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南港科技園區的開拓事工

自今年十一月份開始,南港科技園區開拓工作總算實際開跑了!雖然在教會裡我們常常會講開拓事工,可是真正開始的臨場感實在是完全不一樣。感謝神,開拓事工一路至今充滿神的奇妙恩典與帶領!過去我們想要開拓而不知道地區時,神開啟我們的目光著眼在南港科技園區;當我們還在思考場地需求的時候,上帝預備慷慨的南港教會暫時借我們小組聚會場地;當我們還在想要如何與軟體園區的人接觸時,神把過去認識的同事、學生和各方的資訊帶進來,因此我們開始有機會進到園區內的公司團契。這些都是神的工作,因為上帝是主動宣道的神。

目前在我們的開拓事工主要有以下幾個項目:


1.開墾禱告會及代禱事工


開拓教會是宣教策略的重要一環,需用屬靈的視野看待開拓的服侍。並不是只要資金到位、地點確立、按表操課等這些事務性層面完備就可以完成開拓新教會。許多教會雖然該有的都有,但開拓之後教會若不是難以成長,就是依然靈性脆弱,最重要的問題可能就在於缺少與神同行的禱告。每週日在和平教會6F05的開墾禱告會很重視神的同在與同行,不過參加的人多在個位數內。鼓勵弟兄姊妹時間、體力許可,至少要參加一次。如果真的有非常大的困難,亦可固定接收代禱信為開拓禱告。


2.園丁小組

將來南港科技園區要開拓教會,期待是以小組做為教會組織的核心,然後再以現有的小組再倍增、複製新的小組。過去許多開拓教會的牧者都認為,第一個建立的小組所擁有的DNA,就會是將來教會的DNA。因此園丁小組擔負著DNA主幹的責任,盼望為將來新生的嫩枝預備最強健的體質。園丁小組的凝聚期是11-12月,明年1-5月則進入栽培期,期待上帝帶領我們能在6月以後開始外展期。

3.北四區教會連結與同工

南港科技園區屬於七星中會北四區,因此與北四區眾教會的連結是重要且必要的。開拓事工不僅是北四區與和平教會共同認可與合作,同時北四區亦成為開拓的重要支持。例如,目前園丁小組暫時的聚會場地是由南港教會提供,進一步與在地的人、資源接觸,也是由北四區教會幫忙。又將來新教會亦將屬於北四區的教會成員,因此多多與神國度裡的眾教會連結,必能成為彼此的祝福。

4.連結公司機關福音夥伴

正當我們還不知如何進入公司或辦公室團契時,上帝把過去我的同事、學生及各樣的訊息帶進來,非常有趣地就開始有連結的機會。這樣的聯繫很重要,因為園區是進出受管制的地方,一般員工大多是上下班,除了中午吃飯的時間,能接觸的機會非常少。辦公室團契與開拓事工可以成為好的配搭:教會能成為團契的支持,團契能成為福音的管道。因此這是我們在開拓事工當中重要的一環。

如果說上帝是主動且持續宣教的上帝,如果說開拓是神自己宣教的實踐事工。那麼在開拓上我們該做什麼呢?我們要做的就只有「跟隨祂的腳步,並與祂同工」。讓我們單單以禱告和順服,與神同行。開拓事工你參與了嗎?是否有感動在你心裡呢?願神指引你的腳步。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和平金華寒假服務隊

和平金華寒假服務隊

和平教會的少契、青契將在1/24-28(五-二)前往新竹縣竹東館上國小舉行福音隊,目前學員報名已經超過120人。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天營會,但是,對我們而是一個重要的學習。

這次的營隊,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建立金華國中與和平教會青少年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因為一年一次的服務隊,若扣掉國三的學生,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與金華國中的學生建立深刻的連結,所以我們希望在寒假增加一梯次的服務隊,來連結建立關係。

第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服務隊來幫助其他的教會,能夠建立類似結合地方教會社區國中與機構合作的模式,使更多的教會投入服務學習的福音工作。所以這次我們有與板橋行道會一起參與在這樣的事工中。希望透過這樣的經驗的傳承可以帶給其他教會祝福。

這次的營會,也需要教會的兄姐一起來參與預備給小朋友禮物,若是您家中有不用的布偶玩具,或是其他文具,適合提供給國小小朋友當作禮物,歡迎您在1/19(日)前,提供給曾昭瑞牧師,以利我們準時打包帶到館上國小。

最後要與大家分享一件事,今年我們前往南投中寮的清水服務隊,獲得了台北市教育局102年度中等以上學校服務學習績優學生團隊特優!當然了,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要參加比賽,只是因為學校的建議,所以,金華國中的老師整理好我們出隊的資料,卻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們盼望這樣的分享能夠激勵更多的兄姐一起為我們的服務隊(福音隊)關心代禱,以便將耶穌基督的愛與更多人分享。金華國中的張鎮遠老師,代表服務隊接受表揚,經過他的同意,我把他在FB上的文章與各位兄姐一起來分享。

雖然不是為了比賽才做這件事,意外得到這個獎勵,仍然十分開心,當天去領獎,本來以為教育圈裡的服務學習都隨便做做,但仔細看過各校海報+教師或學生上台分享,才意外發現有許多學校的服務學習都做的非常有架構,像是生態服務、與學科知識結合的服務,長期的學校周邊社區服務,還有學校自己已經在作多年的海外服務…等等,高中職與國中的服務學習團隊的能力讓我十分震驚,也很渴望能藉此機會多多跟各校交流。

摘錄一段我的得獎感言(第一個上台緊張死了,不過也是難得的體驗):「我自己研究所念的是體驗教育,體驗教育也就是現在綜合領域極力推廣的活化教育、有效教學的方法,而我覺得服務學習是體驗教育最好的實踐。由於是自願報名,我們的學生到了偏鄉,服務非常認真,而團隊合作中會考驗他們的人際關係,跟偏鄉孩童相處會考驗他們的情緒管理與問題解決能力,看到偏鄉的需要,會刺激他們思考未來的生涯規劃,不是只看自己喜歡什麼,而會開始去探索大環境的需要。我發現五天四夜的服務隊,可能比我個人在班上花半年上輔導課還有效,學生真的在「做中學」中轉變,……世界很大,我們的教室可以不用局限於小小的一間課室,也許可以是整顆地球,讓孩子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他們會更明白自己的渺小、學會謙卑,去服務,也會讓他們學會捨己愛人的功課,進而培養良好品格。」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最後一哩路

最後一哩路

    和平教會2007年10月21日會員和會議決通過要改建教堂。感謝主,祂感動和平教會的兄姐,過去六十多年來,一直為教堂改建奉獻,並且將奉獻金額購買了六棟在教會附近的公寓。感謝上帝,讓我們順利將這六棟公寓出售,籌得建堂資金約一億一千萬。建堂的這八年來,雖經歷金融海嘯,但會友總共為建堂奉獻了約一億九千萬元,我們一起經歷了上帝豐盛供應的恩典。

感謝上帝的恩典與保守,我們得以在2013年2月2日舉行新堂落成感恩禮拜。新堂雖落成,但第二期裝潢工程,我們需要追加566萬元,加上之前尚未付的尾款,目前教會尚欠宏昇公司一千萬元。另外我們在2012年2月19日會員和會議決,於三年內,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以原售價將約翰館買回、加上五樓增設冷氣機組、五樓露台增設隔音屏柵、乙梯增設側邊不銹鋼扶手、新堂標誌系統、敬拜團練隔音室等待改善工程預估費用,總共約需要三千萬元左右。


為了能夠儘早還清欠宏昇公司的一千萬元,以及購回約翰館與後續新堂待改善工程的三千萬元,小會於2013年12月1日議決,請主任牧師先鼓勵全體長老執事為此奉獻,然後在12月15日以牧函將此建堂結案所需要的四千萬元讓全體會友知道,讓全體會友有機會一起來參與建堂這最後一哩路的奉獻。

我想起七年前,當我們面對接近三億元的建堂預算時,大家同心一意的盡力擺上。建堂期間,有兄姐堅持全家不去國外渡假,好省下錢作建堂奉獻,有姐妹把他的退休金拿出來奉獻,有人不添購新衣,有人邀請未信的家人、朋友也來奉獻。從兒主小朋友的撲滿儲蓄奉獻、每口50元的五餅二魚每月奉獻、每口1,000元的小撒母耳每月奉獻、大額一次奉獻、先貸後獻、無息借款等等方式,如此,聚沙成塔、眾志成城,我們完成了建堂經費大部份的奉獻。我深深感受到因著兄姐五餅二魚,同心的奉獻,上帝大大的祝福了我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有四十四位兄姐在建堂八年來,長期持續不停的為建堂經費奉獻。盼望上帝在我們當中興起更多的五餅二魚與小撒母耳的奉獻,讓我們一起持續的、默默的為建堂結案經費奉獻,一直到建堂事工完全結束。

目前,我們還剩下最後一哩路的四千萬元。感謝主的恩典,我們的長老與執事們,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已經以奉獻或貸款認獻超過一千萬元。為了鼓勵全體會友能夠有份於建堂結案經費的奉獻,我們請財務同工把七年前給大家的建堂認獻單內容稍作修改之後,今天再一次印成週報夾頁,請大家拿回去後,在主面前禱告,按照上帝所賞賜給我們每個人的恩典與內心的感動,填下您願意參與這次建堂結案的奉獻。我深信,那在我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腓1:6)。

回家

有一位太太到百貨的香水香櫃,逛來逛去,看似在尋找某一種香水!店員和顏悅色的前來詢問:「這位太太有需要服務嗎?」這位看起很高貴的太太隨即問道:「請問你們公司有出一種聞起來像電腦的香水嗎?因我先生每天都很晚回家,回家後還是到書房守住電腦。因此,我想買一瓶聞起來像電腦的香水,噴在我家的客廳,讓他願意留下一些時間給孩子,還要噴一些在我身上,讓他能聞到我的存在。」致於價錢,我都願意付,只要我先生回家。 

「回家」這兩個字究竟代表著什麼?有人迫不急待的想回家,想盡辦法要回家;有些人對回家是望而卻步,到底是什麼讓人想或不想回家呢? 
曾有一位媽媽問孩子說:「你為什麼想回家?」 
小孩說:「因為家裡有食物。」 
媽媽再問另一個孩子:「你為什麼想回家?」 
孩子說:「因為家裡有電視!」 

孩子是因食物、電視的牽縈而想回家,孩子將食物、電視和家的關係連結在一起,所以他想回家!對你而言呢?什麼是影響你想回家或不想回家的關鍵呢?或說:是什麼因素的連結,讓你想要回家?假如你的家充滿著愛,這愛即是牽縈你回家的關鍵,假如你與家人有親密的關係,親密的關係就是你與家人的連結。若你與家人沒有任何的親密連結或關係,我想你不會想回家。  

在新約中,提到《回家》必定聯想到「浪子回家的故事」(路十五:11-32)故事中的小兒子在離家後,遇到困苦幾乎要死時,讓他想起家,想起有一個曾經與他有連結的家,想起家中有一位與他有關係的父親,因此他就定意且動身回家。接著故事轉到大兒子,聖經記載「那時候,大兒子正在農場。他回來…」我們可以從經文中看到,大兒子很努力的工作且每天回家,然而當他知道弟弟回家時,聖經記載說:大兒子非常生氣,不肯進家門。這大兒子不肯回家是因為父親設宴歡迎回家的小兒子,因此大兒子對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甚麼呢?連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友們熱鬧一下都沒有!」接著父親對他說:「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試想,這個家對大兒子而言,家可能只是一個工作後回去的建築物,他似乎完全感受不到他所擁有的,更無法了解父親所言:家中的一切都是他的。如此讓我們看到一個天天回家的大兒子,其實是不了解父親的心意、不明白為父的愛,他與父親的心是沒有連結的。

這個故事讓我們再思:你是否每天都回家,但卻與家人沒有連結,因你不明瞭家人的心意;你是否每主曰都到教會參加禮拜,但卻與弟兄姐妹是陌生的關係,因你不曾花時間與他們交流;你是否每天都禱告靈修,但主卻說:「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29:13)

今年聖誕節教會的主題是回家,你準備好要回家了嗎? 或你已預備要邀請還末信的弟兄姐妹們回家呢? 那你又如何向他們述說 : 這個家曾經與你的生命有過連結,這個家的主人耶穌基督,祂來就是要邀請每一個人的生命與天父的愛有連結。回到祂愛的家中,愛就是連結你與家的關鍵,不然家其實就只是一建築物,盼望不只你願意回家,還願意邀請人回家。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待降節

牧函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
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以賽亞書9:6-7  


親愛的兄姐們,在傳統教會年曆中這週我們已經進入待降節期第一週。
「待降節」是基督教節期的開始。所謂「待降」(Advent)這個名詞原出於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再度降臨,一方面紀念祂曾降臨,另一方面是期待耶穌基督二次降臨。這個節期包括了四個禮拜,就是聖誕節的前四個禮拜,持續四個主日,直到聖誕節達到節慶高潮。  

待降節是靈修、懺悔、等候和預備的節期,在這待降節期間,我們一方面可以默想主耶穌降生的目的,以及祂為我們所做成的一切救恩美意和教導,另一方面以悔改的心省察自己的信仰生活、言行舉止、與人關係是否符合主的旨意,並且懇求主耶穌重新誕生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的靈命得到更新。  

在待降節期,一般教會以一個「待降環」(Advent Wreath)和五支蠟燭來做情境佈置,讓信徒們感受到節期的氛圍與意義。大部分都是用三支紫色的蠟燭、一支粉紅色蠟燭、一支白色蠟燭(也有的是用四支紫色蠟燭和一支白色蠟燭),因為紫色代表莊嚴尊貴與等候。第一主日點燃一支,第二主日點燃兩支,如此類推,直到聖誕節點燃那支中間的白色蠟燭。前四支蠟燭代表的,分別是希望、信心、喜樂、和仁愛,而白色蠟燭則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來到世
上。  

在週三的泰澤禱告,我們已經在約翰館的禱告室布置了待降節情境,並且點燃了第一根期待的蠟燭,它象徵著上帝對人類的應許,並祂會保守這應許,使這應許實現。我們期待在這段待降節期間,能提供給兄姐們有個人片刻靜默時間默想主恩,從這主日開始,直到聖誕節主日,一連四週,每週主日上午10:00~下午1:30,在約翰館禱告室,預備「個人靜默時間」,歡迎兄姐們前往安靜默禱,在泰澤音樂中、在象徵待降的情境裡、在一點點的燭光下,與主密契思想祂的救恩。也歡迎大家前來參加每週三上午的泰澤禱告,一起敬拜禱告與默想。

新眼光Ueyes影音平台雲端教育暨品格推廣課輔學園



新眼光Ueyes影音平台雲端教育暨品格推廣課輔學園


各位國中生的家長與九年級的學生平安: 


長老教會新眼光電視台,將在11月推出網路影音平台的國中全科課業輔導節目, 成為協助教會在社區宣教事工上的重要利器。 「Ueyes影音平台雲端教育暨品格推廣課輔學園」計畫。 該計畫邀請國中補教界各科名師, 規畫出7至9年級(國一至國三)的全科課程, 週一至週日固定時段Live上課, 只要透過網路,就能讓來教會的青少年同步接受名師指導。   

由於於國中單科補習費平均每月3000元, 對許多家長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因此電視台推出雲端課輔學園計畫, 盼能幫助教會滿足家長與孩子需要,減輕其負擔, 也希望這個雲端教育計畫可以成為教會社區宣教利器。 好讓教會推動這樣的事工,來提升孩子與教會的連結關係,降低流失率。  

和平教會的長執會在上個禮拜的會議中,有通過決議要試辦這個課輔活動,目前暫訂先由九年級開始,希望能夠幫助教會與社區的學生在課業上得到助益。如果這個雲端教育計畫得到好的回饋,將計畫逐漸擴大到七、八年級。

簡單的將這個課程的內容摘要如下:

師資、科目:
國文(田丹):國立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碩士畢業。曾任:赫哲補習班、台大文城補習班、高國華補習班、柳吟補習班、陳立補習班

英文(高宇彤):雅各文理補習班國中英語負責人。翰林出版社、高昇出版社英文參考書作者。

數學(王道):專攻國中數學教學十年、台大文城數學教師、擅長觀念引導與解說

自然(許力):建中資優生、台北赫哲、台北宏偉、桃園台大、中壢洪明、新竹聯合補習班自然科教師

社會(蔡諤):國立高雄大學政法系、國王台灣大學研究所畢,現任保成、學儒公職補習班人氣講師

上課地點:和平教會2F02教室(暫訂)

上課時間:
禮拜四國文(18:30-20:30)、
禮拜五社會(18:30-20:30)
禮拜六數學(10:00-12:00)、國文(16:00-18:00)
禮拜日自然(理化、地科)(16:00-18:00)

費用:酌收講義費(一科100元),其他費用全免。

可針對需要加強的科目上課,同時也歡迎試聽。
正式上課時間11/30起
如果您或是您的子女有興趣進一步的了解,可以洽和平教會曾昭瑞牧師,也歡迎您介紹給和青田社區九年級的國中生,好讓他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這個「雲端課輔」課程的機會。

其他各年級 網路教學平台  http://uschool.godtube.tw/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天上的異象

天上的異象

經過六年對於十八家頂尖企業與主要競爭者的訪查對照研究,史丹弗大學企業研究所 (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兩位學者詹姆士柯林斯 (James C. Collins) 與傑理波拉斯 (Jerry I. Porras) 共同在1900年出版 基業常青:願景企業的成功秘訣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中文譯者:真如 智庫文化出版 1996)。此書出版之後,在全球企業界引起一股尋找企業願景 (Corporate Vision) 或是公司願景 (Company Vision) 的風潮。這股風潮的餘波,也影響到教會界。

根據這兩位學者的看法,企業願景包含兩大內容,核心信念 (Core Ideology) 與前瞻願景 (Envisioned Future)。這是由企業領導階層邀請全體員工,一起集思廣義而逐漸形成的共識。一般來說,企業願景會展現出該企業存在的價值。這又可分為增進全球人類的幸福、國際社會責任與貢獻、保護生態環境的共存。

我們每個人在幼年時期,也會有各式各樣的夢想 (Dream),這些童年時期的夢想,常常是運用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創意 (Creativity),跨越現實 (Reality) 的限制,期待更為美好的將來 (Better Future)。

聖經中也記載不少神的僕人看見異象 (Vision) 的經驗。這些異象與企業的願景,或是童年的夢想,並不完全相同。聖經中的異象,都是由上主所主動發起,讓上主所揀選的僕人經驗到上主神聖的臨在,在異象中上主樂意與僕人對話,在對話中,上主會使僕人的生命產生重要的轉化 (Transformation),上主也會將重要的使命 (Mission) 託付給上主所揀選的僕人。
在舊約中,上主揀選亞伯蘭,在異象中應許要賞賜給他土地與後裔,亞伯蘭被上主改名為亞伯拉罕,成為因信稱義的始祖,透過亞伯拉罕,地上的萬族將蒙上主的祝福。上主也曾經在何烈山上荊棘焚而不燬的異象中向摩西顯現,並且託付摩西去向法老王說,要容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侍奉耶和華。當烏西雅王崩的那一年,上主在異象中向在聖殿裡的先知以賽亞顯現,用火炭潔淨以賽亞,並且託付他去傳揚悔改的信息。先知以西結更是在許多次的異象中,看到上主的榮耀,聽到上主的託付,忠心傳講上主安慰鼓勵的信息,給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

在新約中,上主派天使在異象中啟示年老祭司撒迦利亞,上主將賞賜給撒迦利亞一個兒子,他將成為彌賽亞的先驅。撒迦利亞由於不信從而被上主懲戒。上主同時分別用異象啟示並帶領彼得與哥尼流,他們的順服讓彼得有機會把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外邦人之中。復活的主親自在大馬色城門口,在大光的異象中向掃羅顯現,將迫害教會的掃羅轉化成為為主作見證的保羅,保羅的順服使保羅成為外邦人的使徒,把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地極。
上主在我的禱告中,把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藉著我帶給和平教會。祈求聖靈把這個從天上來的異象賞賜給每一位兄姐,也幫助我們不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碩大的工程、從小小開始

碩大的工程、從小小開始



11月2日教會舉辦一場讀書會,教會全體牧師、長執及核心同工一起看一本“以一不能蓋全”的書。這書是在介紹小型、中型、大型教會轉型及增長的策略。

自從去年12月底搬回新堂後,服侍團隊對於新堂的空間,有許多的期待。其中也包含成為千人教會的期盼,但是教會人數並沒有如預期的增長。因此長執同工聚集一堂,分享,討論,事前還請5位傳道人各自採訪五間千人教會,並在會中報告這五間教會的現況。這一切為的就是要整合各教會的優點,並參考這本書中所提供的看法,為和平教會量身製定,尋找一條可以達到成為萬民的祝福的策略、管道,讓這個異象在我們當中落實。

然而我們有什麼確實的策略或方法能一點一滴,確確實實,一步一腳印慢慢走出一條路,積沙成城、積木成牆、萬丈高樓,也得從一開始。在我們吟唱的聖詩也有一首這樣的歌詞:
    一滴一滴的水,成做海許大,一粒一粒土沙,結做地及山。
    時間一分一刻,雖是真稀微,連連合共總算,就做萬萬年。
    盡在小許錯誤,亦是真厲害,心能漸漸變惡,致到大失敗。
    人行小許仁愛,愛人雖有限,功效不是小許,使地變做天。
真細漢的囝仔,行極小的好,亦能利益真大,使主可讚美。

這首詩歌是在「19世紀末英國的主日學很喜歡唱的詩,當時的人認為是倫敦的Brewer牧師所寫的,後來經過聖詩學者考查後才知道,是美國波斯頓的一位主日學Carney女士所寫的。當她22歲時,有一次在她所任職的學校演講,題目是”論小事情的大重要”,她便寫了這首詩歌和學生們一起唱。人們常認為這首是兒童詩歌,其實從第四節我們可知這亦是大人所須明瞭的道理。

    而Brewer牧師所寫的又如何呢?他於1848年在一本雜誌讀到Carney女士的詩,受到很大的激勵,於是他亦用”論小事的大重要”為題來做此詩,除了從雜誌抄下第一節外,並且自己又新作了另外四節歌詞,其主要意思是:無論任何大工程,都有小小的開始,所以雖然進步很慢,但若努力和忍耐,則最後必會成功。」(摘自聖詩史源考P,486)

    這詩歌的歌詞形容 : 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形成,山是一粒一粒的而成,千千萬萬年也是由看似短暫的一分一秒疊積而來,如此讓我聯想,和平要成為萬民的祝福(或千人的教會)似乎是大工程,那我們是否要從小小開始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關心一個人開始,從為一個人禱告開始,從每主日與一位新朋友打招呼、接待開始,甚至從與一位陌生的面孔微笑開始,從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的關懷開始,或許進度很慢、超慢,但就如這首詩歌提醒我們,積沙能成塔,滴水能成海,由一能到萬。
因此盼望透過11月2日長執的腦力激盪及每一個不起眼的服侍,能將小小的祝福疊積起來,成為萬民的祝福。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單車教會我的事

單車教會我的事

高一的暑假,我第一次騎單車外宿。我與同學從基隆走北海岸到淡水,之後接新店往坪林,走北宜公路所謂的九彎十八拐到宜蘭的頭城,再回到基隆。有了這次的經驗,我發現自己越發的喜歡騎單車。而且自此我常常騎單車背後都背個帳篷,走到那裡,就在那裡露營。舉凡新北市的雙溪、陽明山、宜蘭的鄉間,我都騎的樂此不疲。或許是因為我從騎單車中經驗到上帝的同在吧!因為我每次騎單車出去的時候,我都相信透過騎單車,上帝一定會教我些什麼,讓我學到一些道理、經驗。同時我也相信,上帝與我同在,當我完成每次騎單車的目標時,我都相信,那是上帝帶領保守的結果。                                                                 


高三那年的寒假,當別人都很認真準備考大學聯考時,我卻跑去騎單車,我從基隆騎到宜蘭,再從宜蘭走中橫支線經南山、思源埡口、武陵農場、梨山再到大禹嶺,最後的目標是取道合歡山的松雪樓上武嶺。但是,可能是我把這個挑戰想的太容易了,二十五年前從大禹嶺到武嶺並不是柏油路,而是碎石路。冬天常有下雪的狀況,汽車上山,需要雪地加鍊。鍊條就把碎石路面刨出兩條深溝,道路被切割成中、左、右的三個狹窄路面。單車在其上騎著,路幅非常的窄,一個不小心,進入深溝再出來,常常會造成摔車。
冬天合歡山的風勢異常強勁,別說騎車,連站立都有困難,有些風口的地方常常有汽車連車帶人被吹落山谷,山谷中汽車殘骸散佈,頗令人兀目驚心。而接近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度,運動一兩下,就覺得特別喘。加上從大禹嶺上武嶺的這段路,坡陡異常,被車友稱之為「逆天級上坡」、「爬坡如爬牆」,這裡公認是難度最高的道路,面對這種上坡,一般車友都是「蛇行」以「之字型」方式緩緩攻頂,但是由於地面有兩條深溝,每次我面對誇張的陡坡,而想試著「蛇行」時都不幸摔車,在還沒有到達落鷹山莊前,我就摔了兩次,我又不甘心牽車上去。在這短短的兩三公里路,竟然讓累的我氣力全失,而無力攻頂。我深感挫折、失望,覺得自己是不可能騎過這個山路,到達武嶺的。
就在我坐在路旁,感到絕望幾乎完全絕望想要放棄時,卻不禁想起,我出來騎車,不是相信上帝可以幫助我?我不是相信這當中有上帝要我學習的功課?我不是相信,在終點,有上帝保守帶領的結果?而我現在卻這樣完全無力、挫折、絕望,那個我相信可以幫我的上帝怎麼幫不了我?那這個信仰有什麼用呢?
那個無力絕望的我,突然,心中有一段聖經出現「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八35;38-39) 我再次騎上車,我每騎一下,就問我自己「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的,沒有什麼能夠阻隔我與上帝的關係,誰說上帝幫不了我?誰說這個信仰有什麼用?我雖然騎不上,但是,上帝一定可以。突然之間,我覺得全身發熱,淚流滿面,身上充滿力量,如有神助般的飛快、毫無困難的,就騎完後面三分之二的山路,直攻武嶺,什麼陡坡、路面夾窄、強風、空氣稀薄都彷彿不存在了。
這個「合歡山經驗」,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經驗。後來我面對聯考的失敗、當兵、重考、生命中的挫折。每當我想要放棄、絕望之際,「合歡山經驗」就告訴我,是的,靠我自己是不行,但是靠上帝卻是可以的。這個經驗,讓我面對困難,依靠上帝,不輕言放棄。這是我從單車學到一個重要的功課。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懷念母親

懷念母親


母親在10月17日下午四點三十五分在平靜安睡中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年九十四。當時妹妹正在探望母親,發現母親的呼吸逐漸減弱,並請醫師護士過來檢查。由於這次住院時,我已經幫母親填寫了DNR的志願書,因此,母親不必再接受氣管插管與心臟電擊的痛苦,能夠平安的結束她在世上苦難的歲月,返回愛她的天父家中。

在我的印象中,由於家裡經濟極為貧困,母親常常要為無米之炊,向隔壁賣雜貨的店裡賒借一些米讓我們三個孩子保持溫飽。我的內褲是母親用當時美援台灣麵粉袋子一針一線縫製而成的。我還記得我的屁股一邊是美國國旗,一邊是中華民國國旗,中間還有兩隻手握在一起。在我童年時期,母親會教我唱一些簡單的日本兒歌。這些歌讓我終生難忘。

我與弟弟唸彰化中學,妹妹唸彰化女中。由於家境清寒,無法繳交中午蒸便當費。母親每天接近中午時就會動手為我們三個孩子準備三個熱騰騰的便當,用布包好。父親則牽著腳踏車徒步爬上位於八卦山麓的彰化中學,靜靜的把我們的中午便當盒放在教室窗外的窗沿上。然後,父親又牽著腳踏車,徒步走下山,到了平地,再騎上腳踏車,把妹妹的便當送到彰化女中。當時,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由母親與父親用愛心所準備與運送來給我們的熱騰騰便當,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溫暖。

後來有一天,父親在騎腳踏車送便當的途中,不幸被一輛路過超載的貨車勾倒在地上,造成股骨頸骨折。雖然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開刀打了釘子,但是,很遺憾的是,骨頭並沒有癒合。家父從此不良於行,必須拄著拐杖徐徐而行,而且無法再外出工作賺錢養家。母親就到家裡附近的工廠作女工,每天一大早就要前往工廠上班,很晚天黑了才能回家,所賺到的是一點點工錢,勉強維持一家免於斷炊。我考上台大醫學院之後,就同時兼三個家教,如此才能幫助妹妹繳交北醫護專的昂貴學費,以及幫助家裡父母的生活所需。

由於家貧,我在高中時,經歷了體育老師不公平的對待。母親在害怕之餘,罹患了被害妄想症。從此,母親活在恐懼之中。為了醫治母親的病,我在醫學院畢業時,就決定要進入精神科當住院醫師。我願意自己來照顧治療我的母親。1985年我們全家前往美國洛杉磯,我到福樂神學院進修宣道學碩士。我們申請到保力達P老板所為神學生而購置的公寓中的一個臥室的單位。母親就和我們家三個小孩擠在客廳的兩個雙層床中渡過了兩年的歲月。

1991年我們全家再度赴美,我進入台福神學院進修道學碩士,母親還是和我們一起居住。

1997年我隻身前往芝加哥攻讀文化間研究博士時,家母才轉由我弟弟照顧。家母的記憶力也逐漸衰退,於是我弟弟就安排家母住到有人備餐的機構,漸漸的又轉到有人照顧生活起居的機構。我們全家於2005年返台到和平教會侍奉,母親在2006年由女兒美佳陪同返台,住到三芝雙連安養中心。這七年來母親在該中心受到非常好的照顧。我們心中對於雙連安養中心的同工充滿感激。

母親已經走完九十四年的歲月。她的一生充滿苦難與挑戰。母親堅強的面對所有的困境,呵護照顧著我們兄妹三人。上帝也賞賜給她夠用的恩典。如今母親已經息了世上的勞苦,被我們所愛的主接回到天家。我們內心感到非常不捨,但是,我們為母親可以不再受苦感到安慰。我們也相信將來可以與母親在天父家裡相會。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認識神--是基督徒的責任

認識神--是基督徒的責任

何淑珍牧師

九月成人主日學我與李晶晶牧師一起被指派教授新約綜覽。第一次上課時,李牧師介紹上課內容提到課程目標:是為要更認識耶穌基督。接著由我上第二堂課:四福音書,四福音書即是記載耶穌基督一生的書卷,最重要的莫過於闡明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而當時的猶太人已照著歷史傳統、先知的預言,等待彌賽亞400年之久,現在忽然出現一個木匠兒子,他的行為舉止有如彌賽亞。先不論他對法利賽人、文士、祭司指正的言辭,令他們生厭。他更是無顯赫的家世,又非律法師學院中的高材生。這是多麼唐突,不可思義,等於是蔑視傳統的瘋子,引起這樣的亂象,造成非處死他不罷休的局面,也是可理解。

其實我們若靜下心來,審思這群法利賽人、文士、祭司們的作為,他們可說是用盡全力在護教。這群護教人士,他們反對的理由,其道理是非常充份的。因在傳統裡,彌賽亞需具備四種身分:是先知、君王、祭司、神的兒子,如此條件是眾所皆知。因此若有誰自稱是彌賽亞很簡單的測試就是以上四身分是否吻合。

反觀當時的耶穌,用這傳統的四個身分檢驗時,他無法通過這群護教人士的驗明正身,因為耶穌不完全符合這四個條件。假若這群護教人士把角度放寬一些,認定耶穌是先知,是君王(大衛的子孫),是上帝的兒子,那就不可能是亞倫(祭司)的後裔,這道理很淺顯,即是大衛的子孫,當然就不可能同時又是亞倫祭司系列的後裔。因此這群護教人士很容易就可檢驗出這位木匠兒子的身分。你就不要自欺欺人了,百姓有可能無知被騙相信你,但我們這群祭司可是熟讀經書、傳統的知識份子,且深知我們所盼望的彌賽亞將要帶領我們回到榮耀的王國。
試想,今日我們是否也如同這群護教人士,用自己自以為是的傳統來認識耶穌基督??

上週六我參加了一位老姐妹的告別式,她的信仰很單純,她愛上帝,愛家人,愛教會,愛弟兄姐妹,愛牧者,她不識字,生活也不富裕,一生困苦。但是她每週六下午一定到教會掃地,有時偶爾我若也要幫忙打掃時,她必定說:「牧師、你作的事情,我不會作。我只會掃地,你去忙你的,地讓我來掃。」讓我更感動的是,她雖貧窮,但為了要奉獻,她撿塑膠瓶去回收,換得的幾百塊錢,拿到教會給我:「牧師,這是我作回收的錢,我要奉獻。」每每拿到她幾張百元鈔票。我的手甚至我的心所感受到的,卻是如有千金之重。她對上帝的認識是如此簡單,她知道耶穌愛她,她也以愛耶穌來回應。她沒有複雜思維,更不知如何辯證誰是彌賽亞,她就是用她所有的「回收」、「掃地」來回應她那位她所經歷到,愛她的神。
反觀我們呢??你所認識的神,是怎樣的神?是禮拜天的神嗎?因你每週只需用2小時回應祂。或你所認識的神是如同有求必應的神明,因你只有以求告來回應祂。或你所認識的神是、、、

羅馬書一開始保羅就先提到「福音」,他告訴我們:「這福音是上帝在很久以前藉著他的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內容有關他的兒子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身世來說,他是大衛的後代;從聖潔的神性說,因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示他是上帝的兒子。」(羅1:2-4)接著又說:「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這福音啟示上帝怎樣使人跟他有合宜的關係:是起於信、止於信。正如聖經所說的: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人的不虔不義蒙蔽了真理,上帝就從天上,啟示他的氣憤。上帝懲罰他們;因為關於他的事,人可以知道的,已經清清楚楚地擺在他們眼前,是上帝親自向他們顯明的。上帝那看不見的特性,就是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其實從創世以來都看得見,是由他所造的萬物來辨認出來的。所以人沒有甚麼藉口。」(1:16-20)

世人不能逃避的責任,是因上帝已將真理啟示給人了,耶穌基督已親自來世上活在我們當中,且死而復活,顯明上帝的大能,然而人若輕看這真理,還自以為義,不願認識他,相信他,敬拜他,最後的結局,人將要自己負責。

認識神,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何況是基督徒的你,因此不論你是以何種方法,何種途徑、或知性、或感性、或理性、或悟性、總要努力認識神,要認識你所相信、所敬拜的神。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回家

牧函
李晶晶
親愛耶穌,我感謝祢來到這世界,給我昐望、給我一個永恆的家!
親愛天父,輕聲喚我回到祂面前,不再流浪、我看到了家的光!
回家~回家~ 回到永恆愛的家!喜樂充滿我的心,我不住讚美,
回家~回家~ 回到永恆愛的家!天父張開愛的雙臂,我一生屬於祢。
歌詞:回家/讚美之泉【從心合一】專輯
    小學時,最喜歡放學後在學校穿堂等媽媽來接我回家,因為可以坐在腳踏車後面抱著媽媽細細的腰、說著今天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和氣事,聽著媽媽哼著我聽不懂的歌,期待著冰箱裡爸爸早已泡好的果汁牛奶,還有…和弟妹搶看電視。
    有一天,回家後,發現果汁牛奶不見了,客廳倒是多了一對夫妻和一個小女孩。看著那對夫妻不停地比手畫腳,不一會兒,小女孩來告訴媽媽說:「爸爸媽媽要去工作了!」,那天開始,小雞(小女孩的小名)每餐都拿著碗和調羹來吃飯,原來,那是對啞巴夫妻帶著一個五歲女兒沒有地方住,媽媽接待他們來家裡住,白天夫妻倆到畫室工作,小女孩就留在家裡,媽媽告訴小女孩說:「以後這就是你的家喔!」,從此放學後,多一個搶看電視的人,但也多一個玩辦家家酒的人,我們也學了一點點手語。不知道過了多久,小雞一家人搬走了,臨走時送給了爸爸媽媽一幅畫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謝謝您給我們一個家!
    之後,不知道為什麼,那個房間就開始有不同的「新家人」,在我記憶裡有段伯伯,是一個大陸老兵舉目無親,拎著一罐酒釀來,在我們家住了好長一段時間,後來搬到彰化榮民之家,媽媽還讓我們家的小白(小狼狗)陪他一起去,我們三個小孩哭了好幾天。還有兩個電話叔叔(已經不記得為什麼叫他們電話叔叔),是剛從南部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最喜歡吃媽媽煮的番茄炒蛋和紅燒獅子頭,離開時,只見兩個大男人不停的拭淚說:「李媽媽,我們會回來看你!」……。
    後來,我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們三個小孩喜歡「回家」,好多人都喜歡「回我家」!長大後,聽著這些「回我家」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說,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喜歡的不只是我媽媽一雙巧手好廚藝,而是那溫暖拍肩打氣與擁抱的雙臂,得著的不只是有個地方遮風避雨,而是一個家的溫馨和相伴,是個重新出發的地方。
    最近,一位曾在我家住過兩次的家人結婚了,在他的結婚感恩禮拜中,大家都感動落淚了。媽媽說:「感謝上帝!給了他兩個家,一個天上永恆的家和一個地上愛的家!」。第一次他來住時才小學,因為父母離異不知何處是兒家,媽媽照顧他在家與弟弟同住,後來他離開,如同聖經所說的浪子生活一樣; 第二次再來住時已經是個大男生,一個走投無路的浪蕩子,但這一次不一樣,媽媽已經信主了,媽媽不只是讓他住在家裡,並且帶他到另一個家--「教會」,在那裡他找到真實的愛與永遠的「家」,在天父的家裡,他被接納、被愛、被管教、被教導、被等候、被期待著,以致能夠忍痛改變老我習慣、忍受昔日舊友毒友的痛毆,也定意不回頭,他有了新的生命和生活,有了新身分和未來。他說:謝謝阿姑(我的母親),多年來一直相信我,即使我騙了她,臨走時她總是說『你要乖喔!』,謝謝阿姑,給了我一個家,每天給我帶便當,讓我成為有家的人,更重要的是,感謝主,阿姑帶我去教會,讓我成為上帝的小孩,有永遠的盼望!
    親愛的弟兄姊妹,「回家」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宣道年會的標題而已,「回家」是我們基督徒的生命見證,因著耶穌基督的愛與恩典,我們悔改、回轉向神,成為上帝的兒女,領受新生命與永生的應許,並且,讓我們這些領受主恩「上帝家裡的人」能夠歡迎、接待、邀請還在「門外」的人,可以進前來。
    不過,有一事,我們要記得,保羅如此提醒我們: (提前1:15-16)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
    是的!親愛的兄姐,我們其實都是蒙主憐憫的罪人,是為要見證上帝的恩典,我們不是上帝家裡的「聖人」來檢視外面或裡面的「罪人」,我們需要在耶穌基督裡用愛與耐心,讓人可以在家裡經歷神、被愛、被接納、被期待、被相信、被改變。甚願在我們邀請福音朋友們「回家」時,沒有家人們「離家」,若偶有離家的人,親愛的朋友們、家人們,「回家吧!」,讓我們能夠看到基督的真光,不再流浪回到上帝的家,享受天父的愛與家人的愛,在磨擦中學會合一、在懷疑中學會相信、在拒絕中學會接納、在受傷中學會饒恕,在基督的愛與醫治中成為彼此可愛的家人。親愛的家人,讓我勇敢的邀請人「回家」,也勇敢地「留在家中」,我們就知道主恩的滋味!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我在東石天氣晴

我在東石天氣晴

我在東石,現在是下午六點,課輔班才剛結束,天色也漸漸昏黃。我走在東石鄉的產業道路上,傍晚的氣溫不若中午般炙熱,但也不容小覷。好在晚風吹來抵消了大部分的熱,也順勢把汗水吹乾。空氣中總是充斥著海邊的魚臭鹹腥,沿著馬路兩旁堆積著一堆又一堆丟棄的蚵殼。正當我思忖著到底多少的廢棄蚵殼才能幫忙養活一家人,同時要剖多少蚵才能掙得幾個錢時,課輔學生們放學回家的嬉鬧聲喚起我的注意。在東石的一天又過去了。

我在東石,來到鄉福的東石基督教會不過兩個禮拜,喚起許多過去我在鄉村的經驗。東石算是個漁村,在教會裡的弟兄姊妹對於剖蚵大多不陌生,他們每一天大多需要花許多時間在養家活口的工作上,雖然開車不到二十分鐘可以到另一個熱鬧的朴子市,但是他們就住在這裡,東石是他們有情感的家。我想起過去我在農村鄉下長大的經驗,其實我一點也不羨慕都市,就算都市有著所謂的先進、方便、資源充足,但是我的家在鄉下,那裡是我長大且有感情的地方。我知道為了生活,許多的情感都必須暫時隱藏,好讓一切可以過的更平順一點。於是鄉下常常留下小孩和老人,年輕人都在外打拚去了。有人說鄉下的福音不好傳,這是實話。東石這個地方對於台北市而言,大多的建物都是破破舊舊的,最大的反差是三百多年的先天宮,因著擴建,它現在是這裡看起來最大最新的建築。鄉下圍繞在傳統信仰的氛圍,信耶穌並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就算親戚家人都接納並尊重他的信仰轉變,鄰居也會以嘲諷的口氣指指點點。

我在東石,想著南港科技園區的教會開拓。這兩個完全不同型態的生活圈到底有什麼不同?對鄉下有感情的我又為什麼要在都市開拓教會?是因為都市傳福音比較容易、快速,所以我如此回應上帝呢?是因為我有某種自我的野心走上這個方向呢?還是因為我正在逃避鄉下傳福音的困難?好幾個根本的問題纏繞心頭,揮之不去。應該是上帝給我一個好好省察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吧,我想。

我在東石,上帝似乎給我一些些亮光。上帝好像對我說,「我呼召你,並不是因著你的喜好或擅長恩賜,因為凡跟從我的,就當捨棄自己的愛好,背起自己害怕、逃避、羞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他又好像對我說,「你看見東石廟宇香火鼎盛,追求著傳統信仰與偶像顯靈而不認識我。你是否看見南港也將因著都市的發展,追求著消費、繁華、頂尖技術和知識學問,而無視我?」然後,他再光照我,「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你就跟從我吧。」我好像有點明白。不過,看著現實環境而順服上帝並不容易。如果可以的話,主啊!請您陪著我走。喔不,請您幫助我跟著您走。

我在東石,這裡的人很單純,也很簡單,能依靠的也不多;在台北,我們依靠方便,依靠經驗,依靠專家。上帝啊!請您成為我們的依靠,不論在鄉村,或是在都市,都需要您。
我在東石,內心晴。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認識新聖詩

認識新聖詩

詩篇一四九篇第1節這樣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向耶和華唱新歌,在聖民的會中讚美他!」                                                                                       

詩人要我們向上帝唱新歌,對今日的教會而言,這好像是年輕人比較會做的事,因為年輕人,所喜愛唱的敬拜讚美詩歌,幾乎每年都會出新的詩歌,不同的團體,敬拜團,不斷地在創作新的詩歌。但是,在「聖詩」的這個部分,卻很難得唱到新歌。

事實上,在改革宗教會的傳統裡,「聖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地需要被更新。在長老教會裡年長的信徒,應該都還記得,我們還有一本更早以前的「聖詩」,裡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好詩歌,例如「咱著來吟詩」。這首詩歌曾經是許多教會兄姐深深喜愛,並且在教會裡常常眾人一起吟唱的詩歌,更是早期長老教會喜愛吟唱詩歌的「主題曲」。
現在這本聖詩使用已經將近快五十年,帶給兄姐們信仰、靈性的薰陶更是不在話下,許多人因為吟唱這些詩歌,深深被感動,落淚、悔改、更新、奮興。都再再的顯示,這本「聖詩」的確在聖靈的工作下,幫助了許多人。

所以有許多人,問說:「現在的這本聖詩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出新的聖詩?」事實上,我們出新的聖詩,絕對不是因為舊的聖詩不好,而是為了因為時代的需要。因為,「聖詩」是唱出我們的信仰,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世代中,會產生不同的信仰告白。詩歌是我們告白信仰的一種方式。例如,十九世紀大多數的人對於「環保」、「資訊」、「網絡」、「全球化」…這些詞並沒有特別的概念,他們自然也就無從用信仰的角度來回應這些議題。但是,身處於今日的我們,若我們的信仰,不回應這些議題,我們就會覺得信仰與我們的生活脫節了。牧師在講道中、主日學的查經中、會友在靈修中,都必須思考回應這些議題。同樣的,我們在所吟唱的詩歌中,也當適度地去回應。

另外,如何用本土化的詩歌來與普世的教會接軌,也是新聖詩出版一個重要的緣由。『舊「聖詩」共523首,雖已收錄54首台灣八的詩詞,15首曲調和編曲,也採用一些中國古調,然而整體而言,舊「聖詩」仍侷限在19世紀歐美教會的傳統,尚未與普世接軌,這也是新「聖詩」迫切出版的緣由。2009年出版的這本新「聖詩,共收錄650首,包含世界各地73個國家的聖詩,還有台灣福佬、客家、原住民、平埔族等各族的聖詩。收錄比例上為古今歐美50%、台灣25%、第三世界25%。 」

  參閱汪師伃著http://fishbear123.pixnet.net/blog/post/63554-%E5%90%91%E4%B8%8A%E4%B8%BB%E5%94%B1%E6%96%B0%E6%AD%8C%E2%94%80%E8%B3%80pct%E6%96%B0%E8%81%96%E8%A9%A9%E5%87%BA%E7%89%88

透過吟唱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曲調、歌詞的詩歌,我們可以感受到上帝在不同國家、地區、種族所賜下各種不同的感動。讓我們有機會透過詩歌體現「聖徒的相通」。當我們在吟唱同一首詩歌時,去經驗聖靈在不同種族、地區所賜下相同的感動,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十月六日,上午十一點三十分(第二堂禮拜結束後),在和平教會五樓有一場「聖詩講座」,我們請到台神陳琇玟老師與我們分享新聖詩,題目是「向上帝唱新歌—認識新聖詩的普世音樂元素」盼望弟兄姐妹,可以一起來參加,好讓我們得以更多的了解新「聖詩」、喜愛新「聖詩」、吟唱新「聖詩」。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月亮和瑪尼

月亮和瑪尼

2013年2月2日是和平教會大喜的日子,這一天我們舉行獻堂感恩禮拜,以歡喜快樂的心把美麗的新教堂恭敬的奉獻在上帝的面前。這一天晚上也是我正式寫電函向和平小會提出退休申請的時刻。

和平小會員面臨這樣的時刻,決定每兩個月舉行一次長老分享會,盼望能夠建立小會員間更親密和諧的關係,好凝聚共識來進行牧者轉換的過程。偉華長老感到在這個時刻,我們須要鼓勵所有的同工,不論遭遇任何的困難,要更緊密的依靠上帝,來堅定我們對上帝的委身。於是偉華長老邀請一些兄姐,討論如何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剛開始時,想要邀請同工一起觀賞電影 “人神之間” (Of Gods and Men)。這是一部描述在九零年代七位法國神父宣道士,在阿爾及利亞遭遇,伊斯蘭激進派綁架與殺害的電影。電影中深刻描繪七位宣道士在面臨巨大困境時內心的掙扎,以及對上帝更堅定倚靠、委身的心路歷程。

經過詳細、廣泛與深入的討論之後,大家覺得這部影片很好,但是主題有些嚴肅與沉重。大家盼望能夠找到比較溫馨與柔和的影片,來鼓勵同工一起面對困難。美玲姐建議大家看一部日本電影 “幸福的麵包”。這是由三島有紀子 (Yukiko Mishima) 根據自己所寫的首部小說,所自編自導的影片。女主角理惠,男主角水縞尚,他們決定一起離開東京,前往北海道洞爺湖旁的月浦,開了一間咖啡民宿 “Café Mani”。夏天,鐵道員時生與被男友放鴿子的香織,在此相遇,共享咕咕洛夫麵包,共騎摩托車駛往人生的新方向。秋天,因母親離婚出走而與父親關係冰冷的未久,在此與父親共享南瓜濃湯,父女一起擁抱流淚而感到溫暖。冬天,經歷地震與獨生女去世打擊,又罹患絕症的阿彩,與丈夫史生來到這裡,想結束痛苦的生命,經享用豆仁麵包而產生繼續活下去的盼望。這是一部很溫馨的電影,在陪伴與分享中給遭遇各種困難的人帶來往前行的力量。

這部電影的開頭與結尾都是一本繪本 “月亮與瑪尼”。電影開始時,年幼的理惠愛上繪本中的瑪尼。因為,瑪尼每晚都用腳踏車載著月亮,從東邊陪伴到西方。當月亮感到太陽光很刺眼,而叫瑪尼將太陽摘除。瑪尼靜靜的聆聽月亮的訴苦,然後告訴月亮,如果摘除太陽,月亮就會失去光明,夜間的行人將會迷失方向。是太陽照亮了月亮,月亮再照亮了夜間的行人。電影結束時,理惠很高興的告訴水縞,我找到我的瑪尼了。原來理惠一直在尋覓的瑪尼,就是一直默默陪伴在她身邊,與她分享各種麵包與生活處境的水縞。

2013年6月22日和平教會牧長執同工,一起在五樓禮拜堂欣賞 “幸福的麵包”,接著是何堅仁長老主持的有獎徵答、王偉華長老主持的心得分享、我帶領的查經以及分組討論與代禱,最後大家一起領受聖餐,並把自己內心的話寫在心型便利貼紙片,貼在十字架前面的玻璃上。大家又到一樓分享南瓜濃湯與麵包。我們都一致認為,大家要一起努力,讓每一位來到和平教會的兄姐,都能夠感受到有人陪伴與分享的幸福。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同工們決定要在2013年11月2日一起研讀 “以一不能蓋全” 這本書,並且着手規劃將長執會組織更新,由原來的崇拜、關顧、外展、培育、會務等五個委員會,改為四個體系,會務體系 (行政與總務兩部)、事工體系 (崇拜、聖樂、社區、宣道四部)、牧養體系 (四十歲以上關顧、四十歲以下關顧、小組、裝備四部)、以及開拓體系 (與北四區教會在七星中會帶領下在南港科技園區進行開拓教會事工)。我們明年會請四位牧師分別負責牧養體系的四部,盼望藉著這樣的組織更新,能夠強化和平教會關顧陪伴與同工培育的兩大事工。讓和平教會成為,人人都能感受到有上帝與兄姐陪伴、分享的瑪尼幸福教會。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存款 –生命教育

存款 –生命教育


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
馬太福音12:34b-35
一杯飲料放在桌上,如果容器不是透明的,我們不得而知裡面所裝的飲料是什麼,可能是一杯清水、也可能是一杯墨汁,可能是一杯冰涼的汽水、也可能是一杯剛沖泡好的熱咖啡,我們不知道...但當有人不小心碰撞到了桌子、杯子倒了、灑了,如果你的衣服滿是黑污,你就知道那杯原來裝的是「墨汁」,如果你跳腳被燙傷了,你就發現那是一杯滾燙的熱咖啡。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平時我們看不出生命的景況,一旦環境改變、生命被碰撞了、不小心被冒犯了,我們就知道我們的「裡面」到底是什麼 ?有什麼!
馬太福音12:34b-35 耶穌說:「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是的!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行為就表現出來,那可能成為幫助自己、造就別人,但也可能是傷害別人、自己也受傷.我們無法拿出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生命是很實際,像是銀行帳戶,如果你的戶頭裡沒有錢、無論你如何提款都是沒有的,即使你刷卡了或是信貸了,那是「負債」、那是「假象」,最後還是要面對「真相」.生命裡面沒有「愛」,就無法「提取」去愛人,若是滿了苦毒、怨恨、仇視、負面,就不斷在負債中傷人自傷。
我們無法控制環境事故的變化、或是時時留意人們是否冒犯我們,但如果我們「心裡所存是善」我們就能「發出善來」,就不容易被冒犯、能夠提取夠用的「愛」與「善」來面對.這就是生命教育—為生命存款,是我們在國小的晨光時間想要和孩子們一起做的「生命存款活動」。
感謝上帝的恩典,新的學期在國小生命教育侍奉,我們有17位夥伴一起參與和同工,我們將與十三班國小生(約390位學生)、120位幼稚園孩童,一起學習和成長。這學期我們的主題是「人與環境」,將透過四個單元「欣賞自然」、「環境與我」、「面對環境的挑戰」、「社會關懷」,在十二本繪本故事、問題分享、詩歌與活動,與孩子們一起為我們的生命存放愛、存放良善、存放美好的生命力。
我們期待箴言第四篇3-9節的教導和應許成就在我們與孩子的生命裡:
3.當我在父親面前還是孩子,是母親獨一嬌兒的時候。
4.他教訓我說:你的心要存放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你就會存活。
5.要獲得智慧,要獲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6.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蔽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
7.智慧為首;所以要獲得智慧。用你一切所有的換取聰明
8.高舉智慧,她就使你升高;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
9.她必將恩惠的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賜給你。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在團契中契合

在團契中契合

今天是成人團契主日,成契在教會已超過三十年,成契原是由一群喜愛唱歌的弟兄姐妹組成,其初衷仍是透過彼此喜歡歌唱而彼此學習、勉勵、幫助、關懷、一起敬拜、事奉,成契是一個大家庭也是教會的肢體。

成契的弟兄姐妹曾一起走過年輕的歲月,壯年時期時常利用假期攜家帶眷,南征北討、同甘共苦,分享每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他們彼此間的關係,真的就像一家人。如今,有人已先行,蒙上帝恩召,多數契友也步入人生的歲暮。然,在成契裡所建立的情誼可以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耐人尋味的是,究竟是什麼因素,牽引著大家想要來到這個大家庭呢?而且,不管誰離家多遠、多久!只要一回到台灣、台北,必定會回到這個家,看看有如家人的弟兄姐妹。

也有人笑稱:成契是個玩樂的團契。然,我認為除了玩樂、吃飽穿暖之外,它也是一個能讓契友的心靈遮風避雨、得安穩的團契。我想這其中是因團契有著每個人所需要的基本精神元素──愛人與被愛,以致契友間能有密切的契合關係。在這個團契裡,你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契友彼此扶持的關係,那種緊密關係,真的就像一家人,一邊鬥嘴、一邊又可隨時擁抱彼此,當然,你也可以看到他們一起喜悅服侍的默契。

這樣的契合讓我想起盧雲的書「愛中契合」中所提到的,「我們生命中最痛苦、最困難的問題,也時常與一些基本元素有關。沒有愛,我們便無法生存了,故此、愛與被愛也經常是我們一生的關注,」(p.137)因此在團契中,甚至在教會裡,當我們看到有些弟兄姐妹的生命出現狀況、問題時,我們是否願去付出愛?反之當我們自己的生命出現裂痕時,我們是否也願被愛?包括讓上帝的愛包圍我們。

盧雲說:愛與被愛是我們一生的關注,我想「愛」本身即是我們信仰的基石,因我們的生命原是接受基督的愛(被愛的元素)而得看重生(得著新生命)。因此愛既然已成為我們一生的關注,換句話說:人生命的存在價值,端看是否能在愛與被愛中成長,當我們環觀今世最被推崇愛的代表人物:德雷莎修女的生命、我們看見她對需要者付出愛(人的基本元素──愛人),但我們也看見她不斷的需要接受上主的愛(人的另一基本元素──被愛)。

因此我深信、愛、是我們一生的關注。然,我們也需釐清自己的狀況,認識自己真實的需要,在需要被愛的時候,讓團契中這些處於愛人角色的兄姐即可成為你的遮風避雨之處。反之,若我們是處於可以去愛的階段時,我們也隨時準備擁抱那些需要的兄姐。

若你正在尋找愛與被愛,在此要懇切地邀請你來參加團契或小組,讓我們一起學習基督徒一生的關注:愛人與被愛,並讓我們一起學習在團契中密契、在愛中契合。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中寮清水福音隊出隊後感想

中寮清水福音隊出隊後感想

        去年在同工的介紹下,與金華國中的張鎮遠老師認識,他是一位非常另類的基督徒老師,雖然基督徒老師很多。但是,很少人像他這樣,完全是以在校園分享生命為己任。在阿遠老師的同工下,我開始接觸在金華國中服務社的服侍。
        參與在學校社團的服侍,最大的優點是,一方面有飛颺同工專業的協助,參與的同工壓力不會太大,不會因為自己的經驗不夠就沒有辦法參與。另外一方面,帶社團,只要有三、四位大學青年找出時間一起來經營挑選過的學生,就不會在人力上捉襟見肘。這比起以經營以課室為主的生命教育,所需使用的大量人力,相對下來重擔就少了許多。
        當初與阿遠老師接觸時,我的內心就有個深深的感動,上帝讓我看見這個事工,可以幫助我們接觸更多的國中生,並且是真的有機會讓他們可以進入教會團契、認識信仰。所以,我開始每個禮拜五的中午進入金華國中,參與在服務社團。第一學期,由於出隊的時間與教會的行事曆衝突,加上大學生的選課都已經安排好,多數人禮拜五中午是有課的。所以一開始,就僅僅是由我與師母一起參加。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就向大學生分享,是否能在選課時,把禮拜五中午的時間空下來,一起來參與金華國中的服務社。於是就找到了曾以寧、何主恩、楊予謙等幾位青年,一起參與在這個服侍,或許一開始,大家並沒有覺得這個服務社真的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但是真正開始出服務隊的時候,就看到這個服務社團所擁有的可能性了。

        在這次的服務隊,我有一個最基本的期待,就是希望教會的青年能夠看到這個事工的重要性,把這個事工納入未來青契、少契的重點事工。事實上,整個服務隊在出隊的過程中,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由於名額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帶更多的少契、青契同工參加。但是,我看到了這些參加的大學生們,很認真地與金華國中學生建立關係,教導他們如何去服侍國小學生,並且讓國中生有機會去承擔自己的角色與責任。當然我也看到這些國中生,有些自信滿滿,有些缺乏自信,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會興奮不已,表現差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太大意了。這些感受,對這群國中生來說,是很美好的經驗,同時,教會的青少年在金華國中的學生當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當所有的輔導同工去開會的時候,教會的國高中生,就成為與學員分享信仰、教會生活的重要角色。他們的言行、態度,都再再地影響著每一個國中生。特別是在最後的一個晚上,我看到,金華國中的學生在寢室裡大家不睡覺,不是玩手機,而是圍著少契的徐常達弟兄,熱切地詢問他有關信仰、教會生活的問題,那一幕讓我深深感動。
        我想這個服侍有一個很重要的策略,透過經營學校社團,與國中生建立彼此認識的關係。再透過短期營會高強度的相處,來接觸建立更深入的關係。在這次的出隊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都表達想要更認識這個信仰,這是教會少契的機會,所以,我們希望明年有30位少契、青契的同工一起參與這個營隊(福音隊),當少契與青契的弟兄姐妹一起與這群國中生建立關係後,我想邀請他們來加入教會、參與團契的機會就會大上許多。盼望我們能夠為金華國中服務社禱告,求神使用這樣的一個社團,來帶領更多的人認識祂。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回家

回家! (Coming Home)

聖誕節是基督教一個歡欣快樂的節慶。我們很高興慶祝主耶穌為我們誕生到世上,他道成肉身 (Incarnation),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也充滿了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主耶穌為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與審判,他願意離開天上的家,以及天家的一切榮耀 (約17:5),願意虛己 (kenosis),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腓2:7),住在我們的中間,把這地上當作他的家。他甚至為我們捨命,犧牲生命被懸掛在十字架 (腓2:8)。他在離開世界以前,對他的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約14:1-3)。主耶穌有一天要帶領我們,回到天父的家裡去。
最近幾年,感謝關顧委員會的牧長同工們,每年為我們規劃主辦一個很溫馨的聖誕晚會。和平教會這個屬靈大家庭裡面的兄弟姐妹、幼兒長輩,大家歡聚一堂,同慶聖誕。我們也會邀請親朋好友與鄰舍一起來歡慶聖誕節。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們教會的青年黃應宇兄與繆昀兄有感動,願意負責規劃與推動今年的聖誕節慶祝晚會。他們盼望能夠用 “回家” 作為晚會的主題,更盼望我們全體教會兄姐都能夠積極參與投入這個事工。
我們教會今年並沒有計劃舉辦佈道會,但是有兩次邀請福音朋友前來接觸福音的機會。第一次是由北二區主辦的福音餐會,於8/10(六) 晚上五點半在市議會金禧餐廳舉行,邀請到大安教會福音隊以及基督徒藝人葉歡姐妹來唱詩歌與作見證。主題是生命的盼望。和平教會的兄姐與所邀請的福音朋友,共計一百人參加這次的福音餐會。葉歡姐妹與大家分享她信主之後,如何與她的父親建立更親密的父女關係,讓我們聽了都感到非常感動與得到激勵。第二次是我們教會自己主辦的聖誕晚會,目前正在召募兄姐,參與詩班、樂團、與代禱勇士,同時也請兄姐填寫您想要邀請的福音朋友姓名與代禱事項。到目前為止,辦公室總共收到六位兄姐填寫邀請福音朋友的代禱事項,有九位兄姐填寫參與詩班、樂團與代禱勇士。我誠懇的邀請大家,儘早確認您想要邀請來參加今年聖誕晚會的福音朋友,並將他們的姓名填入代禱單當中,讓我們一起為他們主前代求。另外,也要邀請有音樂恩賜的兄姐能夠儘早報名,參與今年聖誕晚會的服侍。
感謝主的恩典,從2009年7月5日我們第一次到華神舉行主日禮拜開始,一直到2012年12月23日我們遷回新堂舉行聖誕聯合禮拜,這當中有三年半的時間我們好像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得蒙上帝施恩保守與供應,並且帶領我們平安的回到新堂的家中。
主耶穌說,有一個牧羊人有一百隻羊,走迷了一隻羊,他就把這九十九隻羊撇在曠野,出去尋找那迷失的一隻羊,一直到找著了,就把那隻迷失的羊扛在肩上,帶回家裡。這是我們的主對於每一個迷失的羊的愛心 (路15:4-5)。主耶穌又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約10:16)。但願我們都能夠體會主耶穌的心腸,用信心迫切為福音朋友禱告,用愛心邀請他們前來參加今年的聖誕晚會,但願我們的福音朋友會在晚會中受到聖靈的感動,而願意回到上帝愛的家。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外展分享

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
就是你最深喜樂和世界最深需要相遇的地方。
~~布赫那

接續上月牧函—摘要「夢想論壇」大家的分享:說明:6/30主日下午一場由外展同工發起的午後夢想論壇,有三十多位兄姐和同工一起參與,分享回到新堂後的看見、一起腦力激盪思考「我們可以做什麼」、大家相互回應彼此的洞見與提議…,有具體可行的策略建議、有議題性的拋出、有需要繼續再思與觀察的、也有分享過往的見證…。席間外展同工做了逐字稿紀錄,期待成為日後具提可行的行動/活動基石。上月已經摘要part1,這次接續part 2。
關於「回家」的主題:回家從認同做起,認同從認識開始。回過頭來說,若我們推動更多彼此相愛的活動,使我們有能量,由內而外地影響社區。譬如,當我們都認識我們的教會時,所有人都能做教會導覽。在金瓜石教會進行了一個事工,就是讓教會成為一個導覽的地方,讓來的金瓜石遊玩的人主動發問,藉此傳福音。我們教會所在的青田社區,「青田」的資源就是一個文化,有許多人想要來參觀,因此,導覽,愛我們的家,可以成為傳福音的起點。我們製作了初版的「紀錄片」,可以繼續剪接不同版本的紀錄片,提供導覽的素材、成為分享福音的媒介。知道社區的需求,才是首要之務。明白社區成員組成,才能繼續發展社區事工。教會內外部都有需求,這與基督徒的生命息息相關。當執行外展活動時,是一種如水的流動,是給予的滿足感。可以與鄰長、里長建立關係,以更了解這個社區,也可以製作問卷來瞭解之。在去年的宣道會的工作坊中,知道有教會/機構在做多元學院,因此,我們可以連結外部資源。例如,成主課程以10周為單位,也可以做短期的。資訊的傳遞方式已經改變,可以思考如何運用。
關於「牆」教會有五個委員會和委員會的同工們,分別負責教會不同的事工。教會有不同的團契和契友,分別在不同時間、不同的族群彼此分享與團契。教會有三場禮拜和會友,分別在三段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習慣性與需要來敬拜與事奉。大家「在一起」跨部門、聯合團契或禮拜,來同工和共同負責某一個活動與事工的可能性?感謝大家參與,這是很大的支持與鼓勵,看見一群可以作夢的夥伴,感謝上帝。我們感受到上帝在我們當中運行,做一些事情。上帝不是要成就一個人而已,而是這個群體。「成為萬民的祝福」是我們教會的異象。在本次論壇之後要挑戰我們的,是在「宣道年會之後」,要如何成為接下來一整年可行且具體的幫助?這是我們的期待。從現在開始,我們蒐集的這些資訊與意見,是我們籌備宣道年會很重要的資訊。期待有牆的教堂,成為一個無牆的教會,讓人喜歡來的地方。能如同同工靈修會所看的一部影片「幸福的麵包」,是一個讓人心靈有困難時、關係有緊張時、家庭有問題時,一個讓人嚮往想去的地方,在那裡有一個可能休息、修復、重新得力的地方。
誰來做?在「pay it forward」讓愛傳出去影片中,一個片段裡,一個學生以「一人影響三人」的計畫,慢慢來影響改變這個世界。
做什麼?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就是你最深喜樂和世界最深需要相遇的地方。(布赫那)
南丁格爾說:「病床是這世界最接近死亡幽谷的地方,在這裡遠離世界一切的庸擾與吵雜,疲憊的生命歇下他的雙翼,靜享穀中幽泉的安息,沒有掙扎,沒有懼怕,未來不是一座難以征服的高山,只有平靜的走下去。陪一個病人走過這一段路,我有一種深刻的喜悅。」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褥子團契

我們很多人都有社群網站的帳號,有人使用FB,有人上微博、有人愛好Twitter。社群網站聯絡了許多沒有見面者的感情,讓身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都可以有機會透過社群網站得以交換生活訊息,了解現況。
在新約的時代,沒有社群網站,但是我們在聖經中,卻有看到彼此真實互動的社群。初代教會裡所記載:信的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徒二42-47)這是耶路撒冷的教會,他們是一個很大且彼此互動的社群,除了耶路撒冷教會外,聖經中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社群團體,就是癱子和他的四個朋友。(可二1-12)
這個癱子,在當時失去了健康,也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他沒有辦法為自己賺錢,甚至沒有辦法照顧自己。在他看起來似乎失去一切的時候,他還有一項最寶貴的事物沒有失去,他的四個朋友。這四個人顯然與他有深厚的關係,關注他的需要,願意花代價採取行動,甚至願意為他克服各樣的困難。若非是出於與這個癱子有深厚的關係,大概不會採取這樣的行動。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與別人建立社群關係,我們也都有自己的社群關係。你的社群關係是那一種呢?有沒人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願意像癱子的四個朋友一樣,他們肯花時間、付代價為你克服困難?若是有這樣的社群關係,我想,那是一件非常美的事。
基督宗教與其他台灣的諸宗教除了在教義上有所不同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基督宗教看重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一般的台灣宗教,大家一起到廟裡,大家各拜各的,我不用和你認識,也不用與別人建立深刻的關係,一樣是可以好好敬拜自己的神明,也可以做一個充份的好信徒。但是在基督宗教裡就不是這樣,一個基督徒來到教會,我們不會期待他只是來參加禮拜,我們會期待他與別人能夠建立關係,與弟兄姐妹能夠相互認識。不論是參加團契、小組或是詩班,我們總是會期待信徒在主日的禮拜之外,他能夠擁有一個自己可以歸屬的團體。這樣,我們才會感覺他們在信仰上是處在一個完整、豐富的感覺中。
我們都需要社群,不單單是年輕人,也包括長輩與每一個人。在教會,我們不該是孤單的存在,我們都需要有個可以成為支持、幫助的團體。如同聖經中那個癱子一樣,雖然,他在困難之中,雖然,他的挑戰很大;看起來似乎快要絕望、沒有機會了。但是,因著他在一個關心他的社群中,這些人沒有放棄他,他些人支持、幫助他。讓癱子有機會可以與耶穌相遇。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有自己的信仰支持團體嗎?我們希望你是很享受在這樣的一個團體中,如果你已經有了,請珍惜並且好好的委身投入在其中。若你沒有適合的信仰支持團體,我們真的很期待,你能夠加入。若你想要找到適合的信仰團體卻沒有機會,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也請你不用客氣,直接聯絡教會各個團契的會長、輔導、或是曾牧師、何牧師。表達你們的需要,我們會儘快為你們安排適合的團契、小組,以利你在信仰裡找到可以相互扶持、幫助的人。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以一不能蓋全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自從2月2日我正式向和平小會提出退休申請,2月22日牧師團隊也依照總會法規正式向小會提出離任申請之後,小會員就定時聚會分享討論,有關牧師團隊離任與接續的進程。大家的共識是在這過程中,培養會友與同工間的親密關係與向心力最重要。於是偉華長老開始著手邀請幾位同工一起討論思想,要如何才能達到這目標,經過次幾次討論之後,大家決定先採用電影欣賞與分享的方法,並且選擇播映一部日本電影 “幸福的麵包”。
6月22日五個委員會的牧長執與同工們相聚在新堂五樓禮拜堂,一起觀賞這部影片 ,接著大家分享心得,並分組討論,結束時大家共同領受聖餐並將自己內心的話寫在心型便利貼紙上面,再貼到前面十字架前的玻璃上面。然後,一起分享幸福麵包與南瓜湯之後再各自回家。這部影片強調幸福來自Companio,而Companio的意思就是有人陪伴與分享。
牧師團隊緊接著就討論,要如何才能夠在我們離開和平教會前這兩年的時間,讓和平教會的會友與同工,都能感受到有人陪伴與分享的幸福感。推動這樣的事工,原來是屬於關顧委員會的職責。四十歲以上的會友由何牧師帶領關顧委員會長執同工,一起推動探訪與腓立比小組的關顧事工。四十歲以下的會友則是由曾牧師帶領培育委員會長執同工推動社青、青契、少契、與兒主的關顧事工。何牧師這兩年來,一直面臨缺乏小組長的困境。因此,牧師團隊決定,由整個牧師團隊一起投入栽培更多腓立比小組長的巴拿巴小組事工。李牧師與何牧師推動成人的小組長培訓,我則和曾牧師一起推動青年兒童的小組長陪訓。
當我們想要推動巴拿巴小組事工時,我們必須面對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我們從那裡去邀請小組長來接受培訓呢?自從2005年我從美國返台牧養和平教會時,我就想要培訓長執們成為腓立比小組與比撒列小組的小組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發現長執們由於負責教會事工,實在沒有時間再作腓立比小組的陪伴與分享事工。另外,我們有機會前往新加坡三一基督心學習小組事工,以及參加來自韓國豐盛教會雙翼事工的培訓。我與李牧師及曾牧師就一起研發一套適合長老會使用的SELF小組事工。從2008年到2013年之間,我們從會友中邀請對小組事工有負擔的兄姐,前後推動了四個梯次的安得烈小組事工,除了帶領許多福音朋友信主受洗之外,這些接受過小組培訓的兄姐,許多位成為今天的長執、同工或帶領教會腓立比小組的小組長。過去這幾年,牧師團隊比較沒有時間同時推動腓立比小組以及巴拿巴小組的事工。
當我在思想如何能夠推動巴拿巴小組時,上帝讓我想起來,當我還在美國時,台福教會也面臨當教會人數多到一定程度時,都要面對會友彼此不認識,無法建立親密關係的困境。台福總會特別邀請美國福樂神學院教會增長教授麥金塔 (Gary McIntosh) 來作這方面的專題演講。他曾經對會友人數與教會增長的關係作了很深入的調查與研究,並將研究結果出版一本書,書名是 “以一不能蓋全” (One Size Doesn’t Fit All)。他發現人數在兩百人以下的小教會,以及人數在四百人以上的大教會,還有人數介於兩百人到四百人之間的中型教會,三種教會的組織、決策、事工、牧者、問題、增長策略等,都不相同。我把這本書所描述的內容,與和平教會現況比較一下,就發現和平教會目前是介於由中型教會要邁入大型教會的過渡時期,其中有一些議題是值得我們一起來深思與討論的。
教會替每位牧長執與幹事買了這本 “以一不能蓋全” 的書,請大家一起來研讀。同時,我們請五位牧師傳道們分頭訪問,目前在台灣人數已經超過千人以上的教會,瞭解他們教會的現況與困難。我們預定在8月3日舉行一場讀書討論分享會。祈求上帝帶領我們,能夠學習如何在教會人數增加更多時,讓每位和平會友都能感受到有人陪伴與分享的幸福。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負傷的治療者

今年6月22日是今年教會長執、同工聯誼會的日子,此次以聯誼、交心、建立關係為主軸。因此,一開始先撥一部影片讓大家欣賞—幸福的麵包。這部影片是在描述一對青年夫婦從東京到北海道開了一間名叫「瑪尼」咖啡麵包店,片中配合北海道的四季陳述了四個故事,他們提供了一個「瑪尼」的空間,讓四個受傷的人來到「瑪尼」後得著療癒。故事雖然簡短,卻都叫人深感戚戚焉。
看完這部影片後,大家有些分享的時間,有位姐妹補充說明,在原著小說中女主角「理惠」,是在東京工作的上班族,她的內心是充滿憂愁和不快樂,甚至想要自殺,也就是說她的內心是負著傷來到「瑪尼」。
「幸福的麵包」讓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部電影叫「濃情巧克力」。「濃情巧克力」這部電影的背景發生在法國的一個寧靜的小鎮上,女主角「薇安」帶著小女兒,披著一件大紅色的風衣,來到這個只有黑白穿著的小鎮,所以引起許多異樣的眼光。薇安從家族中遺傳製作巧克力的天賦,透過她細心觀察鎮上人們的內在心靈需要,適時的送給他們巧克力。她幫助阿嬤與孫子重溫親情、她勇敢的捍衛受暴婦女…等,故事到最後她喚醒這個只守著傳統,卻沒有自由的生命,甚至連她自己也解脫家族的遺傳神話,走向繽紛的世界。
這兩個雷同的故事,主角原本都有被某個因素牽絆著,心中都負著傷,然而當她們用心去陪伴每個受傷的心靈時,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今天當我們看過「幸福的麵包」後,同工們也開始在思考:
如何讓和平教會的每位弟兄姐妹們有「幸福」感?
如何讓每位新朋友來到和平教會這個大家庭有「幸福」感?
我想,我們若能讓人們幸福,仍是承如盧雲所著「負傷的治療者」一書中所言:「祂藉著自己傷痕纍纍的身軀、帶來了健康、釋放和新生。故此,就像耶穌一樣,要宣示釋放的人(牧者),不單要護理自己和別人的傷口,還要讓他的傷口成為治療力量的主要源頭。
然而,我們的傷口是甚麼呢?不同的人已用很多不同方式述說過,諸如「疏離」、「分離」、「孤絕」和「寂寞」等字詞都是用以描述負傷狀況的。」(p86)其實我們深知,在我們的內心中多少有些不為人知的傷痕,然而我們若願藉著祂所帶來的新生,料理自己的傷口,也願同時準備治療他人的傷口。換句話說:我是負傷的人,也是治療的人。然不是說我們可以療癒他,仍是我們願意將負傷的人帶到祂的懷中,讓祂醫治且得釋放、得新生、得療癒。
因此「幸福」感,不外乎是當我們遇見神並被神療癒之後,也用心去看見每一個人內心的傷口,真誠的去關懷、陪伴,帶他們遇見神,讓神親自包裹他的傷口,使得著痊癒。
相信和平必成為「幸福」的大家庭。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夢想行動家

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問你自己,有什麼事會讓你充滿活力,然後就去做吧。因為這世界需要的,就是充滿活力的人。(神學家瑟曼)
上週主日下午在教會有一場由外展同工發起的午後夢想論壇,有三十多位同工與兄姐一起參與,分享所看見的需要、一起腦力激盪可以如何做、相互回應彼此的洞見與提議…,有具體可行的策略建議、有議題性的拋出、有需要繼續再思與觀察的、也有分享過往的見證…。席間外展同工做了逐字稿紀錄,作為日後我們可以慢慢實踐的可能和繼續討論與試試看的基石。茲將這些紀錄摘分次與大家分享:
外展同工引言:
為什麼會有夢想論壇?
首先呢,這論壇的開始是因為外展同工在為宣道年會的準備。去年宣道年會的講員與我們分享「看見需要」所以開始事工,但是若累了,就沒有力氣去做事工。會累可能是因為我們失去異象與方向,因此試想何不從頭來過,思考我們的需要,以及異象。希望宣道年會成為各個事工、肢體的幫助而非負擔。
    談需要
每個人看見的需要都不一樣,期待有這樣的時間,從我們的角度、群體、眼光來看教會的需要,如此來腦力激盪,但講出需要並非讓別人去做而已,而是大家一起來想想如何團隊事奉與同工。
前兩週同工靈修會看了一部電影「幸福的麵包」,馬尼咖啡屋的氛圍讓人覺得有安全感,因而帶來關係的療癒。關懷的行動更甚於言語的計畫。我們可以一起來想想看,期待我們教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氛圍。看見需求,談談可以做什麼,來取代「這沒有做,那沒有做」的負面氛圍,這是我們的期待。
大家談摘要:
1.今年聖誕節的主題為回家,何不宣道年會也以此為主題。
2.回家─營造教會成為「家」
-期待和平營造有家的感覺。
-「靈修會」:同工會累,需要靈修會,其實平信徒也需要,讓大家都有這樣一個信仰靈性的造就與激勵,使會友們能得牧養、培靈,安靜的心和靈。
-除了感動以外,教會應加強提供靈命的造就,感性上可以延續感動,理性上有真理的教導。讓初信者能深入地被造就。
-教會一樓空間使用:營造類似電影中麵包屋的氣氛,可藉由音樂、分享、食物等營造,期待硬體設備得改善。
-回家從認同做起,認同從認識開始。回過頭來說,若我們推動更多彼此相愛的活動,使我們有能量,由內而外地影響社區。譬如,推動讓所有人都能做教會導覽。金瓜石教會進行了一個事工,就是讓教會成為一個導覽的地方,讓來的人主動發問,藉此傳福音。青田的資源就是文化。像是教會做了很好的紀錄片,也有許多人想要來參觀,因此,導覽,愛我們的家,可以成為傳福音的起點。
3.長執同工可以看「幸福的麵包」分享與感動,我們信徒也希望可以有這樣的機會與時間一起看電影與分享。
4.大家在看影片時,有很多的感動,但事實上那個地方就是一個人想去的地方。我們是否也來營造那種「讓人很想要來」如同影片一般的地方(教會)。
5.瞭解青田社區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了解「我們的客群是什麼」,尋找符合這個社區特質的活動與接觸點。
6.建議宣道年會能夠結合新朋友歡迎會,邀請過去一年新朋友來參加,也訓練會友如何接待新朋友、後續接軌等活動。
7.如何讓鄰舍、路人願意走進教會?
-要先瞭解週間時段社區居民的動線,也許教會並不是他們會經過的路線。
-夏天天氣熱,教會因為開冷氣、大門都關上,門上只有寫「請拉此門」,如果門上寫「有冷氣可吹」,或許可以吸引人進來教會,如同巷口的國立編譯館和隔壁巷子的毛毛蟲基金會,有許多人在裡面吹冷氣、看書報。
8.在今天我看見一個教會從不同事工角度來整合的可能性,不再是各事工各自做,今天的論壇讓我看見:「整合與合作」是所期待的。有時會友不明白我們在做什麼,因此思考如何傳遞信息與透明化是很重要的課題。……………未完待續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夢想行動家

從前山中村落有一對兄弟,從小就夢想成為國家士兵,為此他們殷勤地練習射箭。果然射箭的技術愈來愈好,打獵時不僅可以一箭射中奔跑的山豬,就算是穿梭茂密樹林間的飛鼠也沒問題。因為射得準,他們能力遠近馳名,傳遍了附近的村莊。有一天,國王聽見這對兄弟的厲害,便寫信邀請他們兩位到皇城做為弓箭部隊的教練。這真是太好了,原本他們就夢想著能成為國家的軍兵,現在國王竟然親自邀請,而且還是軍隊的射箭教練。兩兄弟開心地回家準備行李,只見哥哥把隨身的衣物帶著,身上塞了幾天的乾糧和行路的旅費,背著自己常用的弓和箭袋就準備出發。
「哥,你難道就這樣去皇宮見國王嗎?」弟弟抬起頭問。
「是啊!」哥哥回答。
「可是你不覺得我們應該把最好的獻給國王嗎?我們還有幾天的時間,我想要把我射箭的準度再提升一些,那會更好。」弟弟認真的說。
「你說的也沒有錯啦!」哥哥想了一下,「但是我認為應該儘快到達才是最好的,應該不需要再花太多時間準備。」
「那如果國王失望了怎麼辦?」
「你怎麼知道國王會失望?」
「我不知道,所以我才要再鍛鍊些準度呀!這可是我們從小以來的夢想耶,失敗了怎麼辦!」
「我反而覺得不早點行動,對你我都不利。」
兩兄弟說了半天,意見不合,就決定分開行動,哥哥先走,幾個禮拜後弟弟接著出發。兩個人最後都到了國王那裡。
這個小故事提到兩個不同意見的兄弟,他們對於夢想的實現有不同的反應。哥哥是隨行隨學的即時實踐者,弟弟則是要萬事俱全的充分預備者。這個故事並沒有提到結局如何,因為有可能哥哥是對的,也有機會弟弟才是正確。有的人會批評哥哥太隨便,沒有周詳的計劃,沒有花工夫預備自己,實在太莽撞;有的人會論斷弟弟太完美主義,過份的小心,沒有足夠的信心。這兩種情況實在是我們服侍的實情,因為我們要不就是期待快快達到目標,要不就是花上許多工夫籌算和計劃目標達到的可能性。其實我認為這兩種情況應該要有適當的平衡,因為聖經同時告訴我們:要向著標竿直跑(腓3:14),同時要先坐下計算花費(路14:28)。
然而我覺得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要有一個夢想,一個清楚從神而來的夢想;換句話說,不論任何事工,都應該要有清楚的異象使命。像這故事中的兩兄弟,他們能殷勤地練箭是因為有夢想,他們能受到注意是因為夢想,他們能要求自己即時實踐或是充分預備,也是因為有夢想。保羅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9:26)因著有著清楚的異象和使命,保羅一生盡心竭力向外邦人傳講福音,遇見了任何環境的困難,猶太人的逼迫,教會弟兄姊妹的誤解,他都一心喜樂服侍。因他有著從神而來的夢想與異象。若我們的侍奉,都有這樣清楚的異象,我相信,不論是行政的事工,是團契的牧養,或是兒童的教育,都會帶出大大不同的火熱和動力。
我從神那裡領受的夢想是什麼呢?得著台灣,叫他們都作主門徒,歸於神。(太28:19,啟5:9)為著這樣的夢想和異象,神帶領我走拓植教會的路。拓植教會並不是容易的事,從許多前輩的口中聽到各種艱難,我也自知缺少經驗和人脈,各方面我承認是不足夠的。但是,和其他教會的事工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在夢想和異象中成就的服侍;既是上帝賜的異象,我就為主來夢想,勇敢和努力前進。我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算預備好了,可以十拿九穩地拓植教會,如果到那個時候恐怕太晚;但是我也不覺得要亳無預備就隨便開始,輕言放棄裝備的機會。不管如何,我知道這異象是神的心意,必能在神的帶領中一步步完成那美麗的夢想。
你領受的異象是什麼呢?在你服侍的崗位上你是夢想行動家嗎?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全新開始的青田營

今年的暑假是和平教會五年來第一次舉辦青田品格歡樂營。對於我們的同工而言,這幾乎是一種全新的開始,過往的營會傳承,比較屬於「傳說」而沒有實際的經驗,大部分的同工,都是第一次參與在這樣的營會中。這讓我想到聖經中的一段記載,是有關於重建聖殿的,這段經文寫著「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著讚美耶和華。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以斯拉三10-13)
當聖殿重建在立聖殿根基的時候,曾經見過舊聖殿的人,年紀已經都很大了,這些人在兒童、少年時期曾經見過舊的聖殿。但是如今,他們已經都是白髮蒼蒼的長輩了,舊殿只存留在他們的記憶之中。這些被擄歸回的人,我想他們應該常常在上帝的面前禱告吧!他們禱告的,是願上帝的榮耀再次地降臨祂的殿,他們能夠再次看到上帝的殿,成為祂子民獻祭、敬拜、禱告的殿。這些長輩,內心有一個期望,就是他們能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個禱告實踐。如同西面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路二25)這樣,他們心中的期望就可以被滿足了。
所以,當他們看到聖殿的根基被立定的時候,內心湧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他們讚美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然後,大聲呼喊,這呼喊聲音代表,以色列人對過去處境的一種情感流露,也是對上帝信實的回應。特別是那些長輩們,親眼再看見這殿的根基,呼喊已經不足以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動了,於是他們「便大聲哭號」。我們傳統認為,哭是小孩的專利,不哭是比較能控制情感的。甚至一個長輩見識過了這個世上的滄桑變化,他們的內心比較心如止水,不太容易再起大波瀾了。但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他們「便大聲哭號」。想像一下那個畫面,一群倚著枴仗,需要別人攙扶、髮蒼視茫的長者,喜極而泣,大聲哭號、老淚縱橫的畫面,我覺得那是令人非常動容的。
上帝沒有忘記以色列人,上帝沒有離棄他們,雖然經過那麼多的苦難,那麼嚴厲的管教。但是,上帝沒有離開,祂仍然帶領祂的子民回到耶路撒冷,讓祂的百姓得以來敬拜祂。透過聖經的記載,我們可以感受到當年以色列百姓在重建聖殿時的那種心情。
我想,許多的兄姐在回到和平教會第一次禮拜時,也會有這種感受,終於回到新堂禮拜了,內心實在是感動不已。同樣的,我們的教會不單是硬體的完成是足以感動人心的。我想,我們的事工,我們對福音的熱情,更是重要的。這個暑假,我們要恢復青田品格歡樂營,讓一群小孩子來到我們的新會堂,當看到近百名的兒童在我們當中,你是否也會很感動呢?我相信是的。所以,我們邀請您,替青田營禱告,求神的靈臨到這群孩童的身上,讓我們的同工所預備的課程能夠進入他們的心中,讓他們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讓這個營會能夠使孩子們,一生的生命得著改變。
請一起為青田營禱告。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有時 (There is a time)

上週主日週報刊登出我們計劃於2015年7月31日從和平教會退休。仁全執事在第三堂主日崇拜中為此禱告而哽咽。我也突然感到一絲離愁籠罩在心頭。主日崇拜後有不少會友前來表示關心、致意與挽留。讓我們的內心感到非常溫暖與感恩。過去我與和平教會的互動也一幕一幕浮上眼前…
1968年我考上台大醫學院,蒙上帝帶領來到和平教會。我在和平受到商牧師的牧養與栽培,在青年團契得到很好的操練與成長。和平長執們把我當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樣疼愛與呵護。我在和平認識了信貞姐妹,並且有機會一起在青年團契學習配搭侍奉。1975年大學畢業後,我前往馬祖服兵役,兩年後回到和平教會,1977年在商牧師的祝福下與信貞結婚。婚後由於搬到廈門街居住,就轉往南門教會聚會與服侍。1981年我當完台大醫院精神科總住院醫師。上帝感動我們舉家南遷到恆春基督教醫院服侍。我們距離和平教會也越來越遠了。我們在恆基侍奉時,和平成人團契曾經不遠千里,前來恆春探望我們,大家在主裡有很好的交誼。
1984年陽明醫學院韓偉院長過世, 1985年上帝感動在美國東安台福教會的蕭顯鐘醫師,願意返台到恆春基督教醫院接替我在恆基的工作,我們得以回應上帝的呼召,接受路加傳道會的差派,放下恆基醫療傳道的侍奉,舉家遷往美國洛杉磯巴沙迪那 (Pasadena) 福樂神學院,進修宣道學碩士,同時在東安台福教會學習當社青團契輔導。兩年後,完成宣道學碩士學位,1987年舉家遷回台灣。我成為路加傳道會全職總幹事,在台灣全國各地的醫院,巡迴訪問推動醫療傳道事工。全家又回到和平教會聚會,孩子們在和平主日學得到很好的教導與學習。
1990年恆春基督教醫院楊家謀院長因為猛爆性肝炎而必須住院休養,我接受路加傳道會差派,舉家再度遷往恆基侍奉。1989年東安教會高集樂牧師轉任台福神學院副院長,東安教會開始力邀我回去牧會,加上我一直期盼有機會再進修有關神學與精神醫學的整合。於是,1991年我們全家再度遷往美國,我先在台福神學院進修道學碩士,同時在東安教會學習牧會。並且有機會前往唐崇懷博士帶領的國際神學院進修神學碩士。
1997年在內人信貞姐的鼓勵與全力支持下,我隻身遠飛芝加哥,追隨我所仰慕的宣道學教授保羅希伯特 (Paul Hiebert),在芝加哥三一國際大學進修文化間研究博士。同時,台福總會差派我將已經暫停三年的松柏教會,再重新開始,讓我有機會學習拓荒植堂的功課。2000年松柏教會與母會瑞柏教會決定要合一,成為芝加哥台福教會,上帝讓我學習到兩間不同教會合而為一的寶貴屬靈功課。在進修博士課程時,我得到和平教會一位前輩的全力支持與鼓勵。他在去世之前,留給我的一句話是,如果上帝開路,盼望你能夠回到台灣傳福音。
1999年十月商正宗牧師從和平教會退休,和平小會派代表與我接洽,盼望我可以回和平牧會。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掙扎。一方面,能夠回到台灣傳福音,特別是回到我大學時期的母會和平教會牧會,是上帝所賞賜何等奇妙的恩典。另一方面,芝加哥台福教會剛剛成立,教會同工又遭遇到網路公司崩盤的經濟大衝擊,作為牧者的我實在無法一走了之。感謝主的恩典,董倫賢牧師願意從澳洲回來牧養和平教會一年,曾昭瑞傳道願意接續勉力牧養教會,和平教會就這樣等我到2005年一月,我們才回到和平教會,開始學習牧養侍奉。
在這一幕幕的往事中,我彷彿看到上帝的恩手,一路扶持帶領。讓我們從1968年大學時期在和平教會受造就與栽培,一直到2005年才又帶領我們回到和平教會學習牧養侍奉。我的一生都是在上帝的恩手中。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作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1)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昔在、今在、永在的聖靈

聖奧古斯丁在海邊散步,沉思天主三位一體的奧秘。看到一個小男孩在沙灘上挖了一個大坑,正用一個大貝殼把海水舀到這個沙坑裡。聖奧古斯丁好奇的問:「小朋友,你在做什麼?」小男孩回答:「我要把大海的水舀到這個大坑裡。」聖奧古斯丁聽了,頓時大悟。自言自語道:「原來我就如這小男孩,也想把無限的天主放到我有限的腦袋裡去。」
今天聖靈節降臨節後的第三主日,所謂聖靈降臨節,是在記念主升天後,第一個五旬節,也是猶太人慶祝莊稼初熟的節日。民數記二十八章26節「七七收穫節的第一天,以新收成的穀物作素祭獻給上主的時候,你們要聚集敬拜,不可做任何日常的工作。」因此,當時大家都聚集,因為五旬節到了。他們聚集在預備慶祝。
然而「五旬節那一天,信徒都聚集一個地方。忽然有聲音從天上下來,彷彿一陣大風颳過的聲音,充滿了他們坐著的整個屋子,他們又看見形狀像火燄的舌頭,散開,停落在每一個人身上,他們都被聖靈充滿,照著聖靈所賜的才能開始說起別種語言來。」(使2:1-4)
有些基督徒誤認為聖靈降臨節,即是聖靈的生日,五旬節那天聖靈這位神降下才開始工作。我們若回到聖經來看,其實不然,當耶穌在世時,他被聖靈帶到曠野去受魔鬼試探。禁食四十晝夜後,耶穌餓了。那試探者上前對他:「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命令這些石頭變成麵包吧!」耶穌回答:「聖經說:『人的生存不僅靠食物,而是靠上帝所說的每一句話。』」(太四:1-4)
另馬太福音三:16-17也有記載,耶穌一受了洗,從水裡出來,天為他開了,他看見上帝的靈好像鴿子降下來。落在他身上,接著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他。」
還有路加福音、約翰福音都有記載,有關聖靈的事。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聖靈是三一神,而不是聖靈降臨節後才有聖靈或聖靈才開始工作。
聖靈降臨不是聖靈的生日,不是那天開始才有聖靈,聖靈是三一上帝。然,三位一體又不是三位,那奧秘就如奧古斯丁所言。我們是無法將無限的上帝,放在我們有限的腦袋。
我們只能夠用信心,相信這位全能的三一真神,祂創造、祂救贖、祂同在。祂是至大無比的真神。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牧函:無牆事工(四)代禱守望

保羅曾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 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十二12) 關心和平出身的傳道人是我們教會的外展事工之一,也是我們教會長期以來所參與的宣道關懷與奉獻。每週四晚的禱告會,我們都為一位和平出身的傳道人或是宣道師代禱守望,也透過外展同工的聯絡與關心,瞭解他們的近況、詢問他們的代禱事項,使我們透過禱告參與在他們的宣道事工上! 陳文逸牧師是我們和平的老朋友,是「基督教鄉村福音佈道團」(簡稱鄉福)的總幹事。陳牧師是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人,因著上帝揀選的恩典,在年輕時透過姊姊介紹到台北和平長老教會青年團契聚會,在慕道及初信的階段,親身經歷聖靈改變生命的奇妙工作,一邊準備考試,也渴慕追求信仰。1985年考進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因著穩定的學生生活,加上住在教會的學生宿舍,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教會的活動,為教會團契核心同工,籌備福音隊,投入成人主日學。這段大學的生活為信仰打下基礎,也漸漸蒙生全職事奉的心志。 1990年在台南加利利禱告山尋求前面事奉的道路,認識當時於鄉福東石工作區服事的梁紀貞傳道,進而交往。1991年結婚,並辭去工作,加入鄉福團隊,進到東石工作區服事。在全職事奉中,感到系統神學裝備的重要,一年半以後1992年再進到中華福音神學院接受道學碩士裝備。在神學院一方面努力讀書,另一方面思索鄉村 福音工作的方向,如何選修真正對鄉村有幫助的科目。1995年7月神學院畢業再次回到東石教會事奉,並於1998年起接任鄉福總幹事至今。 茲將他們寄來的代禱信分享如下,願我們多些瞭解與禱告: 鄉福代禱信 親愛的代禱同工:平安! 今年19個梯次暑假雙語營非常需要您的代禱! (1)5/25全體輔導訓練。求神幫助每位輔導謙卑儆醒,預備自己的身心靈在最佳狀態,生命沒有破口,不讓仇敵有可趁之機。心靈眼睛明亮,聚焦於神;有敏銳的聽力和智慧,分辨主的聲音和世界的聲音,並且只讓主的話存留。 (2)每位輔導以正面積極的心靈面對營會的服事,不消極逃避,宣告靠主喜樂,勝過自我情緒和感覺!竭力保守心靈,即使生活忙碌,靈裡仍然平靜安穩。 (3)為19位營長祝福禱告,他們承擔最重的責任。求神賜下領袖的恩膏,在服事中有百般的智慧,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4)為組長禱告。他們同時要面對營長與組員,需要極佳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耐心,求神挑旺恩賜,使眾人的配搭如同一人。 (5)為組員禱告。與營長、組長有美好的連結,以謙卑束腰,順服帶領,看別人比自己強,除去互相較勁、嫉妒的私心,彼此欣賞、成全。 (6)有10個梯次是由100多位個別報名的輔導組成,團隊從陌生到漸漸熟悉,需要很強的凝聚力及委身,願每位輔導對自己的職份有清楚認識,並願意謙卑順服整體的安排。有9個梯次是以教會或團契集體報名的方式組成,平時已建立相當的默契與共識,盼望不因熟悉而鬆散,服事品質不打折,求聖靈更新的作為臨到個人與團隊。 (7)為國外團隊禱告,求神紀念他們付代價參與事奉的心志,把所需要的體力和創意,超乎所求所想賜下。也為領隊禱告,常常願意放下自己的想法,與台灣梯隊有合一的配搭,彼次得益處與建造。 (8)為第一次舉辦的褒忠國中禱告,宣告神所開的門無人能關,福音種子要透過營會撒在好土裡,學校屬靈空氣要被翻轉!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我們還在改革中

    和平教會在七星中會裡,算是一個頗受注意的教會,曾經有許多次與教會界裡的牧長同工談話,當他們聊到和平教會時,常常聽到別人對和平教會的形容是「程度很高」、「人才濟濟」、「素質很齊」、「進步很快」……等等之類的形容詞。姑且不論這是否真的是和平教會給外界的感覺或是這是其他牧長的恭維之語,基本上和平教會在其他牧長的眼中,大底上來說是正面、良好的評價,並且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客觀來說,和平教會並沒有特別去營造自己所散發出來的形象,而是自然而然,讓別人有這種觀點。可能是其他的人在遠處觀察和平教會,他們所產生出來的一種集體印象。身在和平教會的我們,自己看和平教會,不知道觀點是否會有所不同。我想,和平教會的弟兄姐妹長期在和平聚會,自然體會更深。同時,我們自然應該比外界的人更清楚、明白和平教會是一個怎樣的教會。不論別人怎麼好評我們,我們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因為我們相信和平教會的弟兄姐妹會認知到一件事,無論別人認為我們如何的理想,但是我們仍然有不完全的地方,從信仰的反省來說,我們是一間不完美的教會,仍然有更改進步的空間。
     這種感受,特別是搬回到新堂之後更可以感覺到。或許是許多兄姐對於新堂有很高的期待,也盼望經由硬體更新能夠讓和平教會帶給人氣象一新的感受。所以在這段期間,有不少兄姐對於和平教會提出改進的建議,這些建議也幫助了和平教會能夠因應會友對和平教會的期待。但是,有時候,可能有些立意良善的建議,並沒有辦法馬上實現,也需要兄姐耐心等候,但我們仍然努力在改進中。
      記得我在年輕時,我對自己的母會有不少理想的期待,也常常因為教會的政策而覺得挫折。後來去讀神學院,有機會去到各教會觀摩、學習,同時也聽到教界的牧長前輩分享。更深地感受到每個教會都有自己的優點特色,但往往也都有一些包袱、缺點。
     在神學院時,聽到老師稱我們長老教會是「改革宗」的教會,同時也是「改革中」的教會。意思是,我們是一間具有改革、進步、求新精神的教會,但是我們也承認自己是不完全、需要更新、變化的教會。我們絕不能自滿於現狀,而停滯不前,否則就失去了改革宗的精神,也不能成為改革中的教會。
      同樣的,如果我們說我們是「改革中」的教會,我們也等於是承認接納自己是不夠完全的教會,正是因為我們不完全,所以我們要改革,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面對教會現況的不完美。面對不完美,我們需要有一些的耐心、也需要更多的包容、給予多一點的時間與支持,好讓我們能夠朝著逐漸達到上帝所要呼召我們的目標前進。
       詩篇一三三這樣寫著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盼望和平教會也能給人如此和睦同居的感受,在這裡,我們一同來領受上帝的恩典、賜福,並且向我們的鄰舍、親友分享耶穌基督的愛,見證上帝的保守與帶領,使我們與他人可以共得這福音的好處。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奉獻袋改為奉獻箱 (Offering Bag to Box)

       2013年3月10日第710次長執會中,長執會決議,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收取奉獻。同時,由各委員會推派代表,成立工作小組,負責研擬由奉獻袋改為奉獻箱之配套措施與時程,提下次長執會報告並議決。
       奉獻箱配套小組由我負責召集,會務委員會趙國光長老、崇拜委員會謝佳吟執事,培育委員會黃瑞榮長老、外展委員會許信裕長老、關顧委員會鄭燦然執事,以及崇拜委員會江豐盛長老與孫愛光長老等八位同工,經過網路電函多次往返討論,並且在2013年4月21日由奉獻箱配套小組與崇拜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開會討論之後,對於和平教會要從奉獻袋改為奉獻箱,提出下列幾點建議,將於2013年5月19日第711次長執會中,提出討論並議決。
一、會友的宣導
     1.牧者在講台證道、週報牧函教導會友有關奉獻的意義、信心的功課、傳福音異象等。
     2.週報設專欄回答會友有關奉獻箱的提問,以及鼓勵會友月定奉獻與轉帳奉獻。
     3.合適場所張貼海報說明奉獻箱設置相關資訊,並鼓勵會友月定奉獻與轉帳奉獻。
     4.由招待同工協助幫忙回答會友有關奉獻箱相關問題。
二、奉獻箱設置
     1.目前市面上有投入型保險箱可以考慮採購使用。
     2.先在一樓靠近乙梯入口處設固定式奉獻箱。
     3.視情況需要考慮在三樓禮拜堂門口設移動式奉獻箱,主日禮拜時設置,禮拜後移走。
     4.將來若有需要再增設其他奉獻箱。
三、財務同工SOP
     1.奉獻箱須有兩個鎖與兩把鑰匙,由兩位同工分別保管,同時使用才開箱。
     2.請財務同工討論並決定擺設與移走移動式奉獻箱的標準作業流程。
     3.請財務同工討論並決定開啟奉獻箱收取奉獻之標準作業流程。
四、實施時程規劃
     1.所有配套措施都完成之後,由長執會議決開始實施日期。
     2.為了讓會友熟悉與接受奉獻箱奉獻,考慮有一段時間奉獻袋與奉獻箱同時進行。
五、其他配套措施
     1.奉獻箱附近準備足夠記名奉獻紙袋、郵局劃撥單、銀行無摺存款單供會友自由取用。
     2.考慮舉辦奉獻心得徵文活動。
       舊約的奉獻有兩種當納的什一 (申14:22-23, 28-29) 與兩種甘心的奉獻 (利7:12, 16)。新約主耶穌以寡婦獻上兩個小錢 (路21:1-4) 來鼓勵我們學習這位寡婦全然的奉獻,使徒保羅則是更進一步勉勵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2) 奉獻從物質的付出昇華成為生活的態度。盼望在和平教會從奉獻袋改為奉獻箱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再一次來深思有關奉獻的意義。
       如果大家對於奉獻袋改為奉獻箱的配套措施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大家把您的問題或建議寄给美月主任。請美月主任收集整理之後,轉給奉獻箱配套小組,好進一步研究與討論。謝謝大家。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耶穌升天節

今天是復活節第七主日—耶穌升天節。
聖經使徒行傳記載,耶穌被接升天。
「……..在升天以前,他藉著聖靈的力量給自己所選召的使徒許多指示。 受害後四十天當中,他曾經向他們顯現許多次,用不同的方法證明自己是活著的;他讓他們看見自己,又向他們講論上帝國的事。 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吩咐他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照我對你們說過的,要等候我父親的應許。 約翰用水施洗,你們卻要在幾天後受聖靈的洗禮。」 使徒們跟耶穌聚集的時候,問耶穌:「主啊,你是不是要在這時候恢復以色列國的主權?」耶穌對他們說:「那時間和日期是我父親憑著自己的權柄定下的,不是你們應該知道的。 可是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會充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 說完了這話,耶穌在他們的注視中被接升天;有一朵雲彩把他們的視線遮住了。 他離去的時候,他們正定睛望著天空。忽然,有兩個穿著白衣的人站在他們旁邊, 說:「加利利人哪,為甚麼站在這裏望著天空呢?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天,他也要怎樣回來。」(使徒行傳一:2b~11)
在這節慶中,我們可透過經文來思想幾件事:
一、定睛望著天空
門徒親眼看見,且注視著祂被接升天,那一定是從未有過的震驚,以致於他們看傻眼了,似乎是處在停格的狀況,因為經文告訴我們,門徒們定睛望著天空。「望著天空」停格多久,經文沒說。但是經文繼續告訴我們,忽然,有聲音叫醒他們 :「加利利人哪,為什麼站著望天空呢?」--於是他們才似乎醒過來,離開橄欖山。試想:多少時候,我們也如門徒一樣,竟站在原地望著天空,而忘記主復活後,曾說過的話。會有聖靈充滿我們,我們要從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主耶穌雖已升天,但並不表示祂離開世上後,就不再管我們了,不再與我們有關係了。而是誠如祂自己曾應許:「我要天天跟你們在一起,直到世界的末了。」祂雖升天,但已差派聖靈來住在我們每一個相信祂的人心裡,因祂是「以馬內利」的上帝。
二、今天聖靈是否喚醒了站著望天的你
你是否展開「為我作見證」的使命?
你是否想起,你曾蒙召的恩典?
你是否看見,鄰舍的需要?
你是否聽見,需要者的聲音?
抑或你還在望著天,看祂怎樣升天,等著祂怎樣回來呢?
三、回想主曾說過的話
回想主對你生命的呼召,你是否已行在呼召的路上,主耶穌對每個人的呼召都不相同,而正因著我們的不同,可以進到不同的人群、文化、地域中,讓不同的人們,皆可以聽到福音。
或主曾邀請你為祂作什樣的見證,而你又以什樣的行為來回應呢?人們曾因看見你的好行為,而願意相信耶穌基督嗎?
耶穌說: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試問你是否還站著望天?
願我們都願意「到」--以你的行動,「作」配得的呼召。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牧函:分享無牆事工(三)

保羅曾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
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十二12)

        關心和平出身的傳道人是我們教會的外展事工之一,也是我們教會長期以來所參與的宣道關懷與奉獻。每週四晚的禱告會,我們都為一位和平出身的傳道人或是宣道師代禱守望,也透過外展同工的聯絡與關心,瞭解他們的近況、詢問他們的代禱事項,使我們透過禱告參與在他們的宣道事工上!
        謝怡雯傳道是三年前曾經在我們教會實習的神學生,也成為我們宣道關懷的對象,當時透過謝傳道在大學時期社工的學經歷背景,幫助我們做了一些青田社區的查訪與瞭解,期待可以多些認識社區以利將來規劃社區福音事工。
        今她畢業之後與夫婿賴毅穗傳道領受宣道的呼召,年初時受台灣神學院與精兵協會差派至緬甸侍奉,並八個月大的幼子與母親也一同前往,可說是「至於我和我的家必定侍奉耶和華」的全家宣道委身。三月初賴傳道曾經在我們教會分享當地的宣道情況,那地的環境相當於四、五十年前的台灣,沒有柏油路的塵埃飛揚體驗耶穌風塵僕僕的腳蹤,傳統緊密的部落文化性衝擊著基督信仰,卻也是上帝呼召他們在那地耕耘所在。願我們一起舉起禱告的手為他們代求守望,並讓我們的視野出走到那需要福音的地方!
        茲將他們寄來的代禱信分享如下,願我們多些瞭解與禱告:

緬宣代禱信
各位關心緬宣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新年快樂(緬甸潑水節新年),希望大家一切安好。這一陣子村子異常的悶熱,焚風一陣陣吹來,讓人無處可躲。在雨季來臨前,恐怕還得面對這種氣候約三週甚至一個月,請大家為我們的適應禱告外,也盼望雨季快些來臨,好讓我們氣候和缺水現況得以改善。
事工進度與代禱:
1.緬語學習:目前由教會執事的媳婦擔任緬語老師,每週一~四恢復一小時半的學習。
2.當地中小學校授課
本學期我任教中二班比較喜樂,中三班一部分學生太皮,影響班上學習情況日益嚴重,請大家代禱,我也會想辦法解決。內人任教小一、四年級的情況仍未見好轉,她常感到灰心,請大家為她禱告。(內人補充:尤其是星期五清晨六點到九點,兩堂一乙班、一堂四乙班。若你們清醒著,請為我守望禱告,我常常思索如何用愛心與公平教導,很需要課室管理的智慧,我也已將此狀況分享給學校的教務主任,他們也有同樣的問題,但因為目前課室與老師都不夠,所以每一班的人數都維持在五、六十位一班)。
3.電子圖書館:假期後,第三梯次將於5 月開始培訓。
4.教會服事
從月初至今,信徒掃墓、追思、大壽與感恩禮拜不斷,本週更是天天都有。這裡的習慣是在信徒墳地和家中禮拜後,接著吃飯。加上等待的時間,一天常常花掉六小時以上。最令人害怕的是家家戶戶都要求賴特與我母親出席,看著他們一老一小陪我們在烈日下趕場(機車四貼),有點心疼。
5.家庭狀況
(1)身心方面:賴特長牙了(哈買兩齒),所以可能連帶著三不五時的拉肚子,但一切都好,而且也能慢慢走了。他現在隨著曝光次數增加,教會信徒、學校老師和店鋪老闆娘都相當疼愛他。這要歸功於我母親常常抱著他出去串門子、逛街,就連路人也忍不住駐足圍觀(沒看過這麼白的小孩)。
(2)我和內人最近有點恢復戀愛時期的狀態:「大聲溝通」的次數增加不少,有些是小孩的教養,有些是事工上的意見不同。不過,前幾天有好轉一些。
(3)特殊代禱:感謝主,電話可以接通與撥出了。我的傳道師工作報告完成了,希望送件審閱與中會資格講道的安排順利。
請繼續為我們全家禱告,服事需要上帝的智慧與力量,身心靈健壯。
以馬內利   宣教士夫婦2013/04/22 21:30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主日學與我

        由於我是高一時才開始接觸教會,所以,在我小的時候,我沒有上過兒童主日學的課程,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兒童主日學的課程。勉強來說,與兒主最早的關係,是來自於由於當時教會的會友住的蠻散開的,兒童主日學上課的時間,又比主日禮拜還要來得早。所以一般的爸媽都無法那麼早將小孩送到教會來上主日學,於是每個禮拜天早上八點,教會都會派出兩台娃娃車,分成四個車次出去各地,接送要上主日學的小朋友。但是司機沒有辦法下車去接小朋友,需要有個隨車的青年去接小朋友。所以,身為一個高中生,我能做的就是每個禮拜天早上,八點多的時候到教會,與司機阿伯一起到各個會友住的地方去接小朋友。當然了,常常會遇到很多小朋友在禮拜天早上睡得很晚,起不來,所以,到他們家門口去,常常白跑一趟。那時,我是教會主日學娃娃車的隨車「小弟」,也算是我最早開始參與在兒童主日學的服侍。說真的,每個禮拜天那麼早起床到教會,真的蠻辛苦的,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基隆的雨天又溼又冷,七點多就要起床趕到教會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真正開始在兒主裡面服侍,是大學期間的夏季學校(類似我們的青田營)。因為平常的主日學老師,並沒有放暑假,所以教會裡的夏季學校其實是很缺老師的。每年舉辦夏季學校時,都需要請教會的青年來大力幫忙。所以,夏季學校也是我對兒童事工的「實習」。我印象很深,我第一次帶班主講的信息是以斯帖,那個時候,每個小朋友都爭大眼睛很仔細聽著以斯帖怎樣得著王后的位份,又如何幫助以色列人脫離仇敵的計謀,使整個民族得以保全,小朋友專注的神情,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
        後來,我才慢慢地有機會參與在教會每個禮拜天早上的主日學教學,那個時候的主日學的學生其實是很容易黏著老師的,我也覺得自己一下子就得到學生的信任,與他們建立很好的關係。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有沒有覺得很累,或是很辛苦,我如今完全沒有印象了。所留下來的記憶,就是學生與我很親密的互動,我與學生之間有美好的關係。算一算,當初那些小朋友,如今也個個都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了,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可以是別的小朋友的主日學老師了。我當年的主日學學生,現在還會常常在FB上面留言,給我加油打氣。不是要感慨時間過得飛快,而是覺得,其實就是付出一些時間,陪著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與他們建立關係。但是,那種關係,就變成忘年之交。這或許是上帝給我在世上就得到的回饋吧!
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的主日學也一直需要老師,需要有人來陪伴他們成長。我必須承認教主日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付要付出時間、耐心、也要付上一些代價。但是,這樣的服侍卻是有意義的事。當我們真實地去關心他們、與他們建立關係,很自然的,看見他們對我們的回應。雖然不是物質上的,但是卻有一種心靈的喜悅。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如果你也有負擔與感動,盼望你可以將這樣的感動放在禱告中,求神幫助你,能夠將時間分別出來,委身在這群孩子的身上。當我們看見他們在信仰中的成長與改變,會發現當初的許多付出、辛苦都是值得的。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母親的眼淚 (Mother’s Tears)

      母親節又快要到了,這是一個提醒我們向母親表達感恩的日子。最近我唸到一篇有關母愛的英文文章,我有很深的感觸,嘗試將這篇文章稍作修改之後翻譯成中文,在此與大家分享。
有一個小男孩問他的母親:「你為什麼哭呢?」
母親告訴他:「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小男孩說:「這個我不懂。」
母親將他抱起來,說:「你永遠不會瞭解的。」
後來這小男孩問他的父親:「為什麼媽媽會無緣無故就哭呢?」
父親回答說: 「所有女人都會無緣無故的哭泣。」
這個小男還長大了,還是搞不懂為何女人會哭泣。
最後他打電話給上帝。當上帝接聽電話時,他問道: 「上帝,為何女人那麼容易哭泣呢?」
上帝說: 「當我在創造女人時,我把她創造的非常特別。
我把她的肩膀做的非常強壯,可以承擔全世界的重擔,又很柔軟可以給人安慰。
我給她內在的力量,可以忍受生產的痛苦,以及來自孩子們多次拒絕的傷害。
我給她堅韌,當大家都放棄時她還是能夠鍥而不捨,甚至在自己生病或疲憊不堪時還能夠照顧全家而不會抱怨。
我給她靈敏的心,不管在任何處境之下,還能愛她的子女,甚至當子女傷害她很深時還是愛他們。
最後,我給她眼淚。在必要時,她隨時可以流下她的眼淚。」
上帝說: 「我的孩子,女人的美麗不在於她所穿的衣裳,或是她的迷人身材,或是她的滿頭秀髮。女人的美麗是在她的眼睛。眼睛是靈魂之窗,讓我們看到她內心深處的愛心。」
       聖經中有很多流淚的母親,當夏娃知道該隱殺死亞伯,被耶和華驅逐到伊甸園東時,相信夏娃為亞伯與該隱流了很多眼淚。當亞伯拉罕被撒拉逼迫,將夏甲與以實瑪利趕出帳篷,在別是巴曠野迷路,夏甲眼見兒子以實瑪利快要渴死時,忍不住放聲大哭。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因為婚後長年無子,被妾毗尼拿譏笑,到示羅耶和華約櫃面前痛哭祈求,甚至引起祭司以利的誤會。當耶穌降生在伯利恆時,希律王為了要勦滅耶穌,下令將伯利恆附近鄉村,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兒全部殺死,很多母親因此痛哭。當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他的母親馬利亞站在十字架下面,親眼看見自己所寶貝的兒子,在痛苦與羞辱中,逐漸死亡,她的心如同被利刃所刺透,低聲飲泣。
       讓我們感謝上帝,賞賜給我們每一個人一位深愛我們,也常為我們流眼淚的母親。讓我們學習能夠更體諒我們的母親,尊重他們,關照他們,常常為他們禱告,求上帝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尊神敬祖--追思三禮

      每年的清明節,教會都會舉辦別世親人的追思禮拜。今年教會於4/12(五)在五樓禮拜堂舉行。
      為何教會在清明節需舉行追思親人的禮拜?基督教長久以來似乎一直被認定為不祭拜祖先,不追思先人,因著不祭拜、甚至被認為是不認祖宗的「教」。
今年的追思禮拜程序中,特別用了2005年客家聯合敬祖大會的追思三禮,其內容經蔡茂堂牧師略為修改,去年蔡牧師已帶過一次追思三禮,而今年是第一次於別世親人追思禮拜中沿用追思三禮。
      在華人的傳統裡,祭祖對一個家庭或家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一個不祭拜祖先的兒、孫是會被釘上「不孝」之罪名。因此對過世的祖先,兒孫們每年至少在清明節必須掃墓,到祖墳上香,以示感念之意。
      然而,很遺憾的是,當基督教傳入華人社會時,因未能徹底了解華人的傳統、華人的禮俗(風俗習慣),即對祭祖問題給予全盤否認、排拒,將祭祖等同於拜偶像,而引發了不必要的緊張。甚至許多的悲劇,造成基督教被污名化、誤會、引人反感,例如指稱--基督教是洋教,是悖祖的宗教……。
      基督教當然不是什麼悖祖的宗教,基督教與敬祖並無衝突,基督教相信獨一真神,所以不把祖先神格化,但卻尊敬他們,感念他們代代相傳、養育之恩。
因此教會今年的別世親人追思會中特別安排尊神敬祖這部份,以追思三禮,來表達基督教仍是追念我們的祖先的宗教。
      在追思三禮的一開始,第一禮:倒水禮—即是「飲水思源」,藉此表示我們追思祖先是至根源,也就是人類的創造主—上帝。我們是從上帝創造人類到我們這一代,如此世代相傳,雖然我們已不認識我們的祖先,也不曾謀面,但我們並沒有忘記他們,且心懷感謝地紀念他們。
     追思三禮的第二禮是獻花禮--「萬世流芳」,我們感謝神,讓我們的祖先留下美好的德行。也祈求神,常幫助我們能夠學習他們好的模樣。又求上帝幫助我們因信耶穌基督,而能學習耶穌愛人、奉獻、犧牲的精神。讓我們也能留下真美善的腳蹤給我們的子孫效法。
     追思三禮的第三禮是點燭禮--「榮神益人」,我們的祖先也曾在他們的世代燃燒自己,留下光明給我們。基督也要我們在世上作光,這光且要照在人前,好讓人們看見,讓人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因此基督徒在世上,行事為人唯有榮耀上帝,幫助他人為己任。
     盼望在清明的季節裡,我們基督徒可以參與家人、家族進行「掃墓」的這項家族活動,不會讓未信的家人及家族因為我們的信仰,感到格格不入,認為我們無法融入掃墓這項活動。
     願上主幫助我們存謙卑的心傳福音,且在未信的家人及家族面前為主作見證。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分享無牆事工(二)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
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弗2:17-18)
       
        上週主日下午外展委員會進行了第一場「一樓大廳招待志工」培訓。感謝主!我們有四十位兄姐報名參加這個侍奉。到底這個侍奉是什麼?有一首盛曉玫的創作詩歌「我看見神的愛」可以說明這個侍奉。歌詞如此說:「我看見神的愛,在溫暖的陽光,我看見神的愛,在澎湃的海洋,我看見神的愛,在憐憫的心腸,我看見神的愛,在你我的臉上。在每個微笑,在每個擁抱,在每個祈禱,我能看見神的愛。在每個微笑,在每個擁抱,在每個祈禱,我看見神的愛。」
        是的!「一樓大廳招待志工」讓我們的芳鄰、路客、賓客有機會看見神的愛、接觸到神的愛,當他們經過或是來訪時,志工們的微笑臉龐、招呼問候、協助引導中,感受到愛!也誠如保羅所說:「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弗2:17-18),以愛相待,在接待客旅中,我們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是上帝所預備的,使我們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天使!
        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4/14(日)下午1:30在一樓大廳還有第二場的培訓,內容是:招待禮儀、器材使用、AED/CPR、緊急事件處理、基要簡答。歡迎大家報名參加,錯過第一場的兄姐同工,沒關係!外展同工已經有錄影,可以提供給大家回家觀看予以瞭解!以下向大家簡介這個侍奉的內容與注意事項,並請大家為此事工代禱,讓我們這些「微笑志工」成為祝福、成為天使,也接待了來自上帝的天使!

志工侍奉時間
週二~週六 / 兩段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
志工任選天數和時段、固定時間

志工侍奉內容
1.燦爛笑容、平安使者
2.歡迎來訪、把關請坐:鄰舍、路客、賓客…。
3.大廳佈置、茶水招待:擺放桌椅、播放音樂、單張整理分類、書報刊物/海報擺放、咖啡機、點心…。
4.介紹教會、場地引導:教會簡介、影片播放、活動聚會引導
5.訪客記錄、活動報名:留名卡、週報、活動DM/報名表、福音單張
6.機動協助、臨時事工:AED借用與使用、協助辦公室臨時需要人手:週報夾頁、刊物折疊…等
7.辦公室與警衛:突發狀況聯絡辦公室或請警衛協助

志工注意事項
1.主日禮拜任命受職背心
2.安排固定值班侍奉時間
3.值班侍奉要簽到/退、請假提早告知
4.侍奉時穿著招待志工背心
5.閱讀每週週報、瞭解教會近期活動
6.熟悉一樓大廳場地與器材
7.有事call辦公室、協助辦公室臨時事宜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擁有復活生命

家在花蓮鄉村的我們從小就要和父母親一起種田,由於小時家裡並不富有,田地也不算大,大部分經濟農作都是自己人工種植。我還記得有一次父親會去農會買入一批已防蟲害的玉米粒,一家大小每人提起一桶玉米,穿上長袖、長褲和長統膠鞋,在已經犁好的田裡,一行一行地種玉米。大概是考量成本的關係,我們種玉米並不像電視影片一把向外撒開,而是在固定的距離放下兩、三粒玉米後,然後用腳輕輕撥土把種子蓋住。這種種植法很費工,但至少可以清楚估量購買種子的數量,又可以防止斑鳩和野雞啄食。這樣,種植之後大約兩個禮拜就會看到整遍玉米田冒出綠色的嫩芽;生機勃勃的田園總是會讓人有樸實的喜樂。
耶穌是一位能善用生活語言的拉比,他以在地農民熟悉的農務經驗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耶穌面臨苦難的前一刻,他講了一個簡短的比喻,不久後他如同比喻所說的,走上各各他,並且死在十字架上。然後耶穌不是死了,而是像麥種或玉米粒一樣死在地裡,卻在地裡重新活過來,並且欣欣向榮。感謝上帝,耶穌復活了!
耶穌的復活可以給我們個人小小的省思。一般基督徒會說,耶穌的復活是見證祂戰勝死亡,同時也帶給我們復活的盼望。的確,復活在基督裡是很美麗、真實的應許。不過,除了戰勝死亡和復活盼望,復活的耶穌有沒有因著他的死,而活在我們身上呢?所種的若是麥子,照理來說,應該長出麥子,所種的若是玉米,就應會長出玉米,那麼,耶穌生命的種子在我們身上種下,我們的身上是不是擁有像耶穌的復活生命呢?
除了個人省思,教會群體對耶穌復活的生命亦應該有所省思。當耶穌受害死在十字架上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上帝國的事。」(徒1:3)接著,在耶穌升天之前,向眾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耶穌復活不僅是對個人有意義,同時也宣告凡跟隨他的人應有呼召與使命,因為「你(天父)怎樣差我(耶穌)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門徒)到世上。」(約17:18)換句話說,耶穌期待基督徒不是僅自己得到十字架和空墳墓的愛就好,還希望基督徒能夠像他一樣,走入世界並落在土裡面,埋入,發芽,然後再長出許多子粒。教會其實就好像一株玉米,在上帝愛的當中漸漸成長,經過日曬和雨水,以及農夫辛勤的除草和施肥,最後厚實茁壯,長出一根根的玉米穗。這株玉米經過上帝的恩澤和農人的努力,若是將玉米穗上的飽滿的玉米粒收起來,放在倉庫裡不去使用,最後一只有腐爛和生蟲一途。但是若將這子粒好好地種在某個空地上,就有機會再長出許多相同茁壯的玉米。和平教會是一間擁有復活生命的教會嗎?
和平教會的拓植事工給了一個實踐復活生命的機會,因為我們教會不僅是領受恩典而豐富強壯,同時希望可以成為落入土裡,發芽生長,再結出子粒的復活生命的教會。今年三月三日小會通過南港地區的拓植提案,目前正和七星中會及北四區積極交換意見中。南港區過去一直是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然而現在正急速發展,可以預期將來人口的增長必然帶來大量的福音需求。在慶祝耶穌復活的今天,在思想復活對我們個人意義和教會意義的時候,我們的弟兄姊妹當中是否有願意和拓植團隊一起試試看,學習像耶穌受天父差遣,以實際行動落在南港的土裡,埋入深處,然後經歷上帝讓生命發芽生長的奇妙?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你也可以參與在其中


和平教會在建堂期間,已經超過有四年沒有舉辦青田兒童夏令營了,說起來,很多人都成了沒有經驗的生手。今年新堂完成,我們要來好好來準備這一個必須付上高度人力、時間、精神的營會,對同工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挑戰。過往兒童夏令營被認為是兒主老師、青少年的事工。他們很辛苦、很忙,花了很多時間辦了一個營會。但是,有沒有可能,這個五天的營會,也是我們可以一同參與的營會呢?
今年我們暑期的福音隊,目前暫定要前往烏來的福山、下盆兩間泰雅族的教會,這兩間教會小小的,人不多,似乎不需要動員到大批人力去服侍。但是我們計畫邀請金華國中的四十位服務社同學一同與和平教會的青契、少契學生共同出隊。福音隊以往也被認為是「青契」的事工,與大多數的教會弟兄姐妹似乎是比較不相關的。
但是,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和平教會的福音隊,已經不是單純的「青年福音隊了」越來越多的教會長輩,安排他們的時間,請假參與在福音隊的侍奉中,有些人幫忙煮飯、採買、打掃環境甚至投入教學的課程中。真的很感謝這些願意把時間分別出來的兄姐,他們讓這項服侍成為所有弟兄姐妹共同的服侍。
今年我們要在和平教會舉行回到新堂的第一次兒童夏令營,我們期盼的,不是有很多學生而已,我們盼望的,更是有弟兄姐妹一起來參與。我們盼望這是全教會弟兄姐妹一起參與的事工,從行政支援的報到、分發名牌、點名。到進班帶課、主持分班討論活動,或是帶領小朋友在青田街的導覽安全維護。甚至是協助準備午餐、點心與幫忙環境的清潔,這些都是有心就能夠參與的。
這一次的福音隊,我們計畫結合金華國中的服務社團,前往福山、下盆進行社區服務。除了與以往一樣以兒童課輔為主,同工我們還需要帶著一群國中生,到社區中,進行社區服務。盼望我們去到當地進行一個營會,不單單是去與當地的小學生互動,而是能夠深入社區的各個角落,給予適當、實質的幫助。雖然我們能做的也許有限,但是很希望從中,我們能夠有不同的學習機會。
在這當中,包括出隊編組、人員的掌握、環境的整潔、協助簡單的農務學習、每日餐飲的準備、學生課業的輔導、戶外活動的設計…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弟兄姐妹來參與的。由於福山是距離和平教會約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可以當天來回,不必住宿。(事實上我們也可能沒有那麼多空間可以住)所以,如果能三、五會友揪團前來支援,對於出隊的同工,就是極大的幫忙。可以讓我們專注在帶領小學生、與金華國中的學生上面。
在青田兒童夏令營與福音隊當中的許多的工作,並不一定要求全程參與,而是能夠來一天,就可以支援一天,只要做好事前的規畫、事工安排。很多人是可以一起來短程、
分程參與的。我們盼望這樣的服侍,不僅僅是年輕人的服侍,也同時是全教會弟兄姐妹的服侍,大家能夠挪出一點時間來參與、關心、投入,會讓我們的禱告更不一樣,也會讓我們從傳聞中有這項服侍,成為參與在服侍其中。我們歡迎您來參與,若您真的有心,請留意近期的教會週報。再與培育委員會的曾牧師接洽。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奉獻袋與奉獻箱(Offering Bag and Box)

當我唸臺大醫學院時來到和平教會,就我記憶所及,舊禮拜堂大門入口,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奉獻箱。但我幾乎沒見看過任何人,將奉獻放入那個奉獻箱。印象中和平教會,一直都是在禮拜中使用奉獻袋,來收取會友的奉獻。我也從來沒有認真深入的去探討,關於使用奉獻袋或奉獻箱,這兩者的意義與差異。
2005年我們接受和平教會小會邀請,離開美國芝加哥台福教會,返回和平教會牧會。我發現,在第三堂禮拜,用奉獻袋收取會友奉獻時,投影片上會出現這些字:奉獻是基督徒感謝上帝恩典的一種回應,通過奉獻,我們回應上帝在生活中的引導、保守;回應上帝在主日禮拜中的同在;同時也回應主日所領受上帝話語的教導。若您是新來的朋友或仍不清楚奉獻意義的請無須奉獻。我感到規劃第三堂禮拜的同工,對於用奉獻袋收取會友的奉獻時,對於新來的朋友或是福音朋友,可能會感到壓力或對收取奉獻產生誤會,做了很貼心的說明與教導。
教堂改建時,為了考慮遷回新堂後,禮拜中若繼續使用奉獻袋收取奉獻,需要更多司獻同工,同時收取奉獻時間可能會延長,我在2012年8月5日第511次小會中提出是否在遷回新堂後,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收取奉獻。小會經過討論之後,決議維持奉獻袋收取奉獻。遷回新堂以後,負責安排司獻的執事在2013年1月13日第709次長執會中,再次提出是否考慮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収取奉獻。由於該案在小會已經討論並議決,因此,決議請小會就此案再議。
在小會與長執會的討論中,我發現大家對於奉獻袋與奉獻箱的使用,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因此,我特別向台灣神學院禮拜學蔡慈倫教授,新約神學鄧開福教授,教會歷史鄭仰恩教授請教,有關奉獻袋與奉獻箱的禮拜學、神學、與教會歷史學等相關的資訊。我將從三位教授所得到的資訊內容整理如下:
1.聖經中並無使用奉獻袋收取奉獻的記錄。舊約是把奉獻給耶和華的祭物獻在祭壇上面(代上16:40),或是納入耶和華殿中的府庫 (王上7:51)。新約中記載主耶穌誇讚一位寡婦將兩個小錢投入銀庫 (可12:41-44)。這可以視為奉獻箱的前身。
2.初代教會的禮拜程序中,並沒有收取金錢奉獻的項目。當代禮拜中的奉獻(Offering),是會友把家裡所預備的餅與葡萄酒,拿到神職人員面前,接受祝福後,作為聖餐使用。一直到十六世紀馬丁路德與加爾文宗教改革時,都還沒有在禮拜中使用奉獻袋,收取金錢奉獻的記錄。使用奉獻袋收取金錢奉獻從何時何地開始,目前找不到歷史記錄。
3.根據鄧開福牧師的觀察,歐洲大陸的教會大多數使用奉獻箱,英國教會有使用奉獻袋,非洲的教會則是在禮拜中,會友排隊唱歌跳舞,到講台前面奉獻。
4.三位教授都建議,各教會可以視情況,決定採取奉獻袋或奉獻箱來收取會友的奉獻。
2013年2月3日第517次小會中,我將請教神學院三位教授所得的資訊向小會員報告,小會經過更詳細討論之後,議決將此案交給下次長執會討論議決。2013年3月10日第710次長執會中,很多位長執就奉獻袋與奉獻箱的比較與利弊發表意見。最後經由不記名投票,長執會以些微票數差異決議,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收取奉獻。同時,由各委員會推派代表,成立工作小組,負責研擬由奉獻袋改為奉獻箱之配套措施與時程,提下次長執會報告並議決。
法國改革宗教會有一句有名的格言: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翻成中文是改革宗教會永遠在被改革中。當我們教會面臨從奉獻袋改為奉獻箱的改變時,求上帝帶領我們,讓我們大家能夠再一次認真,並深入思想有關奉獻的意義,並且讓我們都能夠,從單一金錢的奉獻轉為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12:1-2)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分享無牆事工(一)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弗2:17-18)
每一個基督徒都接受了一個重要的恩典任命,就是勸人與神和好,傳和平的福音。我們教會領受了一個使命,就是成為萬民的祝福,從M1到M4,從猶大全地—青田社區開始往外拓展,「廟埕」概念的異象與事工是我們目前正在思考、學習與尋求的。廟埕的想法顧名思義是希望教會成為一個「無牆教會」是友善和張開雙臂歡迎社區朋友、會外朋友、福音朋友,都能在上帝的家門口駐足並進門來,成為上帝家裡的人。在禱告與思考如何規劃時,發現許多的機構和事工,我們先稱他們為「無牆事工」,讓我們接下來的每個月,一起來發現和學習。首先跟大家介紹的是香港九龍的「禧福協會」:於1997創立於香港九龍,是一個基層福音事工機構。
1.名義與精神
「禧福」之名稱源自路加福音4:18-19「主的靈在我身上,因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2.禧福的使命
是要訓練神的子民,得著聖靈大能及恩膏,又讓禧年整全的祝福轉化貧窮的社區,並催化教會同樣將整全的福音傳給貧窮人。
3.禧福的目標:
是幫助神的子民及教會經歷聖靈的大能,在四牆之外延展神國多方面的豐富及祝福。是叫窮人有福音可聽,廣設基層信徒群體。天國福音是整全的,不只叫人的靈魂得救,亦叫他們身心靈得飽足,生命喜樂跳躍,家庭、職場滿有和諧,社會各種的不公義被消除。「禧福」這名字亦遙望聖經所預言的千禧年,然而此日臨到之前,福音必先要傳遍天下。因此,「禧福」以宣教為重,以神國降臨為念。
4.禧福的事工之一二:
(1).無牆教會「耶穌幫」
禧福於2009年在荔枝角道公園成立為露宿者而設的無牆教會「耶穌幫」。其中多有黑社會及吸毒背景,自暴自棄,亦被社會遺忘。他們無論思想,情緒、人際關係、人生目標等都不健康。「無牆教會」帶他們到耶穌面前得幫助,生命變得健康。在這個為露宿者而設的教會中,流浪者被接納,被了解,不感自卑,可以重新做人。信主的過來人,從前如何「跟大佬」,現在就如何「跟耶穌」。他們組成「耶穌幫」,用著自己的經歷,幫助其他露宿者重建生命。他們的口號是:「生命要健康,去搵耶穌幫﹗」
無牆教會的聚會:每週日黃昏5:30~6:30pm,他們招聚了約60-70位露宿者一起在公園中聚會。當中有派飯﹑敬拜﹑聖經訊息分享。成立「耶穌幫」無牆教會,這些年來已有12位露宿者受洗歸入教會。
需要信仰栽培及生命成長:這些在生命中經歷了很多破碎和坎坷的過來人,要他們信主已很不容易;在信主後的信仰歷程也是起起跌跌,比平常人需要更多時間和經歷更多掙扎,才讓生命重新被神扭轉。為此,「禧福」更是藉著小組教導,從身、心、靈、社交四方面的操練,幫助他們帶來生命改變。設立門訓,培育有潛質的過來人成為門徒,建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關愛關係。
需要危機處理:當中若遇到高危險個案,「禧福」安排個別輔導及跟進。另外,「禧福」還設有「盼望之家」及「貴重之家」,讓願意接受被神陶造生命的露宿者入住,在彼此扶持的群體中改變生命。
邀請教會加入:為發展更多服侍點,禧福與許多教會及團體合作,開拓更多服侍點,在其他地方發展無牆教會「耶穌幫」。
(2)公園事工:
- 無牆兒童教會:週日下午2時至5時:露天補習班﹑遊戲﹑聖經故事。
在香港旺角地士道公園週日有五十多名孩子在玩耍,很多都來自新移民家庭。為此,禧福協會開始了露天補習班給他們,約有25名孩子參加。孩子們很喜歡牧師,甚至張開雙手,熱情地奔向他,高聲喊著:『耶穌!』。原來,我們代表著耶穌服事他們,他們便從我們身上感受到耶穌的愛。
除了孩子們非常享受這每週一次的快樂時光,家長亦向禧福同工表達感謝。其中有家長表示,她的孩子才來參加幾個星期,行為舉止就乖了許多呢﹗
露天崇拜:週日下午4時至5時:為長者及一眾婦女而設的無牆聚會,有敬拜、宣講信息、見證、禱告服事,讓耶穌的愛吸引這些會到公園不會到教會的福音朋友們。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屬靈的家--需要你(妳)

有一個家庭,家中有四個小孩,有一天孩子們的都爭著對母親說 :『媽媽我愛你』。

大兒子以利說 : 『沒有人比我更愛媽媽,因為我最大,我愛媽媽最久。』

老二安娜說 : 『我更愛媽媽,因為我是家中惟一的女孩。』

老三雅各說 :『媽媽,我非常喜歡你,如果有熊追趕你,我要一槍把牠打死。』

最小的撒母耳說 :『媽媽,我愛你,但我不知道要怎麼說。』說著兩手抱著母親的頸項,親她的嘴。

接著其他三個孩子都和母親親嘴。母親說 :『很好,孩子們,我很高興聽你們說愛我。』一會兒,門鈴響了,郵差送來一封信。孩子們都搶著要將那個遞給母親。母親拆開信,讀完以後說 : 『這封信很要緊,必須立刻回信,今晚要送到郵局。誰願為我送去?』

以利望望窗外並說:『現在外頭正在下雨,而且我還有五個算術題要作,這信能不能留到明天上學之時再一道送去呢?這樣不是很方便嗎?』

二兒子雅各也望望窗外並說:『現在天已黑了,又下著雨,我不想出去』

老三安娜心想:『我是女孩,媽媽不會讓我去的,況且以利和雅各不都在家裡嗎?媽媽應該會叫他們吧!』

此時,母親寫好信出來,看見孩子們都在做自己的事;唯獨小兒子撒母耳已經穿好靴子和雨衣,並望著母親。 母親把信給他,對他說:『外面下雨,又冷又黑,你自己去不怕嗎?』撒母耳回答說:『媽媽,我不怕,因為我愛妳。』

你們想,哪個孩子是最愛母親的呢?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像這四個孩子一樣,爭著向上帝說:『我有多愛祢。我是多麼的深愛祢給的屬靈的家,然而我們是否也同時審察,當主向你說:『誰願為我而去!』時,你是否會輕易的講出一串長長的理由說:『我不方便,現在不方便為祢而去,等我……等我……較方便時,我一定會盡力為主作牛作馬。我一定會為主的家付出,那怕是付出任何代價,我都願意,但不是現在…….而是我方便的時候。』 『然而上帝的時刻表,往往與我們的時刻表不盡相同,因此,你願意相信上帝的時刻表比你的更美善嗎?還是你堅持你自以為是的時刻表呢?

屬靈的家需要你,上週教會舉行和會時,偉華長老報告說 : 『我們從三百坪的教會到現在一千五百坪』,試想,主的屬靈之家會增加多少工作量呢?再來,我們盼望我們的屬靈之家能增加到千人,若真如此,我們這屬靈的家,豈不更加需要關懷服侍的同工呢?因此今年,教會的重點事工就是要成立小組,讓每個弟兄姊妹來到這屬靈的家時,都能被關懷,都能感受到溫暖的支持,都能讓人進到這屬靈的家中,與這家中的人建立情誼,成為一家人的關係。在這裡可以放心交託,可以學習成長,願意體恤別人的需要,願以家的時間表行動,而不是以自己的方便(上學時再順道去的時間表) 當屬靈的家問道:『誰願為我而去?』你願意嗎?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年輕時的我,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的印象


我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剛信主的時候,對於教界其實不是那麼地熟悉,我對其他教會的認識非常的少。那個時候,能夠讓我有印象的教會不多,如果有印象,通常都是很有特色的教會。例如那時我有印象的教會只有幾間:「雙連」(很大)、「淡水」(很老)、「艋舺」(新落成,又搶走了我母會的牧師)。只能說,身為第一代基督徒的我,對教界的認識真的是少之又少。
雖然我對教界的認識少之又少,但是「台北和平長老教會」這個教會,卻是我年紀輕輕時就早早認識了;不但認識,而且早早久仰大名。說真的,如果這個教會沒有什麼特別,要讓我這種「見識淺薄」的人有印象,似乎是不太容易的。
我所認識的「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第一個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學生事工做得很大」。那個時候,我在教會擔任青年會的會長。每年都會收到和平教會寄來調查「大一新生資料」的表格。印象中,就覺得這個教會很關心出外的年輕人,是一個學生事工做很大的教會。
第二個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教會的詩班。因為那個時代在教會待久了的青年,都會被期望加入「教會詩班」。老實說,我真的沒有什麼音樂恩賜,每次唱詩班,我都會不經意地唱起我的「天龍第八部」。雖然我的詩班唱得很差,但是,詩班待久了,不免會從教會裡那些指揮或是「天籟」級的「台柱」口中,聽聞到不少教會的詩班是數一數二的強。那個時候給我印象最深,以唱詩聞名的教會有兩個,一個是雙連,一個就是「台北和平長老教會」。
第三個讓我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有印象的地方,是成人主日學。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十分精確。因為,一開始,我並不是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的成人主日學很有印象。而是對「梁望惠老師」所出版的「成人主日學教材」很有印象。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當時我們在教會並沒有成人主日學的課程的。但是教會的年輕人自己覺得應該努力多充實自己,所以,想要自己給自己開個信仰的造就課程,於是這群青年(大學生與社青)就想以討論分享的方式來開一班成人主日學。由於過往沒有什麼經驗,所以,自然會去搜尋可能適合的教材。很幸運地,我被委派負責尋找教材的任務。在我簡單的想法中,要找成人主日學教材,當然要找一下長老教會出版的成人主日學的教材。那個時代,不像現在有網路,所以我只能到實體的書房去找。結果去了書房,找到長老教會的主日學教材,放眼看去,差不多只看到一個人的名字---「梁望惠」,那時才疏學淺的我,根本不認識這是那號人物,當下的直覺,就是這個人一定是超級無敵有學問的大學者,才會一個人出版了這麼多教材。後來把書拿來看一下序言,才發現,這些書不是坐在書房裏編出來的,而是實際上課後所產生的教材。而這些教材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有成人主日學課程,梁望惠老師將她所編寫的教材集結成冊,並提供給其他教會適當的成主教材,來推動整體教會的成人教育。於是在我的印象裏,深深地烙下:「台北有一個『和平長老教會』,是非常重視成人主日學的教會,他們所做的,超過我現在教會所做的好幾倍」。
以上三點,是我在很年輕時(雖然現在很多人還是說我「很年輕」)對和平教會深深的印象,與大家分享。盼望和平長老教會優良的傳統能夠持續不斷地維持下去。願上帝祝福我們。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蛇年談蛇(Serpent)

十二生肖之中,蛇排行第六,幾乎是在正中間位置。蛇的排行,緊跟在龍後面,常被稱為“小龍”。龍是目前已不存在的上古動物,或是人類想像出來的虛幻動物。蛇則是十二生肖當中,唯一的冷血有鱗的爬行動物。
在華人文化傳說中,華夏民族的祖先是女媧與伏羲。根據上古傳說,在遠古蠻荒時代,一次洪水淹沒世界,全人類都被淹死了,只有伏羲與女媧兄妹兩人,爬進一葫蘆內而生存下來。後來兄妹成婚,成為華夏民族的始祖。
1928年中國考古學者黃文弼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哈拉和卓所挖掘的墓群中,發現了大批 “伏羲女媧” 形象的絹麻畫。畫中伏羲在左,手執方矩;女媧在右,手執圓規。兩人的上半身是人像,下半身則是兩尾交纏的蛇尾。這樣看來,華夏民族的祖先,可能是蛇,而不是龍。華夏民族也成了蛇的傳人,而不是龍的傳人。
許多古文明對於蛇有各種不同的神話與傳說。埃及法老王的皇冠上面有一隻展開頸部的眼鏡蛇 (Uraeus),代表權柄、高貴、與神聖。日本神話中的八岐大蛇 (Yamata no Orochi) 則是擁有八頭八尾,為害人間的大蛇,後來被素盞鳴尊用酒灌醉而宰殺除害。霍皮族印地安人 (Hopi Indians) 則兩年一次跳蛇舞 (snake dance),他們相信蛇可以把他們祈雨的禱告帶入地下,傳達給雨神而得到雨神賜下雨水。佛教的傳說中,蛇神 (Naga) 是一隻眼鏡蛇,當佛陀在菩提樹下默想悟道時,用它七個蛇頭來遮蔽佛陀,免受風雨之苦。希臘神話中,口咬自己尾巴的圓形蛇神 Ouroboros,象徵宇宙的永恆循環與生生不息。醫神Asclepius手中的杖就纏著一隻擁有醫病能力的蛇,杖上纏蛇成為後來醫學的象徵圖騰。
基督信仰的聖經中,創世記一開始就記載蛇比萬物都狡猾,引誘人類始祖夏娃與亞當喫下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園。這隻狡猾無比的蛇也因此被上帝咒詛,終身以腹部爬行地面。上帝並且預言,蛇的後裔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女人後裔要傷蛇的頭。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流浪四十個年頭。以色列人甚至對耶和華所賞賜的嗎哪嫌棄。耶和華就讓曠野中有毒的火蛇進入營中,咬死許多人。以色列人趕快向耶和華認罪,請摩西替他們向耶和華禱告。耶和華就命令摩西用銅作成一隻火蛇的樣子,將銅蛇釘在一根竿子上面,並且高舉該竿子上面的銅蛇。所有被火蛇咬傷的以色列人,只要願意用眼睛仰望那隻被摩西高舉的銅蛇,就可以立刻得到醫治,脫離死亡。
新約中描述夜幕低垂時,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來到耶穌跟前,請教有關永生的議題。當談到重生與進神國的關係時,耶穌突然提到摩西在曠野高舉銅蛇的故事,然後話鋒一轉,說自己也要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人得永生。接下來就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主耶穌竟然用蛇來比喻他自己。這隻銅蛇具有火蛇的外表,卻沒有火蛇的毒性。火蛇會咬人而致命,銅蛇卻可以讓人仰望而救命。主耶穌降生為人,取了罪身的形狀,背負世人的罪孽,但是他自己卻完全無罪。他為了救贖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並沒有永遠被掛在十字架上,他的身體從十字架被取下來,埋入墳墓,第三天上帝讓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並且升天,高舉主耶穌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當我們願意向上帝承認我們的罪孽,並且願意用信心來仰望為救贖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三天以後從墳墓復活,且被上帝高舉到天上的主耶穌時,我們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我們的生命將脫離死亡的陰影,進入永生的盼望。

是舊,猶久永新

今天是新春,是2013開始的第一天,昨天是2012的最後一天,而在365天前的那一天也曾經是2012的第一天,也是新春。日子似乎就是如此,一天過後,就不再是新的,再過一年後的昨天,又會再被稱為除夕。
日子、時間,是不斷往前推進,不會回頭,只有從新轉為舊。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由哇哇墜地的嬰兒,漸漸變為老態聾鍾的老人,無法回頭再新生。
然創造宇宙的上帝,在自然律裡,設置了一個恩典的禮物──這禮物已被傳講了2000年,似乎是又老又舊的故事,但卻是猶久永新的故事。這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它告訴我們:
有一項事實在好聽,我心歡喜來報;人人若信就攏免驚,真正是通謳咾。
上帝的子耶穌基督,歡喜替我來死,互我會通入祂聖國,永遠及祂徛起。
耶穌替我擔當災難,來死佇十字架,互我時常歡喜平安,用血贖我罪債。
耶穌仁愛無窮無盡,實在未當測度,求主耶穌感化我心,互我歡喜順服。
是舊,猶久永新,是舊,猶久永新,我知,我知是真,是舊,猶久永新。
這是新聖詩第534首的歌詞,它在告訴我們,只要信,就攏免驚。
為什麼「信」就不用懼怕?人生不是常有艱難、困苦、惶恐、害怕、不安嗎?不只擔心現今的生活,更因年老所要面對不知的未來、去處……,而擔心受怕嗎?而這首詩歌的歌詞卻告訴我們,相信一個2000年前的古老故事。對21世紀現代人而言,這話可信嗎?
「信」是一個人領受福音的起點。聖經告訴我們,因信稱義,因信得生。信基督代替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贖回我們,讓我們與神和好,得以稱義。不僅被稱為義,還被高舉成為神的兒女,承受神一切的豐富,包括將來在天上的一切福份、榮耀。
這故事雖已古舊,卻是日日新,時時新的故事,甚至可讓人「重生」的故事。
耶穌曾與一個法利賽人叫尼哥德慕有一段對話:「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猶太人的官。 這人夜裏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或譯:「你們必須從上帝那裡領受新生命」)你不要以為希奇。』(約3:1-7)耶穌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從上帝那裡領受「新生命」。保羅也告訴我們,當我們領受這新生命,當我們在基督裡,我們即成為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因此,我們在世的生命會漸漸老舊,但何其恩典,我們竟然能領受神的慈愛,讓我們得以有重生的生命,這生命是全然新的,而且是每日都是新的。只要你願意,讓基督的生命進入你心中,你就是新造的人,這「新生命」將是永遠不會變舊,且要日日更新的新生命。
祝福大家2013的每一天都依靠著那~~是舊,猶久永新的故事,而活出新意更新的每一天。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新春家庭禮拜

一年三次,你要向我守節。……看那!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出23:14、20)

有一個故事: 有一位藝術家想要畫出全世界最美麗的東西,於是他走遍世界各地尋找臉上帶著笑容、似乎充滿快樂的人,問他們世界最美的是什麼東西,然後把它收集起來、要以圖畫表達出來。 首先,他看見一位牧師,就問說:「在這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牧師回答說:「FAITH! 信是世界最美麗的東西!」

過不久,他遇見一個軍人走路抬頭挺胸,雄赳赳氣昂昂、精神抖擻令人羨慕,藝術家問他同樣的問題:「在這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那個軍人立刻回答說:「PEACE!平安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

藝術家高興地將它寫下來,繼續走訪各地,看見一位即將結婚的小姐,臉上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又問道:「在這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她回答說:「LOVE!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

這位藝術家,想來想去,這樣怎麼畫呢?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可以包含「信、愛和平安」這三樣東西呢?想了好久,他想不出一個結果,於是他帶著疲憊失望的心回家。當他一踏進家門,在孩子望著他那雪亮的眼神中,他看見了「信」,在溫柔體貼的妻子臉上看見了「愛」,坐在自己的客廳的感覺是那麼地和諧平靜,他感受到「平安」,這時他高興地跳躍著說:「我終於找到世界最美的東西了!我要把它畫出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就是—家」

新春家庭禮拜: 我們有三大節期: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每年到這些時候,就會有許多的風俗習慣包圍著我們。每逢中秋,總是會買月餅吃柚子、烤肉賞月; 在端午節,無論你愛不愛吃,總會應節應景買粽子吃粽子。農曆春節更是大日子,是全家團圓的時候,每個人想盡辦法回家過年團聚。節慶的不同習俗,將我們的生活點綴得多姿多彩,也感受著「台灣味」,但同時在台灣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們,不是基督徒、不是教會系統的信徒,在這樣的節日裡,四處各地與家庭裡,都會有燒香拜神的活動,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被包圍在這樣的風俗民情中,在平時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一旦到了節慶,很多的習俗,就會讓我們思想要如何適應,如何過節? 今年在年度事工研討會上,有同工建議教會能夠提供「家庭禮拜的教材」,幫助我們兄姐在節期裡透過家庭禮拜來敬拜神過節與感恩。

今年開始教牧團隊挑選七個節日:春節、復活節、端午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聖誕節,分別將提供家庭禮拜的教材給兄姐們參考使用,在今天的週報上,我們附上「新春家庭禮拜」參考教材,有破冰活動、詩歌、信息與禱詞,兄姐們可以就家庭需要與情況予以斟酌參考使用,並為此嘗試來守望禱告。盼望對於我們兄姐有所幫助! 對於未曾舉行過家庭禮拜的兄姐與家庭,不要擔心,或許您可以單單使用破冰活動或是唱首詩歌,或是念禱詞、或是說句祝福的話都可以。讓我們從今年開始試試看以此來守節,並在家庭中設立祭壇寶座,讓基督成為我們一家之主。

--
由 Blogger 於 2/02/2013 06:07: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舊約五祭與新約活祭



舊約利未記所記載對耶和華上帝的獻祭(Offerings)有非常多種,其中被視為最主要的共有五種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 

燔祭(Burnt Offering)是一種全然奉獻的火祭,代表專一仰望上帝,委身於上帝的意義。素祭(Grain Offering)是禮物的意思,代表回應上帝所賜的恩典,透過奉獻討上帝的喜悅。平安祭(Peace Offering)獻上的祭物,內臟和脂肪要歸給上帝,胸和右腿歸祭司,其餘的部分要和獻祭的人一起分享,平安祭所代表的感恩、甘心樂意、還願的喜樂,不只是到上帝面前,還要與他人分享。贖罪祭(Sin Offering)是人干犯上帝時應當要獻的祭,祭司獻的時候是為祭司自己和全會眾贖罪,然而按不同的人獻不同的祭物。這裡所贖的罪是因無知和誤犯而有罪,而不是故意犯的罪。贖愆祭(Trespass Offering)是贖罪祭的一種,主要是關於賠償和破壞社會的行為,若是得罪了上帝、人、良心和禮儀,應該獻贖愆祭,並加上規定的賠償。 

這五種獻祭所要的最終目的是要與上帝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為有罪或不潔的人不能親近神,而必須藉由獻祭而回復聖潔的生命。舊約的祭對新約的基督徒形式上不再適用,但是意義內涵卻可以透過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獻祭來延續。耶穌基督對所為的相信祂的人而言有雙重的身份,一方面祂做為永遠的祭司長久為我們祈求,另一方面祂自己又是祭物,僅一次獻上自己的身體就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祭。因著耶穌是祭司和祭物,我們不再需要像舊約獻祭,只要在耶穌基督裡面,我們就能回復與上帝原有的美好關係。對基督徒而言,我們不再需要獻祭回復關係,那麼,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獻上的呢? 

保羅勸基督徒要獻上身體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舊約的祭(除了素祭)都是死祭,必須有祭物的死亡,才能蒙上帝的悅納。然而新約因為耶穌的代贖,我們不需要再用死亡獻祭,反倒要以活著的自己獻祭;過去將死的祭物獻給上帝,現在要將活的自己獻給上帝。換句話說,我們要怎麼活著獻給神會是討上帝喜悅的呢?這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必須要思想的問題。 

宣道歷史一直以來都有無數的宣教師前仆後繼把自己活活的獻給上帝,他們認為最好的活祭就是用一生來宣揚主的真道,因此他們飄洋過海到一個還沒有聽見福音又需要福音的地方,投注所有的心力將福音介紹給當地的人。像這樣的宣教師在北台灣有馬偕,中台灣有蘭大衛、梅監務,南台灣有馬雅各,他們都是獻上自己當作活祭的實際例子。對我們和平教會而言,我們應該要如何獻上活祭討神喜悅呢?現在有個獻上活祭的機會!因為不久的將來和平教會即將要去都市邊緣地區拓植新教會,那地方將會需要有人關心,需要有人傳福音,需要有人願意委身。這個人會是你嗎? 

願主幫助我們,不論在哪裡或用什麼方式,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願意獻上活祭的基督徒。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人人來學習,靈命得成長

和平教會自從開始建堂以後,由於使用華神聚會,場地空間相對不足,所以成人教育課程暫停了一段時間。今年回到新堂,培育委員會特別於2013年春季班,規畫了四門課程。每門課,上課約10-12週。在每主日的上午(十點、十一點半各兩門課),要歡迎各位兄姐一起來參加。 

今年春季班的四門課程分別是:

舊約綜覽班:(11:30-12:30)這個課程將介紹舊約聖經,將舊約分為律法書、歷史書、智慧文學和先知書等四大部分,透過這個課程來幫助兄姐快速地綜覽舊約,期待能夠幫助兄姐看見上帝對猶太民族、人類所呈現的心意與拯救的計畫。最適合希望明白舊約各卷經書、時代背景,和猶太人的歷史、傳統,上完這門課,讓你從此以後聽講道遇到舊約時,不再每卷聖經傻傻分不清。
本課程將由和平教會的李俊佑傳道師與曾昭瑞牧師負責上課。

父母成長讀書小組—父母靈修學:(11:30-12:30)這個課程與一般的課程不太一樣,不是教大家如何來教養規範孩子們的品格,或是如何去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反而是願意承認教養子女幫助我們面對父母的不完全和需要,倚靠遠高於我們的那一位,為我們打造一所靈命塑造學校,藉一起閱讀分享『父母靈修學』帶領我們父母走入犧牲的靈性,基督信仰的真正核心。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也不是一當父母就能用基督的愛來照養孩子,盼望這門課幫助我們學習成為一個好父母,讓我們能滿有基督的形象。
本課程將由朱惠慈傳道與何堅仁長老共同上課,限額十五名。

初信造就班:(10:00-11:00)本課程最適合剛到教會不久的慕道友,或是剛接受信仰的初信兄姐參加。這個課程透過有系統的分享基督教信仰,讓學員能夠快速深入掌握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了解基督信仰的價值,讓你「深知所信」不再人云亦云,不被其異教之風動搖,可以分辨什麼是正信的基督教信仰,同時學習如何以生命來回應上帝的揀選與恩典。如果你有朋友正在追求信仰,認識信仰的,不要忘記,推薦這門課給他哦!
本課程將由曾煥雯執事與王道一執事共同上課。

聖經中的婦女:(10:00-11:00)透過閱讀聖經認識幾位婦女的故事,藉由她們的故事激勵我們的信仰生活,每位學員在分享與討論中學習彼此幫助和扶持,建立與上帝更親密的關係。本課程限姐妹參加,弟兄請不要報名哦!以免被擋在門外哀哭切齒了!姐妹們,就請用力地把握機會吧!本課程限額12-15名。
本課程將由宣教師蘇恩惠老師負責授課。
 
這些課程,希望弟兄姐妹都能夠一起來參加,好讓我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致於閒懶不結果子。新的一年,回到新堂,盼望我們兄弟姐妹,一起來立志,在信仰上更多的追求,接受裝備造就,好讓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跑的更加堅定。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第二個屬靈的家—小組

2013關顧委員會重點事工之一就是要成立小組,讓弟兄姊妹都能有所歸屬,不論是去關懷人或被關懷,在這之間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 

因此最近常到各小組去了解各小組的需要,在最近一次的聚會中,有一位姊妹(她信主到受洗才一年多)在聚會結束後告訴我,原來做基督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受洗後的改變,她的同事都來問她,她就有機會向他們傳福音,原來做基督徒就是把自己做好就好…。她參加小組不到一年,看見她的成長既感動又感恩,一個健康的小組是可幫助人成長、可陪伴人走出心裡的陰霾(她前不久才遇到一個不算小的事)。 

小組可成為屬靈的家 ~ 一起禱告、一起服侍,更重要的是在這屬靈的家學習彼此相愛,耶穌在最後要臨別時,向門徒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十三34~35) 

逾越節前,耶穌知道他離開這世界、回父親那裏去的時刻到了。他一向愛世上屬於他自己的人,他始終如一地愛他們。…耶穌為門徒洗腳後,就向門徒頒布這條彼此相愛的新命令,而這命令的標準就是基督怎麼愛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彼此相愛。然而,我們若藉著此途徑就可以叫世人認出我們是祂的門徒,耶穌在這夜裡,又重提兩次要彼此相愛: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約十五12)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約十五17)耶穌再再的提醒門徒們要繼續不斷的彼此相愛,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選擇與祂十二個門徒一起共渡,十二其實就是小組理想的人數,耶穌早就為小組立下了典範,以十二個門徒為核心,陪伴他在傳道的過程中一切的經歷。然而,我們也看到耶穌這小組裡也有彼得的背叛、猶大的出賣、門徒間彼此爭相做大等問題,但最終耶穌仍用愛來挽回他們的心,試想,耶穌所帶領的小組都有狀況,何況是我們呢? 

因此不用擔心,你的小組因不完全而沮喪,只要我們願意委身在小組,願意以愛為核心,在小組中彼此認識,彼此接納,彼此相愛來關懷我們的小組,或接納小組對你的關懷,那你將得著一個屬靈的家。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應許美地 (Land of Promise)

感謝讚美主的恩典,帶領我們進入2013年,回想過去三年半的時間,我們拆下了陪伴我們六十二年多的和平舊堂以及鐘樓,也進入了沒有禮拜堂可以敬拜上帝在曠野流浪的日子。感謝上帝,讓我們可以在華神聚會與敬拜。如今我們彷彿已經看到了那應許美地,我們的腳也似乎已經踏入這應許美地。
當年以色列人在接近應許美地之前,由於不斷的抱怨與爭吵,讓帶領他們在曠野渡過四十個年頭的神人摩西,舉杖擊打磐石兩下 (民20:8-11),結果是摩西只能登上尼波山,遙望那片耶和華曾經對亞伯拉罕起誓,將來要賞賜給以色列人的流奶與蜜的應許美地 (申34:1-4)。
耶和華選召約書亞繼續帶領以色列人,由約但河東之地,進入迦南美地。當祭司抬著耶和華的約櫃,順服耶和華的吩咐,將雙腳勇敢的踏進滿溢兩岸的約但河水中時,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神蹟再度出現在以色列人眼前。約但河水立起成壘,以色列民得以走過約但河底的乾地,進入應許美地 (書3:14-17)。
以色列人雖然已經進入了耶和華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是高聳堅固的耶利哥城。以色列人遵照耶和華的命令,跟隨約櫃的帶領,六天安靜的在耶利哥城外繞行,到了第七天繞行七次,祭司吹角,百姓大聲喊叫,結果發生一陣大地震,耶利哥城牆倒蹋,以色列民經歷了進入迦南地後的第一場勝利 (書6:2-5)。這一場勝利,卻讓以色列民對於自己產生過度的信心,對於耶和華的命令也沒有完全遵行,在下一場對艾這個小城的戰役中喫了一場敗仗。約書亞帶領百姓,在耶和華面前痛哭悔改認罪自潔,從失敗中再站起 (書7:10-13)。
到了約書亞第十一章, “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書11:23) 表面上看來,以色列民已經完全的征服了,耶和華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並且約書亞將整個應許美地,按各支派宗族分配給以色列民,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但是,如果再仔細小心的讀下去,我們將會發現,以色列民並沒有真正完全的征服了迦南地。耶布斯人留在耶路撒冷與猶太人同住,一直到大衛王的日子 (書15:63; 撒上5:6-7)。基色人也住在以法蓮人中間,不斷有此消彼長的爭戰,一直到所羅門王的日子 (書16:10; 士1:28-29; 王上9:16)。我們看到的是要完全征服應許美地,是一場持續進行的爭戰過程 (書13:1-6, 13; 17:12)。
上帝帶領我們回到了新堂,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教堂,而是還有許多地方尚待改善的地方。我們在12月23日在新堂舉行聖誕聯合禮拜與慶祝聖誕晚會之後,辦公室收到130個有關新堂須要改善的建議。我們謝謝大家愛教會,為新堂所提的各項建議,會務委員會也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處理。我們肯定各家協力廠商,在建築新堂的過程中,盡心盡力。我們更感謝建築小組、議價小組與會務委員會的每位同工,為了建堂所擺上的時間與努力。我們盼望大家存著感恩態度,一起努力,讓新堂的建築能夠趨近美善。
一棟美麗的新堂,只是提供一個美好的場所,讓我們在這裡敬拜上帝,彼此聯誼,學習真理,分享福音給我們的鄰居。上帝真正想要建造的,是一個美麗的教會,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喜樂的教會。我深信這才是上帝要賞賜給我們的應許美地。求神幫助我們,在建造完美教堂的同時,也能夠讓神在我們中間,用主耶穌的愛來建造我們,成為美好的教會。讓我們同心用堅定的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用冒險的順服,渡過約但河,用完全的信靠,勝過魔鬼的攻擊,用謙卑的悔改,從失敗中站起,用分配責任區,拓展上帝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