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

「曠野」的經驗 -- 曾宗盛 牧師

寫作於2006.09.24
作者:曾宗盛 牧師

「曠野」字面的意思是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在那裡缺乏水,沒有食物、保護或資源,是非常不安全的地方。如果有人在曠野裡迷了路,那就意味著死亡,因為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一般人無法生存。

令人驚訝的是,在死亡十分真實的地方,上帝臨在!在聖經裡面,有幾處經文描述,在曠野中,上帝出現,解決迷路者的困難。例如創世記16章描述,夏甲不堪女主人撒拉的壓迫,帶著她的幼子以實瑪利逃跑,不幸在曠野中迷了路。接著,他們隨身攜帶的飲水用完了,母子兩人陷入生存危機。夏甲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在曠野中飢渴而死,她無助地放聲大哭。然而,上帝關心他們,開了夏甲的眼睛,讓她看見不遠之處有一股湧流的水泉,於是夏甲和孩子奇妙地存活下來。

其次,出16曠野的故事也述說上帝的出現帶來驚喜與生命。以色列人從埃及脫離奴隸的身份,獲得自由。過不久,他們在曠野中沒有食物,遭遇生存的危機,於是他們大發怨言,忘記了曾經做過奴隸的痛苦,開始懷念在埃及地的食物。為了身體的溫飽,他們寧願放棄千辛萬苦爭取得來的自由,要再回埃及去,重過做奴隸的生活。然而,上帝透過奇妙的方法,供應嗎哪、鵪鶉、水泉,讓以色列人度過重重難關。上帝用天上的糧食來喂養以色列人,讓他們不再懷念過去奴隸的食物,讓他們享受自由的生活。在曠野中,以色列人一路學習全心依靠上帝奇妙的供應,學習真心相信上帝的帶領。

從聖經裡我們看見「曠野」的深刻含意,在死亡之地,上帝賜下生命!我們學習到一些有關上帝的事:在患難中,上帝是人隨時的幫助(參考 詩46:1)。今日,我們在生活中也可正處於某種曠野的處境,彷彿面臨絕路與死亡。不論那曠野的處境是什麼,可能是我們的經濟情況、工作、家庭、或是生涯的規劃,然而因著上帝的臨在,我們仍然可以經歷生命的滋潤,經驗上帝奇妙的照顧與帶領。生命的曠野讓我們學習寶貴的功課:在沒有其它任何東西可以保證生存的機會時,我們學習完全信靠上帝,相信他會供應我們需用的「嗎哪」,幫助我們渡過曠野的考驗。上帝以奇妙的方法,讓我們在各樣困難中,體會到上帝同在的平安,有上帝同行的喜樂(參考 何2:14-20; 耶2:21)。

2006年9月17日 星期日

成功的法則 -- 蔡幸昇 牧師

寫作於2006.09.17
作者:蔡幸昇 牧師

和平教會是一間充滿愛與動力的教會,因為這裡的牧師、長執同工充滿了宣教異象與關懷熱忱。經過了二年多的努力與迫切代禱,我們終於突破了一切障礙,突破了各種難題,使蔡茂堂牧師獲得第51屆總會常置委員會接納通過成為台灣基督長教會的牧師職,按程序在10月8日主日禮拜中監選為本會第四任主任牧師,我衷心期盼所有和平人能以迎接上帝忠心僕人的心,同心合意的代禱與實際行動支持,使教會未來更順利的的發展。

箴言三章1至2節提到「年輕人哪,不要忘了我的教導,要時時記住我給你的指示。我的教導會使你四季平安,延年益壽。」從箴言第三章我分享五項上帝的法則,我確信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成功法則。環境會變,人會改變,時間會變,甚至方法也會變,但是真理不變,上帝的原則也永遠不改變。

一、遵循上帝的法則

謹守上帝的誡命,是成功的第一個法則,上帝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和平安加給你,了解並且遵循上帝的法則,就有生命、就有平安。

二、心存慈愛與誠實

箴言三章3節說:「不可讓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的頸項上,刻在你的心版上。」換句話說,就是時時刻刻要牢記,一個上帝的兒女必須要慈愛、誠實,如此就可以不論在上帝或在世人的眼前,蒙恩典、有聰明。慈愛、誠實是基督徒的標誌,也是蒙福的根源,一個基督徒如果沒有慈愛、誠實,就不像基督徒,也就沒有辦法享受基督徒從上帝而來的祝福。

三、要專心仰賴上帝

不要靠自己的聰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智慧有限,離了上帝什麼也不能做,一定要依靠上帝、仰賴上帝,不管在哪一件事,都要認定上帝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依靠。箴言三章5至6節說:「要專心信賴上主,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無論做甚麼事,都要以上主的旨意為依歸,祂就會指示你走正直的路。」如此祂一定指引我們的路,差派聖靈保惠師保護我們,當我們依靠祂、尋求祂,祂就給我們幫助。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一定要專心仰賴上帝,一個基督徒如果依靠自己的聰明,一定會走下坡,並且很容易就迷失。

四、敬畏上主離惡事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言三章:7至8節說:「不要自作聰明,只要敬畏上主,拒絕作惡。這樣做,等於得到良藥,能夠醫治你的創傷,止住你的疼痛。」我們要對各種罪惡產生敏感和警覺,對試探和誘惑勇於說「不」。能敬畏上主,遠離惡事,就可以有健康,不僅身心獲得的健康,靈性也得著健全成長。

五、獻給上帝尊榮主

箴言三章9至10節說:「你要用田地的最好產品獻給上主,表示對祂的尊崇。你這樣做,你的倉庫就會充滿榖物,新酒盈溢,儲藏不下。」聖經說的非常清楚,當我們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農作物獻給上帝,來尊榮主。這樣,你的倉庫必充滿有餘,你的酒池也必盈溢新酒。當我們學會把最好的獻給上帝、尊榮主,這是富足的要訣。一個人能給出去,他才可以豐富,一個基督徒對上帝吝嗇,就沒有辦法過豐富的生活,獻出去好像撒種,把最好的獻給上帝,讓上帝得到尊榮,你必定得到豐富。

以上這五點是成功的法則,不論在整體教會的發展與個人信仰上都有助益。有時候我們會迷惑,為什麼作為基督徒好像也沒有亨通,我們可以檢視一下:我們有遵循上帝的原則嗎?我們有慈愛誠實嗎?有專心仰賴上帝嗎?有尊榮上帝嗎?當然我們遵循這些法則,在心態上我們不是要求有怎樣的回報,然而我們遵循這些法則,就會有好的結果,常常思想上帝對我們說的話:「不要忘了我的教導」,盼望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上帝的法則。

2006年9月3日 星期日

嫉妒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9/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嫉妒是在早期教會歷史中發展出來的所謂 “七宗罪” (seven deadly sins) [淫蕩(lust)、貪食(gluttony)、貪婪(greed)、懶散(sloth)、暴怒(wrath)、嫉妒(envy)、傲慢(pride)] 中最受苦的罪。因為其他的罪至少也可以享受少許的 “罪中之樂”,只有嫉妒是毫無快樂可言。

嫉妒這個字在所有的文化與語言中都可以找到,可見這是所有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人格特質。嫉妒這個字在不同語言中的含意卻不完全相同。舊約希伯來文是 )nq (qana) (民5:14),新約希臘文則是zhlo/w (zeloo) (林前13:4)。不管是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它的含意都是比較廣泛而模糊的。英文的嫉妒則有比較清楚的區分為 envy 與 jealousy 兩種不同的意思。為了將這兩者的不同含意表達出來,我嘗試用羨妒來表達envy,用疑忌來表達jealousy。德文是用eifersucht 來表達疑忌 (jealousy),但是德文將羨妒 (envy) 更進一步再區分為兩個字,Neid 是打翻醋桶,Schadenfreude則是幸災樂禍。

羨妒(envy)與疑忌(jealousy)的出發點其實都是良好的。羨妒的出發點是羨慕(admire)一個自己所缺乏的擁有 (容貌、財富、名聲、地位、愛情、美德等等),如果因此而產生見賢思齊或是努力學習的動機與動力,則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只注目在別人所擁有的好處,卻完全無視於自己所擁有的優點,就會逐漸的失去知足感恩的心,而且在這種競爭性比較 (competitive comparison)下喪失自尊心而變得自卑,這時候被羨慕的對象如果是與自己本來是同儕或是很接近的同伴,更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憤怒。這種憤怒就會帶來幸災樂禍(schadenfreude)的心態,甚至會向對方施以冷嘲熱諷、造謠讒謗、設陷傷害等等惡行。聖經中充滿許多這樣的例子。像該隱對亞伯(創4:5)、拉結對利亞(創30:1)、約瑟的哥哥們對約瑟(徒7:9)、掃羅對大衛(撒上18:8)、祭司長對耶穌(可15:10)、猶太人對保羅(徒17:5)都是因為嫉妒而帶來傷害對方的行動。

疑忌(jealousy)的出發點是一種完全獻身與合一的愛 (dedicating and unifying love),這種獻身與合一的愛是排他性 (exclusive) 而且很強烈的愛。Jealousy 的字源是法文的 jalousie,拉丁文的zelosus,以及希臘文的zeloo。這個字根所演變出來的另一個英文為zeal,就是很熱切的感情。這種熱切且完全相互歸屬的合一愛情是不容許任何第三者來介入或破壞的。聖經雅歌甚至用“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歌8:6) 這麼強烈的字眼來表達。死亡與陰間對於屬於它的人是絕對不會讓他離開的。但是這種合一的愛有時候也會遭受到外來者的挑戰,當一個人發現有第三者對自己所愛的對象發出吸引的情況,對自己的吸引力以及所愛對象對自己獻身忠誠度的信心就會遭受嚴厲的挑戰。一旦對彼此間完全獻身與歸屬的愛情產生懷疑,疑忌(jealousy)的破壞性機轉就會啟動,而且會快速惡化且會有很劇烈的反應。傷害最深的對象往往不是這位想像中或實際上存在的所謂第三者,卻是自己所熱愛的對象。在控告對方出賣與叛離 (betrayal and dsertion)的暴怒中常會不顧一切置對方於死地。這種案件在凶殺案案中佔相當高的百分比。

求主保守我們,在欽羡上帝賜給別人的美善時不要陷入羨妒 (envy) 的坑洞,在享受上帝賜給我們的合一愛情時不要踏上疑忌 (jealousy) 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