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如何讓小組像個家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一個成功的小組,不會突然地從天上掉小來,而是需要組長與組員彼此用心的經營。除了持續的為小組禱告,用心的聯絡組員,還需營造開放的感覺,才能讓小組像個家。但是如何讓小組有開放的感覺呢?有幾點是簡單又容易做得到的,如果我們要推動小組的事工,這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第一是要能對組員願意分享能有正面的鼓勵與肯定 
        也許組員所分享的內容不一定是正確的,甚至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有一些不適當。但是我們要肯定、鼓勵組員願意分享。很多慕道友不一定知道基督信仰是什麼,他們往往害怕自己的發言有誤,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鼓勵與肯定,讓大家願意發言。在小組中,第一個發言的人常有重要的示範作用,組長若擔心發言有狀況,應事先協調靈性成熟的組員帶頭發言。或是找適當的人最後結論。其間的過程就讓每個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言。
第二是接納發言,而非論斷
        我們不任意評斷別人的發言,而是接納他們所分享的,接納不代表同意,也不代表對方的意見就一定是正確的。透過接納對方的發言,讓大家感受到,這裡不是一個評斷、裁判的地方,而是可以被接納了解的地方。事實上,除非特殊的狀況,我們不需要在每位組員面前指出組員分享內容的錯誤,只需要私下與他用輕鬆的方式分享基督徒對這件事的看法即可,這會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
第三、專注、傾聽、同理
        我們看重每一個人的發言,不論是靈性好的,或是福音朋友,他們的發言都一樣重要,值得我們專注、傾聽,並且適度予以同理的回應。在小組中,我們避免只重視某些人的意見,而刻意輕忽部分人的意見。好讓我們的小組成員在我們當中,覺得每個人都是被重視、接納的。
第四、禱告的持續
        我們必須學習,在別人的分享當中,找到可以為對方禱告的事項,並且持續地為對方禱告。當我們聽見別人的分享,能夠以禱告帶到神的面前,這對每位組員而言,都是安全可信任的,會讓大家更多願意分享,更多願意敞開在弟兄姐妹之中。若你有為對方禱告,可以讓對方知道你正在為他禱告,這會讓對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第五、保密的重要
        在小組當中,每個人的發言,除非當事人同意,否則我們只能在禱告中單獨向上帝提起。要禁絕向其他的人提起,以免破壞小組中的信任關係。保密是建立彼此深度信任的要件,一個不能保密的小組,就不能保護自己的組員,自然不能讓小組像個家。洩密是組員間的大忌,也是瓦解組員信任的重要原因。所以組員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
        要讓小組像個家,就先需要讓組員有開放,被接納的感覺,這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功課,求神幫助我們和平教會的每個小組,都能在組長與組員的努力下,建立一個讓人可以放心、信任的小組,使我們能夠使更多弟兄姐妹在團契、小組中得到足夠的關懷與支持。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牧函-和平教會組織更新 (HoPing Church Organization Renewal)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上帝的恩典,帶領並保守和平教會教堂重建事工,讓我們看見和平教會美麗的新堂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預期在明年中可以遷回新堂敬拜上帝。我們也深信,上帝不會只是賞賜給我們一座美麗的教堂(sanctuary)。恩上加恩的上帝在賞賜給我們新堂的同時,也會更新我們整個和平教會 (congregation),讓和平教會成為更合神心意的教會。讓和平教會“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更進一步的落實。和平教會將會成為會友的祝福、成為友會的祝福、成為學青的祝福、成為鄰舍的祝福、成為神僕的祝福、成為地極的祝福。

        我們盼望和平教會在遷入新堂之後,可以吸引更多的福音朋友進來,在這裡他們能夠體會天父上帝的恩典、經歷耶穌基督的慈愛、領受聖靈的光照與感動,他們在敬拜中可以瞻仰讚美上帝的榮美,並聽見聖經中上帝話語的真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彼此相愛的幸福,以及學習互相代禱的扶持。我們更期待上帝會打開我們的眼界、寬廣我們的胸襟,讓我們有像上帝一樣普世宣道的熱忱,效法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那樣對弱勢族群的認同與關顧。
        為了要落實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與使命,我們發現和平教會的組織架構,必須轉化更新。和平教會原有的組織架構是由四位牧師牧養,每位牧師牧養三位長老。十二位長老分別負責十二個部門 [禮拜、聖樂、關懷、小組、教育、青年、宣道、社區、行政、總務、資訊、財務],每個長老帶領二到四位執事,每位執事各負責一個組別的事工。這種組織架構的優點是分工很仔細,權責很清楚。但是,它最嚴重的缺點是大家所承受的事工量並不平均,彼此的重擔不容易互相分擔與扶持,而且跨組別或部門的事工不易推動。我們全體小會員在2011年5月7日、6月23日與25日共舉行三次腦力激盪會議,大家廣泛討論並凝聚共識。決定參照雙連教會的組織架構,把我們組織架構中原來的十二個個部門,重新整合成為五個事工委員會 [原有禮拜部與聖樂部整合為崇拜委員會;原有的關懷部與小組部整合成為牧養委員會;原有的教育部與青年部整合成為培育委員會;原有的宣道部與社區部整合成為外展委員會;原有的行政、總務、資訊財務四部整合成為管理委員會]。這個共識經過7月5日第497次小會議決通過接納。8月2日第498次小會並議決指派由蔡茂堂牧師以及王偉華、許信裕、何堅仁、蕭亦裕、謝敏圓等五位長老成立組織更新委員會,討論組織更新實施細節。該委員會於9月2日開會討論,並提出下列建議給小會。
1. 委員會名稱為:崇拜、關顧、培育、外展、會務。
2. 委員會召集人:蔡牧師 (崇拜、會務);何牧師 (關顧);曾牧師 (培育);李牧師 (外展)
3. 設立主任委員:崇拜 (江豐盛)、關顧 (高正吉)、培育 (蕭亦裕)外展 (許信裕)、會務 (王偉華)
4. 設立長老委員:崇拜 (1位)、關顧 (2位)、培育 (1位)、外展 (1位)、會務 (2位)
5. 設立執事委員:崇拜 (7位)、關顧 (8位)、培育 (7位)、外展 (6位)、會務 (7位)
6. 設立同工委員:崇拜 (7位)、關顧 (8位)、培育 (7位)、外展 (6位)、會務 (7位)
7. 設立支援幹事:崇拜 (謝如茵)、關顧 (廖怡亭)、培育 (培育幹事)外展 (外展幹事)、會務(駱美月主任、兩位總務幹事、一位資訊幹事)
        目前蔡牧師正在請十二位長老就自己目前所負責部門,進行2012年各部門事工規劃,好讓五位要接任的事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長老可以參考來進行各事工委員會的職責內容規劃。請大家為和平教會組織更新的過程禱告,上帝親自來帶領與保守。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牧函-天路客佳美腳蹤

選錄自《聖安東尼傳》第55-56、58章

        「你們要相信上主,要愛祂;要遠離不潔的思想和肉體歡愉;要不斷禱告;要遠離虛榮;睡前和醒來時都要吟唱詩篇;心中要謹記聖經的誡命;要留意聖徒所做的工,你的靈魂要謹記誡命,以便與聖徒的熱心相呼應。」
        聖安東尼尤其勸勉他們,要不斷思想使徒的話:「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他認為這句話也適用於所有誡命,不單是怒氣,任何一種罪惡都不應該持續到日落。他說:「這是十分要緊的;太陽不會因為我們在白天所行的惡事而定我們的罪;月亮也不會為了我們在夜間的罪惡,甚或是一個邪惡的念頭,而定我們的罪。且讓我們保持這樣的狀態,使徒保羅說:『你們總要自己省察……,也要自己試驗。』(哥林多後書13:5)能聽從他話,並照著去行是好的。每一天,我們要日夜留意省察自己的行為,如果犯了罪,就停止犯罪,如果沒有犯罪,也不要誇口,反倒要持守美善,不可怠惰、不可論斷鄰舍,或是自以為義,正如蒙福的使徒保羅所說的:『直到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哥林多前書4:5)我們時常不了解自己所做的事,但上帝察看萬事。所以讓我們對彼此心存同情,把論斷的事交託給神。讓我們背負彼此的重擔,省察自己,快快補足自己的欠缺。為能有效防止罪惡,應注意遵守下列事項:每個人留意並寫下自己的行為,以及我們靈魂的衝動,彷彿我們彼此連結一般。如果我們非常羞於讓人知道這些行為和衝動,應使自己確實遠離罪惡,心中也不隱藏任何粗鄙的念頭。有誰在犯罪時想被看見呢?有誰在犯罪後不說謊,只求自己的惡行不被人注意呢?當我們彼此察驗,就不會犯下肉體的罪,如果我們寫下自己的思想,彷彿要告訴彼此一般,就可以藉著羞恥心讓自己遠離卑劣的思想。所以,讓我們寫下自己的思想,呈現在靈修夥伴眼前,滿懷羞愧地寫下所思所想,彷彿那不可見的念頭被逮個正著。如此形塑自己的生命,我們便可攻克己身、讚美上主,並踐踏仇敵的詭計。」
        以上是聖安東尼給那些前來找他之人的勸勉。對受苦的人,聖安東尼給予同情和祈禱,上主常為了眾人的緣故,垂聽聖安東尼的禱告。然而,聖安東尼既沒有因為禱告蒙垂聽而誇口,也不會因禱告不蒙垂聽而抱怨。聖安東尼總是向上主獻上感恩,他勸勉受苦的人要忍耐,要知道醫治不是來自於他,也不是來自任何一個人,而是單單來自上主!是上主決定在什麼時候,向誰成就美事。因此,受苦的人常領受這位長者的話語,彷彿是治病良藥,學習不要意志消沉,凡事耐心等候。得醫治的人也被教導要獻上感恩,不是感謝聖安東尼,而是唯獨向上帝獻上感恩。
        有個來自布塞利斯城(Busirs Tripolitana)的少女,染上了嚴重可怕的惡疾。凡是從她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流出來的東西,到地上立刻變成蠕動的小蟲,她全身癱瘓、眼神歪斜。她的父母是基督徒,信靠醫治血漏婦人的上主,聽說修士們要去找聖安東尼,就請求修士,讓他們帶著女兒與修士們一起前往。修士們同意帶他們一同前行,抵達目的地時,這對父母和女兒與懺悔者彭諾許修士一起待在山腳下,其他修士則去探訪聖安東尼。當修士們準備要告訴聖安東尼關於少女的事時,聖安東尼就先主動地詳細描述了這孩子所受的苦,以及她如何與他們一起旅行的事。之後,修士們詢問聖安東尼是否允許少女前來見他,他不同意,說:「去吧!如果她沒有死去,你們就會看見她已經痊癒。成就這事的不是我,我不過是個罪惡深重的人罷了,她毋須見我,是救主使她得了醫治,耶穌基督在每個人們全心呼求祂的地方施行憐憫。所以,當少女祈禱,上主就垂聽,上主已向我宣告祂的慈愛,祂必在少女所在的地方醫治了她。」奇蹟就這樣發生了。修士們離開聖安東尼,發現少女的父母歡喜快樂,他們的女兒已經完全康復了。
        早在三、四、五世記時,有許多基督徒教導從城市生活到沙漠隱修,尋求簡樸的生活,或是獨處、或是隱修、或是團體隱修,他們留下了一些靈修的典範。不管是文章或是禱文,都讓廿一世紀的我們汗顏。我們的文明、科學比起三、四世紀是進步不少。但,我們與神的關係、靈修的時間,卻因繁忙而減少了許多,再次摘錄這些屬靈的典範,讓我們一起省思,提醒我們聖經中的真理。例如:不論斷人、為受苦的人禱告,若蒙垂聽而得醫治時,不高舉自己,謙卑感恩,高舉基督…等等。讓我們一起從這些屬靈前輩的身上學習,跟隨他們佳美的腳蹤。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牧函-泰國短宣分享(二)

撰寫者:李晶晶牧師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

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 10:14)
泰緬邊界福音站
第二個禮拜開始,7月14~20日我加入一個短宣隊的侍奉。
          7月14日嘉義信義會雙福教會的短宣隊抵達,我與翁牧師夫婦前往接機,從幾天前「被」接機,到那日「去」接機,有種奇妙的感覺,似乎這是一種「傳承」。當我看到短宣隊來到三號出口前,突然一畫面映入眼前,似乎我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那豈不是我和平的同工嗎?是我的錯覺嗎?等到翁媽媽叫我一起照相時,我才回過神來;一起站在短宣隊中、對著鏡頭笑,在快門按下前,我向上帝禱告:「有一天,也要看到和平短宣隊的足跡在世界各地」。
        雙福教會是支持翁牧師夫婦在泰國宣教的母會之一,透過翁牧師夫婦到泰國宣教,將教會的視野也一起帶出國門;去年第一次泰國短宣隊,該教會劉士正牧師帶著兩位青年來,今年已有七位同工與劉牧師一起來,其中有四位都是社青同工,另有一對母女和一位大學畢業生,再加上翁牧師夫婦、一位嘉義浸信會傳道和我,正好十二人組成一團,如同耶穌十二門徒跟隨主受差出去傳福音。我們透過在教會對不同年齡層教中文、英文營,與未信的兒童、婦女、老人分享耶穌基督的恩典,也到Mahidon University(馬希隆大學)傳福音,這對我是很大的挑戰與學習。
        馬希隆大學是今年全球評選泰國第一名大學,這所大學離Taweewattana教會約有20分鐘步行距離,搭公車只要一站。在我們進入校園前,大家為福音出擊彼此守望代禱,求主賜下福音對話機會,更是賜下語言的恩典,使我們能勇敢地說「英語」分享福音與見證。這其實是很奇特的經驗與感受,一群「台灣」人使用「英語」向「泰國」人傳福音,你覺得呢?感謝主,在神沒有難成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林前2:13)
        大家拿著所準備的四律手冊、福音單張與小禮物出發,而我則是將出國前所預備的「心境」教材帶在身邊(註:「心境」這是一種新的傳福音方式,有52張不同情境的照片,邀請對方挑選1~3張所喜歡的照片、或是能代表心情與期待的;透過對方所挑選出的照片聽他分享與他進行福音對話。這是我在台灣時得知將會在馬希隆大學傳福音時,到學園傳道會「惡補」學習的新傳福音方式;很感謝恩賜/念謹執事在短時間內提供所有的照片,以及如茵/小柚幹事協助製作成冊)。一開始,我只敢發福音單張和用初學的泰語Pra-ye-su Ra-kun(耶穌愛你)跟學生說話,心中仍有緊張膽怯,更是生疏,已經好久沒有作這樣第一線個人談道的傳福音事奉;你能否想像一個牧師,走著、磨蹭了許久,看著其它隊員們勇敢地、不斷地找學生談四律,感覺自己心跳加速,我問自己,是語言問題嗎?是害怕被拒絕嗎?還是忘記如何傳福音了?嘿~!妳在這裡豈不是為了傳福音!為了宣教的負擔!到底是什麼攔阻了福音行動?直到我與翁爸的一個對話,我問:「他們怎麼這麼勇敢地傳福音?」,翁爸說:「這都是他們第一次的經驗ㄟ」,我驚奇無語,翁爸接著說:「其實,這些泰國人、這些學生對於外國人接受度很高,這就是福音的機會啊!這就是短宣隊和宣教師在這裡的目的!」
        是的!這就是福音的機會!上帝藉著翁爸的話,將我的注意力從己身轉到「福音的機會」,這是上帝愛與恩典的機會、使人得聽福音的機會,這番話也使我想起自己的講道「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 10:14)。突然,我看到一位女學生坐在角落,彷彿上帝的投射燈就照在她身上,要我前去分享,於是開始了她與我的福音對話,這是我第一次使用英語向泰國人傳福音、第一次使用「心境」教材聽對方分享心境與對宗教看法,雖然她最後沒有作決志的禱告,但我們有很好的分享與對話,她留下了名字與聯絡方式,答應主日下午來教會參加mini concert並接受我為她的祝福禱告,也主動問我的email希望可以繼續聯絡與分享;她的名字是Wa,馬希隆大學宗教系二年級學生,全家都是佛教徒,期待未來成為老師,請大家繼續為她得救禱告。在她之後,就像是開了水閘,上帝開啟了一個個的福音對話機會,而我也順著聖靈的工作把握分享福音的機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