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在宣道年會之後…



籌備許久的宣道年會已在上周順利結束,本次有兩百多位教會會友和其他教會的兄姊參加,相信與會者都有許多領受。本次宣道年會主題,源於關心教會中的青年處境,當宣道部在籌備過程中,發覺當要以宣教使命呼召青年時,青年回應在這時代中面對諸多挑戰,包括低薪資和高房價、老年化和少子化的社會結構、跨國企業下工作機會改變等,兩者當中存有極大的落差。如以講員姚立明弟兄的講題來說,就是在使命(宣教、呼召、夢想等)和命運(外在社會結構性的困境) 兩者之間的張力。在姚弟兄的信息中,他以舊約乃縵將軍得痲瘋,因一位被擄小女子的建議而得醫治的聖經故事為例,穿插個人信主和生命歷程的見證,論述著:縱使個人的命運無法掌握,使命也難以先行規劃,但在平凡生活中實踐信仰的愛,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最佳途徑。或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時代並不是最辛苦艱難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要面對的特殊難處,總會有出路的。

與會的兩位回應者,詹怡宜姊妹從自己個人成長經歷,和參與「一步一腳印」節目的製作,看見這社會中還有好些名不見經傳的人,擁有夢想和實現夢想的行動力,實在令人感動。鄭國忠牧師除了分享目前在公義行動教會,一個沒有禮拜堂的教會,怎樣以信仰陪伴關懷社會公義的人,他並提到那種捨不得吃的蛋糕和捨不得點的蠟燭,因為越寶貴卻越捨不得用,反而沒能發揮原本的功用,實在可惜。讓人也想到耶穌比喻中那個將一千兩埋藏在土裡的僕人,沒有發揮才幹的浪費和後果。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樣,感受到在本次聚會中那種彼此聆聽的氛圍,就是大家都很專心想瞭解並用心思考,我想這和宣道部發起會前21天的代禱行動,以及當天活動時有安排同工守望禱告有關,實在經歷到擺上禱告的功效。

晚上茂堂牧師專講新興教會趨勢,隔天早上主日禮拜也接續這主題,開展我們視野看見在後現代思潮中,新興中的教會如何找尋面對這時代的信仰模式,回應這時代的文化挑戰。而禮拜天下午有茂堂牧師成為和平宣教師的差派感恩禮拜,讓我們開始母會、宣教師和差會三者間的連結關係。還有蔡嘉揚傳道的創作音樂見證分享會,這位傳道以個人音樂見證的型態,演出兩百多場,讓上萬人觀賞、近千人決志,見證上帝透過人的回應,成就美好的事。

宣道年會之後,我們弟兄姊妹還繼續對這主題激盪討論著,一個年輕人還能有夢想嗎?換一個問法,就如會中有姊妹提問,青年人在這時代要怎樣安身立命?這樣的問題,青年人需要面對和回答,對於教會作為一個大家庭,同為基督的身體,當看見年輕人在現今的處境下,我們也要問「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

那我們有什麼呢?對於四十歲以上的弟兄姊妹,夫婦團契以上的各團契,如何來成為這新一代社青和學青的陪伴者,教會明年度開始新成立青壯部,怎樣規劃來幫助社青,塑造教會有一個適合陪伴分享的氛圍和場所,使生命影響生命更自然地有機會發生,這些都正在繼續醞釀中。

宣道年會順利舉辦結束,並不是休止符而是一另個樂章的開始,藉由這次活動中開啟我們的眼光,感動我們的心,就像點點火花,讓我們兄姊繼續這樣的感動,在對話和討論中激盪出更具體的作法,陪伴這時代的年輕人,讓年輕人依然有夢想,並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新的行動,才正要開始。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我們一起讓和平教會動起來!



你們應當牧養你們中間神的羊群,要按神的意思照顧他們,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出於貪財,而是出於樂意。
彼得前書 5:2

「和平教會是一個愛的大家庭!」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許多會友實際參與後、深刻的體會!不僅舊堂時代如此,更是在新堂建築完成之後,教會聚會人數逐年增加,上主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的課題!上主期待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讓每一位參與、不同場次主日崇拜的弟兄姊妹,能深刻經驗到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以及弟兄姊妹間緊密連結的關係!要達到此目標、唯有透過不同年齡層所組成的團契以及不同功能取向所組成的小組,發揮其功效方能達到!教會關懷事工如何通過組織、邀請同工參與、課程的安排與訓練…等等,更是牧師來到和平教會赴任以來,一直在深思的課題!

我們和平教會-成為萬民祝福的六大異象中、其中的第一項是-成為會友的祝福!要如何讓每一位和平人都能領受到、如此豐盛的祝福,就需要透過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方能成事!

我們和平教會-原本就有很好關懷系統的根基,各年齡層的團契(松年、婦女、成契、夫婦、社青、青契、少契等團契)以及不同功能取向所組成的小組(KB、Bike、腓立比、喜樂、心靈、蘆葦、親子成長、甘泉、新苗、安得烈、長輩、醫師、哈娜、永惠、客家、葡萄樹、Quest等小組)!讓我們橫向的連結、更加的穩固!而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在如此綿密關懷的網絡之中,有那幾條的網絡是比較鬆散的?愛我們的上主、是否有放些許的負擔在你的心中,要你投入在其中,來讓此關懷的網絡更加的緊密呢?是否仍有只參與主日禮拜的會友、目前仍尚未找到歸屬的團契或小組,是否能通過我的關心與協助、讓更多的人通過「團契生活」更加融入和平教會呢?

在未來的日子,有許多教會關懷的事工即將展開,期盼你我的投入與加入,邀請每一位看到此牧函的「和平人」,能主動與牧師聯繫,願意一起加入建造和平教會關懷事工之一分子!讓各個年齡層的會友能夠在和平教會享受到敬拜讚美上帝(詩122:1)、屬靈智慧成長(西1:9)、彼此確實相愛(彼前1:22)以及生命長大成熟(弗4:13)的祝福。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綠洲


「太陽好大!我快渴死了,你說前面有一片綠洲,怎麼這麼久還看不見啊?」阿甘大聲質問著阿薯。只見阿薯低頭看著地圖與手上的指南針,一邊口中喃喃自語的念道「太陽在那邊,我們在這邊,所以路應該這樣走。奇怪?應該沒錯啊,不是這裡,應該也不會差太遠了,怎麼還沒看到呢?」

阿甘與阿薯兩個人是叮咚國的醫生。手上拿著獅王國送來的地圖,正前往獅王國的路上。  為什麼兩個醫生會千里迢迢的前往跨越一整個沙漠的另一個國家呢?原來是因為,最近幾個國家都發生了大瘟疫,叮咚國也不例外。唯一有能力處理這種瘟疫的醫生,只有獅王國有。而附近的國家,幾乎都流行起這種瘟疫。雖然獅王國有好的醫生可以處理,不過實在沒有辦法派人到各國去支援。所以獅王國派出大使,把自己國家的路線圖送往深受瘟疫之苦的國家,並建議這些國家,派醫生到獅王國學習醫療技術。只是這個沙漠實在太大了,手上雖然有地圖,還是很害怕自己走錯路,畢竟在茫茫沙漠中,如果失去了方向,那就只有等死的份了。阿甘與阿薯雖然對獅王國送來的地圖有足夠的信心,不過對於自己掌握方向的能力,還是十分擔心,他們心裡想著,如果沒能依照計畫到達第一個綠洲,接下來的路也必然是走不下去的,如此兩個人勢必就得在沙漠中喪失性命了。

「看到了!看到了!」只見阿薯雀躍的大叫,兩眼無神看著地面的阿甘也驚喜的抬起頭。兩個人開開心心的手拉手跳著舞。「活下來了!我們終於活下來了。」兩個人高興的喜極而泣,一路上連跑帶跳的衝進他們這趟旅程的第一個旅洲。
既然是旅途中的第一個綠洲,就代表旅途還沒有結束。不管阿甘與阿薯有多不願意,休息調養夠了,還是得離開,繼續往著目的地前進。經過這一站人員的指導,阿薯調整了自己計算太陽方位的方式,也明白只要繼續往前,下一個綠洲依然正在前方,大大的歡迎著他們。                                              
「阿薯,我們前幾天真的有經過地圖上第一個綠洲嗎?」身心疲累的阿甘忽然開始懷疑了起來,自己去過綠洲這件事情,會不會是旅途中的一場夢?阿薯斬釘截鐵地回答「你看我們手上的水,食物與這片遮陽的大葉子,不要懷疑,我們去過第一個綠洲,我們正前往著第二個綠洲,路還很長,我們要加油才是。」阿甘看著阿薯說的東西,點點頭,繼續往著目標前進。不過毒辣的太陽,常常很容易讓人失去了理智與正常的判斷。又過了三、四天,從第一個綠洲補給的水與食物也差不多要用光了。不過遠遠望去,一望無際的沙丘,實在看不出有下一個綠洲的影子。「阿薯,你確定有下一個綠洲嗎?」阿薯知道在沙漠中,光線與影像的判定並不容易,不過眼下一片沙丘,對於地圖所指的第二個綠洲,阿薯還真的沒有很大的把握,不管是地圖是否正確,或者,他們行進的方向是否沒有錯誤。總之這回兒連阿薯也有點慌了起來。

「有了!有了!就在前面」眼見兩個人在一天沒有食物吃,水也只剩下最後一兩口的情況下,終於看見了嚮往已久的第二綠洲,兩個人高興得簡直就像要飛到天上一般。阿甘打開水壺,大口地吞下最後一點水,阿薯心裡一點也不在意,因為進入綠洲,要喝多少有多少。接著就是兩個人大喊大叫,就像發瘋似的,衝往了第二綠洲。
接下來的路,依照地圖所呈現的,他們還要經過三個綠洲。第二綠洲的人提醒阿甘與阿薯,途中可能會看到海市蜃樓,也可能遇到沙漠中的急暴雨。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停不下來的沙塵暴。看起來前面的路還有許多的驚險,不過兩個人經歷了第一綠洲與第二綠洲的經驗,雖然知道未來並不容易,但是對於往前走的信心卻越來越堅強了起來。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1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領袖的操練


前言-提多是誰?提多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使徒行傳中,但出現在保羅的三封書信,在加拉太書二章,保羅提到提多陪著他,這位一位非猶太人的基督徒,參與在使徒行傳十五章耶路撒冷會議,第二處在哥林多後書,保羅提到提多去到哥林多教會,勸戒教導教會,面對教會對保羅的誤解,並得到好的解決。最後一處在提摩太後書,保羅派他到撻馬太。跟提摩太相比,他們兩位都是保羅培育的接棒人,提摩太屬於牧養型,年輕時較為缺乏自信,提多則跟保羅個性上較像,常被保羅派到有麻煩的地方去解決問題,而提多書正是當提多來到克里特島出任務,保羅寫給他的一封信,我們可從中學習關於領袖的功課。
一、領袖的責任是訓練領袖
保羅將提多留在克里特做兩件事:組織信徒和委派領袖。每間教會都需要領袖,需要建立秩序並培養長老,這該如何進行呢?包括
1.選擇合適的人選,尋找發現值得栽培的人。
2.提供領導的原則,在提多書的第二章列出對不同對象教導的原則。
3.開創事工,透過服事的機會讓同工得到培育。
4.建立管理系統,透過組織帶領成長。
5.傳遞異象,讓整個團隊都了解並認同。
6.歡慶師徒關係,鼓勵和歡慶成長,不只有督促訓練而已。
二、教會領袖的條件
在提多書1:5-9保羅為提多列出清單,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大多和個人品格有關,而不只強調能力或恩賜,歸納後包括:
1.個人生命-無可指責、不固持己見、不暴躁、不打人、聖潔有自治力。
2.家庭生活-只有一個妻子、兒女信主。
3.社交生活-好客、沒有被指摘放蕩、不酗酒。
4.經濟生活-成為神的管家、不貪財,用奉獻來回應也是重要的一個項目。
5.信仰裝備-堅守所教導的真理,能勸化別人,又能駁倒爭辯的人,身教和
言教都兼顧。
保羅這些教導成為領袖的原則,不只是能力,更多是關於品格和生活。同時,相信上帝也樂意看見將個人的專業和興趣用在信仰團體上,雖然沒有一個領袖會所有的事情,但藉由多元的專業和興趣者一起同工,會讓信仰團體更加豐富。耶穌談論關於才幹的比喻,提到將來每人要為自己的才幹在上帝面前交帳。
有一次,曾有會友從這比喻引申並對我說:「牧師要為會友們能否發揮他們的才幹負責。」我剛聽到會覺得奇怪,但想想也真有道理。的確,牧師在激發、引導會友發揮才幹上,需要付更多責任,讓會友們的一千兩、兩千兩和五千兩都沒有埋藏起來,牧師要為我們的「阿兩們」盡上該盡的責任。換句話說,牧師們也要常問,我們教會的阿兩們在哪裡?怎樣可以讓阿兩們更多發揮成為教會的助力。
三、領袖本身要勇於解決問題
提多本身就是一個領袖的模範,從當時克里特教會
的處境,看見當時教會的困難處境,在提多書1:10-14保羅提到教會中有些人不服約束、散布不當的言論,那是教會中猶太基督徒講守舊約律法的規條,而當地外在的文化,普遍存在著說謊話、又懶又貪婪、貪愛不義之財的惡習。保羅要提多成為領袖,展現領導才能最容易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肩負並解決問題。對事情不聞不問,事情會出亂子;對人不聞不問,人會冷淡走偏;對計畫不聞不問,計畫鐵定失敗。由這也讓我們省思,面對問題時,你會如何反應?我們是否是勇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還是選擇能躲能閃則閃的人呢?
同時,在教會中我們如何用信仰的原則來解決問題,在長執會中開會、計畫執行的討論和分工,如何在各部門中擴展視野,並學習尋求集體信仰中的智慧。教會組織中也談管理,但在教會中更重要的是用信仰的原則培養領袖,這是我們教牧團隊看為重要的事。我曾在市政府上班,還記得從上班一開始就想找尋可以跟隨和學習的人,後來發覺並不是那麼容易,但也很慶幸曾有段時間,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美好和成就。當我成為傳道人時,有機會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得力的助手,同時也學習成為帶領者,在某些領域中有機會獨當一面,並經由對談和互相聆聽,聽見彼此和聽見聖靈的感動,讓我看見許多的機會。
下禮拜是我們和平教會舉行長執改選的日子,選舉制度是我們長老會宗派所特有,當初是為了在主教制的中央集權和會眾制之間,找尋合適的教會組織方式,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用選舉長老執事的方式,其神學的意涵是體認到每個人在罪處境下的軟弱,透過集體一同尋求神的心意,並讓領導人先從執事學習,再成為長老來承擔更大責任的歷程。然而教會也面臨台灣社會選舉文化的影響,長執選舉不要受到外來的影響,我們不在小團體運作,當然也沒有買票或競選拉票,牧師要大家各自禱告,仔細選出上帝感動你要選的人,千萬不要等到下週選票發下來時,才開始想你要選誰,在這個禮拜就好好禱告並先決定。同時,如果你被選上,這是上帝心意的顯明,認真看重這職分來服事。後續教牧團隊也將會培育和陪伴新的長執,使你們成為更好的領袖。這個世界需要領袖,教會也需要領袖,你是一千兩、兩千兩還是五千兩呢?你有沒有好好使用你的恩賜和時間?請記得,有一天我們都要交帳,願神在我們當中培育並興起領袖,一代接續一代。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一條向下走的道路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一味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二:5-8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各種學習資源都是要幫助我們更有競爭力,求學階段選填志願,也是從分數可以達到的學校開始由上往下選擇,除非為了獎學金、交通距離...等其他有利因素選擇稍微後面的志願,否則不太可能考上第一志願卻選擇倒數的志願。出社會之後的選擇也是一樣:更好的工作、更豐厚的薪水、更高階的職位、更優質的另一半,如果有能力汰換生活用品,也是會越換越好。這似乎是我們的天性,在我們裡面存在一種向上的趨力,俗話也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想往上爬,並且,當我們嚐過在上面的滋味時,更不會想要往下。

19世紀丹麥的神學暨哲學家祈克果(Søren Kierkegaard)在《勇氣與謙卑》一書中提到:「人們通常都渴望成為大人物,受人尊崇;人們要騙人,就假裝大人物。為信仰受苦的人卻正好相反。」基督教信仰存在著一種逆理,激動基督徒走向人性相反的方向—向下的方向。
一個基督徒可能會擁有許多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帶領他走向成功、得到勝利,「賺得快樂和榮耀,贏取人們歡呼擁戴」,然而,這也可能成為一種遠離上帝的試探,所以「他要阻止自己勝利。這真是一條窄路!」祈克果描述道。

今年7月底,我與台灣基督精兵協會理事長、台神院長,以及幾位教會長老前往緬甸關心宣教師在當地的事工,並且與緬甸合作的差會有些合作方案的討論,其中包括:宣教師服事的教會學校,由於教室空間不足,學校有四個班級要一起在禮拜堂以木板隔間上課;學生不論男女,洗澡都是在開放式空間,沒有隱私性;學校沒有乾淨的飲用水;住宿生的餐點常是一飯、一醬菜,加上一點鹽巴...等狀況。再加上這是一間期望讓窮人也念得起的學校,學校不收清寒學生的學費,所以學校的經費無法改善現況,於是我們討論了幾個方案,希望讓學校能在不減低付費學生求學品質的情況下,繼續歡迎窮人就學。討論接近尾聲時,緬甸的牧師說到,其實他們差會底下有好多的學校都是這樣的狀況,特別是那些在內戰區域的學校更糟,而除了以金錢改善硬體的環境,他們更期待有像宣教師一樣願意生活在當地的老師,對教育不但有熱情也有方法,可以改善學校軟體的部分。

我看著這位緬甸牧師,管理整個差會底下的三十多間教會、十多間學校,以他的才能,加上現在仰光對於同時會緬文、華文、英文人才的需求,他不當牧師應該會有更高收入的工作,也不用擔心這些教會及學校的財務;再看我們的宣教師,以他的才能在台灣也可以有很好的發展,但是他卻選擇到緬甸面對文化、環境等各樣離鄉背井的挑戰。其實,許多基督徒也面對天性想要往上,而信仰帶著他往下的挑戰。

上帝是否也在某些時刻呼召你,當你靠著自己的能力可以向上時,祂引導你做向下的決定?也許不是人生中的大決定,也許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抉擇。
耶穌「受苦的每一刻,祂都有能力為自己解脫苦楚,反敗為勝,然後得到一般人心裡會渴求的一切!」然而耶穌限制自己的能力,祂沒有為自己解脫苦楚、沒有走向世人的成功,這條路真窄!當上帝呼召我們往下走,是走一條窄路,但耶穌基督已經行在前面,成為我們往下走的動力,好讓人看見我們與世人走向不同的方向時,歸榮耀給父上帝。

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
                                  腓立比書二: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