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從證明到見證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3/3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在復活升天之前,吩咐祂的門徒要到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可16:15)。從那個時候開始,主的門徒就這樣一人傳一人、一代傳一代的將主的福音傳遍天下,傳到現在。

到底主耶穌要我們如何去傳這古老、卻又永新的福音故事呢?我們如果回顧教會的宣道思想史,便會發現有幾種不同的想法與作法。

有的基督徒把福音視為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他們就像希臘的哲學家一樣,採用大家所能夠接受的合理前設 (valid premise) ,再經過嚴密的邏輯演繹 (logic deduction),盼望能夠導引出放諸四海皆準的結論 (universal conclusion)。對他們而言,福音是一套正確的論證真理 (propositional truth)。他們所發展出來的是一套套的宗教哲學 (religious philosophy)。

有的基督徒把福音視為被送到人類理性法庭前面的被告虞犯。他們就像羅馬法院的辯護律師 (defense attorney) 一樣,要證明主耶穌的確是他所宣稱的上帝的兒子,是上帝所差遣到世上來拯救罪人的救世主。他們盡全力針對那些基督教福音敵對者所提出的控訴與質疑,舉出他們所可以找到的各種直接證據 (direct evidence),企圖說服人類理性法庭上面的審判官,以做出有利於耶穌的最後判決。他們所發展出來的是系列的護教學 (apologetic)。

實證主義 (empiricism) 興起之後,科學主義 (scientism) 的浪潮席捲整個世界,帶來現代主義 (modernism) 的燦爛成就。許多基督徒也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了現代思潮中的科學實證主義的迷思當中,把耶穌基督的福音當作可以客觀觀察的自然現象加以分析研究,甚至把信仰拿到每個人的人生實驗室加以掌控操作,再用嚴謹的歸納法 (induction),盼望能夠由此過程導出讓人無可置疑的福音定律 (gospel law)。他們所發展出來的是不斷跟著科學進步而更新的自然神學 (natural theology)。

實用主義 (pragmatism) 帶來消費主義 (consumerism) 的高漲。對於實用消費者而言,他們對於那些深奧的宗教哲學似懂非懂,不求甚解;他們對於針鋒相對的正反辯證也看得頭昏眼花,不知所云;他們對於不斷有新發現與新理論提出的進化論與創造論也興趣缺缺、呵欠連連。實用消費者是以自我需要的滿足為最高訴求,他們要的是最低的代價、最高的效率、現實問題的解決以及感官刺激的享受。許多基督徒也接受實用消費的趨勢而努力的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商品化,針對福音消費者的味口而設計出各種誘人的包裝與廣告,盼望能夠博取信仰消費者在宗教百貨公司逛街時的青睞與採購。他們所發展出來的是推陳出新的教會增長學 (church growth)。

主耶穌在升天之前,對於祂的門徒們所吩咐的話,記載於路加福音24章47-49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8節。主耶穌要祂的門徒要在耶路撒冷城裡等候聖靈的降臨。主耶穌的門徒們約有一百二十名 (徒1:15) 就聚集在耶路撒冷城中的一座樓上,同心合意的迫切禱告等候。就在五旬節那一天,有一陣大風吹過那座樓房,又有舌頭如火燄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徒2:2-4),讓那些由世界各地前來耶路撒冷過節的猶太人用自己的鄉談來聽到耶穌門徒向他們述說主耶穌釘死十架並且三天後死裡復活的故事。聖靈並且賜給使徒彼得勇氣與口才,向他們舉行一場臨時佈道會。在彼得短短的佈道信息之後,聖靈感動在場的會眾,願意悔改受洗、相信耶穌作救主與生命主宰的有三千名 (徒2:41)。這三千名信徒的生命發生了奇妙的改變,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定時在聖殿敬拜,在家中分享。在實際生活需要上也慷慨解囊、互相幫助。與社區鄰舍也有很好的互動,深得眾民的喜愛,主就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

從這個記載於使徒行傳1-2章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主耶穌要祂的門徒們所做的,並不是發展宗教哲學的哲學家,或是發展護教學的辯護士,或是提出最新理論的科學家,或是能夠推出最成功專案的推銷員。主耶穌要祂的門徒們等候聖靈所賜的能力。這個能力,會轉化門徒的生命,讓他們成為主耶穌福音的見證人 (是見證 Being Witness),而且在恰當的時機與聖靈的帶領之下,他們也會勇敢並且充滿聖靈能力的為主耶穌基督作見證 (作見證 Bear Witness)。

各位兄姐,但願我們每一位,也都能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而且在適當的時機時,也都能為主耶穌作見證。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馬可福音的結尾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3/2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近年來聖經考古學者所發現聖經古抄本中的馬可福音,有四種不同的結尾。這四種不同結尾的馬可福音古抄本,在馬可福音16章1-8節之前是完全一致的。在馬可福音16章8節之後,就有四種不同節尾方式的古抄本被保留下來。現代中文修訂本聖經就有將這四種結尾中的三種結尾表現出來。在馬可福音16章8節之後我們可以唸到這幾個字 “有些古卷另下列諸段”,然後就用括弧將9到20節包起來。然後在馬可福音16章20節之後,又有幾個字 “另有古卷有下列結語”,再用括弧包了與上述結尾措詞不同的9-10節作為馬可福音的結尾。

長結尾 (Longer Ending):以馬可福音16章20節作結尾的聖經被稱為是長結尾或傳統結尾。他們包括根據傳統的公認正本 (Textus Receptus) 希臘文新約聖經所翻譯的欽訂本 (King James Version) 英文聖經以及中文和合本聖經。公認正本 (Textus Receptus) 希臘文新約聖經是由伊拉斯慕斯 (Desiderius Erasmus) 在1516年根據他手邊所擁有的六種拜占庭 (Byzantine) 字型古抄本所編纂而成。這些古抄本的年代都在主後12世紀之後。

短結尾 (Shorter Ending):以馬可16章10節作結尾的聖經是短結尾。所加上的結尾內容如下:那些婦女去見彼得和他的朋友,把所聽到的都向他們報告。事後,耶穌親自差遣他的門徒,從東到西,傳佈那神聖、不朽、使人獲得永恆拯救的信息。[現代中文修訂本]。這種短結尾的聖經包括在主後7-9世紀的希臘文抄本、舊拉丁文抄本、敘利亞抄本、撒希帝抄本、玻亥利抄本、以及伊索比亞抄本(Greek, Old Latin, Syriac, Sahidic, Bohairic, Ethiopic) 等。

展結尾 (Extended Ending):菲利爾 (Freer) 在埃及發現主後五世紀的古抄本,在長結尾的第14與15節中間又加上下列內容:十一位門徒找藉口說,這個不法與不信的世代被撒旦掌控。撒旦藉著不潔的靈不讓真理顯明。他們對基督說:現在請彰顯你的公義。基督回答他們說:撒旦權勢的年代已經結束,雖然有其他可怕的事臨到他們。我因他們的罪被交死地,使他們可以回轉不再犯罪,可以承受在天上永不毀壞、屬靈的公義榮耀。這個內容比較接近次經,一般聖經學者稱這段內容為菲利爾語錄 (Freer Logion),而不將其置入聖經正典之中。現代中文修訂本就沒有提及此種結尾。


斷結尾 (Abrupt Ending):這種以馬可福音16章8節作結尾的抄本年代最早。包括主後第四世紀的西乃抄本 (Sinaiticus, ) 、梵諦岡抄本 (Vaticanus, B),還有古拉丁玻必研希抄本 (Bobiensis)、西乃敘利亞抄本 (Sinaitic Syriac),以及約一百卷亞美尼亞抄本 (Armenia) 都是結束於馬可福音16章8節。


根據經文批判學 (Textual Criticism) 的研究,斷結尾的抄本在內容、語氣,以及風格上,與馬可福音的作者最為一致。短結尾抄本可能是早期教會教父認為用這些婦女很害怕,甚麼也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方式來作為馬可福音的結束十分唐突,也與其他的福音書差異很大,因此,他們加上第9-10節,讓這些婦女於驚魂篤定之後,終於鼓起勇氣去告訴十一位門徒,並且以大使命來作為大圓滿的結尾。


長結尾則更加上耶穌三次的復活顯現,被接升天,以及普天下傳福音會有神蹟能力的應許。


在這四種結尾的抄本當中,個人最能接受的是停止在馬可福音16章8節的斷結尾。這樣的結尾讓我們唸的時候,感覺到故事似乎還沒有結束。我們會好奇去問自己,這個福音故事後來又如何發展呢?這些婦女最後有去找那十一位門徒嗎?他們有一起去耶穌所説的加利利山頂與復活的主再見面嗎?後來呢?


這種沒有結尾的結尾是最好的結尾,主耶穌基督的福音是沒有結尾的。主耶穌說過,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然後末期才會來到。主耶穌對那十一位在他被釘十架前全部遺棄他逃走的門徒發出再見面於加利利山的邀請。主耶穌也同樣對那三位在他已經復活之後來到空墳墓被那位白衣少年嚇得半死的婦女而逃之夭夭的婦女發出同樣的邀請。主耶穌特別對那位三次公開不承認他而悔恨連連的大弟子彼得發出同樣的邀請。我相信主耶穌今天也再一次向你我發出他那慈愛的邀請,他要比我們先到加利利山頂上去,我們如果去那裡,將可以與他再相聚。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福音朋友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3/0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友誼佈道法 (Friendship Evangelism) 是近年來被很多教會接受的傳福音方法之一。當年安得烈在遇到耶穌之後,就介紹他的哥哥西門與耶穌認識 (約1:41-42)。西門後來成為耶穌最得力的門徒 (路22:32),也是建立初代教會的柱石 (加2:9)。腓力則是去找到他的好朋友拿但業,告訴他彌賽亞就是約瑟的兒子耶穌 (約1:45),拿但業不相信拿撒勒這個小鄉鎮會產生什麼偉大的宗教領袖,但是他卻在耶穌進行一次對話之後完全改變了他的想法,也成為耶穌的門徒 (約1:47-49)。

與過去教會傳福音的方法來看,傳統的露天佈道法以及大佈道團佈道法可以一次接觸最大量的慕道友,而且如果由一位很有佈道恩賜的佈道家來主講,會對很多慕道友產生很大的影響;再加上感人肺腑的福音詩歌演唱、現代影音設備的特殊效果、大量群眾聚集所產生的群眾互動心理,可以在短期間內帶來許多的決志者。這個方法的缺點在於:動員許多教會、龐大的經費、會後的跟進栽培都需要有很好的安排,而且慕道友的邀請與跟進常常也是靠着眾多信徒的親朋好友間的人際脈絡管道。

逐家訪問佈道法與個人談道佈道法與前者不同在於訓練眾多的信徒,親身學習如何與陌生人在很短的個人接觸互動中帶領對方做決志禱告。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不必依賴有名的大佈道家、不須安排巨大的佈道場所、不會帶來龐大的經費負擔、信徒皆祭司神學的落實、一對一的個人化接觸、地毯式普遍性的福音觸角。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制式化的福音內容、決志後的跟進不易、侵犯別人隱私的顧忌、福音被商品行銷化等等。這個方法也都會強調在進入福音主題以前,要設法與對方建立起碼的個人性友誼關係。

生活型態佈道法與友誼佈道法強調每個信徒在自己已有的人際關係脈絡中成為基督福音的見證人。首先是先建立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親密的朋友關係。讓我們跟摩西一樣,與神常有面對面講話的親暱互動;讓我們學習亞伯拉罕的腳蹤,在每天生活中對上帝完全信靠順服。我們如果與神建立這樣的親密朋友關係,我們的生命將被上帝的愛來轉變 (transformed by the love of God)。我們不只會盡己愛神,我們也會愛鄰如己。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不知不覺地散發出基督馨香之氣,吸引我們週遭親朋好友的注意與羨慕。這就是生活型態佈道法。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對我們的生活型態產生羨慕,他們就可能會好奇地詢問我們如何才能進入如此美好的生活型態,這就是我們為主作見證的好機會。因此,生活型態佈道法所強調的是,我們傳福音的重點是在於我們的生命必須先成為福音,我們的生活表現必須活出福音的實際,如此,我們先“是見證” (be a witness)。這是長期撒種的過程。當朋友向我們發出問題時,是我們收割的時候,我們已經預備好要將耶穌的故事分享給我們的朋友,這個用口分享的動作就是 “作見證”(do a witness)。

友誼佈道法則強調我們要靠主耶穌的愛與尚未認識主耶穌的朋友建立更深沉的友情關係。我們願意真誠的去尊重並瞭解朋友的信仰與價值體系、願意發時間與朋友共處聊天、體諒並同理朋友的心情起伏、付代價幫助朋友解決困難。我們會為朋友的困難在主耶穌面前迫切代禱,求主施恩幫助他。但是我們不會將這個寶貴的友誼工具化,成為只是傳福音的管道。我們不會將自己的信仰絕對化,以得勝征服者的姿態 (triumphant conqueror) 來與朋友爭辯。我們在堅持自己信仰的同時,也願意尊重朋友的信仰。我們在與朋友分享自己的信仰經歷的同時,也願意洗耳聆聽朋友分享他的信仰經歷。我們不會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商品化,不會將傳福音扭曲成為傳銷的過程。我們願意學習主耶穌的榜樣,成為每個人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