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呼吸禱告 (Breathing Prayer)

呼吸禱告 (Breathing Prayer)
蔡茂堂牧師

我們的主耶穌在世上所吐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向上帝的一個禱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23:46)主耶穌在復活之後、升天之前,在門徒所聚集、因為害怕而大門緊閉的房間裡面,向十個門徒顯現,願他們平安,並且向他們吹了一口氣,將聖靈賜給他們,並且要差派他們到普天下,去完成上帝差派主耶穌到世上來所要完成的赦罪救贖的大功(路20:21-23)。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呼吸與聖靈、禱告之間是有很密切的關係。

在聖經的用語當中,描述聖靈所用的希伯來文是(xwr)[ruah],希臘文則是(pneu¥ma)[pneuma],這兩個字同時都含有聖靈與氣息或是風的意思。這個來自上帝的氣息或風或靈,是可以給人類帶來生命的。創世記第二章7節,記載耶和華創造人類始祖亞當的過程,是這樣的:耶和華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人類的生命是由來自大地母親的物質土壤,以及來自天父上帝在他鼻孔裡,所吹的那第一口生命氣息的結合而誕生的。在以西結書37章,我們讀到上帝的靈帶領以西結,前往遍滿枯乾骸骨的平原中。耶和華將氣息吹在這些骸骨上面。讓以西結吃驚的是這些已經枯乾的骸骨,居然又長出筋與肉,並且包上皮膚,然後就有風(或氣息)來自四方,這些枯乾的骸骨就重新獲得新生命,並且成為極大的軍隊。由此可見,神的靈或氣息是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生命。

主後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受洗成為基督徒,並且頒佈米蘭勒令(Edict of Milan),停止對基督徒的政治迫害,結果是大量的百姓擁入教會,接受洗禮皈依基督,但是在他們的思想與行為上面,卻沒有被基督的愛所轉化,造成教會世俗化。許多敬虔的基督徒,選擇離開已經世俗化的教會與城市,遁往沙漠中去建造修道院,在那裡尋求討神喜悅的屬靈生活。這些修道士當中,有一部份逃往埃及的沙漠。他們強調沉思默想上帝在聖經中話語(meditation on God’s words in the scriptures)的操練。他們所留給我們許多屬靈遺產當中的一個,就是效法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一口氣是向上帝的禱告,而發展出所謂的〝呼吸禱告〞(breathing prayer)。將聖經中很簡短的經文作為禱詞,與自己緩慢的呼吸相配合,而反覆默禱。他們認為,這樣的禱告,正是可以避免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七節中教導門徒,所要避免的禱告:「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沙漠教父所留下來許多呼吸禱告詞當中,最為有名的是〝Kyrie Eleison〞(Lord, have mercy),這一句非常短的禱詞,有人認為是來自在主耶穌所說的一個有關禱告的比喻。有兩個人到聖殿中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他是站在那裡,沾沾自喜的向上帝述說他的宗教儀式行為表現,還趁機會在上帝面前數落同來聖殿禱告的一位稅吏。至於那一位稅吏,則是不敢前來,遠遠站著、低頭垂胸,向上帝輕聲訴說他那很簡短的禱告: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沙漠教父就將這句簡短的禱告詞更加簡化,成為只有兩個字的禱詞:主啊!施恩!

我們的呼吸可以再分為三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吸氣,第二個動作是在吸氣之後的一個極為短暫的屏息,第三個動作則是呼氣。當我們吸氣時,是把上帝所創造新鮮空氣中的氧氣吸入我們的身體裡面。然後,就是一小段完全沒有動作的靜默,接著是把我們身體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吐出來。因此,埃及沙漠教父就從聖經找出許多簡短的經文,前半句是描述上帝的恩典,我們用吸氣來領受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各種恩典,然後,我們給自己一小段靜默的時空,來默想與享受上帝的這些恩典,接著是呼氣時,把我們心靈中的一切欠缺與困難,都傾訴在上帝的面前。有人也用這種呼吸禱告的方法來唸詩篇23篇。

但願在忙碌生活中的我們,也可以從埃及沙漠教父所遺留下來的呼吸禱告中,學習用這個方法來親近主,並且操練上帝的同在。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營養 (Nutrition)

營養 (Nutrition)
蔡茂堂 牧師

上帝所創造的生命,從單細胞的阿米巴,到萬物之靈的人類,都須要從周遭的環境,獲取生存所必須的養分(nutrition)與氧氣(oxygen),才能夠產生元氣(energy)以進行生命現象的各種功能;並且吸收元素 (elements) 以進行細胞本身的修補與成長。養分的攝取是由消化系統,一條彎彎折疊的管狀器官(tube organ)來負責,氧氣的吸入則是由呼吸系統的複雜分叉的囊狀器官 (sac organ) 來負責。管狀器官有一個與體外相通的入口,負責由環境攝取食物,然後食物通過這條消化管,其所含之養份被消化與吸收,最後,無法消化吸收的殘渣,以及消化管所產生的廢物,則由消化管的另一端出口排出體外,這是一個很有效率,單向進行的分解吸收線(disassembly assimilation line)。呼吸系統的囊狀器官,則是從環境吸入新鮮空氣的入口,以及將體內所產生廢氣排出的出口,是相同的。因此,在這個複雜分叉的囊狀器官中,氣體的流動是雙向循環的。

元氣(energy)的獲得方法可以分為三種。化學營養生物(chemotrophs)可以從環境中的無機化學反應攝取能量,大部份的化學營養生物是屬於細菌類。光合營養生物 (phototrophs)則是可以把太陽光所含的能量,經過光合化學反應,儲存於糖分或是其他的有機化合物,大部份的光合營養生物是屬於植物類。異體營養生物(heterotrophs)則須要從環境攝取食物,經由消化作用將其分解吸收,再運用從呼吸系統取得的氧氣,進行氧化作用,將食物中所含的能量釋出。

異體營養生物從環境獲取食物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單細胞生物會向食物顆粒伸出偽足(pseudopod),將食物顆粒包到細胞內,形成液泡(vacuole),再將消化酵素送入液泡中,將食物顆粒分解成養分,然後於吸取養分之後,液泡又移到細胞膜,打開液泡,將不能消化吸收的殘渣排到細胞外面。這種細胞內消化(intracellular digestion)稱為吞噬作用(Phogocytosis)。多細胞動物從環境獲取養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蚜蟲(aphid)是將其口器刺穿宿主動物或植物的身體,直接吸取其體液中的養分。蚯蚓(earthworm)與白蟻 (termite)則可以從他們所生存其中的土壤或木頭中,分解並吸取養分。牡蠣(oyster)與河蚌(mussel)從水中濾取浮游微生物,加以分解並吸收其養分。鞗蟲(tapeworm)則寄生在動物的小腸中,把宿主動物小腸很辛苦已經消化分解好的養分,直接就吸收進去。大部份的動物,則是從環境攝取大塊的食物,經由消化系統的物理與化學作用,來將食物分解成養分,再將養分吸收進入體內。

為了讓這個很複雜的消化作用能夠順利進行,人類的消化系統與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須有很密切的協調互動關係。在人類的下視丘(hypothalamus)的外側區域(lateral),有一個饑餓中心,腹內側(ventromedial)則有一個飽足中心。食物的色香味,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食慾。胃腸中充滿食物時,會經由迷走神經,回饋刺激腹內側下視丘而產生飽足感。當食糜(chime)從胃被推入十二指腸時,十二指腸璧會分泌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一方面讓膽囊收縮,以釋出膽汁,進入十二指腸,幫助脂肪的乳化(emulsification)與消化;另一方面,它也經由血液到達腦部,刺激飽足中心。當胃中沒有食物時,胃壁細胞會分泌一種〝生長激素釋放肽〞(ghrelin),除了會刺激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以外,也會刺激外側下視丘的饑餓中心。

主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可見人的生命所須要的,比物質的食物還要多。物質的食物是靠著神在創造宇宙時所說出的話,而產生的果實五穀菜蔬以及各種動物。以色列人在曠野,依靠耶和華所賞賜的嗎哪來維持生命,耶和華同時也說話,交待以色列人須要每天清晨太陽尚未出來之前,到營外收取嗎哪,而且只能收取自己一日所須的份量。但是以色列人還是有人不知感恩、順服,甚至抱怨要吃肉,以滿足口腹之慾,以致於遭致上帝的審判。但願我們每天清晨都能讀經、靈修,從上帝領取一天的屬靈嗎哪。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足夠收拾的恩典

足夠收拾的恩典
林文哲牧師

「五餅二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浮現我們腦海中的可能是一幅眾人群聚等候分餅,或耶穌虔誠祝禱;眾人希奇驚嘆用餐的壯觀景象。的確;增量式的神蹟總是讓人拍案叫絕,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超自然的量變結果,但是神蹟除了效果性的現象之外,目的在揭露真理的教導與信仰實踐的意義,在量增的表象中更富含質粹的超越性真理。

神蹟是上帝的作為,我們不只受神蹟景象的吸引,更要從神蹟中學習經驗上帝;尋思神蹟過程中所揭露的真理教訓。

1.超越自我憐恤眾人;概括承受被愛的需求
經文的開始提到「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這透露一件事情「五餅二魚」神蹟的不是某種既定情境過程中醞釀發生的結果,而是意料之外;臨時起意而行的神蹟。原來耶穌「聽見」一件事情而退出眾人;獨自到曠野,而且耶穌聽見的這件事讓他內心非常激動,需要一段獨處來平復情緒。從14章第一節讀來我們就知道耶穌聽見的事就是:施洗約翰被斬頭死於非命的事。施洗約翰與耶穌有親戚關係(路1:36),是耶穌的啟蒙老師,於公於私都有非常親密的關係。聽到他的死訊必定非常傷心,尤其是死於奸人讒言;身首異處;更教人情何以堪,耶穌受此打擊也不免情緒起伏,需要暫時避開眾人給自己一些喘息空間。

但是當眾人聽見;不知是聽見耶穌的去處或者聽見施洗約翰的死訊,又都擁到耶穌所在的野地來而耶穌「就憐憫他們,治好他們的病」。意思是耶穌並不因情緒低潮、對人性絶望而棄絶跟隨尋求他幫助的人。耶穌將自我的情緒挫折與心靈的創傷暫時擺下,關心;而且醫治跟隨而來的人心靈和肉體病痛。

愛人是一種美德,但是出於情感或意志來愛人仍嫌不夠,我們聽過「施比受更有福」;施愛予人與蒙神祝福好似一種因果關係,付出愛心的人擁有屬天的祝福,收受別人愛心者得到現實需求的供給,兩者之間各取所需,宛如互利互惠的共生結搆。基督對世人的愛與世人出於德行人情之愛不同之處在於耶穌視愛世人為一種責任,一種全然的承擔,這種愛的實踐不但沒有預期對方的回報,也沒有設定自我的前提。

2.收拾碎屑,恩典周全
耶穌的福音不只是心靈的力量也是供給肉體飽足的食糧。「五餅二魚」的神蹟不只玄妙神奇,祂也平凡實際,更重要的兩者都是生命所需,都是上帝靈恩彰顯,耶穌深知這點也設想周全,他憐恤眾人的疾病也供給生命所需食糧。所以當門徒建議耶穌解散眾人好讓大家用餐時耶穌嚴正的交代學生「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吃吧!」當學生面有難色表示只有五餅二魚時,耶穌很堅定的說:「拿過來給我。」然後拿餅對天祝謝。小量的物質食物滿足眾多飢餓的需求。

除了供給眾人吃飽,耶穌交代門徒收拾碎屑有12筐,(意謂12人份)正好供給12門徒所需。當耶穌教導眾人時門徒為餵飽眾人而焦急,當發放食物時門徒自己也餓著肚子,當眾人吃飽門徒收拾碎屑,這一切從人看來;做耶穌的門徒吃力不討好,一點好處也撈不到,然而這個神蹟中收集碎屑所的12筐正好為門徒取用,他們雖然較多付出較慢享用,但是他們不但臨場經驗神蹟也參與締造神蹟,除了見證「爆量」的神蹟,更享受收拾碎屑-「控量精準」額外的神蹟。

耶穌珍惜每一份得自上帝成就的祝福,也為那些同工的門徒留下最神奇或是神蹟最完美的部分,門徒不但經驗神蹟也參與締造神蹟,享受神蹟更享受額外的神蹟。這表示耶穌珍惜每一份得自上帝成就的祝福,也為那些同工的門徒留下最神奇或是神蹟最完美的部分。

結論
跟隨耶穌本不是一條易路,與主同工有時更常多犧牲付出,但是甘美在於我們能夠體驗平凡中有珍奇,零碎中有完整,更深刻的信仰而覺豐盛甘甜。

神蹟不在於玄妙驚異之處而在於平凡無奇卻意境深遠。耶穌為愛世人而降世為世人仰求而施捨耶穌不但行神蹟,祂本身就是「神蹟」,透過上帝的恩典我們其實早已領受諸多的神蹟,問題在於我們未嘗細數珍惜,或是將神蹟視為神奇炫惑的效果以致眼明心盲,更有甚者;濫解神蹟真義,以輕重貴賤計量得自上帝的神蹟,以致竊取上帝的榮耀誇示自我,不然就是好大喜功;輕忽「行在至微小」的微言大義。

南神的懇求與邀請
1. 南神一百三十餘年過往的歷史充分見證了上帝的神蹟,也讓我們更珍惜來自教會信徒的關心,在有限的資源以及經營上面臨的各項挑戰,我們更仰賴上帝帶領也迫切懇請教會一如過去關心;繼續成為南神屬靈與經營的伙伴。

2. 台南神學院是培養教會傳道人的學院;需要與眾教會共同分享上帝的恩典,也需要回應教會對傳教者的期待與需求,神學院與教會的關係猶如人體的頭腦與心臟,彼此需要也相互分享。

3. 南神邀請教會兄姐參與神學教育為台南神學院代禱,也需要得自教會的奉獻-金錢與人才(有志獻身)的支持,共同經歷上主奇妙的作為。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使徒彼得與使女羅大的故事

使徒彼得與使女羅大的故事

林輝彥神學生

在使徒行傳中12:1-17中,是有關使徒彼得與使女羅大的故事。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13次(福音書6次,使徒行傳2次,加拉太書5次),都是指作服侍工作的年輕女子。這個字在四本福音書出現的地方,幾乎都是用在指那位在大祭司的庭院中,指認出彼得是與耶穌同伙的那個人(馬太26:69;馬可14:66, 69;路加22:56;約翰18:17)。很奇妙的,這個字在使徒行傳出現的另一個地方,也是與使徒身份的確認有關,記載在使徒行傳第16章。在這一章的前半,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家庭教會在呂底亞的家中形成。16:16節描述一個使女在宣傳著保羅這一行人是上帝的僕人,向人們傳講得救的道路。但保羅這群人似乎對於這樣的傳講不勝其煩,他拒絕接受她傳講的信息,並不允許她再加以推廣。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作者用了三次這樣類似的故事場景,用最微小的使女角色,能夠認出使徒的身份,但也都不被接受,被否認、被拒絕。

跟據勞委會的統計,台灣目前有合法引進的外籍勞工有超過30萬人,其中外籍幫傭和外籍監護工約12萬人,外籍監護工、外籍幫傭在台北市約有3萬人,推算台灣有10萬家庭聘請外籍監護工或外傭,台北市則有2萬多家庭與外籍監護工、外籍幫傭。在我們鄰近的國家菲律賓,是一個勞務輸出非常大量的國家,因為近幾十年經濟落後,就業機會減少,只能勞力向外輸出。在海外工作的菲律賓人有八百多萬人,佔了他們國家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台灣最早引進菲勞、菲傭,雇主與菲傭間常用英語溝通,算是台灣最早一代的外傭。曾在一個國外的營會中,聽到一名菲律賓的基督徒學生分享說,在他們國家中,政府非常鼓勵人民出國任勞務,許多人民雖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國家,也希望政府能夠改善國內的就業環境,但還是要向現實低頭,必須出國工作。於是有一個基督徒的勞工組織,認為這是一個很好傳福音的機會,於是開始規劃一系列的課程,訓練這些即將要出國工作的人,如何利用在家庭幫傭,或是任監護工時,有基督徒的見證,將福音傳給服侍的人。


那麼,台灣有這麼多外籍勞工,我們怎麼看待他們呢?一般人對於外勞的印象都不好,會搗亂、喝酒鬧事等。其實許多外勞在當地都是受良好教育的人,但許多顧主的心態把他們當成粗工、雜技團,什麼都要他們會,也認為這些外勞很喜歡賺錢,就讓他們拼命加班,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回想阿公、阿媽在世時,家中也有請一名外籍看護來照顧生病的阿公。雖然相處融洽,但有時我們也會有一些不好的對待。例如,她們喜歡打扮地漂漂亮亮,就算是在工作,也會妝飾自己。但阿媽就會罵她說,妝扮這麼漂亮是要出去勾引男生喔!還有她們的主要工作是照顧生病的親人,但是有些親戚會要求她到家中打掃等等。再看看教會內做禮拜的時候,也看到愈來愈多的外籍看護隨著被照顧的人一起來教會做禮拜,但我們真的是讓這些外籍看護做禮拜嗎?還是她們是來工作的,順便做禮拜呢?


保羅說:「你們大家都藉著”信”跟基督耶穌合而為一,成為上帝的兒女。你們受洗跟基督合而為一,正像穿上基督,有他的生命。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加拉太書3:26-28,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我很喜歡在高派的聖公會領聖餐的方式,無論在社會上是什麼地位的人,什麼膚色、性別的人,都一同跪著與耶穌同桌,領受聖餐。在那一刻,我們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裏,成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