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聽!彩虹的聲音…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8.06.29
作者:李晶晶牧師

看!雨後的彩虹在雲端上顯示神愛的永約;
聽!校園裡穿梭的彩虹天使訴說愛的故事。
兩年前、一個人、說故事,一個班一個機會,
兩年後、一群人、分享愛,十個班十個機會。
以為給、卻是得,看似難、實為易,主同在;
一點愛、一些時、一個願、一團心,主使用。

一點點多
只要多加那麼一點點就會不一樣!
在繪本童書說故事中多加一點點分享
在孩子竄動無俚頭中多加一點點耐心
在短短的晨光時間中多加一點點關注
在四方投射觀望眼中多加一點點鼓勵
在歡唱歌曲和律動中多加一點點神愛
只要多那一點點多,生命可以影響生命
灑落下七彩的繽紛,建造優質生命信念…

一道彩虹(聽!彩虹志工的聲音……)
紅(彩虹奶奶)秀惠老師:在個人人生低潮之際,卻因加入生命教育的事工而獲得轉換的契機,表面上是付出,實際上是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在繪本故事中、與夥伴同工們的討論中、和小朋友的互動中,再一次的得到愛的滋潤、生命的美好。使人懂得珍惜、疼惜自己、也更懂得珍惜疼惜別人,感謝上帝的愛、回應上帝的愛。

橙(彩虹媽媽)綺文:從兒子班級的故事媽媽開始,單純的說故事讓我覺得有種不完整感覺,後來認識生命教育,進而成為生命教育的志工,我覺得和孩子們分享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我人生中的智慧和他們的智慧。本來以為每學期的進度是去照顧孩子,因為孩子們有需要,我們必須去給予。後來發現我也有需要,需要從孩子身上學習單純而美好的童稚。我不再覺得這是一項工作,是負擔;而是享受、是快樂。即使同一個繪本,我總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發現新的樂趣。

(彩虹媽媽)如珊:加入彩虹之後,調整我之前許多觀念。認識自己,知道如何接納自己,與自己相處。雖然生命教育是根本,但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這一塊是缺乏的,所以加入彩虹真好!

黃(彩紅姐姐)主欣:生命教育對我來說,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因此在成為彩虹姊姊之後,我就常常在想,我要用什麼樣的生命態度去與他們相處?久而久之,這樣的思考變成了對自己的反省:我的生命夠格成為影響力嗎?最後我知道,我不能,但神能!

綠(彩紅姐姐)牧音:我是彩虹姊姊,原本是想參與國小的生命教育服事而加入這個團隊,一進入才發現這裡的成員幾乎都是媽媽級的人物,身為大學生的我,有種誤入賊船的感覺,深怕自己無法融入這個群體。漸漸的,我發現自己愛上了彩虹團隊,透過讀書會與備課的討論,每個問題都有很多想都沒想過的可能性與思考面向,提供我新的眼光看事情,也發現更有智慧的做法。時常討論到的議題剛好就能應用到自己正在面對的人生課題。我想,彩虹「建立優質生命信念」的理念,對自己的幫助最大。

藍(彩紅哥哥):天立:很高興可以參加「彩虹媽媽」,讓我認識很多好朋友,可以學習許多教小朋友的技巧和為人處事的道理。透過這些媽媽同工給我的建議,讓我也能幫助自己更愛我媽媽。

靛(彩紅精兵)巧苓:在晶晶牧師的邀約下,參加生命教育的團隊。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每週一個上午與大家一同進班、備課與分享,是我很珍惜的。從擔心不知如何與小朋友相處的彩虹實習生到現在進班帶遊戲的彩虹阿姨,這段時間裡感謝班級小朋友的接納與同工的扶持,參與生命教育讓忙碌的生活有了活潑的色彩。和其他志工一起讀書、討論,又是另一種心靈上的進補。在我們的團隊,有媽媽、有奶奶、有哥哥和姊姊,不同的年齡激盪出有趣多變化的活動和教案,總是令人驚喜,激發更多熱情。因為生命教育,我遇見生命中另一道燦爛的彩虹。
紫(彩虹專員)慧君:因為事工需求而加入新生團隊,讓我認識很多生命豐富且溫暖的媽媽們,每次備課、進班,都可以看見大家對新生命的用心。透過大家的分享,幫助我認識自己、認識家庭、並且認識主,感謝父神奇妙而大的作為!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曠野裡的必修學分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8.06.22
作者:曾昭瑞牧師

在準備這篇講章的時候,看到大衛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因子在發生,因為大衛在曠野的日子很長,發生的事件也不少。但是聖經沒有交代太多大衛在曠野裡每天的生活。他只是不停地被追殺,不停地逃,他的生命也在曠野中起了極大的轉變。

如果我們看聖經,可以感受到掃羅王對他的追殺,造成他生命的失序,使他無法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對他而言,這是人生中重大的挫折,也是大衛生命中幽暗的一頁。詩篇五十二篇至六十篇都是大衛在曠野中逃時所做的詩。這些詩篇裡大衛講到掃羅對他的追殺,他的心中不是沒有憤怒、沒有生氣。事實上他對掃羅王無理的追殺他,感到十分害怕、恐懼、生氣甚至憤恨的。用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會覺得一個正常人能高度承受這種壓力而不精神崩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長期隱姓埋名的被追殺、逃亡,以及擔心害怕下生活,對大衛自我形像造成了嚴重的扭曲。所以大衛會自己宣告說「以色列王出來要尋找誰呢?追趕誰呢?不過追趕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就是了。」以前我們在讀神學院,有時候有人被大家開玩笑,吹捧他、讚美他。對方不好意思,就拿這句話來開完笑,說「我是誰,不過是一條死狗,一個虼蚤罷了。」弄的大家哄堂大笑。但是大衛在這裡可不是開玩笑,他所承受的是相當的壓力,是經過多年的逃亡生涯的,面對截然不同的遭遇。自己以前曾經是個萬人迷的民族英雄,是個偉大傑出的軍人,是有權有勢的附馬,一下子都成了過往雲煙。取而代之的被人陷害,為了生存苟活他必須拋妻棄子,他必須靠著說謊欺騙,甚至必須隨手塗鴉、唾沫亂流、囚首垢面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瘋子,才能躲過追殺。他也好心好意地去拯救基伊拉這地的人,但是基伊拉,不但不感恩,還馬上翻臉要將大衛交給掃羅。面對這樣的被人出賣,被棄絕,大衛能夠相信什麼?大衛內心的打擊相當的大,無怪乎他會自己大聲對著掃羅說:「我不過是條死狗、一個虼蚤罷了!」

大衛的生命實在是痛苦難言,在曠野的生活除了承受千鈞一髮逃亡的壓力,還有讓人神經緊張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日子。

不過無聊的時候真的是很無聊,掃羅找不到大衛的時候,大衛並沒有自己的行事曆,可以安排去與誰見面聊天,也沒有固定工作或是休閒的機會,他有的是躲在曠野的一個角落,注意一切的變化,看看有那些風吹草動,靜靜地看著日出、日落,看著大自然安靜又神秘的變化。然後,他不禁想起自己的遭遇,自己的生活。在曠野裡他有太多時間去想,太多時間去回憶,然後對自己戲劇化的遭遇作出解釋。他可以解釋他所遇到的這一切都是掃羅的迫害,都是掃羅所造成的,掃羅是自己不幸與禍患的根源。這是最自然,也合理的解釋,也是大多數人共同的觀點。

如果大衛帶著這樣的觀點來看自身的遭遇,在隱基底的曠野,掃羅自己送上門來,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他可以感恩地說,「上帝啊謝謝你,因為你把仇敵交在我的手中」,這正是報仇雪恨的時刻,殺了掃羅,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在隱基底山洞所發生的,卻不是照這個劇本演出,大衛做了一件常人看人不可思議的事,他輕易地放走了掃羅。這就讓我們不得不思想大衛在曠野裡學到了什麼。而這個功課正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程,大衛之所以能夠是「合神心意的人」不是因為他在順境中表現得像個英雄、像個偶像。而是當他在逆境時,他選擇了用上帝的觀點來詮釋自己的遭遇。因為這一點,他成了「合神心意的人」。事實上很多時候,大衛並不完美,也有很多缺點,但是這卻無損於他在上帝心目中的評價。

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牧函 -- 謝大立 牧師

寫作於2008.06.15
作者:謝大立牧師

具有悠久歷史淵源的世界傳道會(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CWM,即前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LMS,「倫敦宣道會」)在1999年發表『今日世界宣教』(World Mission Today)這份文件中揭示:「我們(教會)的任務就好像是經學教師,為了上帝主權的實現接受訓練,並且把家中新和舊的東西搬出來(參看馬太福音13:52)。我們要將過去對宣教的見解和從今日宣教挑戰的分析所得的洞見結合起來。……教會本身不是教會宣教的主題,由耶穌基督所開創之主權的實現才是,這種宣教召命的瞭解是非常重要的。」又說:「因為教會是上帝宣教的一個夥伴,所以我們被要求必須要對上帝的宣教作整全的瞭解。……它宣認沒有一個生活領域是在上帝的領域之外。生活的每一個面向一個人的、社會的、政治的和經濟的-都是上帝所關心的。」此一宣告也表明教會在今日世界中之宣教,應當是宣告上帝對此世界之主權,同時讓上帝在世界掌權。

『今日世界宣教』一書中進一步指出,整全的宣教觀至少有下列五個面向:

宣揚:就是宣揚耶穌基督及其所宣揚的上帝國的福音,向世人宣揚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所認識和經驗的上帝的大愛與恩典,他的權能與旨意。也就是為福音作見證,這福音就是我們在耶穌基督裏所經驗的上帝主權的實現。

培育上帝的兒女: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牧靈與教育。關懷照顧並教導所有上帝的子民,賦能力予眾教會裏上帝的子民,使之忠實地敬拜上帝和見證福音。

愛的服事:就像基督所做的,我們以愛心和憐憫來服事所有的人,特別是困苦、缺乏的人,社會邊緣人。

社會改造:以上帝國為遠景,參與社會的更新與改造,使社會朝向公義、和平來邁進。也就是落實上帝掌權的價值觀,使所有的人可以愛上帝,愛鄰舍如同愛他們自己。為正義與和平努力,奮力抵抗不公義的結構,並且為文化的更新而工作,使他們把上帝掌權的價值觀帶給所有上帝的兒女。

關心受造界:關心整個生態環境,成為這世界負責任的管家,醫治世界的創傷,維護受造界的整全。

今日基督的教會應攜手致力落實這五個面向的工作,雖然各自堂會所能發揮的力量有限,不過若願各自盡力彼此聯合,必能展現合一所釋放出的見證力量,讓世人看出我們是耶穌基督的見證人。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安得烈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6/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安得烈是第一位接受耶穌邀請,而成為耶穌使徒的人 (約1:40)。他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之一。由於施洗約翰的熱心見證與推薦,安得烈跟另外一位門徒,告別老師施洗約翰,轉而追隨耶穌 (約1:37)。多數聖經學者認為,這個另一位門徒,可以如此鉅細靡遺的描述這兩位施洗約翰門徒與耶穌第一次接觸的對話與細節,他應該就是本卷聖經的作者門徒約翰才對。 

如果我們接受聖經學者的見解,安得烈與約翰可以並列為耶穌的首先呼召的門徒 (protocletos, first-called)。這兩位首先蒙主呼召的門徒當中,安得烈是第一位去領人來作耶穌門徒的人。他在遇見耶穌,並且與他相處一天一夜之後,隔天一大早就急忙跑去尋找他的哥哥西門 (約1:41),很興奮的告訴他的哥哥,他跟他的同學,昨天找到他們國家所等待期盼已久的彌賽亞 [此字乃希伯來文,意思是受膏抹的,就是被耶和華特別撿選且膏立,來自大衛後裔之末世君王。希臘文則譯為XristoÐv,Christ,基督]。 

和合本中文聖經在此將西門譯為安得烈的哥哥,但是在希臘文則為a)delfo/,adelphos,兄弟。因此,有聖經學者主張,安得烈是西門的哥哥。如果我們接受這些學者的主張,則安得烈更值得我們發自內心的敬佩。他帶領引進他的弟弟西門去見耶穌,耶穌立刻給西門一個全新的名字,彼得。彼得在耶穌的門徒群當中,很快的就崢嶸頭角,出類拔萃,顯出他的領袖才幹。彼得雖然有領導才華,但是並不是毫無缺點,他常常會逞匹夫之勇,衝動反應 (約18:10; 21:7),碰到特殊處境,就會信口開河、不知所云 (可9:5-6)。和彼得比起來,安得烈似乎穩重許多。可是耶穌就是挑選彼得作為他的頭號弟子(路6:14)。耶穌還曾經特別頒發天國的鑰匙給彼得作在該撒利亞腓立比舉行期中考得滿分的獎品 (太16:19)。安得烈對此情景表現得安之若素,從沒聽到他向耶穌抱怨抗議。

他的另外一位也是首位被耶穌呼召的同學約翰的表現,就和安得烈有很大的差異。後來耶穌也呼召約翰的兄弟雅各成為門徒 (可1:19-20)。這對兄弟不只有火爆脾氣,被稱為雷公之子 (可3:17),而且具有濫用職權、暴力傷人的傾向。有一回,人家不招待耶穌所帶領這群遊行佈道團吃飯,他們就氣忿忿的要放天火燒人家的房屋,還好被耶穌溫柔的勸阻 (路9:54)。他們發現彼得已經在十二使徒之間取得首席使徒的領導地位,就未雨綢繆,和母親密謀,私下拜訪耶穌,盼望能求得在來世坐在耶穌左右手的崇高地位。那裡想到竟然走漏風聲,引起眾使徒公憤,差點兒被圍剿,還好耶穌趕忙親自出面,才化解了這個爭位危機,並且趁機會為這些門徒加開一門領袖倫理學 (太20:20)。

在主耶穌剛開始召募這個遊行佈道團隊時,安得烈還排行老二,緊跟在彼得後面(太10:2; 路6:14)。不管如何,最後被主耶穌選入三人核心小組的,竟然是魯莽衝動的彼得以及鑽營濫權的約翰與雅各兩兄弟。這位溫文柔雅、安靜莊重的安得烈先生竟然落榜,被排為第四名 (可3:16-19; 徒1:13),真是情何以堪。當耶穌要施行讓睚魯的女兒死裡復活的神蹟時,安得烈被留在外面安撫其餘八位使徒 (可5:37)。當耶穌到山上與摩西、以利亞開會,顯出祂的榮耀時,安得烈被安排留在山下照顧服務處,還被一位臨時掛急診號的病童父親搞得焦頭爛額、不知所措 (太17:2-3, 15-16)。當耶穌走到祂人生最危急的時刻,前往克西馬尼園禱告時,他只有帶這三人核心小組進入該橄欖園的深處去禱告。耶穌在此與神摔跤對話,汗滴如血流下,很遺憾的是這三人核心小組的成員,卻在這個關鍵時刻中不敵瞌睡蟲的侵襲而昏昏欲睡 (可14:33-41)。

安得烈是主的門徒中很普通的一位,他對名望地位不計較,但是他很會領人歸主,但願上帝在和平教會興起更多的安得烈。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使徒教會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6/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基督離開世界升天以後,十一位使徒就帶領其他的門徒們 (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耶穌的親弟弟在內),總共有一百二十位,他們遵照主耶穌的吩咐,停留在耶路撒冷城,可能就在馬可母親馬利亞所擁有那位於耶路撒冷城中的一棟樓房中 (參閱徒12:12),等候要領受耶穌所應許的聖靈的洗,好從聖靈得著能力,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 (徒1:8)。

彼得環視這一百二十位主耶穌的門徒,大家同心合一的禱告等候,難免又想起那位出賣耶穌,最後因為良心譴責而上吊自殺的猶大 (太27:5),內心不勝噓唏,他想到詩篇109:8提到“願人得他的職分”這句預言。彼得就站起來,提議大家在等候聖靈降臨的同時,是否也可以考慮舉行一場補選,從跟隨主耶穌的眾多門徒當中,選出一位來補上猶大所遺留的空缺。他們所使用的方法非常特別,也很有意思。先由彼得提案並用建議候選人資格,經由大家同意之後,採用直接民主,大家普選的方法,推出最高票者兩位。再用抽籤的方法,求神從這兩名被推舉出來的候選人當中,指定一位。結果是馬提亞勝出。這是民主兼顧神主的選舉方法 (徒1:15-26)。

就在五旬節的時候,很多各地虔誠的猶太人,都聚集到耶路撒冷城來守節。聖靈如一陣大風突然降臨到馬可母親馬利亞的這棟大樓,又有火舌降在他們的頭上,他們就用各地的方言,勇敢的向來自各地的敬虔猶太人,述說主耶穌基督的福音故事。主要的講員是彼得,聖經也記下他當天佈道會的講詞,簡潔有力,再加上聖靈動工,使得大群聽眾大受感動。這算是一場很成功的城內室外佈道大會。一次呼召,三千人決志受洗,成為主耶穌基督的門徒 (徒2:41)。

接下來的幾節經文 (徒2:41-47),描述這個由三千一百二十位門徒所組成的,第一間位於耶路撒冷城的教會,在十二位使徒的帶領之下,如何教導、牧養、敬拜、分享,讓教會不斷擴大成長的簡單故事。這幾節經文所描述的使徒教會 (Apostolic Church),是不是就是主耶穌心目中,最理想的教會呢?還是這只是一間剛剛出生、牙牙學語、笨手笨腳、還不成熟的教會呢?

有些聖經學者主張,這是最接近主耶穌基督時代的教會,因此,應該是最接近主耶穌心意的,也是最理想的教會 (Ideal church)。後來,教會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才逐漸變質與世俗化。所以,我們要效法初代使徒教會,才能夠讓教會合乎耶穌基督的心意與理想。

另外有一些聖經學者,則持著與上述學者相反的看法。他們根據整本使徒行傳的記載,指出初代使徒教會,是一間剛剛成立的教會,非常的不成熟,也有許多錯誤的神學觀 (救恩與割禮的關係) (徒15:1) 與宣道學觀 (福音與外邦人的關係) (徒10:34-35)。因此,我們應該超越初代使徒教會的窠臼,才能建立合乎主心意的教會。

還有一些學者則是主張,初代使徒教會雖然是不成熟的與不完全的 (immature and imperfect),但是初代使徒教會是平衡而健康的 (balanced and healthy)。初代使徒教會在聖經中,為我們留下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鏡的榜樣與原則。這也是我個人的態度。盼望我們能夠從這短短的經文中,學習到初代使徒教會的優點與原則,好讓我們的教會也能夠,朝向平衡與健康的方向成長與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