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3日 星期日

一杯冷水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7/2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一定會得到獎賞。(太10:42)(現代中文修訂版)

從前後文背景我們知道這句話是主耶穌差遣祂的十二位門徒到各城各鄉傳道事奉前的行前交待與鼓勵。這些門徒的傳道事奉可能會遭遇逼迫,也須要接受當地人民的接待與供應。上帝與主耶穌完全認同這些門徒並且關心他們生活上最基本的須要,主耶穌說: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太10:40)

水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對一位於第一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遊行傳道者而言,在烈日下經過一整天的傳道事奉之後,其乾渴脫水的情況是可想而知。這時候如果有人拿一杯水來給他喝,這是何等美好的事。在炎熱的夏天,這一杯水如果是沁涼的冷水,當門徒將這口水喝下時,他會覺得何等的舒服與感恩。清水是生命所必須,沁涼是體貼與恩慈。

在今天家家戶戶有冰箱的情況之下,要從冰箱中倒出一杯冷水是舉手之勞,在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要給人一杯冷水可能就須要徒步到城門外的井邊去打水才能拿到。主耶穌就曾在雅各井旁向一位撒馬利亞婦女要一杯水喝而把福音傳給她。

主耶穌只提到一杯冷水,這是最簡單的供應,並沒有提到可口可樂或約翰走路,主的門徒須要學習過簡僕的生活。主耶穌不許門徒自備錢囊口袋,主的門徒須要學習謙卑領受別人愛心的供應。

主耶穌不只是關心他的門徒,祂更是關心這些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在和合本中文聖經的翻譯只提到 “這小子裡的一個”。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社會中的邊緣人與弱勢者。馬太25章主耶穌提到最後審判的標準時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我們的主耶穌稱呼這些社會邊緣人與弱勢者為我的弟兄。我們也應該關心這些社會邊緣人與弱勢者的生活須要。主耶穌要我們給予的是一杯冷水而不是一個銅板,今天我們比較方便的是用金錢給予那些邊緣弱勢者,但是往往沒有想到他們會用那些金錢去購買生活的必須品或是消費品。

在這個短短的句子裡有陶土作的杯子,有裝在杯子裡的冷水,還有奉主耶穌的名(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如果冷水是上帝所賜下的恩典,杯子就是裝盛冷水的器皿,奉主的名是給予冷水的動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用土所造的瓦器(林後4:7),心中被主耶穌犧牲的大愛所激勵(林後5:14),願意將上帝所賜給我們那豐盛的恩典 (林前4:7),與我們周遭那些邊緣弱勢者一起分享上帝的恩典。

2006年7月16日 星期日

先知巴蘭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7/1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先知巴蘭的故事在一般信徒的心中印象較深的是那一頭會與人對話的驢子。到底這是一件歷史上發生的事實或是以色列民間的傳說故事?

1967年考古學家在約旦戴爾阿拉 (Dair Alla) 挖掘出土一間地震中倒塌房屋的牆上發現一段約有五十行有關比珥兒子先知巴蘭 (Balaam son of Beor) 災難警告預言的約119片殘片。根據出土文物的考證,該地震可能是發生於烏西雅王與先知阿摩司時代,約是760BC年間 (摩1:1; 亞14:5)。這些殘片是根據巴蘭書的記載,提到先知巴蘭看見異象而向百姓提出神將審判的警告並且與百姓引起爭辯。這個出土殘片所記載的巴蘭預言與舊約聖經中民數記22-24章的記載有許多相通之處。民數記巴蘭事件發生時以色列人在約旦河東耶利哥城對面的摩押平原搭帳篷。戴爾阿拉位於在此北邊約25英哩雅博河(Jabbok)流入約旦河的地方。考古學家威廉示亞 (William Shea) 根據另外一件出土物的考證主張戴爾阿拉就是巴蘭的故鄉,當時稱為毗奪(Pethor) (民22:5)。在此殘片中兩次稱呼神為“全能者”(El Shaddayin)與民數記的稱呼一樣 (民24:4, 16)

我們如果仔細讀先知巴蘭的故事便會發現巴蘭是上帝所使用的外邦人先知。他要預言之前一定先到神面前等待神親自給予他的話語啟示。他也知道要築壇獻燔祭給神。他對神所啟示他的話語忠心耿耿、隻字不改的照本宣科。雖然巴勒國王不斷的提高給他的酬金與壓力,他也絕對不妥協或屈服。這是值得我們尊敬並學習的態度。
先知巴蘭的缺點在於神已經很清楚地向他啟示神的心意之後,巴蘭還是三番兩次到神面前,企圖硬柪神的旨意。如此的結果導致神對他的企圖採取“任憑” (參閱羅1:24, 26, 28) 的回應。先知巴蘭居然財迷心竅的一個地步,把神的任憑視為神的旨意而立刻騎驢往巴勒國王那裡去要咒詛以色列人以賺取其高額傭金。神派天使在半路攔阻他,甚至讓驢子開口警告他,先知巴蘭竟然一意孤行、一錯再錯。最後他甚至誤用他對神本性的認識而教導巴勒國王如何去引誘以色列人犯罪而惹動神的怒氣、失去神的祝福、帶來神的審判。最終先知巴蘭也得到他自己當得的處罰。彼得後書2章15節認為巴蘭是貪愛不義工價的先知,在啟示錄2章14節主耶穌給別迦摩教會的警告中也提及先知巴蘭如何濫用他對神的認識而教導巴勒國王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使他們跌倒。
讓我們學習先知巴蘭認真尋求上帝啟示並且完全遵照上帝啟示宣講的忠心態度。同時也讓我們從先知巴蘭的缺點與失敗中學習,不要企圖硬柪神的旨意以導致上帝任憑的回應,也不要濫用我們對上帝的認識而成為別人信心旅途中的絆腳石。

2006年7月9日 星期日

浪子回家之路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6.07.09
作者:李晶晶 牧師

「回家」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與行動;儘管處於生活忙碌、職場競爭、課業追求,在一天工作結束或是出門在外一段時間之後,每一個人都會「回家」。那不僅僅是休息加油站,更是一種回歸,是歸屬的終站與再出發的起站。

「家」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地方,是一切關係的起點、是認知自我的開端,我們的生命來自於家庭,也深受家庭的影響;即使環境、社會型態不斷地變遷,家庭結構與功能受到極大的破壞與不斷地轉變,「家」仍然是人心中最深的渴望。

「浪子回家」是一幅天人歌詠的圖畫,是讓許多家庭為之動容與羨慕,是一個家庭團圓和重建的新契機。但是,「浪子」回家卻不是一條易路,是充滿艱辛與漫長的過程。

在浪子回家的路上,愛、饒恕與接纳是最重要的關鍵:「愛」是再給一次機會,使人除去心中的恐懼,勇敢地回轉走向回家的路上;「饒恕」是在他還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時就決定赦免他;「接纳」是當浪子嘗試回家時,以他原本的樣子接納他、承認他,因他的生命在上帝的手中。「…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8-10)。

「夜深了!留一盞燈給最後回家的人。」這是孫越叔叔在一個廣告的口白。這一盞燈象徵著家人對在外遊子的期待與等候、也代表著對浪子的不放棄與接納。親愛的兄姐:你願意也為別人留一盞燈嗎?你願意不只成為被接納的人,也成為接納別人的人;不僅是受歡迎回家,更願意歡迎別人回家;不單單領受上帝無限的愛與恩典,也能夠憐憫饒恕人,讓這條回家之路更顯容易。

2006年7月2日 星期日

愛的言語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7/0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基督認為最大的誡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上帝,其次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 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給他的門徒一條新的命令,要他們彼此相愛像主耶穌怎樣愛他們一樣來彼此相愛(約13:34)。從愛人如己到彼此相愛之間有何不同呢?從愛的方向來說,前者強調愛的付出面(proactive-perspective),後者則強調愛的互動面(interactive-perspective)。從愛的方式來說,前者似乎是以自我的愛為基準,後者則是以耶穌的愛為基準。

我們這一生最高興的並不只是在社會上能夠功成名就,而是可以和我們所摯愛的親友一起來慶賀並分享這些成就或是互相分擔並扶持在這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與挫折。我們都須要有人可以讓我們表達愛也可以向我們表達愛。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與我們最親密的人際關係,像夫妻或親子關係,我們常常會碰到一種讓我們覺得十分困惑的現象,就是我們盡心盡意向我們所摯愛的配偶或子女表達我們最真誠的愛,但是對方卻似乎總感覺不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心。這是由於我們愛的程度不夠,或是對方得了愛的無感症呢?

婚姻家庭諮商專家蓋瑞巧門博士(Gary-Chapman) 於1996年將他幾十年臨床經驗分析整理出來人們五種不同愛的表達與感受方式,並將此成果出書發表出來。書名為“The-Five-Love-Languages:-How-to-Express-Heartfelt-Commitment-to-Your-Mate”該書已經於1998年由中國主日學協會譯為中文出版,書名為“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

巧門博士發現我們最常用的愛的語言有五種:肯定鼓舞(Words-of-Affirmation)、時間相處(Quality-Time)、獲贈禮物(Receiving-Gifts)、體貼服侍(Acts-of-Service)、身體接觸(Physical-Touch)。雖然我們五種都須要,但是每個人對這五種愛的語言的須要性卻有很明顯的差異。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兩種最須要的愛的語言。因此如何去發現自己與對方最主要愛的語言,然後以對方最須要的愛的語言來表達對他的愛才會讓對方感到被愛的幸福。這五種愛的語言的表達方式如下:

肯定鼓舞:鼓勵、讚美、安慰。

時間相處:專注、分享、隨即。

獲贈禮物:驚喜、興趣、慶賀。

體貼服侍:須要、付出、幫助。

身體接觸:溫暖、恰當、接納。

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一起學習去瞭解我們的配偶、子女、親友的愛的語言,也能學會這五種愛的語言的表達方法,好讓我們所愛的人能夠真正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如此我們才不會只停留在愛人如己的誡命,而能夠進入到能夠享受彼此相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