是往大衛最有利的方向去展開。

這段經文記錄了腓利士眾首領出於實際的考量,他們拒絕大衛與他們一同出陣,這樣的決定,讓大衛逃開了兩面不討好的窘境。這樣的結果,雖然聖經的作者沒有提到這是上帝的作為。但是,絕大多數的聖經學者都認為,這不是偶然,而是上帝在背後的安排。以色列人在描述大衛興起的過程中,他們用一種方式來形容大衛王朝來臨的必然性,就是「耶和華與他同在」。從他被撒母耳膏立開始、到受詔進入宮中為掃羅王彈琴、擊倒巨人哥利亞,發生在大衛身上的事件都有一個特別的記號,就是「耶和華與他同在」,或是上帝在暗中幫助支持大衛。所以大衛得以做什麼事情都能夠順利,即使當面對掃羅王發動國家機器來追殺大衛時,大衛還是可以在夾縫中取得生存,一次又一次地逃過掃羅王的行動。聖經的作者,在這些發生的記載中,固然明白的指出來大衛在某些情況下,似乎顯得對上帝不太夠有信心,所以選擇了投靠腓利士人。但是上帝並沒有因為這樣就離他而去,反而這大衛最危急的時候,適時地拉了大衛一把,讓他有一條退路。

事實上,腓利士眾首領拒絕大衛一同出戰,不但解決了在戰場上進退兩難的的困境,適時的退出戰場,讓他能夠及時回救洗革拉,因為亞瑪力人利用大衛與跟隨他的人隨軍出戰時,攻入了洗革拉。大衛若沒有及時從戰場上退回,其後果是不堪設想。很可能,那些跟隨大衛的人會怪罪於他,造成大衛力量的分崩離析,這樣,大衛無論如何無法取得足夠力量來與掃羅家族的人爭奪王位。正因為及時地從戰場撒回,所以大衛得以在與亞瑪力人的戰役中,出其不意,得到重大的勝利。這場勝利,也是大衛流亡生活的一個轉捩點。他不僅贏得跟隨他的人更大的信任與愛戴,也讓大衛找到了更上一層樓的舞台,他掠得大量的財富,使得他能夠用來交好在南地的以色列人,從而取得這些人的好感與信任,這對他往後的興起,與掃羅家族的競爭中,南方族群一直是他堅定有力的支持,因著有這些人的支持,使得大衛一步一步地贏得(收買)民心。讓他成為接續掃羅王之後的統治者有著莫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