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微型門徒教會

開拓後的南園教會目前正處於微型教會的發展階段。這時候的南園有著與一般弱小教會樣的需求,例如經費尚未能自立、聚會人數不多、服事同工人手不足等情況。不同的地方在於開拓後的小教會充滿新鮮活力及盼望遠景,並且有足夠的彈性打造教會新文化,好讓教會體質更加健壯和強盛,這像是我們會在孩子尚小的時候注意飲食、運動、紀律和習慣養成,好讓他成長時能更面對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挑戰。
在這個階段到底最重要,教會最需要被建立的是什麼呢?有的人認為是教會內的組織架構,因為這是教會運作實際層面的做法,好讓新教會能立刻有規則可依循;有的人認為是與鄰里的關係,因為開拓教會就是為了傳福音,應該與社區更多連結,透過良好的關係把人帶進教會來;有的人覺得應該要大量舉辦活動,透過活動吸引人潮進到教會,一方面招聚久久未到教會的基督徒,另一方面可以得著福音朋友。雖然這些「機構」的組織經營有其重要性和果效,然而許多學者及開拓牧者大多都同意,新教會最重要的是門徒發展。
《發現教會開拓》(Discovering Church Planting)的作者佩恩(Jervis David Payne)說:「門徒是地方教會最基本的元素,沒有跟隨耶穌的人,就沒有教會。」事實上,整個開拓教會的過程就是建造門徒的過程。開拓教會並非建造地面建物,也不應萎縮成為組織或事工發展,它應該是建造一群跟隨耶穌基督的人。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太 28:19a)。耶穌所吩咐的重心在於「使萬民做我門徒」,正是如此,即便新教會有足夠的經費與人力資源、有豐富的活動或優良的策略,缺少門徒發展就沒有完成耶穌留下來的大使命;甚至,缺少門徒發展還會帶給教會困擾,造成教會停滯不前,也無法健康地成長。換句話說發展門徒是教會體質最優先,亦是最重要的一環。
南園教會期待能成為幸福的教會,因此盼望我們的教會能夠如同初代教會一樣,有著「愛分享、愛禱告、愛鼓勵、愛見證」的特質,這四個美善的特質並不是頭腦知道或嘴巴說出就能夠達成,它們也不是透過開會溝通或熱心服事能夠成就,它們應要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好像耶穌基督的馨香之氣,自然而然從內在散發出來。而每一位得著這份特質的基督徒,正是藉著門徒訓練而達到。
南園教會是一間弱小的教會,是一間剛開始的微型教會,是一間充滿彈性可陶塑的教會。在這裡我們有經費的需要,有事工的需要,有人力的需要,這些都是建造教會的重要元素。然而最重要的元素是南園教會每個人都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是跟隨耶穌的人。請繼續為我們禱告,讓神的作為在南園教會作工,帶領南園所產出的果子,都是神所建立的門徒。
開拓事工網站專欄:http://hoping-expanding.blogspot.tw/
南園教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ankanggarden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愛的學習服務隊

8/15-8/21這七天,我們到清水國小舉行學習服務隊,一行人共有74人,其中,包括40位國中生、3位飛颺同工、一位國中老師、其餘為和平教會的青、少年。營會的進行前三天,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建立團隊、教學訓練,預備教材。
這個營隊,我們稱之為學習服務隊,與其他營隊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青少年在這個營隊中,不單單只是服務,更重要是學習。所以,教會的大專青年,在營隊中,他們扮演的是培訓者,而非實際的教學者。教會的青年要利用出發前的三次校外集訓、出發後三天的營隊訓練,來幫助這群國中生,俱備有實際教學的能力。當小朋友來到時,教會青年只在旁觀察並提適當的建議,並且完全放手讓國中生負責教學的工作,而對國中生而言,他們不是「助教」、不是「小幫手」、不是打雜、跑腳的,扮演無關成敗的小配角。相反的,他們就是負責實際教學的「最佳男女主角」。
這樣的教學安排當然對國中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他們會有相當大的壓力,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壓力,他們會有非常強烈的學習動機,並且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因為對這些國中生而言,「丟臉」、「出糗」是非常要命的事,沒有一個青少年會希望因為自己的準備不足,而上台丟臉。進而他們會用心盡意的來學習,從而達到「學習」服務的目的。
從我們的角度來理解,教會的青年在這個營隊當中,最重要的是與這群國中生建立關係,在一個良好的關係之中,來教導他們如何去服務。所以在整個營會當中,我們花許多的時間來接觸國中生,和他們一起建立團隊,和他們一起討論、規畫、研究教學的方式,希望透過這些方式,幫助國中生們能完全地預備好自己投入營隊的服務中。在這過程當中,我們採取的方式如下讓學員們在試教的過程中讓學員「示範」,「觀察」、「討論」、「解說」、「操作」、「學習」。這是課堂當中不一樣的學習模式。我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1、教他們怎麼做。2、做給給他們看。3、讓他們練習。4、讓他們示範。5、研討改進方法。6、放手讓他們去做。透過這一系列的培訓,這一群國中生,真的就搖身一變成為認真教學的好老師。他們不但真的在服務,更重要的是有許多實際的學習。
當然對於我們而言,教會的青年與這群國中生也建立了美好且深刻的關係。到了營會最後一天晚上的感恩之夜,許多的國中生與教會青年相擁而泣,大家在一起,忍不住地流下眼淚,幾乎毫無例外的,哭成一團。連我們一開始認為那些很酷,那些不太想融入團隊,那些保持距離的青少年,每一個都感動到頻頻拭淚。對於這群國中生而言,他們都需要愛與被愛,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單只是想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像教會青年一樣,有愛別人的能力。我們期盼每一次的學習服務隊出隊,都能夠與學員建立美好的關係,讓他們看見基督徒生命中愛人的特質,用愛來吸引他們,使他們因著與我們有深入相處的時間,而能夠心中有感動想要來更多地認識、了解這個信仰。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全心獻上

  小查是個很快樂的玻璃杯,他好喜歡自己,也好喜歡自己的工作,尤其每每有時間他一定把自己整理得乾乾淨淨的,使得小查的主人常常都是拿他來宴請客人喝那各式的美飲。要說小查是主人最喜歡的杯子,這可一點也不過分。

  「真好喝!」小查也可是品飲的高手,別看他總被主人拿來裝各式各樣的飲料。其實啊,他對飲料的內容可也是一點都不含糊的喔。當然,小查的主人總是拿他來宴請上賓,這上賓喝的東西自然也就不簡單囉。其實以小查主人的身分來說,他的朋友們認為每種飲料都該有各屬於其不同的杯子。只是小查的主人實在不懂得那麼多的規矩,這喝紅酒要用什麼杯,這喝威士忌又是什麼杯。「唉唷!那麼多杯來杯去的,東西不過就是要喝下去的嘛,誰說非得什麼杯才算好才算對?反正,拿個大小通用,既美觀又大方的高腳水晶杯可不就結了。」
小查真是個大小通用的好杯呢,最重要的是,他還是個非常潔身自愛的杯子唷。不管主人裝了什麼在他大大的肚量內,只要清水一沖,小查總也很能配合的把自己清得乾乾淨淨的,這髒水一倒出他的身體,你馬上就能看到一個閃閃發亮的玻璃杯在你面前宣告著自己的忠誠了呢!

  只是這一天很特別,主人的朋友從外地裏拿來了一種很不一樣的飲料,小查從來沒有喝過這種滋味的東西。酸酸甜甜又一股清柔的香味,稠稠的液體卻喝著一點也不礙口,很順很舒服,實在無法形容的美妙。如果時間能停在這一刻,如果被喝掉的部分能夠再加回來,哎呀,這簡直就是太美妙了。小查完全沉溺於這美飲的好滋味,也沒注意到這主人總例行的一沖。怎麼這沖不掉啊,只見在小查長長杯身的肚底一圈淺黃色的餘痕任憑主人再怎麼樣也洗不掉。主人失望極了,雖然才喝過這實在不錯的好東西,只是這會回兒他也失去了一個好杯子。

  一圈淺黃的印子,帶來了小查再也沒有走出杯櫃的命運,其中更慘的是還要忍受其他高貴的杯子們的奚落。「那什麼東西啊5,好噁心喔。一個不愛乾淨的杯子,真是我們杯中之恥呢!」每每有地震一過,小查總哀怨著自己還未摔破的命運。為何會是如此?為何只因那美得的無話可說的飲料卻造就了小查於今悲慘的歲月。

  生命總是起起落落的反覆無常,這天主人竟十分意外的拿起了小查。小查心想,這或許就是我在主人家的最後一天了吧。誰知,或許是主人難忘著小查的美好,只見主人手裡拿著一種長長的刷子配合著熱水一沖,這小查可不忘這用力的一配合,哈哈,又是一個閃閃發亮的玻璃杯在宣告著自己的忠誠了呢!

  錯誤不容再犯,冷宮的日子也真是嚇壞了小查。與主人再續的新生活中,小查不只是樂於自己的工作,更是小心謹慎的不容自己一刻不潔淨的來到主人面前。或許你會發現小查真是個再幸福不過的杯子了,只是你或許也得跟他一起記住,他可曾為了一抹汙痕而受苦良多呢。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馬書十二章1節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幸福家庭主日

「幸福家庭主日」是去年才由長老教會總會所新增加的紀念主日,總會會定此主日的由來要從「幸福家庭日」說起: 有關「幸福家庭日」的由來,是前總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結合社會各界發起成立「國際幸福家庭聯盟」,於2011年2月15日在台南市政府召開籌備會,推動立法院於8月第2個禮拜日訂為「幸福家庭日」。
高牧師表示,家庭是國家的根本,現在離婚、青少年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均和家庭脫離不了關係。為了造福台灣全民,當時不分宗教、族群和黨派均合作推動,期盼立法院支持設立8月第2個禮拜日為「幸福家庭日」,同時鼓勵全家人每天撥出至少10分鐘為幸福家庭時間,鼓勵國人建立幸福家庭的熱情。3月14日,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一行由高俊明牧師夫婦率領前往立法院拜會,由院長王金平親自接見。王院長在聽取高牧師說明後,肯定此構想與作法,在聯署書上簽名表達支持。後來,立法院通過決議,將8月第2個禮拜日訂為「幸福家庭日」。台灣國際幸福家庭協會期許,除了在推動台灣幸福家庭運動,也能將其推廣到國際。
2012年8月12日,台灣國際幸福家庭協會接著發起第1屆「逗陣起厝,幸福久久」運動,在全台18個縣市展開。在當時的活動中,高牧師指出,過去10年來,他積極推廣美滿婚姻,強調夫妻的恩愛關係,但21世紀以來,隨科技進步,人類社會已面臨嚴重家庭制度崩潰的危機,現在不只夫妻要恩愛,包括兄弟、子女間也應該要相愛。
因此總會予去年開始訂定8月的第二主日為「幸福家庭主日」而其用意,除了嚮應高牧師的呼籲,也盼望能結合88父親節,喚起缺席的父親回到家庭。
就兒福聯盟「2011年家庭溫暖指數調查報告」指出:台灣的家庭危機主因之一就是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太少,在家庭中彼此互動的品質不佳,調查中發現三分之一以上的父母8點才回家,更有逾一成的父母是9點才回家。一星期中與父母同桌吃飯的天數是三天以下而且近半數(49.6%)的孩子每天和父母聊天及相處的時間不到半小時,即使是聊天、父母也只在乎孩子的成績,至於對孩子的關心、了解孩子的煩惱或興趣只佔14.8%。因此兒福聯盟提倡將「星期日」留給家人。
而高俊明牧師推動「幸福家庭日」,總會訂定「幸福家庭主日」都是想喚醒社會大眾,包括基督徒要重視家庭的功能。
當我們回來看聖經,創世記記載神起初心意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他造了他們,有男,有女,上帝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創1:27-28)
神賞賜的第一個家庭有男、有女、且要生養眾多。如此一代傳一代,然而在家庭中甚為重要的事,應該就是養育吧!養育之責,是每一代的父母都必須負的責任,然而在自然律中每一個人都須先經歷被養育(做兒女)之後才能去養育下代(做父母),因此聖經以弗所書有提到「父母和兒女的關係」的經文說:「作兒女的,你們要聽從父母,這是基督徒的本份,「要孝敬父母,你就事事亨通,在世上享長壽。」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誠命。作父親的,你們不要激怒兒女,要用主的教導來養育栽培他們。
如此看來,當我們面對我們的父母時,我們要聽從,因這是本份,然而或許有人要反問:父母的教導一定都對嗎?而經文接著已回答了你的問題:經文說:作父親的要用主的教導來養育他們。因此,若一個父親是用主的教導來栽培孩子,我想他應該是值得兒女聽從的父親。
總結而言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必須先作到自己遵行主的教導,之後,再以主的教導去教導養育下一代。下一代聽從之後,再照主的教導去養育下一代……代代遵行主的教導、必能成為「幸福的家庭」。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教會、結構性功能和主體性

和平教會屬於都會區在組織上有系統性分工之教會!教會各部門各司其職,有明確分工又同時作為整體一起運轉,在現代社會中相當符合結構性多元主義的功能走向,同時因著現代社會的專業取向,各部門的主體性也相當高,於是我們看見結構功能作為整體運轉和部門主體性之間產生張力,這個張力是自然的,重要的是如何使其正面發展!
我們先來說教會作為耶穌基督的身體,其中個肢體的靈性需求不同!教會的會眾的年齡層分布由零歲到九十歲不等,其中因著諸多因素形成不同族群,以敬拜上帝為其主要宗旨!不同的年齡、生命階段、職場、服侍恩賜等,都使得教會逐漸發展出一些功能,以提供不同族群的靈性需要,依此而形成教會組織部門。在現今走向專業和精緻化的社會中,組織在回應不同族群的靈性需求上,無法與社會現況分離。以兒童主日學為例,現今都會區的兒童,因為科技進步,小學教育已經提供很多的資訊,運用許多影音教學形式,兒童主日學的老師備課時,就不得不跟上時代的腳步,運用一些器材和技巧,幫助兒童學習聖經的內容,老師在這當中也被迫學習和成長。這樣的教學相長的情形,也發生在生命教育組的教學經驗中。教會對老年會友的關懷,也同樣面臨專業性的議題!換句話說,教會逐漸走向一個結構功能的組織,一位會友,會是崇拜部設計禮拜提供良好敬拜形式的對象,其可能是兒童主日學老師,是夫婦團契的成員。教會中每一個會友往往有不同的身分,穿梭在教會不同的部門或小組中,這些不同的身分,其實也是反映其靈性上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多元走向!
當教會越能夠滿足不同族群會眾的靈性需求,其組織發展就越精緻,各部門分工也就越細膩,主體性也越高,那麼教會內部也會產生張力,因為資源和時間的運用和分配,以及事工的先後順序,都考驗牧者和教會各級領袖們的智慧!其中最大的考驗就是各功能組織的主體性和教會整體的規劃之間的張力。
加爾文在論到教會組織的運轉,主張其與一般社會的行政組織運轉接近。只是我們在現代後的大都會,任何團體對自己所投入的心力和要達到的功能,相較於過去,相對地投入心力比較集中,主體意識也相對提高,也因此協商和溝通成為教會事工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教會組織架構運轉上來說,各部門都盡量達到服侍會眾的靈性多元需求的目標,但是在資源和時間的運用上,卻產生衝突或矛盾,因此部門間的協商和溝通成為必要,甚至可能要輪流做出一部分妥協,使教會整體可以精緻分工,同時達到肢體的共融!
這樣的運作模式,其實和一般家庭在滿足其成員是一樣的!如果家中有個應屆的考生,部分家人就要配合這位考生的需求,生活上做出部分的妥協。但如果同時家中有人生病了,那麼看醫生成為當下必須處理的事務!以教會作為上帝的家來說,要達到各部門的平衡和健康發展,就是每個部門功能可以發揮(主體性也必須產生),同時不影響其他部門的事工,但是往往會有時間和資源運用上的衝突。因此,教會需要在不同部門的主體張力中,不斷協商和溝通,維持教會運轉上的動態平衡,使上帝家裡的孩子(0-90歲),都得靈性上的照顧。溝通的品質決定教會組織在張力當中,可否走向正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