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土石流


之一

「不過就是拔一棵樹,沒有那麼嚴重的啦。」
阿土伯住在森林裡面好長一段時間了。說這片森林是他的孩子,一點也不為過。只是這片森林並不屬於阿土伯的,阿土伯因為老朋友祝爺爺身體太差,才幫忙看管照顧。阿土伯真的很照顧這片森林的一草一木,甚至小動物受傷,他也盡量在他的能力範圍內做簡單的處理。  不過祝爺爺過世以後,祝爺爺的兒子阿財發現這森林有許多有用的木料,決定靠著這些木料好好的作一筆生意,改變了這原本看似平靜的地方。

「一棵樹看起來是沒甚麼,但是對於森林來說就是一個家人,你如果需要一些樹枝,果實,盡量可以取用,但是不要把整棵樹都給拔走了。」阿土伯試圖想要說服阿財不要動森林的主意,不過看樣子,效果實在不大。  「阿土伯,我是尊重您是長輩,還跟您講一聲,您可別以為,我是在徵詢您的同意喔。」阿土伯也知道,當一個人真心想要做甚麼,你就算再理直也很難氣壯,畢竟充滿慾望的心是會讓人失去理智的。

自從阿財拔走了第一棵樹之後,接下來的日子,第二棵,第三棵接二連三,有價值的樹木,慢慢地都被連根拔起的帶離開森林了。阿土伯心裡雖然難過,卻也真實的無能為力。「如果這一切都是我的,不知道該有多好。」阿土伯有時候看著光禿禿的森林,心中的傷痛真的不知怎麼訴說才好。不過看樣子,阿財的野心並不只是如此,森林必較值錢的樹木都挖得差不多的時候,阿財忽然有一天跑來跟阿土伯商量。阿土伯,我要把這裡改種值錢的蔬菜,可以的話,請您可以回家,這裡不再需要您照顧了。」阿土伯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心理實在難過的無可言喻。

之二

阿土伯有一片祖傳的大森林,他非常的盡心的照顧著這片樹林,自從家裡的孩子長大之後,阿土伯便來到這片祖傳的森林認真地照管了起來。森林裡的一草一木,甚至森林裡的小動物,阿土伯總是如數家珍的十分用心的照顧。

有一天,阿土伯的孩子阿財來找阿土伯「爸爸,我生意失敗,孩子還小,真的需要錢,聽說森林裡有幾棵價值還不錯的樹,不知道,可不可以讓我拿去賣了,做點小生意?」畢竟也是自己的孩子,阿土伯心理十分的掙扎,不過如果只是一兩棵樹,或許真的能夠幫忙孩子度過緊急的危機,阿土伯想著想著,也終於答應了。

過了一段時間,阿財又來找阿土伯「爸爸,現在的世道真的很糟糕,上次我賣樹得到的那點錢,被人家騙了,可以再幫忙一下嗎?」阿土伯生氣的拒絕,卻阿財聲淚俱下地表示「爸爸,難道我的家庭,比不上這些樹木嗎?難道您願意眼睜睜的看著我,因為沒錢而家破人亡嗎?」阿土伯心裏知道,阿財是說得誇張了一些,不過實在是自己的孩子,阿土伯雖然百般的不願意,卻還是答應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諺語,不知道是否可以描述阿財的現況。阿財賣了幾次的樹木,得到了一些甜頭,心裏想要的就越來越多了,這天他特地來找阿土伯。「爸爸,我想只是靠樹賣錢,真的不是長久的辦法,如果可以,這片森林,可以讓出一塊地,讓我種些蔬菜好嗎?現在蔬菜的價格不錯,如果可以弄出一塊地來,我相信以後我就不用再賣樹了。阿土伯實在不知道怎麼拒絕自己的孩子,畢竟種菜賣菜也是一份正當的工作,如果拒絕了他,是不是太不通情理了呢?
結局
接著阿財便在山腳下蓋了一小棟房子,並剷平了一片山腳,計畫著如何好好的使用這塊土地。阿土伯回到了自己城市居住的地方,心裡掛念著森林裡的一切,卻這一切已經不如過往了。
有一天,阿土伯看著電視上的新聞,颱風過後的災情報導。一個土石流的畫面,深深地抓住阿土伯的眼睛,「那!那不就是…」

傳道書2:19
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許和平一個未來」問卷初步結果和後續



今年宣道年會設定以青年為主題,希望讓教會兄姊們更多關心這一代的青年,面對來自世界經濟、兩岸政治、老年化、少子化和家庭結構改變、工時長又低薪資等處境。由此也讓更多兄姊們看見「陪伴與傳承」的迫切性,並願意以行動參與關懷年輕人。這時,也有青年們擬出一份問卷,想對教會內的現況和展望作了解,經宣道部接納後進行。問卷採用紙本問卷和線上填寫兩種,共回收114份問卷,本次先將問卷初步結果呈現如下:
1. 性別比和年齡分布--女性佔62%,男性佔38%。年齡層分布上,25歲以下佔27%,26~35歲佔19%,36~50歲佔21%,50歲以上佔32%,顯示各年齡層略為均勻分布。
2. 參與和平教會聚會--未滿1年有13人,1~3年有23人,4~7年有22人,8~15年有24人,16~20年有5人,20年以上有25人,除16-20年此分段的人參與較少外,其餘都均勻分布,而未滿一年的也有13人,顯示教會持續有新朋友加入。
3. 聚會時間的分布--第一堂14人(12.3%)、第二堂57人(50%)、第三堂36人(31.6%)、看網路直播2人(1.8%)、因照顧家人/小孩,無法參加禮拜2人(1.8%)。
4. 請問您怎樣開始來和平教會--因著婚姻、工作或學業關係來到和平的50人,我是朋友帶來的31人,從小在和平長大的17人,自己透過網路搜尋到和平教會來的5人,住家在附近的2人、因參加南投服務隊來的1人。
5. 參與教會活動的頻率(可複選)--參加主日聚會103人、參加小組/團契91人、參加特殊節期活動60人。
6. 請問您在教會透過以下哪些管道得著牧養關懷。(可複選)
整體:主日講道93、小組/團契80、樂活讀經及分享30。進一步細分如下:
25歲以下 小組/團契30、主日講道23、每週週報的牧函9、第三堂主日見證9
26-35歲 主日講道18、小組/團契12、臉書貼文5
36-50歲 主日講道21、小組/團契14、樂活讀經及分享7
50歲以上 主日講道31、小組/團契24、樂活讀經及分享18
從中可看見25歲以下和其他組間的差異,同時也看見36歲以上族群中,有約半數認為樂活讀經有幫助牧養關懷。
7. 請問您是否穩定出席/委身在教會的團契小組。
正在尋找合適的團契/小組中8.8%,參加1~2個,73.7%,參加3個以上9.6%,完全沒有7%。就比例而言,填寫問卷的兄姊是屬於熱心參與教會活動的,特別是參加三個以上小組/團契的有11人。
8. 請問您認為教會的牧養關懷哪些部份還可以加強。(可複選)
整體:增加更多同年齡層或背景相同小組60、開設更多主題性的課程50、內在醫治禱告的陪伴48。進一步細分如下:
25歲以下 增加更多同年齡層或背景相同小組18、開設更多主題性的課程15、多多舉辦聚餐聯誼活動15、牧養團隊每季能與當季新朋友近距離接觸15
26-35歲 內在醫治禱告的陪伴15、開設更多主題性的課程12、增加更多同年齡層或背景相同小組12
36-50歲 內在醫治禱告的陪伴10、主日學課程更多元化8、增加團契輔導8、新朋友最慢兩週能被分派人關懷8
50歲以上 增加更多同年齡層或背景相同小組24、開設更多主題性的課程16、新朋友最慢兩週能被分派人關懷16

9. 請問以下哪些原因讓您願意繼續留在和平教會。(可複選)
整體:團契/小組連結70、習慣57、主日聚會是自己喜歡的方式42。進一步細分如下:
25歲以下 團契/小組連結26、習慣20、教堂漂亮空間舒適16
26-35歲 團契/小組連結14、習慣13、喜歡講道風格8、主日聚會是自己喜歡的方式8、家人與朋友在這兒8
36-50歲 團契/小組連結10、喜歡講道風格10、習慣7、有符合年齡層的團契/小組7、主日聚會是自己喜歡的方式7、家人與朋友在這兒7
50歲以上 團契/小組連結20、習慣13、離家近13、有我認同的異象13、主日聚會是自己喜歡的方式13、家人與朋友在這兒13
10. 請問您主要透過何種方法來關心與了解教會事工。
透過閱讀週報(含網路版)85人、透過小組或團契被告知(包含line群組或臉書)75人、直接參與某一個部門的服事60人。可看見傳統的週報和新發展的網路聯絡正在轉變中。
11. 請問和平教會的異象「萬民的祝福」是哪幾個(總共有6項)
整體:會友的祝福94、鄰舍的祝福96、學青的祝福70、神僕的祝福63、地極的祝福62、弱勢的祝福61。其中弱勢的祝福其實應該是「友會的祝福」,表示對這六項內容還有待加強。
12. 哪一句描述最能貼切的代表和平教會。
和平是一個有異象的教會14(12.3%),和平是一個有愛的地方38(33.3%)
和平是一個很看重事工的教會34(29.8%),和平是一個很看重關係的教會14(12.3%),其他7(8.8%)。
13. 關於對於教會事工,您有興趣的是哪一部份?(目前教會沒有的事工亦可、可複選)
整體:會友關懷、小組陪伴37、音樂事工、敬拜團29、總務、設備、影音、網路資訊管理22、團契輔導/小組顧問22。進一步細分如下:
25歲以下 音樂事工、敬拜團12、福音隊、海外宣道隊9、團契輔導/小組顧問9
26-35歲 總務、設備、影音、網路資訊管理8、會友關懷、小組陪伴6、招待、新朋友關懷5、團契輔導/小組顧問5
36-50歲 音樂事工、敬拜團6、會友關懷、小組陪伴6、關懷社會弱勢行動5
50歲以上 會友關懷、小組陪伴18、傳道人關懷10、音樂事工、敬拜團9
可看見不同年齡層的人對有興趣投入服侍項目間的差異。
14. 請問您有在教會服事的意願嗎。
平常已經參與教會服事了74人(64.9%)
我有考慮參與服事,但現在沒辦法20人(17.5%)
我想服事,但我不知道我能為教會做什麼,請與我聯絡9人(7.9%)
我目前尚無服事的意願8人(7%)
填寫問卷本身大多屬於參與服侍的的人,而如何讓想參加服侍的人找到合適之處,是後續可以努力的。
15. 如果您在教會服事,最舒適與平衡的服事頻率為何。
半年1次: 4 (3.5%) 一季1次: 9 (7.9%) 一季2次: 7 (6.1%)
一月1次: 26 (22.8%) 一月2次: 12 (10.5%) 一週1次: 13 (11.4%)
一週2次: 6 (5.3%) 只要時間能配合,幾次都不是問題: 30 (26.3%) 其他: 3 (2.6%)

超過四分之一表達只要時間能配合,幾次都不是問題,讓人看見熱忱,卻要更珍惜同工如此的心志。


16. 請問什麼原因會讓您增加服事的意願。(請勾選心中的前三者)
整體: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服64、溝通良好的團隊57、有清楚明確的異象44、其他7。可見透過同工間的連結和好的溝通和異象,能鼓勵兄姊參與的意願。
17. 請問什麼原因造成您會降低服侍的意願。(請勾選心中的前三者)
整體:學業、工作很忙碌64、服事時間很難配合41、冗長的會議38,其他11。值得注意的是冗長的會議,會讓同工降低意願,日後要更注意會議的效率。
18. 請問您會如何建議和平教會各部門推動事工,應該有哪些優先考量點?
  (請選最優先2項)
整體:事工乃是因人而設,不能最後變成讓人撐事工,有時也需要停掉事工的勇氣46、能讓會友們得著造就43、各活動需配合教會異象目標,不是只為了辦活動42。
------------------------------------------------------------------------------
此份問卷初步的結果,在12/5事工研討會中,先讓與會的長執及核心同工知曉,並於下午的分組中讓大家回應,歸納當天發言內容如下:
■填寫人可能都是有服事的人,擔心代表性不夠。但從統計觀點來看,服事量呈現常態分佈。可反應大部分狀況,但若要針對特定族群可能無法。
■問卷有難度,如果沒有實際參與教會事工的人,很難填寫出來。
■比較想知道離開教會的原因是為什麼,這是後續另外可以調查的。
■既然已經收集問卷,可以對問卷的結果做分析,找出專注的目標,集結重點資源,呈現教會特色,符合真實需求。
■有愛有異象的數據有點高,可能每個人對於愛、異象的定義不一樣(解讀的問題),下一步愛、異象定義問的更清楚,這才能了解教會的優先順序,才能了解教會的資源要投入哪裡。
■萬民的祝福可能要多表述各項祝福是什麼,畢竟很多人可能單看論述無法確定是指什麼實際的事。
■有人認為事工很重,其實要了解是不是平常有在服事的人真的認為很重,還是連局外人也覺得很重。
■26到50歲填表人數有40多人,需要內在醫治的人超過一半。這是需要關注的現象。
■填「習慣」來教會的人有50多位,代表可能不是因為教會有什麼吸引人,這是個警訊。不是因為教會有愛、有異象。
■回應教會老化、傳承的現象,給年輕人有服事的意義,瞭解更廣的服事項目,不只是敬拜團等等的,其實教會少見的事工也須被關注(如史料整理等,也可以擴充至有負擔從事文學、神學的創作等。)
■有沒有可能把第三堂移到週六,週日的聚會可以前往其他在苦撐的中小教會服事、幫忙。也讓年輕人知道看到異象,也看見自己欠缺的是什麼。
■盤點事工,訂出優先順序,事工減少,開拓新同工(目前約150人,新目標到250人),開拓事工可以把不明顯、服事的機會更多呈現出來,也讓新朋友的給他們有興趣的服事,讓他們有歸屬感。
■青年關懷的質量不夠。在主日或各種領域呼籲大家都能成為關懷同工。
■新朋友關懷,可以擬一份新朋友問卷,了解他們的需求。有的只是來探訪親友,若是真的想了解信仰,再想辦法收集他們的意見。
■當初三樓椅子原本設計是可以活動,理想是第三堂結束後可以有小組分組,但現在場地使用規則與當初設計不相符。實際上關懷新朋友會有點落差。
■根據其他教會新朋友的關懷,各齡年層或同性質團契,可以有一、二個窗口陪伴關懷新朋友。新朋友的關懷以團契小組為單位,在愛餐的時候可以帶到特定的空間陪伴或是分享。
■對關懷同工的關懷及牧養,讓關懷同工可以更有關懷同工的能力。
--------------------------------------------------------------------------------------------
後續—本問卷尚有問答題的部分,將做進一步的整理後再呈現。其中如有涉及給各部門的建議,將於一月份長執會前交給各部門先行回應,長執會時再彙整報告,屆時再將回應結果讓大家知曉。
    感謝參與在這次問卷設計、發送、填寫、整理、分析、建議的每一位。願透過這樣的參與,讓我們和平教會可以更美好。
備註:有關問卷初步成果的PPT資料,也可請連結以下網址,做進一步的閱讀。
PPT圖表:http://ppt.cc/AEzAg  Excel統計檔:http://ppt.cc/M0gEA (兩者皆選擇「透過瀏覽器下載」)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建立關係」或「建立事工」?




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使命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使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信息託付了我們。(哥林多後書5:18-19)

每一次的海外短宣隊都像打一場仗!除了在靈界的戰場上爭戰(以弗所書6:12),還有在個人生命的戰場上打仗。同時是改革宗教會牧師、宣教師及宣教學家的David J. Bosch,在《一路上奔走—海外宣教師保羅的省思》一書提到:「很多時候我們所面對的反對與所宣揚的福音無關,而只是與我們這個人有關。」
海外短宣隊除了與國內短宣隊一樣要面對短時間當中的高密度事工,還要面對跨越文化的衝擊—飲食、交通、氣候、溝通方式……等。具體來說,即使在緬甸的華人地區使用華語,也會因著不同的腔調、用語,而需要增加溝通次數、再三確認所要傳達的訊息以避免誤會,同時還要詢問宣教師或是當地牧者,肢體語言或不經意的行為是否失禮。再加上全新的環境:早上六點上第一堂課、上課時偶爾停電、離開了旅館就沒有現代化廁所、偶爾飄來燒垃圾的煙味、酸辣鹹的食物、無法時常滑手機以更新資訊……等,在在都挑戰著隊員們的心理、生理,甚至靈性狀況。這時,每個人的狀態就像一杯裝滿的水,放在行進中的車子上,因著原來承載不同的生命狀況而撒出苦甜不同的滋味。
即使出發前的訓練已不斷告訴短宣隊員:宣教的基本態度是Be FAT(彈性Flexible、適應性Adaptable、受教的心志Teachable)。但是實際情況是,在身體不適時,很難帶著喜樂的心去學習、調適、適應,例如:肚子痛到憋不住的時候,會希望當地同工載回飯店如廁,而非使用教會的「傳統」廁所。這個過程真的體會到「道成肉身」地活在人群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對於進入緬甸數次的我,這些對我卻不是主要的挑戰,我的挑戰是—想趕鴨子上架地要短宣隊員有道成肉身的生命,趕快有好的身心狀態融入當地,並且順利完成事工。然而,上帝卻提醒我思考:完成原先所計劃的事工就是宣教了嗎?
今年9月的緬甸短宣隊,因為我對事工的求好心切而與一位隊員發生衝突,衝突完,安靜在上帝面前,在禱告中感受到上帝要我去跟這位隊員道歉,雖然心中納悶著「這件事還沒釐清是誰對誰錯呢!」但我仍在小卡寫上「對不起」給這位同工,他拿到後很開心,也放下原本不悅的情緒、和好、溝通。在道歉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上帝要傳達:祂是「恢復關係」的上帝。也看到自己不對的生命狀態是會阻擋福音讓人看見。
雖然海外短宣隊常常會因為隊員身心適應不理想,而需要倚賴其他隊員或是當地人,也會因此調動事工,然而,道成肉身不也是在我們的同工還做不到的時候,陪伴他走過這個歷程嗎?而當地同工也在透過服事短宣隊員展現基督的生命!
「道成肉身」本身就是建立關係。耶穌基督到我們當中,與我們建立關係,好讓我們恢復與父上帝的關係,上帝又將這個與祂建立關係的職分託付給我們。當眾人看到我們彼此相愛,就能被耶穌基督吸引,繼而被恢復與父上帝的關係。
我們所宣揚的福音正是透過關係讓人看見。宣教的事工只是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在整個事工中,讓人在我們身上認出與上帝、並與人和好的關係!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遺忘的情緒



「你是一個男孩子,不可以哭。」「哭甚麼哭,哭就能解決問題嗎?」「娘娘腔耶你,做錯了就修正啊,有甚麼好哭的?」「人就是要往前看,花時間哭,甚麼事情都做不了。」
阿公已經幾十年不知道甚麼是哭的感覺了,有時候心裡會有一絲淡淡的哀傷,卻眼眶裡沒有一滴眼淚。阿嬤離開身邊之後也三年了,阿公偶爾走到窗邊看見阿嬤當年種在庭園的檸檬樹,心裡還是一股酸酸的。這幾年檸檬長得不少,卻阿公採下來,分給大家吃,自己卻是一點也不碰的。「阿公,這個檸檬汁甜甜酸酸的,真得很好喝,對身體也不錯喔,您怎麼不喝呢?喝一點啦。」只見阿公總是笑著揮揮手,一句話也不說的拒絕了。
阿公與阿嬤是在年輕的時候別人介紹認識結婚的。兩個人婚前見面最多兩次吧,一次相親,一次就是提親了。其實阿公從來都不知道阿嬤是怎麼看他的,因為結婚之後,阿公整天往外跑,偶有回家,也是吃飯、睡覺。別說陪小孩玩,就算跟阿嬤也聊沒兩句。一直到阿公退休,也沒見阿嬤抱怨甚麼。一次阿嬤躲在房間哭,阿公發現了,知道阿嬤的老姊姊過世,阿公陪著阿嬤去參加告別式。就這樣,阿嬤常常逢人就說,阿公是多麼的體貼。不過阿公自己知道,自己其實沒有真的為阿嬤做過甚麼事情,唯一有的,就是每個月一定拿錢回家,不抽菸、不喝酒,應酬不碰女人。阿公覺得自己已經很不錯了,倒是阿嬤怎麼把小孩拉拔長大的,阿公還真的一點都知道。
這幾年阿嬤的身體不好,阿公陪著阿嬤上醫院。有時候阿嬤會說說小孩長大的趣聞。阿公聽著聽著,也生出趣味來。原來哥哥小時候這麼皮,姊姊身體這麼差,妹妹是家裡最貼心的開心果。不過阿公聽著,也是嗯嗯啊阿的,沒有多說甚麼。一直到有一天阿嬤因為呼吸不順,進了醫院,就沒有出來了。阿公看著看著,也沒有哭,只是點點頭,要孩子們把後續的一切辦理妥當。
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耶穌哭了。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阿公這天反常的拿起了一杯大家開開心心泡好的蜂蜜檸檬,輕輕地啜飲一口。忽然看見阿公的眼角濕濕的。阿公哭了。好久以來,不知道甚麼是「哭」的阿公,哭了。輕輕的,卻乘載著好重好重的過去。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小會說明

11月22日本會青年在本會三樓禮拜堂舉行婚禮,婚禮後並在地下一樓大廳舉行婚宴,新人藉著婚禮與婚宴的場地佈置與流程,表達了自己對諸多社會議題的關心與主張,這樣的舉措經由媒體與網路的傳播,引起了會友間正反兩面的觀感。

小會極為重視會友們的意見,特別於11月25日召開臨時小會,小會員們在神面前承認未盡到完全之注意所犯的過錯,求神憐憫。幾經禱告、討論後提出正式說明如下:
1)教會禮拜的目的和焦點為耶穌基督,在教會內舉行結婚感恩禮拜或活動,不宜有個人政治傾向、倡議信念等目的之訴求。會中主任牧師提出檢討並表達承擔本次婚禮未盡事先教導及監督的責任,日後對此真理將加強教導並落實管理。
2)和平青年在和平教會舉行婚禮,符合情理。然而,對於個人信念的倡議或對政治的訴求,不代表和平教會的立場。
3)每個人都是罪人,都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重生得救與愛的團契需要透過教會,和平教會歡迎所有人有機會進入教會遇見耶穌,改變生命,成為新造的人。
4)借用教會場地,本會就其使用的目的與場地佈置保留最終同意權。對於此次婚禮的呈現與婚宴的佈置,超過本會原本同意的規範,深表遺憾。日後自當更加嚴謹溝通與管理。
5)對於社會上各樣具爭議性的議題,本會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的教會,我們遵從總會的信仰告白與決議。
6)關於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喧嚷,以致影響教會之聲譽。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一起來參與網路宣教


前言-11月14日舉行長執同工訓練會,會中請賴信澤長老分享「教會資訊網站資料查詢」,從課程中讓大家對我們和平教會的網路宣教有進一步的認識,本週牧函特別請賴長老將課程內容整理為文字,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網路宣教之中。
2014年Yahoo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民眾對於網路的使用量遠高於電視的使用量,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手機197分鐘,桌上型電腦134分鐘,平板電腦 59分鐘,電視 125分鐘。粗略的說,台灣民眾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手機3小時,電腦3小時,電視2小時。可以看出網站對於人們的影響力已經遠超過電視,也說明了教會在網路宣教方面事工的重要性。
再從和平教會的網站來分析,和平教會的網站是從2000年開始運作,初期是以文字型態為主。到了2008年,開始導入投影片即時錄影的技術,並將影片放到網路上。目前和平網站共有文字檔4700篇,影片檔1500個,並有無數的照片檔。統計2008年至2015年,共8年期間,和平網頁已被瀏覽945萬次,其中文字檔177萬次,影片178萬次,照片589萬次,相對於這8年間到和平禮拜者約有20萬人次。也就是說網友瀏覽和平網頁的次數,約是禮拜人次的47倍,可見和平網站的觀眾群,遠超過和平教會的會友。從網站觀眾來源來分析,台灣觀眾約占72%,美國11%,日本6%,中國6%,其他地區5%。
耶穌基督在升天以前,曾給我們一個大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在網路普遍的時代,我們也可以將網路世界包含在 「普天下」 的範圍之內。
感謝歷年的教牧團隊用心準備圖文並茂的投影片,讓我們的講道影片生動活潑。除了講道影片之外,和平網站也有很豐富的讀經默想、見證集、主日學教材、小組教材、讚美詩歌、禱告會、醫學講座、關懷輔導、生活分享等資料,對我們的身心靈的成長都有益處。
也許您會想,網路事工是教會網路同工的服侍,自己幫不上忙。其實不然,網站的推廣是透過口耳相傳,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傳遞出去。和平網站除了提供傳統的網友留言分享之外,也有網頁推廣的功能:在每篇文章或影片的尾端,都會有標示推薦這篇文章網址的圖示,只要按一下滑鼠,就能將該篇文章分享到您的Email,Facebook,Twitter,Google+,Pinterest中的帳號。有了這種功能,您不必擔心將福音傳得不夠完整,只要您將和平網站的相關文章推薦出去就可以了。
也許您還會問,網站內的資料那麼多,如何找到適合的文章推薦給朋友 ?
和平網站文字影片數量龐大,我們共設計超過100種分類來組織6000篇資料。在網站上方的黑底白字的架構性索引欄是最快了解資料的編排方式。網站右邊也有三大類的索引,一是會友的分享園地,二是大項分類索引,三是根據日期編排的資料索引。如果這些分類還是無法滿足您的需求,在網站右邊也有一個全文簡索的欄位,您可以任意輸入您所想要尋找的關鍵字。透過這些方法,您應可找到相關的資料。
明年復活節前後,和平網站將邁向第一個千萬次的點閱里程碑。在這裏,邀您也一起來參與網路宣教,透過和平網站,能將寶貴的福音分享給您的朋友,成為網路宣教的精兵。
「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 10:15)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我有一個夢-2016年度關懷事工計劃



一、一般關懷事工託各團契、各小組、各事工部、各主日學(成主/兒主)負責。
1. 例行聚會點名,關心瞭解【電訪】未出席契友狀況。
2. 主日禮拜兩週未出席會友、分類託關懷部同工及各單位關懷同工關心。
3. 生日、遷居、入伍、升學關懷由教牧同工、長執分配關懷。
4. 各事工部(教牧團隊、長老、執事、核心同工)長執關懷各事工部門家庭成員。
5. 教牧團隊實際參與各式聚會,於教牧團隊會議中分享需特別關懷契友狀況。
6. 不定期家庭探訪配合各單位家訪安排。
   
二、主動關懷事工由教牧團隊、長執、關懷部同工、各式關懷團隊代表教會關心會友。
 1.主動關懷對象。
(1) 生病住院
(2) 獨居長者
(3) 新朋友【新朋友小組】
(4) 剛受洗者【教牧團隊】
(5) 未轉籍會友【教牧團隊 長執】
(6) 北上就學學生【沐恩接待家庭】
(7) 籍在人不在【教牧團隊 長執】
(8) 外出就學/工作
(9) 小兒會員(未堅信禮)信仰關懷
(10) 喪親家庭關顧
(11) 急難救助對象
(12) 離職青年
(13) 新婚 懷孕 待產 生產 新手父母
(14) 無法參與主日禮拜者(守聖餐)
 2. 關懷部同工應加入各團契、各小組關懷同工或會長。
 3. 關懷團隊定期探訪(電訪 家訪)身,心、靈需關懷會友。
 4. 長老、執事、認養未參與(團契、小組)家庭,鼓勵參與各團契小組聚會。

三、全人關懷系統
   會友參與:七大面向關懷系統狀況分析
A.主日禮拜
B.團契/小組
C.服事
D.培育(成主/兒主/專題 訓練會/裝備計劃)
E.活動、宣教(友誼佈道)
F.樂活讀經計劃
G.禱告會

    期待有一個愛的網、讓大家可以經驗到上帝大愛的網、將每一個和平教會的長執、同工、會友緊緊地連結一起的網!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選手



海底森林一年一度的越野泳渡大賽又要開始了。深海中平常看似平靜的魚群們,各個熱烈的加強訓練了起來。不過禾口高中的阿平教練,看不出特別緊張的樣子,還是一如以往的要求選手,訓練選手。可別看阿平教練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每年比賽的前三名,一定會有一個是阿平教練訓練出來的學生。小綠豆是今年看起來最有希望的學生,他非常的認真,任何教練的要求都是使命必達。不過看在今年的比賽在即,沒有甚麼動作的阿平教練,也讓小綠豆緊張了起來。

「你不去問教練有甚麼訓練計畫嗎?」小紅豆一臉狐疑地問著小綠豆。小綠豆很為難地回答「教練這幾年的功績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努力依照教練平常的吩咐練習,我相信一定會有好成績的。」  小紅豆嚷嚷著「可是比賽不同以往,如果沒有針對你不擅長的部份提出特別的計畫,對於將要面對的環境做出好的應對,你就算練習的再好,也會因為到時候對環境的陌生,而輸掉這場比賽的,你難道不擔心嗎?」小紅豆一語就打中了小綠豆心中的擔憂。不過,縱使擔憂異常,小綠豆還是不願意去問教練,因為小綠豆認為,教練必然有教練的計畫,如果去問教練,豈不是質疑教練沒有遠見,不會為小綠豆做最好的安排嗎?

「今天的練習就到這邊。你覺得狀態好的話,就再游兩圈。好好的感受水流與身體的脈動。」阿平教練這天還是與平常沒有甚麼不同的做了一些交代與提醒,就準備要離開了。面對大賽不到一個月就要開始,小綠豆緊張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受不了的小綠豆終於開口問了教練「教練,我沒有冒犯的意思,但是我要參加每年一度的越野泳渡大賽,您對我的訓練,有甚麼樣的計畫嗎?」阿平教練看了一眼小綠豆,臉上露出了許久沒有出現過的笑容「我以為你都不會緊張咧,現在才問我這個,會不會太晚啊?」小綠豆一臉大驚,不知所措的回答著「教練,我以為您都做好計畫了,所以我才想說,如果您不自己說,我提的話,對您是否會太過冒犯?」阿平教練搖搖頭「你才是比賽的人,如果你對自己的狀態無法清楚的掌握,怎麼會認為我能夠為你設計出怎麼樣的訓練呢?

事實上,我的確有一些計畫,不過這些計畫,必須要你自己有感受,並願意去面對才能實現」小綠豆幾乎六神無主的問著「所以剩下一個月的我,還有機會嗎?我以為您總比我了解我的狀況,一定會為我們設計出最好的訓練方式,我沒想到,您原來還希望我能夠自己…」小綠豆幾乎是要哭出來的把一句話斷斷續續的講完,不過,心情實在太複雜,根本不知道怎麼繼續說下去了。只見教練依然一派輕鬆的回答小綠豆「怎麼就哭了呢?別擔心,我的確是有計畫的,而且,目前你的狀況都很不錯。接著就是要你自己對自己狀態的了解,做最好的調整。一個月的時間是非常足夠的。」

過去一直以為教練總是對的,就算自己不明白教練訓練的方式,只要認真去做,一定會有好的成果的。卻這次的經驗,讓小綠豆了解,如果自己不去明白自己的狀態,不去認真的了解教練每一個訓練對自己的意義。則縱使再多的訓練,教練再好的提醒,自己也無法突破自身的盲點,讓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原來成長,不只是對於權威,能力的順從,也不只是努力認真盡力而已。成長還得自己能對自身的了解,如此專業的協助與自身探索的相輔相成,方能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19~20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在宣道年會之後…



籌備許久的宣道年會已在上周順利結束,本次有兩百多位教會會友和其他教會的兄姊參加,相信與會者都有許多領受。本次宣道年會主題,源於關心教會中的青年處境,當宣道部在籌備過程中,發覺當要以宣教使命呼召青年時,青年回應在這時代中面對諸多挑戰,包括低薪資和高房價、老年化和少子化的社會結構、跨國企業下工作機會改變等,兩者當中存有極大的落差。如以講員姚立明弟兄的講題來說,就是在使命(宣教、呼召、夢想等)和命運(外在社會結構性的困境) 兩者之間的張力。在姚弟兄的信息中,他以舊約乃縵將軍得痲瘋,因一位被擄小女子的建議而得醫治的聖經故事為例,穿插個人信主和生命歷程的見證,論述著:縱使個人的命運無法掌握,使命也難以先行規劃,但在平凡生活中實踐信仰的愛,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最佳途徑。或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時代並不是最辛苦艱難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要面對的特殊難處,總會有出路的。

與會的兩位回應者,詹怡宜姊妹從自己個人成長經歷,和參與「一步一腳印」節目的製作,看見這社會中還有好些名不見經傳的人,擁有夢想和實現夢想的行動力,實在令人感動。鄭國忠牧師除了分享目前在公義行動教會,一個沒有禮拜堂的教會,怎樣以信仰陪伴關懷社會公義的人,他並提到那種捨不得吃的蛋糕和捨不得點的蠟燭,因為越寶貴卻越捨不得用,反而沒能發揮原本的功用,實在可惜。讓人也想到耶穌比喻中那個將一千兩埋藏在土裡的僕人,沒有發揮才幹的浪費和後果。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樣,感受到在本次聚會中那種彼此聆聽的氛圍,就是大家都很專心想瞭解並用心思考,我想這和宣道部發起會前21天的代禱行動,以及當天活動時有安排同工守望禱告有關,實在經歷到擺上禱告的功效。

晚上茂堂牧師專講新興教會趨勢,隔天早上主日禮拜也接續這主題,開展我們視野看見在後現代思潮中,新興中的教會如何找尋面對這時代的信仰模式,回應這時代的文化挑戰。而禮拜天下午有茂堂牧師成為和平宣教師的差派感恩禮拜,讓我們開始母會、宣教師和差會三者間的連結關係。還有蔡嘉揚傳道的創作音樂見證分享會,這位傳道以個人音樂見證的型態,演出兩百多場,讓上萬人觀賞、近千人決志,見證上帝透過人的回應,成就美好的事。

宣道年會之後,我們弟兄姊妹還繼續對這主題激盪討論著,一個年輕人還能有夢想嗎?換一個問法,就如會中有姊妹提問,青年人在這時代要怎樣安身立命?這樣的問題,青年人需要面對和回答,對於教會作為一個大家庭,同為基督的身體,當看見年輕人在現今的處境下,我們也要問「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

那我們有什麼呢?對於四十歲以上的弟兄姊妹,夫婦團契以上的各團契,如何來成為這新一代社青和學青的陪伴者,教會明年度開始新成立青壯部,怎樣規劃來幫助社青,塑造教會有一個適合陪伴分享的氛圍和場所,使生命影響生命更自然地有機會發生,這些都正在繼續醞釀中。

宣道年會順利舉辦結束,並不是休止符而是一另個樂章的開始,藉由這次活動中開啟我們的眼光,感動我們的心,就像點點火花,讓我們兄姊繼續這樣的感動,在對話和討論中激盪出更具體的作法,陪伴這時代的年輕人,讓年輕人依然有夢想,並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新的行動,才正要開始。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我們一起讓和平教會動起來!



你們應當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羊群,要按神的意思照顧他們,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出於貪財,而是出於樂意。
彼得前書 5:2

「和平教會是一個愛的大家庭!」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許多會友實際參與後、深刻的體會!不僅舊堂時代如此,更是在新堂建築完成之後,教會聚會人數逐年增加,上主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的課題!上主期待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讓每一位參與、不同場次主日崇拜的弟兄姊妹,能深刻經驗到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以及弟兄姊妹間緊密連結的關係!要達到此目標、唯有透過不同年齡層所組成的團契以及不同功能取向所組成的小組,發揮其功效方能達到!教會關懷事工如何通過組織、邀請同工參與、課程的安排與訓練…等等,更是牧師來到和平教會赴任以來,一直在深思的課題!

我們和平教會-成為萬民祝福的六大異象中、其中的第一項是-成為會友的祝福!要如何讓每一位和平人都能領受到、如此豐盛的祝福,就需要透過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方能成事!

我們和平教會-原本就有很好關懷系統的根基,各年齡層的團契(松年、婦女、成契、夫婦、社青、青契、少契等團契)以及不同功能取向所組成的小組(KB、Bike、腓立比、喜樂、心靈、蘆葦、親子成長、甘泉、新苗、安得烈、長輩、醫師、哈娜、永惠、客家、葡萄樹、Quest等小組)!讓我們橫向的連結、更加的穩固!而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在如此綿密關懷的網絡之中,有那幾條的網絡是比較鬆散的?愛我們的上主、是否有放些許的負擔在你的心中,要你投入在其中,來讓此關懷的網絡更加的緊密呢?是否仍有只參與主日禮拜的會友、目前仍尚未找到歸屬的團契或小組,是否能通過我的關心與協助、讓更多的人通過「團契生活」更加融入和平教會呢?

在未來的日子,有許多教會關懷的事工即將展開,期盼你我的投入與加入,邀請每一位看到此牧函的「和平人」,能主動與牧師聯繫,願意一起加入建造和平教會關懷事工之一分子!讓各個年齡層的會友能夠在和平教會享受到敬拜讚美上帝(詩122:1)、屬靈智慧成長(西1:9)、彼此確實相愛(彼前1:22)以及生命長大成熟(弗4:13)的祝福。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綠洲


「太陽好大!我快渴死了,你說前面有一片綠洲,怎麼這麼久還看不見啊?」阿甘大聲質問著阿薯。只見阿薯低頭看著地圖與手上的指南針,一邊口中喃喃自語的念道「太陽在那邊,我們在這邊,所以路應該這樣走。奇怪?應該沒錯啊,不是這裡,應該也不會差太遠了,怎麼還沒看到呢?」

阿甘與阿薯兩個人是叮咚國的醫生。手上拿著獅王國送來的地圖,正前往獅王國的路上。  為什麼兩個醫生會千里迢迢的前往跨越一整個沙漠的另一個國家呢?原來是因為,最近幾個國家都發生了大瘟疫,叮咚國也不例外。唯一有能力處理這種瘟疫的醫生,只有獅王國有。而附近的國家,幾乎都流行起這種瘟疫。雖然獅王國有好的醫生可以處理,不過實在沒有辦法派人到各國去支援。所以獅王國派出大使,把自己國家的路線圖送往深受瘟疫之苦的國家,並建議這些國家,派醫生到獅王國學習醫療技術。只是這個沙漠實在太大了,手上雖然有地圖,還是很害怕自己走錯路,畢竟在茫茫沙漠中,如果失去了方向,那就只有等死的份了。阿甘與阿薯雖然對獅王國送來的地圖有足夠的信心,不過對於自己掌握方向的能力,還是十分擔心,他們心裡想著,如果沒能依照計畫到達第一個綠洲,接下來的路也必然是走不下去的,如此兩個人勢必就得在沙漠中喪失性命了。

「看到了!看到了!」只見阿薯雀躍的大叫,兩眼無神看著地面的阿甘也驚喜的抬起頭。兩個人開開心心的手拉手跳著舞。「活下來了!我們終於活下來了。」兩個人高興的喜極而泣,一路上連跑帶跳的衝進他們這趟旅程的第一個旅洲。
既然是旅途中的第一個綠洲,就代表旅途還沒有結束。不管阿甘與阿薯有多不願意,休息調養夠了,還是得離開,繼續往著目的地前進。經過這一站人員的指導,阿薯調整了自己計算太陽方位的方式,也明白只要繼續往前,下一個綠洲依然正在前方,大大的歡迎著他們。                                              
「阿薯,我們前幾天真的有經過地圖上第一個綠洲嗎?」身心疲累的阿甘忽然開始懷疑了起來,自己去過綠洲這件事情,會不會是旅途中的一場夢?阿薯斬釘截鐵地回答「你看我們手上的水,食物與這片遮陽的大葉子,不要懷疑,我們去過第一個綠洲,我們正前往著第二個綠洲,路還很長,我們要加油才是。」阿甘看著阿薯說的東西,點點頭,繼續往著目標前進。不過毒辣的太陽,常常很容易讓人失去了理智與正常的判斷。又過了三、四天,從第一個綠洲補給的水與食物也差不多要用光了。不過遠遠望去,一望無際的沙丘,實在看不出有下一個綠洲的影子。「阿薯,你確定有下一個綠洲嗎?」阿薯知道在沙漠中,光線與影像的判定並不容易,不過眼下一片沙丘,對於地圖所指的第二個綠洲,阿薯還真的沒有很大的把握,不管是地圖是否正確,或者,他們行進的方向是否沒有錯誤。總之這回兒連阿薯也有點慌了起來。

「有了!有了!就在前面」眼見兩個人在一天沒有食物吃,水也只剩下最後一兩口的情況下,終於看見了嚮往已久的第二綠洲,兩個人高興得簡直就像要飛到天上一般。阿甘打開水壺,大口地吞下最後一點水,阿薯心裡一點也不在意,因為進入綠洲,要喝多少有多少。接著就是兩個人大喊大叫,就像發瘋似的,衝往了第二綠洲。
接下來的路,依照地圖所呈現的,他們還要經過三個綠洲。第二綠洲的人提醒阿甘與阿薯,途中可能會看到海市蜃樓,也可能遇到沙漠中的急暴雨。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停不下來的沙塵暴。看起來前面的路還有許多的驚險,不過兩個人經歷了第一綠洲與第二綠洲的經驗,雖然知道未來並不容易,但是對於往前走的信心卻越來越堅強了起來。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1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領袖的操練


前言-提多是誰?提多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使徒行傳中,但出現在保羅的三封書信,在加拉太書二章,保羅提到提多陪著他,這位一位非猶太人的基督徒,參與在使徒行傳十五章耶路撒冷會議,第二處在哥林多後書,保羅提到提多去到哥林多教會,勸戒教導教會,面對教會對保羅的誤解,並得到好的解決。最後一處在提摩太後書,保羅派他到撻馬太。跟提摩太相比,他們兩位都是保羅培育的接棒人,提摩太屬於牧養型,年輕時較為缺乏自信,提多則跟保羅個性上較像,常被保羅派到有麻煩的地方去解決問題,而提多書正是當提多來到克里特島出任務,保羅寫給他的一封信,我們可從中學習關於領袖的功課。
一、領袖的責任是訓練領袖
保羅將提多留在克里特做兩件事:組織信徒和委派領袖。每間教會都需要領袖,需要建立秩序並培養長老,這該如何進行呢?包括
1.選擇合適的人選,尋找發現值得栽培的人。
2.提供領導的原則,在提多書的第二章列出對不同對象教導的原則。
3.開創事工,透過服事的機會讓同工得到培育。
4.建立管理系統,透過組織帶領成長。
5.傳遞異象,讓整個團隊都了解並認同。
6.歡慶師徒關係,鼓勵和歡慶成長,不只有督促訓練而已。
二、教會領袖的條件
在提多書1:5-9保羅為提多列出清單,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大多和個人品格有關,而不只強調能力或恩賜,歸納後包括:
1.個人生命-無可指責、不固持己見、不暴躁、不打人、聖潔有自治力。
2.家庭生活-只有一個妻子、兒女信主。
3.社交生活-好客、沒有被指摘放蕩、不酗酒。
4.經濟生活-成為神的管家、不貪財,用奉獻來回應也是重要的一個項目。
5.信仰裝備-堅守所教導的真理,能勸化別人,又能駁倒爭辯的人,身教和
言教都兼顧。
保羅這些教導成為領袖的原則,不只是能力,更多是關於品格和生活。同時,相信上帝也樂意看見將個人的專業和興趣用在信仰團體上,雖然沒有一個領袖會所有的事情,但藉由多元的專業和興趣者一起同工,會讓信仰團體更加豐富。耶穌談論關於才幹的比喻,提到將來每人要為自己的才幹在上帝面前交帳。
有一次,曾有會友從這比喻引申並對我說:「牧師要為會友們能否發揮他們的才幹負責。」我剛聽到會覺得奇怪,但想想也真有道理。的確,牧師在激發、引導會友發揮才幹上,需要付更多責任,讓會友們的一千兩、兩千兩和五千兩都沒有埋藏起來,牧師要為我們的「阿兩們」盡上該盡的責任。換句話說,牧師們也要常問,我們教會的阿兩們在哪裡?怎樣可以讓阿兩們更多發揮成為教會的助力。
三、領袖本身要勇於解決問題
提多本身就是一個領袖的模範,從當時克里特教會
的處境,看見當時教會的困難處境,在提多書1:10-14保羅提到教會中有些人不服約束、散布不當的言論,那是教會中猶太基督徒講守舊約律法的規條,而當地外在的文化,普遍存在著說謊話、又懶又貪婪、貪愛不義之財的惡習。保羅要提多成為領袖,展現領導才能最容易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肩負並解決問題。對事情不聞不問,事情會出亂子;對人不聞不問,人會冷淡走偏;對計畫不聞不問,計畫鐵定失敗。由這也讓我們省思,面對問題時,你會如何反應?我們是否是勇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還是選擇能躲能閃則閃的人呢?
同時,在教會中我們如何用信仰的原則來解決問題,在長執會中開會、計畫執行的討論和分工,如何在各部門中擴展視野,並學習尋求集體信仰中的智慧。教會組織中也談管理,但在教會中更重要的是用信仰的原則培養領袖,這是我們教牧團隊看為重要的事。我曾在市政府上班,還記得從上班一開始就想找尋可以跟隨和學習的人,後來發覺並不是那麼容易,但也很慶幸曾有段時間,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美好和成就。當我成為傳道人時,有機會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得力的助手,同時也學習成為帶領者,在某些領域中有機會獨當一面,並經由對談和互相聆聽,聽見彼此和聽見聖靈的感動,讓我看見許多的機會。
下禮拜是我們和平教會舉行長執改選的日子,選舉制度是我們長老會宗派所特有,當初是為了在主教制的中央集權和會眾制之間,找尋合適的教會組織方式,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用選舉長老執事的方式,其神學的意涵是體認到每個人在罪處境下的軟弱,透過集體一同尋求神的心意,並讓領導人先從執事學習,再成為長老來承擔更大責任的歷程。然而教會也面臨台灣社會選舉文化的影響,長執選舉不要受到外來的影響,我們不在小團體運作,當然也沒有買票或競選拉票,牧師要大家各自禱告,仔細選出上帝感動你要選的人,千萬不要等到下週選票發下來時,才開始想你要選誰,在這個禮拜就好好禱告並先決定。同時,如果你被選上,這是上帝心意的顯明,認真看重這職分來服事。後續教牧團隊也將會培育和陪伴新的長執,使你們成為更好的領袖。這個世界需要領袖,教會也需要領袖,你是一千兩、兩千兩還是五千兩呢?你有沒有好好使用你的恩賜和時間?請記得,有一天我們都要交帳,願神在我們當中培育並興起領袖,一代接續一代。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一條向下走的道路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一味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二:5-8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各種學習資源都是要幫助我們更有競爭力,求學階段選填志願,也是從分數可以達到的學校開始由上往下選擇,除非為了獎學金、交通距離...等其他有利因素選擇稍微後面的志願,否則不太可能考上第一志願卻選擇倒數的志願。出社會之後的選擇也是一樣:更好的工作、更豐厚的薪水、更高階的職位、更優質的另一半,如果有能力汰換生活用品,也是會越換越好。這似乎是我們的天性,在我們裡面存在一種向上的趨力,俗話也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想往上爬,並且,當我們嚐過在上面的滋味時,更不會想要往下。

19世紀丹麥的神學暨哲學家祈克果(Søren Kierkegaard)在《勇氣與謙卑》一書中提到:「人們通常都渴望成為大人物,受人尊崇;人們要騙人,就假裝大人物。為信仰受苦的人卻正好相反。」基督教信仰存在著一種逆理,激動基督徒走向人性相反的方向—向下的方向。
一個基督徒可能會擁有許多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帶領他走向成功、得到勝利,「賺得快樂和榮耀,贏取人們歡呼擁戴」,然而,這也可能成為一種遠離上帝的試探,所以「他要阻止自己勝利。這真是一條窄路!」祈克果描述道。

今年7月底,我與台灣基督精兵協會理事長、台神院長,以及幾位教會長老前往緬甸關心宣教師在當地的事工,並且與緬甸合作的差會有些合作方案的討論,其中包括:宣教師服事的教會學校,由於教室空間不足,學校有四個班級要一起在禮拜堂以木板隔間上課;學生不論男女,洗澡都是在開放式空間,沒有隱私性;學校沒有乾淨的飲用水;住宿生的餐點常是一飯、一醬菜,加上一點鹽巴...等狀況。再加上這是一間期望讓窮人也念得起的學校,學校不收清寒學生的學費,所以學校的經費無法改善現況,於是我們討論了幾個方案,希望讓學校能在不減低付費學生求學品質的情況下,繼續歡迎窮人就學。討論接近尾聲時,緬甸的牧師說到,其實他們差會底下有好多的學校都是這樣的狀況,特別是那些在內戰區域的學校更糟,而除了以金錢改善硬體的環境,他們更期待有像宣教師一樣願意生活在當地的老師,對教育不但有熱情也有方法,可以改善學校軟體的部分。

我看著這位緬甸牧師,管理整個差會底下的三十多間教會、十多間學校,以他的才能,加上現在仰光對於同時會緬文、華文、英文人才的需求,他不當牧師應該會有更高收入的工作,也不用擔心這些教會及學校的財務;再看我們的宣教師,以他的才能在台灣也可以有很好的發展,但是他卻選擇到緬甸面對文化、環境等各樣離鄉背井的挑戰。其實,許多基督徒也面對天性想要往上,而信仰帶著他往下的挑戰。

上帝是否也在某些時刻呼召你,當你靠著自己的能力可以向上時,祂引導你做向下的決定?也許不是人生中的大決定,也許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抉擇。
耶穌「受苦的每一刻,祂都有能力為自己解脫苦楚,反敗為勝,然後得到一般人心裡會渴求的一切!」然而耶穌限制自己的能力,祂沒有為自己解脫苦楚、沒有走向世人的成功,這條路真窄!當上帝呼召我們往下走,是走一條窄路,但耶穌基督已經行在前面,成為我們往下走的動力,好讓人看見我們與世人走向不同的方向時,歸榮耀給父上帝。

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
                                  腓立比書二:9-11

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教會-團契生活的體現



請問,你們在基督裏的生命、有沒有使你們堅強起來?他的愛、有沒有鼓勵了你們?你們和聖靈、有沒有團契?你們彼此間、有沒有親愛同情的心?如果有的話,我要求你們,要有共同的目標,同樣的愛心,相同的情感,和一致的想法,好讓我充滿喜樂。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貪圖虛名,要彼此謙讓,看別人比自己高明。不要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你們要以基督耶穌作為榜樣:(腓立比書二章1-5節,現代中文譯本)
何謂「團契?」何謂「團契的生活?」我想對每一位用心投入教會生活的會友,對這個問題,應該會有很深的體會以及分享不完的經驗!不論我們參與教會多久!我們每一人對於「何謂團契?」以及「何謂團契生活?」都有自己的詮釋以及解釋!相信這些的解釋及詮釋,都是最真實的!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親身的經歷,以及深刻的體會!藉由會友間相互的關懷、體會到教會的溫暖!藉由團契、小組的查經、刺激我們反省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以及信仰如何與生活相結合;藉由詩班美妙的合聲、讓我們經驗到未來在天堂詩班中、讚美上帝的美好;藉由教會生活、更認識上帝與更認識自己等等!許多美好「團契生活」的記憶以及印象、深深刻劃在每一位、盡心、盡意生活在教會的會友當中!這些許多美好「團契生活」的記憶及印象,將會成為我們在奔行天路之中、很重要信仰的基石!
腓立比書、是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初代教會信徒的一封書信。而腓立比教會是使徒保羅在歐洲大陸、所建立的第一間教會。保羅與他所建立腓立比教會、這些初代教會的信徒,有著一份無法分割──那共同創立教會的革命情感;所以在保羅寫給他們腓立比書的字裡行間,處處充滿著、滿懷思念及感念的心情!對保羅而言、他對腓立比教會這群初代教會的信徒、這些福音初熟的果子、有著很深的期待以及勸勉,保羅期待這些初代教會的信徒、他們都能因著曾經深刻經驗到上帝那豐盛的恩典和愛、以及深刻體驗到耶穌基督救贖的大恩!而願意共同過著教會及團契的生活、互相來支持以及學習、分享快樂以及分擔痛苦,來共享上帝所要賞賜給每一位基督徒最大的禮物-那就是因著一同經歷生命的改變以及成長,來預嚐上帝國的喜悅,通過教會及團契的生活,實際經驗到上帝國實踐於地上的美好!
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二章一開始,更以四個提問、四個提醒、三個勸勉,以及一個最高指導原則,來勸勉這些初代教會的信徒,期盼他們能時時反省及檢討,他們是否能因著透過教會及團契的生活,來達成上帝的心願-屬祂的百姓能透過團契的生活,來真正一同經歷到祂那豐盛的生命!
保羅這四個提問是-請問:
1.你們在基督裏的生命,有沒有使你們堅強起來?
2.他的愛、有沒有鼓勵了你們?
3.你們和聖靈、有沒有團契?
4.你們彼此之間、有沒有親愛同情的心?
保羅四個提醒是:他期待這群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初代教會信徒能有
1.共同的目標。
2.同樣的愛心。
3.相同的情感。
4.一致的想法。
保羅三個勸勉是
1.不要自私自利。
2.不要貪圖虛名,要彼此謙讓,看別人比自己高明。
3.不要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
最高指導原則是-要以基督耶穌作為榜樣(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這四個提問、四個提醒、三個勸勉,以及一個最高指導原則,也是使徒羅他同時向我們這一群生活在教會中的會友,問的問題以及提醒,使徒保羅他問我們:請問通過教會的生活:
1.你們在基督裏的生命有沒有使你們堅強起來?
2.他的愛有沒有鼓勵了你們?
3.你們和聖靈有沒有團契?
4.你們彼此間有沒有親愛同情的心?
保羅提醒我們團契生活的重點以及真諦,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經驗到上帝所要賞賜給我們的禮物,以及達成上帝的心願──屬祂的百姓能透過團契的生活,來真正一同經歷到祂那豐盛的生命!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自大的老鼠


「你真的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老鼠呢!」小偉誇張的讚美著鼠大王皮皮。不過看樣子,皮皮已經習慣被大家這麼稱讚著,所以看得出來,眉毛連動一下都沒有的哼了一聲「沒有其他的形容詞了嗎?最帥、最偉大、最厲害、最聰明。難道除了這些形容詞,沒有更適合我身分的讚美了嗎?」
事實上,皮皮能夠當上鼠大王,可也是經歷過一番波折的。記得那天,皮皮走在森林裡找尋著當天的晚餐。找來找去,實在沒有可以當食物的東西,當時飢腸轆轆的肚子,真的是難受得令他想在地上打滾。忽然間,森林傳出了老虎的叫聲,過了一回兒,狐狸大哥從樹叢鑽了出來,只見狐狸大哥東張西望了一陣子,急忙的便往溪谷旁的路要奔逃而去。皮皮雖然肚子餓得發慌,卻頭腦異常的清晰了起來。皮皮大叫「狐狸大哥別往那兒去,那裏會跑到溪谷邊,前面是湍急的大河,你過不去,會被吃掉的。」狐狸大哥聽完皮皮的提醒,一時之間呆住,不知該往何處去。七上八下的心情不知該如何,竟然嚎啕大哭了起來「我死定了,這下子我完了。」只見皮皮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靈感,皮皮大聲的對狐狸說「別怕,前面有獵人做的陷阱,你聽我的話,小心的跨過去,老虎不知道,一定會掉下去的。」狐狸一聽皮皮說的話,忽然整個精神了起來,立即小心翼翼地順著皮皮的建議,從獵人設下的陷阱旁邊繞過去,繼續往前逃命。追尋獵物的老虎,聞著狐狸的氣味,一路追到皮皮這裡,皮皮迅速的躲往樹上,只見,一心想吃大餐的老虎,一個不小心,竟真的掉進了獵人的陷阱中。只聽在森林中老虎哀鳴的叫聲,響徹了一整夜。
經過這個事件,狐狸大哥在森林裡面放話,皮皮是他的救命恩人,如果有誰敢欺負皮皮,他一定不會放過他。也因為這樣,皮皮成了鼠大王,也得到了殺虎英雄的名號。至從皮皮成了鼠大王,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食物,也因為這樣,皮皮身邊總是不乏高聲讚美皮皮的人。不過,樹大招風,皮皮的名聲越發響亮的時候,森林裡的閒言閒語也越來越多了起來。這天就是小偉來告訴皮皮,東森林的白兔聯盟,對於大家在傳說皮皮的功績,十分的不以為然。所以小偉在說完這個小道消息的時候,後面趕快補上一句讚美,以免皮皮以為自己也與白兔聯盟是一掛的。說來也不能怪白兔聯盟的不以為然,因為一個消息在森林裡面傳來傳去,最後的版本竟然是,皮皮因為早對老虎在森林的橫行十分的不滿,因此設計了一個陷阱,讓狐狸大哥來引誘老虎,使得老虎被就地正法,也讓整個森林擁有許久以來不曾有的祥和平靜。只是聽到這個版本的白兔聯盟,怎麼樣都無法接受皮皮有這樣的聰明才智,更不相信,狐狸大哥無緣無故,得拿自己的生命,來完成這個困難的工作。
皮皮聽完阿偉的報告,心中十分的不以為然。皮皮心裡想著「不管怎麼說,想到讓老虎掉進人類設計的陷阱的人是我。不相信我的聰明,對我來說,實在是非常污辱的事情。」皮皮決定把自己的版圖擴及隔壁的森林,他決定再殺虎一次,讓大家對他的聰明才智能夠心服口服。也順便,讓他的鼠王國可以擴增領域成為更大的一個團體。
皮皮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隔壁森林,這回兒他做足了功課,知道森林裡面獵人設計的陷阱在哪邊。接著皮皮發下戰帖給了這個森林的老虎,森林的老虎本來看著一隻小老鼠來挑釁,並不怎麼想理會。不過傳言中,皮皮越講越難聽,甚至皮皮表達,老虎如果不出席,就是自願承認失敗,這樣皮皮將會把這個消息帶回自己的森林。老虎剛開始不在意,卻聽著聽著心裏也不舒服了起來。這天,老虎在皮皮設定的日子裡出現了。只見,皮皮一臉嘻皮笑臉的樣子,看在老虎的眼裏,更是渾身不舒服。老虎對著皮皮說「你的身量這麼小,連塞我牙縫都不夠,你殺了我的弟兄,我已經不跟你計較了,怎麼我沒去找你,你自己還來找我麻煩?」皮皮自信滿滿的表示「我今天就是來取你的性命,為要讓森林的大家,享有一個平靜安樂環境的。」老虎看皮皮,真是不知死活,索性大喊一聲,便朝著皮皮衝去,想要一口吃掉他。皮皮看著老虎中計,便引導老虎前往獵人的陷阱。到了目的地,皮皮站在陷阱前面,大聲的訕笑著老虎。卻不知道,這個森林的一切,老虎早就瞭如指掌。只見老虎縱身一躍,跳過了獵人的陷阱,也一口把皮皮送進自己的嘴巴。

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神,人的行為被他衡量。                                          
撒母耳記上二:3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教會與公共神學


前言
吾人在上禮拜一參與「公共神學論壇」,這是由中華二十一世紀智庫主辦,邀請台灣神學院、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發表專文,並分別由靈糧堂教牧宣教神學院、衛理神學院院長擔任回應人。會中並邀請香港中國學院副院長江丕盛發表「基督、教會與公共神學—從太陽花學運到佔中行動」。藉此次牧函摘錄該文的部分段落跟大家分享,讓我們初步認識何謂公共神學,以及教會在公共領域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以開闊我們的信仰眼界,豐富信仰在生活上的實踐層面。
公共神學是什麼
1.簡單來說,公共神學是教會或信徒在公共語境中的信仰聲音和關注,嚐試其中探討、反思和表述基督信仰。就內涵來說,公共神學和傳統的教會神學沒有不同,仍講創造和終末、啟示和救贖、仁愛和公義、恩典和審判。但公共神學堅持公共論壇應該有信仰的聲音和視角,強調公共議題的協商不能忽視信仰的關注。教會既是公共的一份子,教會信仰對公共有何意義?信仰可否提供一個重要的視角和理據?在公共價值的塑造中,信仰的屬靈資源是否也可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文化資源?
2.教會必須慎防把信仰聲音化約為在某一爭論議題上信仰應該持有的立場,或是把信仰思考化約為在某一爭議議題上,信仰可以提供的正反理據。要在公共空間發出獨特而清晰的信仰聲音,教會必須清楚並捍衛信仰與公共之間的正確關係。
3.公共神學既是神學,就不能被化約為時事(或政治)評論。換言之,公共神學家不等同於時事評論員,雖然公共神學和時事評論免不了有重疊處,但時事評論卻不是公共神學的核心。
4.公共神學或許不會讓我們立即發現在某一爭論議題上教會應持有的立場,卻或是持某一立場時可以有的神學理據,但卻可以幫助我們在爭議的噪音中,仍然聆聽信仰的微小聲音,嚴謹思考基督信仰今天在公共空間的意義,進而拉闊我們對談和參與的空間。
信仰在公共的意義
1.面對公共議題的分歧意見,教會不須因為信仰群體中彼此分歧的看法而擔憂,這正說明基督徒並沒有特別的高地或視角,他們並不因為是基督徒,所以政治觀點或判斷就一定比他人正確,或少犯一些政治錯誤。基督徒更不可因為要「行公義、好憐憫」,就一味自義地以為自己的一定正確。信仰在公共空間的正面而積極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先知的批判,更在於在真理面前謙卑地聆聽和學習。
2.信仰可以把道德勇氣和誠信帶入公共領域,政治不應是一場純粹權力的鬥爭或遊戲。就如學者把治學的嚴謹和誠信帶入公共領域,信仰論述在公共空間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基督徒最終會為了合一而彼此認同、觀點一致,而是他們可以把道德勇氣和誠信帶入公共領域。
3.基督徒投入社會參與時,不僅在開始時從信仰的角度檢視是否該投入,更應該在整個參與過程中不斷地反思。換言之,透過基督徒在公共空間的積極參與,基督信仰的屬靈資源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系統,與社會各持份者共同塑造一個真誠、仁義和滿有恩慈的公共價值體系與生活方式。
4.最後,信仰資源可以抗衡社會撕裂文化,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社會慣常用標籤效應把人歸邊,人際關係非友即敵,對立瞬即轉為敵對。基督徒是否以對立為敵對,抑或願意給予對方應有的尊重,維護他發言的空間和權利,謙虛聆聽他的理據?甚至願意陪走第二里路、跨越鴻溝、真誠對話,共同嘗試探討共融共存的可能性。基督徒應該極力抗衡撕裂和敵對的文化,在堅持自己的立場時,同時堅持對人應有的尊重、寬容、和睦態度。當信仰進入一個撕裂和敵對的公共空間時,呈現在其中的生命不應該只是先知的聲音而已,而是祭司的溝通、調和、協調、紓解的服侍。
5.在撕裂中,我們很容易視對方為無知、無恥、病態、被綑綁、失去良心的,對方在我們眼中是思想貧乏、赤裸裸的無恥、心靈病重臥床的、良心被權勢、利益囚禁的。但當我們陪伴走第二里時,我們以為在服侍人,其實是基督在服侍我們。走第二里路,最令陪行者驚訝的,或許就是在這條所謂敵人的道路上遇見上帝,原來上帝也在他的道路上。這並不意味著他的道路或者我的道路就是上帝的道路,而是上帝自己才是真正的陪行者,在祂的仁愛和恩典中,祂在我們各自偏行已路的途中與我們相遇。
6.面對世界社會的快速變遷,信仰團體不應該忽視,也不能迴避,必須勇敢而有智慧地接受公共空間的嚴峻挑戰,在抗爭中真誠對話,在撕裂中縫補,在夾縫中給予救贖的盼望,這正是信仰進入公共空間的最重要意義,也唯有這樣,教會在公共領域仍有福音可傳。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自然的教會發展-「找出教會的弱項」


「自然的教會發展」(作者:施瓦茲) 所提到「八種優良教會的特質」(一)令信徒得力的領導方式(二)、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三)充滿熱忱的靈性表現(四)功能健全的結構(五)激勵人心的崇拜(六)全面兼顧的細胞小組及團契(七)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八)會眾相親相愛的關係。研究指出構成八個優良特質的基礎原則,稱為「自發原則」。教會所以增長的秘訣,不是因為人類憑一己力量勉強推動教會前進,而是因為上帝親自賦予教會的潛力得到釋放、發揮,結果增長便自動出現。人類無法使教會增長,我們的職責只是激發神用來建立教會的自動生長作用;「自發原則」這個詞剛好道出聖經的核心觀念。但更重要的是將這個觀念應用到教會的實質工作中。
第二部分為「找出教會的弱項」
    作者利用長短不一的八片木板所組成的木桶來說明何謂「教會的弱項?」根據教會每種優良特質的強弱表現,按桶板長短寫下名稱。屬「弱項」的名稱便寫在最短的桶板上,強項名稱則寫在最長的桶板上。當神若真的倒水進桶中(新贏得的信徒),這個時候,「木桶」(教會)的質素便起著決定作用,質素最終決定木桶能不能盛水。
教會所以停滯不前,主要受那些發展得最弱的特質影響。換言之,若能將力量專注在弱項因素上,單是這樣做已可使教會增長。
第三部分為「六大生物法則」
 上帝早已將「生命潛力」付予祂的教會,而改善八種優良特質的關鍵就是將這種生命潛力發揮出來。上帝再創造時賦予萬物各種內在法則,若我們遵照聖經的榜樣,學習這些法則,我們必會遇到無數掌管所有生命--包括教會。
(一)互相依賴作用-互相依賴的生物法則指出,由個別部分融為整個系統的方式,較個別部分本身更為重要。
(二)繁殖作用-神賦予祂創造的一切生物,包括耶穌基督的教會一個生物法則,就是藉著繁殖來產生後代;而教會的品質指數與這家教會過去五年內所植堂教會數目有明顯的正相關關係。此法則對教會的素質及增長有著重大的影響。
(三)能力轉變作用-自然界用作保證生物體及整個生態系統存活下去的主要方式,就是生態學尚所謂的「柔性原則」;即使是對立的能量借用細微的引導力,便可引導至所要去的方向,破壞力因而變成生產力!教會重視非基督徒的需要,這種重視背後的能力,更促使他們案神所預定的目標去服事對方。
(四)多用途作用-此原則的重點主要說明工作的結果可轉變成能力,轉過來令工作持續下去。
(五)共生作用-教會生活各個不同範圍內因共生現象而結實累累的現象,在教會事工上採用以恩賜為本的做法是最佳的例證。教會鼓勵各類不同恩賜及性格相異的信徒互相效力,彼此從中得益,故不會製造出一式一樣的基督徒工人。
(六)功能作用-神創造的一切生物都具有具有結果實的能力,這是生物的一大特色。而從實際及象徵意義來看,神設計出來的大自然是要結果子的,若不能結果實,一定有地方出問題。教會也是如此。(待續)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一把起子


小一是一把小型的一字型螺絲起子。小一覺得,自己實在是一個很沒有用的工具。他常常覺得自己那麼小,又那麼的不起眼,拿來當裝飾品也不好看,自己實在非常的沒有用。小一最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就是「我只是一把起子」。
有一天,爸爸在房子裡喊著,我們家有一字起子嗎?小一高興地跳了起來,大叫「我是!我是!」只見爸爸拿起小一看了看「嗯?太小了」隨手又把小一放了回去。小一的心情原本是雀躍萬分的,不過這回馬上就沉落到了谷底。小一搖搖頭,心裡想著「太小又不是我的錯,怎麼這樣,連試也沒試過,就把我放回來。看樣子,我連一把起子都當得不稱職,我只是一把小起子啊。」
又有一天,哥哥東找西找,忽然看到了小一,好像如獲至寶的便拎起小一往自己的房間走。小一心裡想「終於有我可以施展長才的地方了嗎?」只見哥哥把小一,拿來想要扭開遙控汽車的螺絲,不過這個螺絲還是稍微大了一些,也栓的十分的緊,小一不但沒有辦法把螺絲轉開,整個身體就像要被撕裂一樣。身體痛得受不了的小一,只能大叫著「停!停!停!好痛喔,不要再轉了。」看著小一的小一字,都被轉得快變形的哥哥,終於放棄,不再堅持,不過小一無法達成任務,讓哥哥十分的不開心,隨手便把小一丟在旁邊。
這個被亂丟的小一,很快的就闖了禍。喜歡赤腳在家裡走來走去的弟弟,一不小心就踩了下去「唉唷!」一聲,接著就是弟弟聲如洪鐘的嚎啕大哭。媽媽很就過來幫弟弟檢查傷勢,順手把小一放回了工具盒。不過這個時候的小一,要不是他的哭聲平常人看不到,搞不好,還比受傷的弟弟,哭得還大聲呢!
「我根本就是一個沒有用的東西,我只會帶來災難,沒有用途。為什麼這個世界會有我這種東西,我一點也不想當螺絲起子,尤其是一把那麼小的螺絲起子。」小一哭得十分傷心,好久,其他的工具都不知道要怎麼安慰小一。過了好一回兒,鑷子小姐開口了「小一,你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拼圖嗎?」小一哭了一陣子,終於停了下來,聽到了鑷子小姐的問題,納悶的回答「那是甚麼東西啊?」鑷子小姐說「他是由許多的小拼圖,一片一片組合起來,成為一副美麗的圖案喔。」小一好奇地繼續問「怎麼有那麼神奇的東西啊?不過這個東西跟我有甚麼關係呢?」鑷子小姐接著說「雖然說,拼圖是人類發明出來,一種很有趣的遊戲。但是我們可以從拼圖這個遊戲看到,每個拼圖片,單獨看起來,真的都不知道他是甚麼東西,不過全部拼起來,就是一副十分漂亮的圖畫呢。」小一心裡想著這奇妙的東西。小一接著問「每一片,都看不出來是甚麼東西喔。」鑷子姊姊回答「是啊!不過,整個拼圖,少一片都不行呢。」小一問「為什麼?」鑷子姊愉快的回答「因為這樣子,圖片就會破一個洞,很醜,很不好看啊。」小一思索著「所以,每一片拼圖都很重要嚕。」鑷子姊姊認真的點點頭。接著小一便陷入了長長的思考裡面。
這天,爸爸急忙的打開了工具箱,翻來覆去的找了好一回兒,忽然看到了小一,高興的大叫「我就記得我們家有這個,太棒了。」原來,爸爸要修理眼鏡,需要轉開上面的小螺絲,這個時候,還真沒有甚麼工具可以取代小一的工作。原來小一是一把修理眼鏡專用的螺絲起子,它雖然小,但是沒有它,還真的不行呢!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哥林多前書12:14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從新興教會到尋找21世紀的提摩太



教會是什麼?
    在我回顧牧會歷程以及主日講道的信息,發現自己最常關注的主題,是教會。教會是什麼?我們這群在教會中的人是誰?該做些什麼事?又該如何因領受恩典而被激發?這如同個人曾自問的四個重要的人生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在神學上有關這類的討論,都歸納在「教會論」的主題。最近在閱讀斯托得(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1921-2011)這位當代福音派學家領袖,在他快九十歲時所寫的最後一本書「心意更新的教會」,序言從後現代世界中談起新興教會,對比後現代世界和現代世界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並引用富勒神學院兩位教授葛普斯(Eddie Gibbs)和博爾格(Ryan Bolger)所寫的「新興眾教會」一書的研究成果,歸納出三種核心實踐的方式,分別是1.認同耶穌的生命(或道路),2.轉化俗世空間,反對現在主義提倡的聖俗二分法,3.群體生活,過一種國度或家庭的群體生活。斯托得認為這些原本就該是每間教會的特色,卻因為現況和理想相差甚遠,因此新興教會期望重新發現,並用新的眼光和方式強調其重要性。面對當今教會未來的走向,他的立場是認為教會可以有多種存在的方式,但傳統教會和新興教會都需要彼此聆聽對方,並互相學習。他以這作為前言,提出七項他認為重要的七個標記和特徵--敬拜、傳福音、事奉、團契、講道、施予、影響力,並逐章提出他的論述。乍看之下似為老生常談,但當我試著去體會這位年老的屬靈前輩,分享信仰中他看為重要、基本卻又不簡單的主題,就讀出他的用心和信仰的智慧。
尋找二十一世紀的提摩太
    然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他的結論,標題為「尋找二十一世紀的提摩太」,他用提摩太前書六11-12的釋經為基礎,歸納保羅對提摩太的三重呼籲,分別為1.在道德方面,要逃避罪惡,追求美善的品格。2.在教義方面,要為真理打那美好的仗,要捍衛真理、宣講真理,忠誠地教導真理。3.在經驗方面,要建立與神深切相交的個人關係。他指出在這後現代的世界中,普遍對絕對標準都不友善,但在信仰中我們相信世上仍有真理,要為它爭戰,要依靠神去持守這三個標準,同時,也要讓這三者成為平衡。因為有好些年輕人,有的人捍衛真理,卻沒有追求良善和溫柔;有的人良善溫柔,卻對真理的爭戰沒有同等的關注;有的人忽略教義和道德,卻只關顧追求宗教經驗。這位信仰前輩勾勒出信仰追尋者,該平衡具備這三面向,最後,並語重心長地發出詢問「今日的提摩太在哪裡?」對我來們來說,也要自問是否已用心培育斯托得牧師所提出的接棒人?
教會的傳承
    找尋今日的提摩太,對你我來說是否是重要的人生議題?但這肯定是教會重要的議題。在歷代教會的傳承中,一代接續一代,原本看似自然的發展,卻也隱約令人感到不安。小會在這段時間認真討論組織調整,明年將成立新的青壯部,為的是陪伴引領社青並關注婚姻和家庭。而再來十月份將有長執改選,九月份起也將開始各項先期作業,期盼選出適當的長老執事同工,在各部門中培育新同工,讓新一代的接棒者循序學習並茁壯。同時,十月份的宣道年會,也將以此為主軸,帶領大家做更深的探尋,面對外在大環境的眾多挑戰和危機,今日教會的提摩太在哪?讓我們先開始為此禱告,透過聆聽和對話,面對和平教會在這時代的挑戰,依靠上帝的恩典,來回應這重要的課題。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自然的教會發展-「八種優良教會的特質」



與大家分享一本讓我受到大大激勵的書,書名為「自然的教會發展」(作者:施瓦茲)期盼這本書所提供「八種優良教會的特質」讓我們一起來反思教會的現況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朝著「和平教會能成為萬民祝福的教會」之異象來努力!
本書經過作者施瓦茨多年的努力及研究,提出「自然的教會發展原則」是可適用於現今的教會!作者研究及調查的範圍包含全球五大洲最少1000間不同類型的教會。作者將本書分為五大部分來闡述何謂「自然的教會發展原則」。
本次牧函先與大家分享第一部分為「八種優良教會的特質」
(一)令信徒得力的領導方式
增長教會的領袖不會建立自己的權力,並集所有權力於一身;相反,他們認為協助信徒發展,讓他們得著更大的能力,才是首要之務。按照神的計劃,這些力量早已賦予每名基督徒。教會領袖負責裝備、輔助、激勵信徒,使他們成為神所樂見的樣式。
(二)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
神早已決定那個基督徒最宜承擔教會那項事工,教會領袖的職責是協助會眾找出他們的恩賜,並與相稱的事工配合。若能按照我們的屬靈恩賜活出基督生活樣式,則我們愈感快樂,這是其他因素所無法比擬的。
(三)充滿熱忱的靈性表現
靈性的表達方式並不重要(只要表現的是真正的靈性),重要的是能以委身、充滿熱忱的態度真真正正將信仰活出來。靈性熱忱的程度顯然是分別增長教會與非增長教會的要點所在。
(四)功能健全的結構
決定教會形式、結構優劣的主要準則,在於這些形式、結構能否達到目標。教會結構本身絕非目標,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任何無法符合這個要求的結構,都得改變或停用。
(五)激勵人心的崇拜
關鍵準則在於參加崇拜的人是不是覺得激勵人心?正是這一點將增長教會和非增長教會清楚分別出來。崇拜若能激勵人心,參加過的人都會覺得充滿「趣味」。
(六)全面兼顧的細胞小組及團契
增長教會都會發展細胞小組制度,讓個別基督徒建立親密的團契關係,獲得實質幫助,並在靈性上深入交通,這正是聖經觀念中全面兼顧的要素。在小組及團契內,信徒不單共研聖經章節、聆聽專家引人入勝的解釋,還將讀經心得應用於日常生活面對的問題,耶穌基督教會的真正生活本質就是在細胞小組及團契中活現出來的。
(七)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教會若欠缺佈道事工就無法增長。教會若不是透過分享福音的過程,讓愈來愈多人加入耶穌基督的教會,教會如何能增長?分享福音的過程統稱「佈道事工」。增長教會的秘訣在於他們分享福音的方法,側重解決非基督徒的問題和需要。
(八)會眾相親相愛的關係
增長教會的「愛的商數」顯然較停滯不前或衰退教會為高。「愛的商數」是基督徒相親相愛的關係達到甚麼程度,例如我們會詢問信眾除教會正式主辦的活動外,還花多少時間聚在一起?每隔多久便互邀對方吃飯或喝茶?會眾之間是不是經常互相支持與鼓勵?教會的歡樂氣氛究有多濃?實踐真誠而具實質的愛遠比世上所有市場推廣法使教會更具有吸引力。
願聖靈親自帶領與引導,讓和平教會成為萬民祝福的教會!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因著我們教會,讓世界不一樣


怎樣的教會將讓世界不一樣?這樣的教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模樣,但鐵定不是一個只專注關在自己教堂中的教會。當我們查考聖經,在初代教會當時有一間很特別的教會,實在值得我們特別關注,那就是安提阿教會,這間教會曾差派歷史上第一對宣教士,我們看見整個教會都參與其中。根據使徒行傳11章20-21節的記載,有些在耶路撒冷因著經歷司提反殉道後四散的基督徒,特別是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來到安提阿,除了向猶太人傳福音之外,也向希臘人傳福音。因為主親自動工,信主人多,這消息傳回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教會派一位領袖巴拿巴去了解,因著他的到來,更讓福音更加廣傳。同時這巴拿巴又去找到保羅,一起帶他到安提阿同工,教會更加大大興旺。到第13章記載,當教會正事奉主、禁食禱告時,一起領受聖靈要差派巴拿巴和保羅出去,教會隨即順服並差派他們出去,沒有考慮教會自身、或優先在所在地區的需要。之後展開三次的宣教旅程,並在14章27節記載了他們回到安提阿教會述職,從這些描述中,讓我們看見一個令世界不一樣的教會模範和可能性。
會跟大家如此分享,是因為我們教會每年從七月暑假開始,便接連展開好些外展的活動,可以說是教會宣教外展的重頭戲,在青田社區舉辦青田營,讓兒童和家長有機會進入教會,八月中也將由教會青年帶領金華國中學生前往南投清水國小做服務隊。同時,這幾年開始關心緬甸宣教,在今天下午也將邀請賴毅穗牧師返國述職,並請上週新赴任的潘叡儀傳道分享她參與宣教的經歷。對宣教士而言,返國述職是重要的機會,為的是傳遞宣教的異象和看見,為得是要募集朋友,能與教會弟兄姊妹有更多的連結。
再來,十月也將舉辦每年一度的宣教年會,教會正與茂堂牧師討論,是否能讓我們和平教會成為他的母會,茂堂牧師成為受差派出去的宣教師。同時,也將持續關懷和平出身的全職事奉者,藉著在宣教年會的籌備過程中,更新這些全職事奉者的訊息,透過他們讓我們得以開展更寬廣的眼光,看見上帝對這世界的心意。
同時,也開始為教會關懷各樣宣教事工的奉獻作認獻,這在我們和平教會已有30年的歷史,這是從1985年社青團契自發性的事工,名為「差傳禱告小組」,每月編列預算,籌募經費關懷當時和平出身的傳道人、神學生和所屬的福音機構。從1996年差傳禱告小組更名為「宣教關懷團契」,除了讓更多的會友可以參與,也讓差傳事工的觸角擴展。之後在茂堂牧師的帶領中,將此團契納入體制,成為宣道部的重要事工,經由宣道部部員分工了解各個福音機構的需要,編列預算來關懷其需要,但經費仍需弟兄姊妹認同,一起為此奉獻。
從本週開始,我們將逐漸感受到宣教事工的氛圍,在聽見緬甸宣教的現況,在期待宣教年會中茂堂牧師成為宣教士被差派,在個人思考如何做宣教的信心認獻,在看到各個和平出身傳道人的更新現況和代禱事項等。也讓我們不將這些視為一件件的活動,讓我們先用禱告來守望,用禱告來行動,因為如果沒有禱告,我們只是為宗教徒然勞累。
來到和平教會這八個月來,我實在感謝神,讓我有幸成為這間教會的牧師,因為相信上帝將要讓世界,因著我們和平教會而有所不同,那個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相信會越來越具體和找到落實的途徑。牧師邀請我們大家,在領受恩典之後,也參與在各種關懷宣教的事工。終究,我們將一起發現,原來這樣的宣教眼光和實踐,將帶給教會和世界極大的祝福。我們教會將讓世界不一樣,宣教也將讓教會不一樣。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鍋鍋國


鍋鍋國是一個製作好鍋出名的國家。全國上下,每個人的工作都跟製作鍋子有關。從鐵礦的採集、純鐵的煉採、打鐵師傅、製鍋師傅、試鍋師傅,甚至鍋子零組件的製作,這是個靠著製作鍋子的團體所建立的國家呢。國王是一個非常愛護人民的好王,常常看見人民的需求,並且認真尋求解決的方法。鍋鍋國的國王,不管遇到了甚麼事情,一定是以人民的需要為第一優先。
鍋鍋國的王子,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而且他非常喜歡看書。平常如果沒有人打擾,他一天可以看十幾本書。有時候國王有機會跟王子聊天,都會被王子所問的問題嚇到。因為王子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也因此王子問的問題,常常十分的艱澀。國王常想,王子讀了這麼多書,一定可以為國家的人民帶來更多的祝福。
這一天,國王因為聽說鐵礦場出了一些問題,他必須要親自過去處理。國王想了想,他足足要出門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國內沒有人處理人民的問題,很多工作都不能有很好的運作。國王決定讓王子來當自己的代理人。國王心裡想,王子讀了這麼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現在王子也成年了,可以讓王子試著管理看看,或許王子可以做得比自己還好呢。於是,國王出門前,把幾件重要的事情交代王子,便安心地出門了。
王子剛坐上國王的寶座,心裡卻無法得意起來,因為他實在好想回到書庫,繼續看他的書。坐在寶座上聽大家的需要,處理大家的問題,這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個無趣的工作。馬上就有人來晉見王子,希望王子能夠幫助他解決立即的問題。「報告王子,我們家的井裡跑來一隻青蛙,我們家的小孩看見水裏有青蛙,他們都不敢喝井裡的水。王子,請您幫忙我們想方法,不然我們就都沒有水可以喝了。」王子聽完這個問題,心理十分不以為然,王子開口說道「只是普通的青蛙,他們無毒無害,有甚麼好害怕的?青蛙喜歡水,你們取水的時候,不要碰到青蛙就好了。」這個來求問的人,一臉錯愕無奈地搖搖頭,只好離去了。
接著絡繹不絕的有許多人來問王子問題,來請求王子的幫助,不過他們最後也都落著無奈離開的下場。有那些人呢?煮飯的阿姨表達鹽快用完了,王子回答「許多食物上面都有鹹味,沒有鹽也沒有關係,如果真的需要,去海邊舀些海水,那味道應該也是夠的。」打鐵師傅表達,夏天工廠的通風太差,熊熊的火爐,會讓人幾乎快要窒息,王子回答「那就把火弄小一點,只要有火就能打鐵,不需要弄那麼熱。」守城的衛兵表達,城門年久失修,城內安全堪慮,需要重修城門,王子回答「古代人沒有城門依然能夠過日子,只要派人輪流看守,城內安全,應該無所掛慮。」
城裡人心的浮動是可以很明顯地看見的。王子說的話,常常也不是不對,但總是讓人覺得少了點甚麼。而且有時候如果真的聽王子的建議,人們會花更多的力氣,更多的精神,去面對本來看似單純的事情。好不容易終於到了國王快回來的日子,人們真是滿心期待的等著國王的回國,因為這種讓王子管理的日子,大家都快受不了了。
這天一個大臣慌慌張張的跑來晉見王子,只見王子拿著一本書,正悠閒地坐在寶座上面看著。看來不得人心也是有好處的,最少自己的時間多了不少。大臣急忙的報告王子,東城門的河邊,集結了許多怪怪國的士兵,看樣子,似乎是想趁著鍋鍋國的國王不在的時候,大舉進攻。王子一聽,心裡也急了,趕忙一起出宮殿,看看發生了甚麼事情。這一看,真的不得了,因為東城門的失修,怪怪國的將軍覺得機不可失,決定一舉從東城門進攻,想要控制鍋鍋國。王子心裡也急了,因為自己的無知,沒有用心,這下子讓東城門成為國家滅亡的原因。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刻,鍋鍋國的國王,帶著大量的軍兵與採礦師傅回來了,怪怪國的將軍發現時機不對,立即撤兵離去。回宮後的國王,聽聞國內發生的事情,知道王子總是藉著有限的書上知識治國,卻不知道如何面對真實生活的應用,深覺自己的失職。接下來的日子,國王不管做甚麼,到何處,總是帶著王子一起面對,一起學習。慢慢地,王子過去學習的知識,終能化成真實生活的能力,而成為人民的祝福了呢。

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雅各書 2:20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做傷心人的好朋友


過去三個禮拜以來,教會兄姊們持續前往馬偕醫院關懷八仙塵爆家屬,有人去加護病房前用詩歌、樂器和禱告陪伴;有人在服務站配搭關懷;有人在洗縫課幫忙摺剛烘乾出爐的被服,還有幫忙推送紗布和點滴等等,這些都代表我們「和平人」樂意成為愛的管道,傳遞從上帝所領受的愛。
當然,人生常會面臨各樣的悲傷,如何幫助處於哀傷的人,以及關懷者如何面對自己情緒及關懷時該注意的事項,也需被教導和提醒。特別是一些平常看似安慰的話,有時反會對受關懷者造成「善意的傷害」。此外,悲傷也會讓我們去思想如「苦難是神的旨意嗎?」等相關神學課題。從教牧關顧的角度,以下試著用問答方式,整理一些與苦難有關的常見問題討論:
(1)這是神的旨意嗎?
面對苦難會觸及最根本的問題是「誰在掌管一切?」、「誰該為這些負責?」面對危機和悲劇,我們會覺得無法掌管生命;如果我們不能掌握命運,那是神在掌控了?那是神早已計畫好,讓某些悲劇註定要發生在某些人身上。那麼神為什麼要讓這事發生在我身上?例如面對嬰孩去世的時候,人們常常告訴傷心的父母:「神把嬰兒帶到天堂去做祂的小天使」,難道是神蓄意造成嬰兒的死亡嗎?
觀點1:神的主權掌握著世界的歷史和每個人的一生,神不但知道每一件將要發生的事,而且事情會這樣或那樣發生,全是出於神所定意。
觀點2:神對歷史擁有最終的主權,但祂不完全控制歷史,因為透過賦予人類自由意志,祂對這個世界的掌控卻不是絕對明顯。儘管有許多事發生並非出於神的旨意,但也能對人的生命有正面的影響,在神無窮的智慧下,終將成為人得著益處的良機。
因此,我們不該很輕率地把一個人的死因或悲劇歸咎為神的旨意。在關顧受苦者的時候,最不該說的話就是「這是神的旨意」,我們必須謙卑承認自己所知有限,目前無法了解完全,用陪伴者的角色一起與受苦者去探究意義和經歷感受。同時,當我們把創傷事件視為神的旨意,也會傷害我們—特別是孩子的信仰,因為這會扭曲孩子對於上帝形象的認識。
(2)是神在懲罰我嗎?
這想法是源於恐懼、對上帝形象的錯誤認知,以及對神的愛缺乏信任。苦難是一個普世性的經歷,人終究要經歷痛苦和失落。我們從約伯記中學到的功課,並非對「為什麼有苦難」的解釋,而是學習如何面對苦難的態度。
(3)我們可以容許在悲傷的時候對神生氣嗎?
受苦者在第一時間,往往浮現對於神負面的感受,甚至生氣。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內疚感。從詩篇中我們讀到,詩人將憤怒視為悲傷的正常反應之一,是可以接受的,並懇求神垂聽痛吐的心聲。然而,關顧者也須留意,受苦者是否對神生氣太久,此意謂尚處於極度的悲傷中,更需陪伴及傾聽。
(4)改變問題的問法
不再問為什麼發生這種事,而是問另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回應困境,以及: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打算怎麼辦?有些問題是目前沒有答案的,改變提問方向,去接納已發生的事實是個務實的做法。雖然如此,過程中仍要有安靜省察的時間,因這是得以重新檢視生命意義的機會。在人的有限下,面對沒有明顯答案的問題,本身仍深具價值。生命中包含著奧秘,信仰也是。
(5)神的醫治
在哀傷過程中,如何面對祈求醫治神蹟的信心,以及容許神沒照著應允痊癒的結果。從關懷者的角度該如何做?基督徒相信上帝是醫治者,人可以將自己所期盼的結果向神祈禱,但也願意接受上帝的主權,不論結果如何,祂都仍掌權。換言之,我們相信,雖然祈求後上帝並不總是成就肉體被醫治;祂卻能夠,而且會醫治所有藉著聖靈相信祂同在之人的心靈,並要在這過程中經歷祂同在的保守與平安。
小結
關於苦難,是一個神學的難題,可在哲學範疇中作形而上的討論。同時,面對苦難也是一個牧養的實踐。讓我們藉著陪伴的歷程,容許有時間去思考並咀嚼這些問題。唯有經歷這樣的過程,統整並建構個人的生命故事與意義,才能去面對「後哀傷」的生活。在助人過程中,讓我們一起從牧養陪伴的角度,探究苦難的神學意義,並有助於個人信仰的進深。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兔子弟弟



「我跟你說喔,昨天蝙蝠哥哥偷吃熊伯伯家的蓮霧。」「真的假的?這也太過分了吧!」兔子弟弟與小松鼠嘰嘰喳喳的互相交流著最近森林裡的大小事情。兔子弟弟是森林裡面的萬事通,但,不是很有智慧,對人很有幫助的那一種。  是專打聽獨家消息,道人長短的那一種。
森林裡,有時候也是需要這種人,畢竟森林裡,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聽聽有趣的事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最佳消遣。只是人們希望聽到的,當然不是八卦新聞,乃是確確實實的森林要聞。畢竟在必要的時候,或許能成為同伴的幫助。因為森林那麼大,大家如果能夠在消息上面互通有無,在彼此的需要上成為幫助,那也是挺好的。最近兔子弟弟實在沒有甚麼大新聞,偶爾有的新聞,也常常是搞錯了的烏龍新聞,譬如最近的這一則就是這樣。

「聽說,你跟大家講,我偷了熊伯伯家的蓮霧,請問這是怎麼回事?」蝙蝠哥哥這天生氣的質問著兔子弟弟。兔子弟弟囁嚅的回答:「我那天經過熊伯伯的家,親眼看到你在吃熊伯伯的蓮霧啊。」「我吃熊伯伯家的蓮霧,就一定是偷的嗎?」蝙蝠哥哥不悅的繼續問道。兔子弟弟聽到蝙蝠哥哥真的有吃熊伯伯家的蓮霧,心中提起一點勇氣,稍微大聲的回話「熊伯伯又不在那裡,你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吃他的蓮霧,就是偷啊。」這時蝙蝠哥哥生氣的表示「熊伯伯請我幫忙,讓我每天幫他巡視果園。代價是,樹上的水果,我可以適量的吃。你不知道的事情,可以不要亂說嗎?」兔子弟弟吐吐舌頭,十分不好意思的表達歉意。

不過這不代表,兔子弟弟學乖了。有一天他看見蝙蝠哥哥拿著一串葡萄經過,過了一陣子,便見到小豬叔叔大喊大叫,自己的葡萄不見了。這下子兔子弟弟馬上跳出來「我想,我知道是誰拿的了。」小豬叔叔憤怒的問著「你說,是誰!趁我在忙的時候,把我的葡萄給拿走?」兔子弟弟馬上表示「絕對是蝙蝠哥哥,因為我剛剛看他拿了一串葡萄,鬼鬼祟祟的往那邊走。我就知道,蝙蝠哥哥雖然說幫熊伯伯看園子,根本就常常偷園子裡的東西。這次又拿了您的葡萄,他這種人,真的很糟糕呢。」小豬叔叔越聽越火大,一時找不到蝙蝠哥哥,便四處亂撞,把附近的樹叢撞得歪七扭八才回家。

接下來的日子,兔子弟弟逢人便說起樹叢被搞得亂七八糟的故事,蝙蝠哥哥的名聲,很快的在森林裡也越來越不好了。甚至熊伯伯,實在受不了大家的閒言閒語,決定不請蝙蝠哥哥幫忙了。群眾的力量是很恐怖的,看著被小豬叔叔破壞的草叢,配合著兔子弟弟高分貝的放送,整個森林裡,幾乎沒有容得下蝙蝠哥哥的地方。這些情景,森林的長老,貓頭鷹爺爺看在眼裏,覺得再不處理實在不行了。

這天,貓頭鷹爺爺召開了森林大會。通常這種大會,大家都蠻愛參加的,畢竟無聊的生活裏,看著大會的進行,那也是一種不錯的休閒。貓頭鷹爺爺找來了準備搬家的蝙蝠哥哥,喜歡四處嚷嚷的兔子弟弟,老實的熊伯伯,還有目前還沒出席,事件最關鍵的角色小豬叔叔一起,希望能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會議一開始,兔子弟弟首先發難「我可真的沒有亂說喔,今天所有的人都到了現場,我相信,公理正義總會顯明的。」貓頭鷹爺爺阻止了兔子的發言,轉頭問起蝙蝠哥哥「兔子弟弟說你偷了小豬叔叔的葡萄,真的有這種事情嗎?」蝙蝠哥哥委屈的說「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至於小豬叔叔的葡萄是誰偷的,我真的不知道。」兔子弟弟搶著說「少來,那天我看你嘴巴叼著一串葡萄,鬼鬼祟祟的往森林裡面飛去,過沒多久,就聽到小豬叔叔的葡萄被偷了,這不是你,還會是誰呢?」蝙蝠哥哥急著回答「那天我叼著葡萄,是因為熊伯伯請我把葡萄送去給猴子奶奶,因為她行動不方便,熊伯伯要我送些葡萄給她,怎麼這樣就說我偷東西了呢?」貓頭鷹爺爺問熊伯伯「是這樣子的嗎?」熊伯伯心中愧疚的點點頭。兔子弟弟還是不甘心的大喊「那小豬叔叔的葡萄是誰偷的呢?」

「是我家的小孩吃掉的。」遠遠的就看著小豬叔叔氣喘吁吁的趕來澄清,原來那天小豬叔叔自己在忙的時候,隨手請小孩拿葡萄回家。忙完的時候,卻忘記了。

樹林的夜風很涼,可怕的耳語風聲,在這個時候卻讓大家慚愧了起來。

心中歪曲的,得不著福樂;舌頭顛倒是非的,陷在禍患中。  箴言十七章20節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參與八仙粉塵氣爆關懷案進展


緣由
    六月27日晚上,大家從電視螢幕上看見八仙樂園發生嚴重粉塵氣爆意外,相信這讓許多人大大震驚,隨即是難過和不捨。苦難有時快得讓人措手不及,卻在在考驗人該如何面對,不只是當事人和家屬在面對,也包括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
    在這同時,上週教會進入每年社區事工的重頭戲—青田營,一百多位社區小孩和家長走進教會,透過青少年輔導、才藝老師,以及打理飯食的志工兄姊們,期盼他們有機會能透過教會認識耶穌。期間有幾位姊妹,雖忙於青田營服侍,卻還掛念著八仙粉塵氣爆的受傷者、家屬以及辛苦的醫護人員,主動向教牧團隊詢問「對於八仙意外我們可以做什麼?」這促使教會教牧團隊、辦公室同工和救災小組更積極的行動。又因馬偕醫院所在位置鄰近意外現場,第一時間湧入許多病患,加上同屬長老會的淵源,以及師母雅莉牧師在醫院擔任院牧,聯繫管道順暢,首先先設定關懷馬偕醫院。當我們主動向醫院院牧部詢問教會可以做什麼時,讓院牧部也更積極回應,針對院內現況提出需求,向各教會請求支援。
目前進度
    幾天密集聯繫確認,上主日禮拜報告各項關懷需求,並請會友參與寫下慰問卡,號召大家鼓勵第一線的醫療團隊,獲得大家熱烈響應,從松年成人長輩到兒童主日學學生,參考辦公室提供的經文和範例,用自己的方式寫下對醫療人員的感恩,同時也發揮創意,將鼓勵和愛心化為關懷文字和圖像,成為一張張滿有基督之愛的卡片。感謝主,從上周日到目前為止,共收到460張卡片,將分別送往台北馬偕醫院和淡水馬偕醫院,隨卡片並附上愛心午餐或沖泡式湯品(有關這部分也向院牧部了解第一線醫療人員的需求,才能送得更窩心)。
   另外有關到醫院參與的各樣志工,兄姊們也積極參與。目前台北馬偕醫院有88人次、淡水馬偕醫院有163人次參與,共計251人次的志工參與 (至九月底)。這幾天正陸續展開,為了讓我們和平志工輪班能更有果效,本主日下午1點也將舉行「醫院志工行前說明會」,介紹相關注意事項,認識受關心者的身心狀態,並由上周最早前往的志工們做經驗分享。教會也預備福音小冊滿福寶,有機會時能給予病患家屬,為他們禱告。
準備出發
    感謝神,讓我們和平教會看見需要並回應,走近在受苦朋友身邊,成為一位位陪伴者,成為他們的好鄰舍。就如聖經中耶穌所說過好撒瑪利亞人(路10:25-37),主動看見受苦者的需要,細心妥善的照顧,不求回報。相信這是天父上帝所喜悅的,因為祂讓我們有機會能體會那愛世人的心腸。請我們和平人繼續關心,並為每一位代表耶穌基督走入醫院當志工的兄姊們代禱和加油,並在服侍中去體驗--「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螞蟻王國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天空很晴朗,太陽很大。在烈日之下工作的蟻群卻絲毫不以為苦的認真打拼著。這個時候,蟻國庫房大臣阿里不達心裡正盤算著,怎麼讓蟻群發揮最大的效用。畢竟最近蟻群雖然認真依然,卻工作績效不彰。
「讓他們去河堤邊採果蜜吧。」阿里不達的小妾甜蜜蜜認真的建議著。「嗯!這是不錯的建議,那裏的果實靠近水源,汁多甜美,的確是個很不錯的建議。不過想要讓蟻軍去河堤邊,看樣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喔」阿里不達歪著頭回答著。
原來螞蟻王國的宰相正正,因為對夏天的天氣變化不定有很多的觀察,知道下大雨的時候,河堤很容易暴漲,使得螞蟻大軍很容易造成大量的傷亡,所以嚴格限制螞蟻大軍靠近河堤邊。雖然,河堤有大家喜愛的果蜜,而且產量真的十分豐富,不過正正常常嚴嚴的告誡眾人,不要拿命去換食物。關於這點,阿里不達十分的無法認同,阿里不達認為下大雨又不是經常的事情,而且只要避免雨天靠近河堤,根本沒有甚麼危險性,但是因為正正的堅持,他好久無法品嘗這美味的食物了。事實上,阿里不達認為,就算很不幸的發生了甚麼,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甚麼都需要付出代價的。不過因為不確定的代價,失去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這根本是十分不智的行為。
馬上,阿里不達很小心的偷偷跑去跟蟻后報告「報告蟻后,其實,我們附近不是沒有食物的,如果您同意,我馬上就可以請人搬回許多的果蜜,讓大家得以痛痛快快的吃一頓。」蟻后納悶的說「有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正正不告訴我?」阿里不達心懷不軌的回答「我想,他可能是因為做人太過小心,擔心害怕有人經過河堤受到傷害,不過這根本是多慮的。事實上,如果不是他的杞人憂天,我們的庫房早就堆滿了吃不完的果蜜,而且也不至於真的有人受到傷害。」蟻后接著說「不過,如果正正反對,我們也真的不能做甚麼啊」阿里不達開心地回答蟻后「何不請宰相大人去鄰國找食物,趁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很快的派人去採果蜜。事實上,他出門的時間,夠我們把倉庫填滿了。」
蟻后採納了阿里不達的建議,派正正前往鄰國找尋食物的蹤跡。同時間,阿里不達下令工蟻部隊前往河堤區採果蜜。工蟻長很狐疑的問「宰相嚴嚴告誡我們,絕對不可以靠近河堤區,我們怎麼可以就這樣過去呢?」阿里不達一派輕鬆的詢問眾蟻軍「你們多久沒有好好吃頓飯了?就在河堤邊,那裏有吃不完的果蜜,現在蟻后要你們為她去採一些回來,你們要還是不要呢?」大家聽說河堤邊有吃不完的果蜜,哪管得宰相說了甚麼,一窩蜂的準備往河堤前進。工蟻長雖然無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情,不過情勢比人強,總是得帶隊出發。
這天的艷陽真的是驚人的大,大夥兒浩浩蕩蕩的前往河堤區。這一靠近河邊,那撲鼻的果蜜香,讓大家幾乎發狂的雀躍不以。不過正當大家高興的一趟又一趟的把果蜜搬回倉庫的時候,忽然變色的天空,竟然都沒有人注意到。不一回兒如水柱般的傾盆大雨直直落下,河堤的漫漲也毫無限制的快速吞沒了螞蟻大軍。
正正回到了王國知道了這件事情,十分的憤怒。卻蟻后以府庫充盈,意外難免把這件事輕輕帶過,甚至蟻后希望正正能以大局為重,要正正好好的處置傷亡的蟻軍及其家人。這使得正正盛氣難忍,甚而生了一場大病。正正病癒了之後,阿里不達也已經成了螞蟻王國的新任宰相,正正只好轉往其他蟻國。過了好些日子,正正聽說,那個他曾經用心賣命的螞蟻王國,因為宰相的無知,做了錯誤的判斷,使得舉國喪命於椿象的口下。
願天父上帝,成為八仙樂園事件眾人的祝福與復原的力量,也願上帝國的真實臨在,讓眾人能活在沒有控訴、懼怕與傷害的日子。
我又見日光之下,應有公平之處有奸惡,應有公義之處也有奸惡。傳道書3:16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敬拜和宣教有什麼關係?

從七月,我們教會樂活讀經將進入詩篇,詩篇中記載了許多詩人們寫下對上帝的讚美,並常常被用在敬拜之中。而從七月,我們教會也將開始青田營和接續的金華服務隊,前往南投的清水國小服務,這是宣教和社區的外展活動。如果問大家,關於「敬拜」和「宣教」,這兩者之間是怎樣的關係?是前因和後果的關係,對內和對外的關係,還是目的和手段的關係?這兩者之間究竟是很有關係,還是沒有關係?以下我們試著來釐清這關聯。
(一) 敬拜是目的,宣教是途徑
約翰・派博(John Piper)牧師的曾說過:「為何教會今天要從事宣教?因為還有千萬人還未向真神敬拜!教會最終極的目標不是宣教,敬拜才是。」上帝終極的心意是要萬人向祂敬拜。在教會的事工分類中,常將宣教看作是教會的一項「外展」工作,對社區或偏鄉作一些服務,雖然是一件好事,卻常認為這與教會「本身」沒有直接的關係。有這種觀念,正是因為忽略了敬拜與宣教兩者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往往也造成僅有少數的人參與在宣教活動中。殊不知宣教的目的是為將更多人引領來敬拜上帝,敬拜的教會就會是宣教的教會。
(二) 敬拜是燃料, 宣教是行動
真實的敬拜是甚麼?坎特伯雷威廉教堂的前任大主教就曾給它一個美麗的定義:「敬拜是讓神的聖潔激勵我們的本性,以神的真理來餵養我們的心思,以神的美麗來淨化我們的意念,向神的愛敞開心靈,並將自己的意志獻予神的旨意。」因此敬拜不在於當下內心的感動,雖然這是敬拜中的真實經歷,但敬拜更是燃料,當我們在敬拜中經歷到上帝榮耀、聖潔、尊榮、權柄和慈愛時,會使我們願意獻身投入宣教作為回應行動。就如先知以賽亞在他領受呼召時所經歷的那樣--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其中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1-3,8) 受差遣的宣教,是始於與榮耀的主相會。
(三)敬拜是進入神的同在, 神的熱情(passion), 宣教是此情懷的流露
張國定牧師指出:「福音不單使我們有資格敬拜神,並且激發我們引領更多更多的人聚集一起敬拜。在神的恩典裡,我們能夠以祭司的身份,跟隨大祭司的榜樣為萬國代求,引領萬民呈獻至誠的敬拜 (提前二1-6)。這樣,教會的敬拜必然不能離開宣教,而宣教也不能離開敬拜。」因著在敬拜中進入與神同在並感受神的熱情,更讓我們不斷地想向那些尚未認識神的人分享祂的愛。人若沒有真正認識神並傳揚祂,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敬拜祂,宣教與敬拜乃二合為一。
因此,宣教產生敬拜,敬拜又產生宣教,宣教再帶來更廣闊的敬拜,更廣闊的敬拜又推將宣教推向更高的一層樓,直至終極敬拜的出現,指向那個當主再來之時,萬國萬民萬族在屬天寶座和聖羔羊面前的敬拜。
最後,我們可用這例證作為結論的說明。曾有宣教士在分享宣教事工時,在投影片上出現一個大的的英文字母「M」,是關於「宣教」(Missions),然後當他把這投影片上下倒置過來,原來的英文字立即變成「W」,就成了「敬拜」(Worship)這個英文字的字首。「宣教」和「敬拜」是一個銀幣的兩面,是二合一,是不能分割。
誠願我們和平教會要成為敬拜神的教會,也要成為宣教的教會。而在七月,讓我們透過樂活讀經的詩篇讀經,一方面注目在上帝的榮耀來敬拜祂,並用禱告和行動,關心參與教會的宣教。如果今年您來不及投入實際的幫忙,也一定要成為第一線同工的後盾和守望者,用積極的言詞來鼓勵他們,如同摩西、亞倫和戶珥來為約書亞禱告,一同爭戰,同享榮耀。

水獺阿布拉

阿布拉是一隻可愛的水獺,不過他不喜歡別人說他可愛,他覺得「強壯的水獺」才適合形容他。當然,他到底是可愛還是強壯?每個人的見解不太一樣。不過阿布拉是隻很熱心的水獺,這一點兒也不會有問題的,每每他看到有人在築巢,他都會主動跑去幫忙找材料;或是有人要出個遠門,他也會幫忙看孩子。  總之,阿布拉很討人喜歡,也很值得人家的信任。
不過,最近阿布拉看起來有點憂鬱,而且精神不好。關心阿布拉的朋友都想知道為什麼?只是阿布拉總會打起精神地揮揮手,表達自己沒有問題,一切都很好。只是大家看在眼裏,實在很難相信阿布拉都很好,尤其是有一天,阿布拉走著走著還不小心睡著了,差點撞到村中的長老,大家更是覺得事有蹊蹺。

這天兔子光子偷偷地跟在阿布拉的後面,想看看到底阿布拉怎麼了。夜越來越深,守在阿布拉家門口的光子以為阿布拉是不是早早就睡覺了,差點要放棄,準備離開。忽然看見阿布拉走出家門,往河的另一邊游去。這對於不會游泳的光子來說,可真是一大失算。  「唉呀!我沒想到他會跑到河的另一邊,這下子今天可真是白作工一場了」。光子懊惱了一會兒,索性繼續等著,想著或許能看看阿布拉回來後,到底會做甚麼?再決定自己的下一步。

夜更深了,光子一不小心打了個盹,撲通地掉進水裡。「唉唷,救命啊,救命啊!」水流雖然不急,但是不會游泳的光子掉進水裡,還是驚恐地呼叫求救。只是,這個大深夜的,怎麼可能會有人呢?眼見光子的力量都快用完了,被水嗆到昏倒的光子,慢慢地沉到水底。有那麼一刻,光子覺得自己的一生應該就這麼結束了吧。

過了好一會兒,光子慢慢甦醒,自己正躺在阿布拉的家裡面,看阿布拉細心的照顧著他,光子為著自己還能活著深感慶幸。「你怎麼會在那麼晚的時候還跑來這裡呢?」阿布拉不解地問著光子。光子回答阿布拉說:「我擔心你,想看看你到底怎麼了,平常問你,你又不說。所以我就擅自做主地跑來看看你到底在做甚麼?結果你過了河,我不會游泳,跟不上你,只好在岸邊等著,一不小心睡著了,就掉進水裡了。」阿布拉聽到光子如此地擔心自己,心裡實在過意不去。很不好意思地開口說:「真是抱歉,讓你們擔心了,因為我想跟鄰村的阿美結婚,所以想建一個我們結婚的新房,不過我實在不敢麻煩我們村裡的人,畢竟那實在太遠,所以我就一個人慢慢的,每天晚上做一點,做一點的在河的另一邊築巢」。光子有點不開心的跟阿布拉表達,「大家平常都受你那麼多的照顧,現在你有需要,讓大家可以幫得上忙,你卻這樣偷偷摸摸的,你不覺得你太看不起大家了嗎?我們不是一家人嗎?怎麼可以覺得怕麻煩我們,而自己去面對一件那麼大的事情呢?」

阿布拉被光子這麼一說,心裡實在是五味雜陳。第二天,光子把阿布拉的事情告訴全村的人,大家都熱烈地表示願意幫助阿布拉,本來阿不拉預計要蓋三個月的房子,沒想到,一個禮拜就完工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看著新屋的完成,大家慶賀著阿布拉新的生活將要開始,阿布拉知道,未來的路,絕對不再是一個人了。

若遇敵攻擊,孤身難擋,二人就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折斷。傳道書 4:12

就像在天堂

六月12-13日兩天,教會舉行長老執事的同工分享會。在禮拜五晚上一起看了這部「就像在天堂」的影片。片中主角丹尼爾是位知名的指揮家,童年時因同學的霸凌而離開家鄉小村莊,母親告訴他「往好的方向想,只要相信就會更好」,然而十四歲比賽當天,母親意外死亡。當他經歷這種重大的哀傷和失落,便封閉自己於音樂中,長大後雖成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家,心中卻不滿足。直到他有一次指揮時,因心臟病發作昏倒需要療養,開始一段日程表完全空白的生活。他選擇回到小時候的村莊,在無人相識的情況下重新生活。意外地被邀請成為教會詩班的指揮,面對詩班的成員們,每個人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生命經歷。丹尼爾對詩班成員說,一切從聆聽開始、去領悟,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音質,去認出它。音準是發自內心,要集中精神。在詩班全新的嚐試中,並體會到喝咖啡休息的時間也很重要。
在這群人當中,席芙是原詩班代理的指揮,擔心價值感的失落和被否定。蓮娜是一位不斷交男朋友,渴望愛,周圍的人卻在知情下隱瞞她前男友已婚的事實。牧師娘--很想自由、得釋放、自在跳舞,在詩班中享受到快樂,告訴牧師她很久沒那麼快樂了。牧師—嚴厲、罪惡感、自責、性壓抑、外表扮演牧師的角色但卻活得痛苦,需要被尊重、怕失去位子、不信任、忌妒丹尼爾,並用錯誤的上帝形像教導有毒的信仰。車行老闆阿恩—想要被看見、掌控、對權力地位渴望、需要被尊重卻不尊重人。胖子霍姆—終於勇敢說出被阿恩言語暴力的氣憤、委屈、痛苦,卻已足足忍耐了三十五年。托爾—一位智能障礙、不能讀寫的青年,有著獨特的聲音,被接納成為詩班的一員。大卡車司機康尼—有暴力傾向、沒自信、猜疑、想被尊重又怕失去、渴望愛又不知如何表達,他厭惡妻子蓋比艾拉參加詩班,甚至大打出手。而蓋比艾拉—在面對先生家暴,自我價值低落,因著丹尼爾的聆聽,她勇敢地唱出屬於自己的歌,並因為先生暴力傷人,最後決定離開她先生。
為什麼這部片子取名「就像在天堂」呢?最後一段劇情,他們報名參加一個詩班音樂比賽,指揮丹尼爾卻因意外受傷,無法及時趕回現場,當詩班在台上焦急不知所措的苦等,突然那位智障的青年托爾開始發聲,唱出單音,詩班成員也開始唱出和聲,逐漸感染全場其他詩班加入,一起回應合唱。在當下,每個人唱出自己的聲音,沒有歌譜、沒有指揮、勇敢唱自己的聲音,也聆聽別人的聲音,就如同在天堂的美好。
這次長執的同工分享,以這影片做為起點,在隔天禮拜六全天,透過各樣活動、討論分享、禱告,要讓大家去察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都是那麼獨特,塑造出特別的生命需求、內在信念與信仰的著重點,以致每個人是如此不同。同時,也帶大家去檢視,人也因為罪的緣故,常無法活出整全的自我,面對這看似無能為力的處境,如何在此限制下,依靠恩典來面對同工合一與彼此聆聽的挑戰。
但是,感謝神,因為耶穌曾說過「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相信透過這次的同工分享,帶著大家一起去察覺自己的內在,了解彼此的差異,承認自己受傷之處並尋求醫治,在安全受保護的環境中,試著活出上帝創造的我,並尋求與神人物我間有合宜的關係。以此作為教牧團隊牧養教會同工的起點,期待讓我們和平教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像天堂。我們預計7/5(日)下午兩點在B1禮拜堂撥放此片,歡迎有興趣的兄姊一起來觀賞。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十字架事件、萬物與人的拯救

上主日講道,因為時間的限制,也擔心模糊焦點,因此沒再說明關於耶穌死而復活與上帝赦免人的罪之間的關係,也沒提到其與萬物得到更新和釋放之間的關聯。在保羅處理上帝主動與人和好的經文脈絡中,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這是歌羅西書所強調的內容),使人與上帝重新建立合宜的關係。同時耶穌基督也是更新人和萬物的那一位,因此拯救或是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被上帝稱為義),不僅是上帝賜予人未來永恆的生命,更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透過聖靈工作,在現今生活中,開始更新基督徒的生命;而對於上帝的創造,則是恢復原先創造(尚未墮落以先)的美好秩序,正如起初上帝看其所造一切為美好。
保羅提到「創造」,在羅1: 20和西 1: 15 原文用κτίσεως,其名詞是ktisiz; 動詞是ktizw,意思是上帝所造的萬物或創造。另外保羅也用萬有一詞,原文是ta panta (羅4: 7;林後 4: 6),表達經文所說的的創造空間,以及其中的天、地、海等受造。在創世記經文中,上帝創造世界之後,人被安置在伊甸園。
面對今天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危機,我們要問: 上帝的拯救計畫中,是否把萬有包括在其中?若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在伊甸園沒有犯罪的萬物,為何需要更新和釋放?在保羅的羅馬書和歌羅西書中,萬有(整個創造)與十字架事件所帶來的更新和釋放息息相關,主要是保羅對創造者上帝和創造之間的關係,是延續舊約的看法,羅馬書第五章提到在伊甸園犯罪的亞當,將罪引入世界;耶穌基督則是成就上帝的恩典,使人與上帝可以復和,亞當和基督成為對比(羅5)。在羅8: 19-22提到一切被造(ktisiz),因為罪的緣故,上帝使其變成虛空,仍等候和盼望上帝的釋放和更新。聖經的解釋傳統,一般都同意,是人犯罪而使得大地受咒詛,人類使受造萬物與神的愛隔離,因此,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事件,不僅使人與上帝和好,也使受造萬物更新,恢復其創造的美好秩序。
加爾文的看法,則是認為十字架的救恩也更新萬物,因為亞當在伊甸園犯罪時,一切受造也都受咒詛,因為上帝創造萬有與人的受造不可切割,舉例來說,大地不再像創造之初為人效力。就如人墮落以後,變得空洞貧乏;大地受咒詛之後變得貧瘠、枯燥。除了一切受造與人的創造息息相關之外,上帝還與人以及一切受造立約(創9: 6)。加爾文解釋創世記第九章關於上帝與挪亞以及他的後裔立約,明確指出約(covenant)的效應,雖然上帝是與挪亞和他的兒子們立約,其實是與全人類立約,這約是延續到世世代代。從挪亞、挪亞的兒子、延伸到所有人類,這個延伸也及於動物、飛鳥和全地。因為約的形式,是上帝在一切當中工作,為要成就上帝自己的旨意,使上帝的兒女得益處。加爾文的拯救解釋是典型以人類為中心,未強調萬物受造本身的尊嚴和價值,因為上帝創造宇宙萬物是為了打造一個可以居住的家或環境,讓人生活居住。雖然加爾文已經在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或是萬物中,看見一個程度的上帝的形象和榮美,但仍是以人的拯救為首要的解釋。
二十世紀潘霍華則把亞當在伊甸園的犯罪,進一步解釋為關係的破壞,即是人犯罪使得人與上帝的關係、人與人、人與大地、人與動物、人與世界的關係都破壞了,雖然潘霍華強調唯有透過耶穌基督,人才能修復與上帝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人與大地、人與世界的關係,但是他並沒有特別強調人與自然關係的修復。不過,將「犯罪」以關係破裂或是隔絕、孤立來說明,提供了一個不同主體之間互動的思考。換句話說,人與上帝、人與人的關係,是不同主體的互動;人與自然或環境之間的互動,也是不同主體間的關係互動。這使得人在思考自然或環境時,對環境本身的尊嚴和價值有新的看見,上帝所創造的萬物,有其本身的價值和尊嚴。而潘霍華對伊甸園事件的關係性解釋,也呼應保羅對更新的了解,因為在耶穌基督裏,所有破裂的、阻隔的關係都被修復,除去人類之間種族、性別、階級的隔閡;正如加拉太書3: 28所說的,「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裏,都成為一體了。」
另外,Rolston提出人類生態學的看法,使得新舊約之間可以用約的觀念重新解釋人和生態的關係。在舊約的律法中(西奈山之約),也就是上帝藉著摩西所頒布的律法,上帝已經提醒以色列人如何和環境共處,永續維持人與自然環境的友善關係,特別是人在經濟活動上分配的形式,如何達到公義,使生態可以永續發展,可以連結到新約中,耶穌基督如何以自然的事物,傳講上帝國的降臨。這些對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及被現代科技環繞的人,有很好的提醒,創造宇宙萬物的主關心人類靈魂的拯救和更新,他也關心他一切的受造,這讓想積極參與建造上帝國的基督徒有進一步思考的方向和參與。上帝國的君王已經降臨,他邀請我們參與在他的更新和拯救的工作裏,我們需要的只是芥菜種子一般的信心,看見與人立約的上帝必然在其奧秘中,不斷更新我們與人、與社群、與環境的關係,使我們因為參與其中而感到雀躍。
註:相關講道內容請上教會網站聆聽5/31主日講道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生命旅程的文字稿


曾經有一份八頁的生命旅程文字稿,被我不經意放在某個文件夾中久久,今天和大家分享。
第一頁 一次機會
在這個旅程中,我將僅能有一次機會,所以任何我能夠做的,任何我所能夠對別人表達的善意,請讓我能夠及時做出來,不要遲疑拖延。因為,我將不再有機會走過這裡。---史蒂芬.葛雷
第二頁 在旅途上
生命不僅僅是關心如何到達目的地,生命也是關注整個旅程。
所以,你不必想要匆匆忙忙的到達終點。
那些你在旅程中所花上的時間,所影響的人,以及那些所學習到和經驗到的,都將是旅程本身很重要的部份。
第三頁 認識上帝
在這個生命旅程中,也關係到你如何發現上帝,並學習到怎樣去認識祂。
這將關係到生命是什麼,因為假如你沒有花時間去認識祂,那你將會錯失整個旅程的意義。
第四頁 不是意外
要知道,生命中各樣事情並不是隨意發生,也不是一件件的意外。
在你的身上早已有個美好的計畫在運行,且遠遠超過你現在所能明瞭。
上帝的力量彰顯在你所生活的世界中,且深深影響你個人的命運。
第五頁 目標&計畫
不要陷落在「萬物起源於宇宙大爆炸」這樣的說法,因此認為生命是沒有任何目的和原因,生命不是沒有任何最終極的目標。
上帝的計畫有它的時間表,所有的事都將在祂所訂的時空中來發生,每樣事情的出現都有它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能讓你的生命有所不同。
第六頁 祂真的愛你
你生命的旅程,都在上帝的照顧保守中,而且祂真的真的愛你。
在世上沒有人像祂,那樣的美麗,          沒有人像祂,那樣有能力,
      沒有人像祂,那樣了解你的感受,    沒有任何的話語,像祂所說的那樣信實,
      沒有任何的事物,像祂那樣值得依靠,沒有任何禮物,像祂所給的那樣的珍貴,
      也沒有任何的愛,像祂的愛那樣的永恆。
第七頁 最純淨的愛
要記得,祂對你的愛是無法測度、無法解釋、無法完全了解、比較及猜透,
你所能做的,就只能接受,這將是你窮盡一生,那個所能認識,最最純淨、最真實的愛。
第八頁 珍惜在終點前
所以,朋友們,請不要匆忙地走過一生,而將原本要留給上帝,以及留給你跟家人朋友歡聚的時間給放棄了,否則你將會失去人生整個重點,到時候你一生所成就的,將只是一個零。
但願你能用一生的光陰,來學習認識祂、愛祂、尋找祂、發現祂,並幫助那些在在你身旁的人們。
或許,在完全體認你生命旅程的意義之前,你將已到達人生最後一個站牌,
而祂,將會在那裡迎接你。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平安?

「王董,這房子蓋得不錯啊。」「方先生,您看看,這前庭後院,空中閣樓。尤其是這裡視野好,未來大樓前面也絕對不會有其他的建案來擋住您的視野,買到算是您賺到嚕。至於我們當初跟您報告的特殊工法,這房子耐震的級數可是高的呢。」方先生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積攢了一點錢,想說買個靠山見海的房子,離市區不會太遠,以免生活機能不佳,卻也遺世獨立的洗卻塵務。找了幾年,這回總算趁著房市波動,看準了這個新建案。眼見大樓一點一滴的被蓋起來,心裏的感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
「王董,這交屋的日期,應該沒問題吧?」「方先生,您放心,您看看,房子是蓋得差不多了,只差一些管線,還有相關的申請辦一辦,不會…。」「啊!地震」忽然天搖地動了起來,讓交談的兩個人霎時停止了對話,而這個地震也真是不小,看起來最少有四級以上吧。過了一陣子,地震的晃動停了,方先生緊張的望了望四處,只見王董氣定神閒的繼續把話說完。「方先生,別擔心,您看,房子好好的,一點問題也沒有。這下子您可放一萬個心了。這個地震剛好做個交屋前的測試,別擔心,這房子可讓您一家大小安心居住。我們是用“搭接組合式挫屈拘束韌性支撐"七級地震也不怕啦。」「搭甚麼?」「“搭接組合式挫屈拘束韌性支撐",整棟建築物很穩的啦。」
方先生聽了王董的解釋,滿是歡喜的離去。沒多久,只見工地主任小林,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董仔,不好了,地下室的柱子,有好幾根都有裂縫,剛剛的地震,影響不小啊」「小林,穩住,別慌。」王董眉頭皺了一下,跟著小林前往地下室看看現場的狀況。現場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狀況,除了幾根柱子出現極大的裂縫,大體來說,整棟建築物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小林急著對著王董說「董仔,要不要請技師來看看,確認一下結構沒問題?」「小林,找師傅來,把有問題的地方都處理一下,再上個漆,沒問題的。」「王董,真的不用找技師?」「接下來陸續要交屋了,請技師來,測量、分析、做報告,搞得全世界都知道,這還得了,我房子還要不要賣啊。」「可是…」「照我說的做,去!」
接著幾天,關於地震的詢問電話不斷,但是王董總是以一貫的笑聲,拍胸脯的保證,要訂屋的客戶安心。甚至還在地下室整修工程完成後,大大的舉辦新屋落成介紹發表會。當中,雖然有人提議要建築結構技師出份報告,讓大家安心,卻也在王董的大力保證下,整件事情不了了之。之後整個建案賣得不錯,王董與代銷公司很快的就撤出了這棟大樓的銷售中心。
不過紙總是包不住火的,一年後,地下室的裂痕又再度出現。這時所有的住戶聯合起來,想要控告建設公司王董的不老實。不過接下來漫長的官司與居住不安心的恐慌,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訴盡的呢?
以西結書13:10他們誘惑我的百姓,說:『平安!』其實沒有平安,就像有人築牆壁,看哪,他們倒去粉刷它。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與耶穌一起夢想


去年高雄八一氣爆發生之後,小會委託社區部成立救災小組,參與八一氣爆救災和重建之工作。台灣社會有溫暖的人情味和愛,去年八月到年底之間,我們看見台灣民眾的救災款不斷湧入高雄市社會局以及民間單位,台積電更進入災區,直接參與受氣爆損毀之家戶的房屋修繕和兒童照顧。高雄市政府也非常積極修建道路和恢復交通。直到去年選舉期間,高雄市社會局收到三十九億台幣的氣爆救災款,各方善款仍持續湧入,社會局將救災款投入賑災和重建,讓受氣爆傷害的人和家庭都得到政府的賑災協助。
救災小組從氣爆發生後,開始收集資料,並參考台灣921地震、日本311地震以及美國911事件之後,災民的重建狀況。發現重大災難發生後,最初一到兩年間,大概都以身體傷害之回復、求償議題為其關心重點,而心靈關顧和長期陪伴卻是非常缺乏。救災小組了解高雄市社會局的救災方案後,經過討論和考量,決定做一個新的嘗試,將會眾奉獻的氣爆救災款,投入長期陪伴氣爆災民以及家屬的心靈重建之用。
回顧氣爆發生初期,媒體的大幅度報導,雖是引起社會的關心,但許多受災家庭或是受害者失去生活的隱私,或是被社會標籤化,甚至產生人際關係或是社區的疏離現象。在台灣的現代社會,民眾已經習慣媒體報導的新聞性,經過去年底的選舉,氣爆事件很快地被遺忘,但災民的重建其實才正要開始。
長期陪伴受災者及其家屬。當社會救助已經完成硬體的重建,傷患得到好的醫療照顧,受災者和家屬心理上慢慢沉澱,在漫長的復健之路上,有些人受創情緒從壓抑到逐漸浮現,盼望透過長期的陪伴服侍,默默地陪他們面對巨變帶來的生命轉折。
經過幾個月的禱告和聯繫,救災小組開始意識到,我們是和耶穌一起夢想。幾個月當中,受災戶和社會局主要重點聚焦在求償和受災家庭可以恢復正常生活,面對家園重建的法律和醫療的需要,大家已經精疲力竭。另一方面是社會局資源足夠,不希望造成資源重複使用,所以婉拒民間的協助。加上救災小組可能委託的單位一直無法全面地接觸受災戶,曾有一兩次懷疑這個異象是不是認知錯了,然而在人的不確定中,神在其中掌權。
上帝的時間總是剛剛好。在最近的對話中看見,原本已經是社會弱勢的家庭,在氣爆發生之緊急救助和重建過程中,是比較無法發聲的少數,近期開始受到公部門與自救會的注意。透過社會局額外協助的認可,也就是在資源不重複的情況下,關心氣爆輕傷或重傷受災者和家屬、罹難者家屬,特別是弱勢家庭,我們得以參與陪伴的服侍。另外,相關機構也樂意引薦我們認識受災戶,讓一些家屬的負面情緒可以被了解和傾聽。在溝通中,教會也特別被提醒尊重隱私的原則,因為若疏忽了一些細節,將造成受災者的二度傷害,無疑是雪上加霜。
經過許多的考量,救災小組委託氣爆當地一間專業機構,進行這項陪伴的長期事工,給這些遭受災難的家戶有尊嚴和安全感的陪伴過程,並在其成員有需要的時候,轉介給專業人員協助。請大家在禱告中紀念這項事工,盼望教會所做的正如馬太25章所記載,做在至微小的人身上,就是做在主耶穌的身上。
最後,救災小組也很關心尼泊爾地震的緊急救災和災後重建事宜,緊急救助款已經撥出,重建部分還在收集資料以及評估當中,稍後會向大家說明。
面對災難,面對與死亡和苦難搏鬥的災民,讓我們和耶穌一起夢想,相信我們的主是最大的醫生,不僅醫治人的身心靈,也醫治人生活的社會關係!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第一次 & 最後一次

當我們靜靜地回想生命歷程,應該是由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所構成。生命中的第一次,那大多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不一定我們都記得,但想必都曾經歷--出母胎的第一天、第一次喊媽媽、第一次會走路、第一次會騎腳踏車、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在外住宿、第一次戀愛、結婚、當爸爸媽媽、當阿公阿媽……生命中充滿好多的第一次,伴隨著驚喜、害怕、好奇、膽怯、卻又躍躍欲試,猶如五味雜陳的綜合口味冰淇淋;又如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眼睛被打開,整個人活過來,讓自己用敏銳的五官觀察周圍環境,體驗跟平日習慣走同樣的路去上班、回家、來教會完全不同的感覺。不知你印象中最珍惜的第一次是什麼?當時又感受到什麼?
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同樣也是複雜糾結的。我們經歷學校畢業前最後一天上課。退休前最後一天上班,還有最後一天的單身、出國的前一天、搬家的前一天等等。那是生命要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生命樂章將要翻到新一章前的最後幾小節樂曲。記得那種滿懷感激、捨不得、感嘆、難過、珍惜、緬懷和回憶的連結,以及無奈、放鬆、結束鬆了一口氣的輕鬆感受。回想以往日子的點點滴滴,熟悉環境中的種種,原本習以為常的習慣,都即將在這個時間點之後,一一改變。不知你印象中最捨不得的最後一次是什麼?當時又感受到什麼?
提早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當然會捨不得,但換個角度想,至少還有機會可以預備心,可以好好珍惜。比起突如其來的變化,在錯愕、痛悔、懊惱和不安中面對改變,那種難以撫平的悲傷歷程來說,原來有機會道別,竟然也是含藏著一種恩典在其中。
這個五月天,對我們和平教會弟兄姐妹來說,正經歷最後一次道別的不捨。雖然早知道茂堂牧師的教牧團隊將離開的消息,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靠近,也真叫人心慌。我是一個喜歡照相的人,沒想到在這段時間,竟發現身邊還有一位比我更喜歡照相的蔡牧師。過去這四個多月,幾乎每個活動都會看見他拿起相機來拍照--小組聚會、辦公室會議時間、團契專講、長執會等,我靜靜地在旁看著,試著去體會那種透過拍照留住當下弟兄姐妹的身影和感受的心情,不知道他最捨不得的最後一次會是什麼?
不只是茂堂牧師,還有信貞師母,以及淑珍牧師、素英牧師,都用他們的方式面對這歷程,和平教會的弟兄姐妹們也是。上禮拜天下午開長執會,長老執事們預備一個小小歡送會,透過在詩歌中的握手、擁抱、眼淚、拍拍肩膀,紀念這段在和平教會一同服侍的美好情誼。上禮拜四晚上的禱告會,是茂堂牧師最後一次主理禱告會,來了比平常多近十位的兄姊,而創世記查經班,也已於昨天暫告一段落,並以聚餐來結束並期待日後的開始。下禮拜天,將是茂堂牧師最後一次以主任牧師的身分主日證道,隨即下午有退休感恩禮拜和五月31日教牧團隊的惜別會及茶會。
我們絕非只為盡諸般的義,如此行禮如儀。維倫牧師要大家珍惜機會,表達先前沒有說出口的感謝。還沒真的離開,而思念早已開始。誠如茂堂牧師在禱告會中所說,感謝神給我們和平教會有如此教牧團隊轉接的過程,這是在長老會體制中很少有的恩典。讓我想到使徒行傳20章保羅對以弗所長老最後的勸勉,以及撒母耳記上12章對百姓的一席話,都是發自牧者之心的肺腑之言。
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沒有結束也就沒有開始。讓我們珍惜這樣的歷程,台灣也實在不算大,現在高鐵方便,日後常有機會可以見面,透過line和電話聯繫也都不成問題。因此這看似結束,同時也是新的開始,是最後一次也是第一次,讓我們陪伴茂堂牧師的教牧團隊,能繼續回應上帝在他們心中的呼召,並帶著我們眾人的祝福,一路向前。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新興教會 (Emerging Churches)

後現代 (Postmodernism) 是二十世紀末所興起,在藝術、建築、與文學批判各領域對現代 (Modernism) 思維的反思與解構 (Deconstruction) 的運動。該名詞第一次出現是查普曼 (John Watkins Chapman) 用來描述繪畫風格開始脫離法國印象派 (Impressionism) 的現象。1921年看見後現代藝術,1925年聽見後現代音樂,1942年唸到後現代文學作品。1939年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 (Arnold J. Toynbee) 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 掀開了後現代時代的序幕。1979年法國社會哲學家李歐塔 (Jean Fraçois Lyotard) 描述後現代狀況,電腦已經把知識 (knowledge) 轉化成為資訊 (information)。科學對真相的描述以及哲學對真理的描述,實際上只是權力意志 (will to power) 所把玩的語言遊戲 (language game)。
後現代思潮追求實用與真誠 (pragmatism and authenticity);看見相對與片面 (perspectivism and relativism);肯定多元與寬容 (pluralism and tolerance);珍惜直覺與體驗 (intuition and experience);擁抱神秘與模擬 (mystery and ambiguity);強調群體與關係 (community and relation);渴慕靈性與親暱 (spirituality and intimacy);理性與科技有限 (rationality and technology);與生態和諧共存 (ecology and harmony);共同學習的旅程 (journey of learning)。當整個世界的潮流已經往後現代邁進的時候,大部份的主流教會卻仍然緊抱現代主義 (modernism) 的窠臼,而對後現代思潮給與嚴厲的神學批判,產生的結果是基督教會逐漸與時代脫節,被普羅大眾忽視與排斥,教會人數逐漸凋零,許多教堂被迫關門。
看到這樣的警訊,許多基督教傳道人從不同的國家、宗派紛紛自動發起一個草根運動,盼望基督教會能夠再度被聖靈更新與轉化,對當代文化回應與接軌 (respond and engage)。1989年紐西蘭的瑞戴爾 (Mike Riddell) 與皮爾森 (Mark Pierson) 出版 “浪子企劃:走入新興教會之旅程” (The Prodigal Project: Journey into the Emerging Church),鼓吹敬拜更新,強調文化相關、創意媒體、與社群體驗。從此揭開新興教會運動的序幕。2003年澳洲的弗若斯特 (Michael Frost) 與赫市(Alan Hirsch) 出版 “將來之事的形像:二十一世紀教會的創新與宣道” (Innovation and Mis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Church),主張英國傳統教會必須經歷一場革命,成為宣道教會 (missional church),從吸引進入教會轉為差遣進入社會;打破聖俗二分的高牆;從階級領袖制度轉為恩賜領導關係。不久,全世界各教派中屬於X世代的年輕一輩傳道人與基督徒紛紛追尋新興教會模式,如同雨後春筍,遍地開花。2003年美國的馬克拉仁 (Brian McLaren)、瓊斯 (Tony Jones) 與巴濟 (Doug Pagitt) 等人共同建立 “新興鄉村” (Emergent Village),將全世界嚮往新興教會理想的教會領袖以網絡連結,以部落格分享個人對此議題的經驗與觀點,並出版相關書籍,以及舉辦各種研討會,成為大家交談的平台 (conversation platform)。2006年英國的莫斯比 (Ian Mobsby) 出版 “新興教會的新表現” (Emerging and Fresh Expressions of Church),在英國聖公會推動新修道院式的另類崇拜、情境宣道、與後現代社群。
新興教會的主要理念與特徵包括:三一真神教會觀 (Trinitarian Ecclesiology)、後基督教國福音 (Post-Christendom Evangelism)、後現代聖經詮釋 (Postmodern Hermeneutics)、寬宏大量的正統 (Generous Orthodoxy)、基督中心的模式 (Christ Centered Set)、坦誠的彼此交談 (Authentic Conversation)、宣道式生活型態 (Missional Living)、平等參與的社群 (Egalitarian Community)、創意的靈性敬拜 (Creative Spirituality)、科技網路與媒體 (Internet Media Technology)、促進社會的公義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生態系統的復原 (Ecosystem Restoration)。
很盼望和平教會牧師長執同工與會友,能夠有機會更深的認識新興教會,並且盼望和平教會也能夠成為上主在這個世代的美好見證。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一路走來,唯有感恩


幾天前,有機會與恆淑長老聊起,我們曾經在和平兒童主日學服侍的時光……。她說:「還記得我教四年級時,妳擔任行政同工,我常看到妳忙進忙出。」
我說:「沒錯,當時我擔任行政同工,也曾教過高年級,低年級。」
現在,恆淑長老已八十幾歲,仍舊還記得當年在兒主的侍奉。只要提起兒主,她總是神彩飛揚地述說當初服侍的點點滴滴。言談的最後,她很感概地說:「現在,每次看到大家為教會的事工忙碌,而自己卻幫不上忙,無法服侍時,就覺得很難過,實在很想再能服侍……。」
我回想起當年,從高雄來台北上班,在和平禮拜,教兒主、參加社青、詩班、還有差傳小組,每個月一次到榮德兄與望惠姐家聚會,我們一起關心傳道人,那真的是一段叫人懷念的日子,也難怪當恆淑長老說起「想當年」時是這麼神彩奕奕。
早先開始在和平聚會,那十年的服侍時間,對我來說,更應該說是被造就,且受益良多。之後,決定去念神學院,畢業後到佳冬教會服侍七年半的時間。2009年受蔡牧師邀請回到和平,這是一條充滿甘甜與艱辛的恩典之路,一路走來蒙神眷顧,並受到大家的疼惜,且在愛中接納我的不足,給予我家的温暖,讓我深深地感受,一路走來,唯有感恩。
來和平六年多,在教牧團隊中,主要的事工是負責四十歲以上的弟兄姐妹的關懷牧養。在每一個關顧服侍中,都讓我經歷神的同在與恩典。無論是教牧團隊的配搭、牧者間彼此的支援幫補,都有神的恩典。記得彭長老彌留的那天,剛好是主日的凌晨,當天我需講道,我們蔡牧師即主動告訴我,他可以前往台大陪伴家屬,讓我可以好好養精蓄銳,有體力講道,這事讓我極為感動。還有曾牧師、晶晶牧師,他們亦是我的非常好的陪伴者,也是有求必應的好同工。在我的記憶中,通常只要我開口求助,得到的回應都是大家的力「挺」!
感謝神!教牧團隊總是幫助與包容我,雖然我們也會因立場、角度的不同,而大小聲的時候,但最終都能以尊重為懷,支持對方,為著如此的情誼,我感恩著。
還有,感謝每位關懷部的同工,每次的醫院探訪,大家都是無條件地配合,正吉長老、輝珍執事、秀英執事、雪枝長老、信貞師母……許多的同工陪伴我,在關懷探訪的事工上,我們一起成為那些行經幽谷的家庭的支持。
而一年一度的重陽敬老活動,及各項教會慶典事工,因著佳吟執事的帶領,以及仁全執事、勛豐兄、慧芬姐、麗珠姐、恩義兄的團隊服侍,皆使得參與者賓客盡歡。非常感謝您們為主獻上的侍奉。
無論任何活動、聚會,盡己所能為我們留下美麗的回憶的蕭長老,感謝您。
這些日子先是世光長老,後是恩慈執事所帶領的「新朋友事工」,也因盡心關懷。不只讓新朋友深感和平人的溫暖,更使得世娟執事、廣智姐、月蓮執事、春美姐成為這服侍的好同工。謝謝您們。
為會友告別禮拜而組合的團隊,司會、司琴、服侍詩班,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每位服侍詩班的弟兄姐妹,大家為主擺上服侍主內肢體,甚至未曾謀面的弟兄姐妹,看見大家都如此盡心盡力的來用詩歌服侍神安慰家屬,每每都讓我感動不已。在告別式之後,遺族也都表達十二萬分的感謝,更有些遺族因此而開始來教會,願意更認識這個信仰,為此常在神的面前獻上滿心的感恩。
接著更要感謝辦公室的同工、有時還需配合趕工,謝謝美月主任的包容,小柚時常給予提醒,真的非常感謝大家。
一路走來實在有太多值得感恩的事。未能一一向大家表達感恩,謹在此表達對您們無盡的感謝。願神親自祝福您們!也願我在和平的每一個服侍都是我走向下一個服侍的階梯,直到見主面。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節經文:猶大書20-21節:「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應該始終堅立在至聖的信仰上,藉著聖靈的力量禱告,常常生活在上帝的愛裏,仰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憐憫你們,賜給你們永恆的生命。」

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天上的喜樂

     
  今年復活節是天上和地上一起歡欣的節期! 路加15: 7 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的喜樂是非常大的。上個主日和平教會有許多人受洗歸入神的名,也有許多人加入和平這個大家庭。同時和平的夥伴教會南園教會也在同一天舉行洗禮和聖餐禮,有一位弟兄接受成人洗禮,還有兩位幼兒洗,讓我們驚嘆神不斷在工作,吸引人歸向祂!
          因為當天受小會差遣,我和世光長老代表小會一起前往南園舉行小會問道理和洗禮。感謝神! 雪枝長老也樂意接受邀請,和我們一起前往南園教會,見證南園教會的第一次洗禮。在小會問道理中,看見上帝親自在南園教會動工。這次受洗的這位弟兄,她和太太算是新移入南園居住和生活的家庭,太太是基督徒,自己則是來自傳統宗教的家庭背景,夫婦倆有個大約一歲的兒子,長得很可愛。他們自從遷移到南園以後,尚未找到固定的教會聚會,兩人常常就在南園附近閒逛,不過太太希望找到一間教會固定聚會,也可以在南園認識新的朋友,特別是像自己一樣帶孩子的朋友。有一天他們夫婦帶著孩子就這樣逛著逛著,看見剛成立不久的南園教會,就進來教會詢問聚會時間和內容,遇見了俊佑傳道和盈臻傳道娘,就這樣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圈。
        這段時間,聖靈感動這位弟兄的心,他和太太帶著兒子到教會聚會,一次在蔡茂堂牧師的講道中,特別有領受,禮拜後分小組分享時,突然覺得很感動,無法抑制自己的眼淚,不住地流淚,因為感受到神的愛。之後,開始閱讀關於基督教信仰的書籍,特別是大衛鮑森的書,比較有系統地整理信仰的內容,確定自己願意接受洗禮。當然,南園教會俊佑傳道夫婦花時間陪伴他們的會眾,傳道和同工們不住在禱告中為南園的會眾和福音事工禱告,神回應他們! 南園的同工們很受激勵,我們前來協助的牧長同工都感受那歡樂的氛圍。
        正如南園這位受洗弟兄的見證,和平教會受洗和堅信禮的弟兄姊妹也分別都經驗神的帶領,成為神的兒女,相信這也是和平教會在蔡牧師的帶領下,大家辛勤付出的成果,正如羅馬書所記, “我們現在的苦難跟將來要顯明給我們的榮耀相比是算不了甚麼的。一切被造的都熱切地盼望著上帝的榮耀從他的兒女們顯示出來。因為整個被造的變成空虛,……。不只被造的是這樣,我們這些得到初熟果子,就是得到聖靈的人,也在心裡呻吟嘆息,等候上帝收養我們做他的兒女,使我們得自由。因為,由於盼望,我們得救。(羅8:18-23)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謊言

王大富是村裡唯一喝過一點洋墨水的人,不過說起來,也不真的懂幾個ABC。年輕的時候賺了一點錢,跟著旅遊團去國外玩了一個月。這一出門,整個人都變了,穿著、嗜好總是有著那麼一點洋味兒。親友們不懂ABC,想著有點甚麼外國問題,都要湊著王大富問上一回。  這是一個沒有電視,廣播也都播著國內消息的時代,對於大家來說,能從大富的口裡瞧瞧外面的世界,那是很神奇的。    

「大富啊,這個聽說歐洲的人不怎麼工作,整天都是風花雪月的,是真的嗎?」  大富的好朋友阿財盯著手上的歐洲五日遊的宣傳單看著,口裡嘟噥著問著大富。大富笑嘻嘻的回答著「這你就不知道了,看你問的是哪一國的人囉。     譬如英國人,整天上圖書館,他們可有學問了;法國人呢,他們挺浪漫的,談情說愛的不說,他們的藝術,那真是一個不得了啊。至於奧地利,別看他不起眼,一堆世界級的音樂,可都是從那裡出來的呢。」阿財完全無法理解那是甚麼世界,急著繼續問「所以都不用工作?他們都不用吃飯的嗎?」大富用一個俾倪的眼神看著阿財說道「你啊!別做傻夢了,人家的社會褔利制度有多好,人家的國家有多強,你啊真想知道甚麼,花點錢出去看看享受享受還可以,可別真的以為,自己能過上一點那種生活啊。」阿財哀嘆了一聲,別說歐洲五日遊了,就算是國內的五日遊,阿財也還得算盤精打著一百遍才行呢。   

不過倒是沒人懷疑過大富,到底那一個月去了哪些地方?歐洲他知道,亞洲的國家也很清楚,美洲也考不倒他,最神奇的是,非洲,大富也能談上一點。大家不只羨慕大富的富裕,還常常因為大富的博學多聞,令人敬佩。

這天一大早,村長帶著一個外國人來找大富。「大富啊,這個外國人他說的話我們都聽不懂,你幫我們跟他說說,他怎麼來到我們這裡,他到底想幹嘛?」這下子大富可焦急了,以前人家問問題,書上的知識多多少少唬一下,反正也沒人知道,這下子真的出現了一個外國人,他也搞不清楚這是哪一國人,更別說是跟人家交談了。大富卯起來,隨口謅了兩句,看著外國人一臉茫然,大富急忙告訴村長「這外國人說是來遊玩的,怎麼就被你們給帶來了,看看人家哪裡來,就送回哪裡,可別嚇壞人家了。」村長說「不對啊,是他一直拉著小李不放,小李就帶著他來找我了,這外國人不老實,我可沒有強迫他啊。」一群人隨即對著外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斥責了起來,外國人看起來驚恐異常,卻也不知如何是好。大富發現自己弄巧成拙,事情看起來是一發不可收拾,馬上換了一個說法「可能是我自己搞錯了,語言太久沒有用也會生疏的,這樣吧,你們把人交給我,我來好好問問他。」

大富帶著外國人,順著村裡走一圈。大夥兒因為從來沒看過外國人,一路跟著大富,想看看大富怎麼跟外國人交談。本來大富想著,把外國人帶到比較沒人的地方比手畫腳一番,看看是否能問出個甚麼,不過村裡的人跟著緊,實在很難有甚麼動作。大富拉著外國人走著,想著想著,大富忽然對著外國人嘰哩咕嚕了一陣。接著大富喊著說「原來如此啊。」然後大富急忙把外國人帶到村外的驛站,隨即帶著外國人就往村外去了。

過了好一陣子,大富終於回來了。大家急忙圍著大富,想著外國人到底去了哪兒。疲累不堪的大富也沒能好好回答,只說等他休息夠了,就會跟大家說個明白。過了兩天,大富的精神恢復了,大富開始上街說起外國人的故事,大家聽著也是津津有味。大富表達,外國人是一個大商人,途中遇到強盜。大富本想繼續胡扯下去,不過村長帶來了一份公告,表示有一個外國逃犯在附近流竄,希望大家幫忙注意。這下大富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大富帶著外國人去了港口,塞些銀子給他,讓外國人自己搭船離開。而這一切的錯誤,都出在大富不懂裝懂所造成的後果。到底大富該怎麼面對接下來人們的質疑,怎麼收這護送逃犯的殘局,我想故事就說到這裡了。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譯:就是從惡裡出來的)。」                                                                
馬太福音5:37



--
由 Blogger 於 4/12/2015 03:5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受難週禱告會的禱詞

我們在天上的父
我們在此,回想起上禮拜日是棕樹主日,跟著耶穌榮耀進城
在這受難週裡,我們預備自己的心,默想主耶穌的所作所行
我們聽見他為耶路撒冷城哀哭的聲,為了人類的苦難來悲傷
我們聽見耶穌設立聖餐所講的話,象徵祂的受苦和愛的團契
我們聽見倒水為門徒洗腳的聲響,表明願意做僕人服事的心
日子一天天經過,逐漸接近耶穌受難的日子
我們卻也聽見,門徒喧嚷著誰比較大的爭論
我們卻也聽見,猶大賣主銀錢入袋中的噹啷
大群民眾的厲聲呼喊--釘他十字架 ! 釘他十字架 !
以及門徒彼得三次不認主的話語--我不認識這個人
這些也都在對我們說話
天父上帝,這時,我們來到這裡聚集,要靜靜來仰望十字寶架
求主聖靈來,安靜我們原本紛擾不安的心,關掉外面各樣喧嘩
我們來到這,如同那位婦女拿貴重的油來抹耶穌的頭,單單與您同在
我們來到這,如同耶穌母親和其他加利利的婦女,在十字架前注視您
或許我們當中好些弟兄姊妹們,也揹著身上苦難和生命重擔來到這裡
主耶穌,我們將重擔都帶到這十字架前,我們聽見那重重放下的聲響
主,求您讓我們來,看見主您的頭、手和腳的傷痕
看見您所流的寶血,道成肉身所承擔的罪惡和苦痛
同時,也求您使我們看見自己的人生處境,對您說
主耶穌,我們是什麼人?何等不配來到您面前
主耶穌,我們是什麼人?竟領受您如此的疼愛
我們只能恭敬謙卑地在您面前,靜默無法言語
願今晚的聚集,透過聖經、祈禱、詩歌和聖餐,同領主恩
願您藉這些餵養我們靈命,讓我們能更認識您,能更愛您
這是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  阿們
---------------------------------------------------------------
在復活節的早晨,聆聽詩班樂團,滿心歡欣地慶賀主耶穌的復活
也因我們經歷受難週的死蔭幽谷,更能雀躍基督復活的得勝榮耀
好將復活哈利路亞的旋律,譜入你我詞曲,呼朋引伴,一路高唱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秩序和靈性

從去年起,我們教會的財務部門為了讓教會的預算和年度事工支出能夠不差距太大,盡心地幫助同工了解新的財務作業。最近各部門的支出和預算的核對,財務部也以報表通知。每次事工完成後,我們都從財務幹事、部門負責該事工的同工,再次得到提醒,事工花費要盡量按照預算走。這是一項理性的宗教行為,也是以信仰回應公民社會的形式。小會在討論這些事務的過程,也想到萬一執行事工過程,有需要動用較多的經費,特別是當初做預算時始料不及的,小會提出一個因應的辦法,就是以教會經常費的百分之五作為預備金,因應特殊需要的狀況。
教會各部的預算,其實和教會年度的事工計畫是一致的,財務其實是反映事工的進行和推動的情況。換句話說,年度事工計畫是各部門該年度的異象,其異象也隨著教會的總體異象進行規劃,教會整體還是同一和整全的。
教會在變動和轉換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不習慣和需要改變過去習慣的方式,我感覺到在過程中,有時有一些緊張或是搞不清楚的情況,或是覺得程序太僵化了,因為行政程序有時讓人覺得不耐煩。有些同工覺得自己多走一兩哩路也無所謂,一些帳就不報了,自己掏腰包,奉獻比較快。或是覺得預算抓得太剛剛好,事工很難達到美好的境界,或是無法達到靈性上一種更接近聖靈自由運行的狀態,產生靈性和秩序之間的張力。
以現代人的忙碌,以及生活步驟的緊湊,或許我們以為這類核帳或教會規範對同工而言,可能賦於更繁複的工作和不耐煩,一個層次上是如此;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是會眾以及社會信任教會之所在,也就是教會的運作其實是比較接近社會公共形象的期待。這樣說是因為宗教的公共性或是宗教團體作為公民團體的一份子,不管是在財務上或是其他公共議題上,是可以接受社會的監督;即使信仰團體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為真理做見證,讓社會認識教會是一個追求真理、讓人看見光明的地方。
當然我們也必須注意,當行政體系的事務,逐漸使同工只是符合其作業程序,無法從中體會靈性的操練,和超越行政運作的信仰高度和自由之時,此時行政運作令人無法喘息的缺點就會出現,個人靈性的更新和服侍的調整、以及適當的休息或許是需要的。至於教會各系統的結構之檢視,那是小會和會眾持續關心的部分。
至於在長老教會代議制度的規範中,有弟兄姐妹受到上帝特殊的呼召,或是在靈性上有特別的經驗,需要尋求一些屬靈的指引和參考,以便能在靈性上進一步的開展和追求,教會歷史中其實有頗多的案例。和平教會教牧團隊也一直是如此地協助會眾的需要。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飲永不再渴的生命活水

有位國王,他擁有世人想要財富、權勢、名望、能力……,然而他卻一直很不快樂。他終日想著:「到底什麼東西是世上最寶貴、最值得他珍惜?」他召集所有臣僕,說:「你們中間若有人能告訴我,世上什麼東西最寶貴,我將賞賜他想要的一切。」
其中有人道:「金錢最為寶貴,金錢萬能,沒錢萬萬不能。」這答案國王並不滿意。
接著,有人說:「名聲最為寶貴,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國王還是搖搖頭。
接著,這個說、那個說……,卻沒有一個能讓國王點頭。這時,有位大臣說:「國王,我想起有一位智者,我去請他來,他一定可給你答案。」
隔天,這位智者被邀請到王宮來,國王很高興地問他:「世上什麼東西最寶貴?」這位智者向國王說:「請你帶著你的僕人往東走,你就會找到世上寶貴的東西。」國王聽了很高興,帶著他的僕人,準備簡單的食物,兩人出發往東方走。之後,他們一直走、一直走,走了一整天,東西吃掉一大半,可是什麼東西也沒有找著。就這樣,他們走了三天三夜,食物吃盡、水袋已空,二人疲累不堪。這時,國王命令僕人去找水源,還說:「若再不呈上水,就要處死他。」僕人不敢怠慢地出發找水源。然而,久久沒有回來。枯等的國王心想,自己雖有權力處死僕人,但這時權力卻沒有辦法讓他馬上有水喝。雖有千萬錢財,但現在卻不能讓他免於渴死的命運。國王想著他擁有的一切、一切……,漸漸地昏厥不醒人事。
在恍惚中,國王似乎聽到有人在叫他,並且在他的嘴上倒下一滴滴的水。他在極乾涸中醒了過來,抓著僕人手中的水袋,他大口大口地喝水。經歷這些之後,他終於明白世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今天322是世界水資源日。當世界在提醒世人要飲水思源,要珍惜水的資源之外,特別是今天的台灣缺水之即,更是要珍惜,互相提醒。萬物中,包括人類,水是最重要資源。然而不僅如此,在我們的信仰中,水也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約翰福音的2:12-4:54中,耶穌即以水作了一連串的比喻。第二章「迦拿的婚宴」中水變酒的記載,與證明耶穌是彌賽亞(基督)的目的有關,根據舊約聖經中及猶太傳統,婚筵是彌賽亞時代的象徵。在以賽亞書25:6即已預表上帝要預備筵席:「在錫安山,上主-萬軍的統帥要為天下萬國預備盛筵,有豐富的食物,醇美的陳酒。」猶太人認為彌賽亞來臨時,會帶給人豐盛的生活,如置身婚筵中。
接著第三章提到,耶穌與尼哥德慕的對話:「重生問題」。耶穌對他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耶穌在此很清楚的告訴法利賽人,要進上帝的國,唯有重生。而重生需要水和聖靈而生的。接著第四章記載耶穌與撒馬利亞女人的故事:「有一個撒馬利亞女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他的門徒已經到鎮上買食物去了。)那女人回答:『你是猶太人,而我是撒馬利亞女人,你為甚麼向我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跟撒馬利亞人不相往來。)耶穌說:『要是你知道上帝的恩賜和現在向你要水喝的是誰,你就會求他,而他會把活水給你。』那女人說:『先生,你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哪裏去取活水呢?我們的祖先雅各給我們這口井;他、他的兒女,和他的牲畜都喝這口井的水。難道你自以為比他還大嗎?』耶穌回答:『喝了這水的人還會再渴;但是,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女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使我永不再渴,也不用再來這裏打水。』」(約4:7-15)其實耶穌是刻意經過撒馬利亞,為要賜下生命的活水。
從約翰所記載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可從中學習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自己來到世上,他彰顯他彌賽亞的身份,他告訴人們,唯有從水與聖靈重生,不然,就不能進上帝的國。接著他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他可以賜給我們這個生命上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水。且是活水,是喝了永不再渴的生命活水。
你信這話嗎?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粉絲或門徒

還記得我在唸醫學院時,芳治兄介紹我唸一本由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牧師所寫的 “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 (德語 Nachfolge 英語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道聲1965)。那本書討論到無價恩典並非沒價恩典 (Priceless Grace is not Costless Grace),無價恩典是上主犧牲他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那寶貴生命所付上的重價恩典,白白的賞賜給所有願意相信的人。無價恩典是重價恩典,而非廉價恩典 (Priceless Grace is Costly Grace, not Cheap Grace)。這救贖罪人的恩典是由上主獨生愛子犧牲生命這最寶貴的代價來成就的重價恩典,這重價恩典要了上主獨生愛子的生命。問題是教會把這重價恩典扭曲成為跳樓大拍賣的廉價恩典。相信耶穌基督成為理性接受一些基督教教條概念,而不是對耶穌基督的全然委身;廉價的恩典給與饒恕而不要求悔改;接受洗禮而不必遵紀律;領受聖餐而不必認罪;享受一次因信稱義的白白恩典卻不願進入一生順服成聖的努力過程;願意信靠被釘十字架耶穌所流寶血而蒙赦罪的恩典,卻不肯天天背負十字架跟隨主耶穌的腳蹤而付出門徒的代價。潘霍華牧師所說出,最震憾我心的一句話,就是「當耶穌呼召一個人時,是呼召他來死。」我們必須願意順從主耶穌的呼召,每天跟隨主的腳蹤,治死我們生命深處的老我、埋葬我們一切的邪情私慾。我們才能夠親身體驗從死裡復活那種完全被主的愛所轉化的新生命。
另外讓我內心感到悸動的是由一位在中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中間傳福音的邊雲波弟兄所寫的長詩—獻給無名的傳道者。其中最感動我的是下列這幾行詩句。
                 是自己底手    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底腳    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    並非出於無奈
                     相反地    卻正是大膽的使用了自己底自由
                 所以,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
                     遙望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 – 也絕不退後!
這是每位耶穌基督門徒內心深處對主的終生的委身與全然的獻上。
幾天前我收到大雁文化橡實出版社的邀請,為一本最近要翻譯出版的新書掛名推薦。書名是《我不是耶穌的粉絲》。作者是東南基督教會宣道牧師凱爾・艾德曼 (Kyle Idleman) 所寫的一本書。凱爾牧師認為,很多人進入教會並沒有成為耶穌的門徒,卻成為耶穌的粉絲。教堂中的耶穌粉絲們每個禮拜天很熱心的群聚在教堂禮敬拜讚美,高舉雙手為耶穌歡呼。但是在週間日常生活中卻不願意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的腳蹤前行。粉絲們趨近耶穌祈求各樣祝福與好處,門徒們親近基督願意把自己一生完全奉獻給主。粉絲們對於有關耶穌的資訊背得滾瓜爛熟,常場津津樂道如數家珍,門徒們每天找時間讀經禱告,與主關係與互動更加親密。粉絲們熱心參與眾目睽睽光鮮亮麗的演出,門徒們願意從事不為人知幫助弱勢的服侍。這些描述讓我深自反省,我是基督的門徒,還是耶穌的粉絲?
約翰福音第六章記載主耶穌有一次在提比哩亞海邊,有許多人因為看見耶穌醫病的神蹟,就跟隨耶穌。他們醉心傾聽耶穌的教導,以致於沒有注意到日頭已西沉、黃昏將近,附近是野地,附近並無販賣飲食的小店。耶穌拿起一個小朋友所獻上的五餅二魚,祝謝擘開,分給眾人,讓五千男性聽眾飽食一頓,還剩下十二籃子的零碎。隔天,更大群的民眾圍繞耶穌身邊,盼望能夠再享受一頓免費營養午餐。這是一群熱心追隨耶穌的粉絲。當耶穌告訴他們,不要只追求能填飽肚皮的便當,要更努力追求能進入永生的生命之糧,來相信耶穌。這一下子,一大群粉絲就失望萬分、議論紛紛的離開耶穌了。還好十二位門徒願意繼續跟隨耶穌,尋求永生之道。但願我們都成為基督的門徒,不要只是成為耶穌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