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擁有復活生命

家在花蓮鄉村的我們從小就要和父母親一起種田,由於小時家裡並不富有,田地也不算大,大部分經濟農作都是自己人工種植。我還記得有一次父親會去農會買入一批已防蟲害的玉米粒,一家大小每人提起一桶玉米,穿上長袖、長褲和長統膠鞋,在已經犁好的田裡,一行一行地種玉米。大概是考量成本的關係,我們種玉米並不像電視影片一把向外撒開,而是在固定的距離放下兩、三粒玉米後,然後用腳輕輕撥土把種子蓋住。這種種植法很費工,但至少可以清楚估量購買種子的數量,又可以防止斑鳩和野雞啄食。這樣,種植之後大約兩個禮拜就會看到整遍玉米田冒出綠色的嫩芽;生機勃勃的田園總是會讓人有樸實的喜樂。
耶穌是一位能善用生活語言的拉比,他以在地農民熟悉的農務經驗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耶穌面臨苦難的前一刻,他講了一個簡短的比喻,不久後他如同比喻所說的,走上各各他,並且死在十字架上。然後耶穌不是死了,而是像麥種或玉米粒一樣死在地裡,卻在地裡重新活過來,並且欣欣向榮。感謝上帝,耶穌復活了!
耶穌的復活可以給我們個人小小的省思。一般基督徒會說,耶穌的復活是見證祂戰勝死亡,同時也帶給我們復活的盼望。的確,復活在基督裡是很美麗、真實的應許。不過,除了戰勝死亡和復活盼望,復活的耶穌有沒有因著他的死,而活在我們身上呢?所種的若是麥子,照理來說,應該長出麥子,所種的若是玉米,就應會長出玉米,那麼,耶穌生命的種子在我們身上種下,我們的身上是不是擁有像耶穌的復活生命呢?
除了個人省思,教會群體對耶穌復活的生命亦應該有所省思。當耶穌受害死在十字架上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上帝國的事。」(徒1:3)接著,在耶穌升天之前,向眾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耶穌復活不僅是對個人有意義,同時也宣告凡跟隨他的人應有呼召與使命,因為「你(天父)怎樣差我(耶穌)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門徒)到世上。」(約17:18)換句話說,耶穌期待基督徒不是僅自己得到十字架和空墳墓的愛就好,還希望基督徒能夠像他一樣,走入世界並落在土裡面,埋入,發芽,然後再長出許多子粒。教會其實就好像一株玉米,在上帝愛的當中漸漸成長,經過日曬和雨水,以及農夫辛勤的除草和施肥,最後厚實茁壯,長出一根根的玉米穗。這株玉米經過上帝的恩澤和農人的努力,若是將玉米穗上的飽滿的玉米粒收起來,放在倉庫裡不去使用,最後一只有腐爛和生蟲一途。但是若將這子粒好好地種在某個空地上,就有機會再長出許多相同茁壯的玉米。和平教會是一間擁有復活生命的教會嗎?
和平教會的拓植事工給了一個實踐復活生命的機會,因為我們教會不僅是領受恩典而豐富強壯,同時希望可以成為落入土裡,發芽生長,再結出子粒的復活生命的教會。今年三月三日小會通過南港地區的拓植提案,目前正和七星中會及北四區積極交換意見中。南港區過去一直是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然而現在正急速發展,可以預期將來人口的增長必然帶來大量的福音需求。在慶祝耶穌復活的今天,在思想復活對我們個人意義和教會意義的時候,我們的弟兄姊妹當中是否有願意和拓植團隊一起試試看,學習像耶穌受天父差遣,以實際行動落在南港的土裡,埋入深處,然後經歷上帝讓生命發芽生長的奇妙?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