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普珥節(Purim)

普珥節(Purim)

李晶晶牧師


一、猶太人七大節期
猶太人所守的節期在舊約律法中,神定了七個節期(申命記16章):

(1)逾越節(The Feast of Passover)
(2)除酵節(The Feast of Unleavened Bread)
(3)七七節(The Feast of Weeks):又稱為五旬節(Pentecost)
(4)吹角節(The Feast of Trumpets)
(5)贖罪日(The Day of Atonement)
(6)住棚節(The Feast of Tabernacles)
(7)嚴肅會(The Feast of the Last Great Day)。

其中逾越節、七七節、和住棚節三大節期最受重視,猶太男丁每年要在這三個大節上示羅守節(申命記 16:16),聖殿完成後上耶路撒冷守節(約10:22)。

後來猶太人加多兩個民間節日:普珥節和修殿節(光明節);這兩個節期,是與猶太人民息息相關的歷史事件之記念節慶,而非舊約律法書上規定的節期,雖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兩千多來,猶太人一直遵守著。修殿節(The Festival of Lights):記念馬加比愛國的猶太家族戰勝褻瀆聖殿的敘利亞人,光復猶太地和聖殿。普珥節(Purim):記念和慶祝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統治的時代中,神藉以斯帖王后拯救他們逃過滅族的危機。

二、普珥節 (Purim)
普珥節(Purim),
希伯來語「פורים」抽籤的意思,是一個猶太教歡樂的節慶,也是猶太人最喜歡的團體節日。在第二世紀,普珥節已經在猶太人的曆法(參圖一)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收集拉比律法最早文獻《密西拿》(Mishnah)中,有一篇稱《密基拿》(Megillah)的短文,內容是討論守普珥節的正確禮儀。

(1)節日由來
關於「普珥節」的由來及其意義,記載在舊約《
以斯帖記》中,描述主前473年,波斯的猶太人如何免於滅族的危機,以斯帖王后(Queen Esther)把握在位的機會勇敢違例進見亞哈隨魯王,機智將族人從哈曼(Haman)手中解救出來,免除哈曼滅族陰謀的歷史「普珥」是「籤」的意思。原本哈曼掣普珥擇亞達月(Adar12月)13日為吉日要滅猶大族,卻反為猶大人所殺,成為猶大人的大歡慶的「吉日」(帖9:12-13),末底該事後寫信告訴所有猶太人這一事件的經過,要求世代傳述並紀念這個日子(帖9:20-22)。由於哈曼當初是以抽籤(Pur普珥)決定殺害猶太人的日子,因此定這個節日的名字為「Purim普珥節」,又由於猶太人對敵人的反撲進行了二天,因此「普珥日」的假日有二天:亞達月14、15兩日,猶大人歡呼慶祝,因為轉憂為喜,轉悲為樂,因此猶大定為遵守之「普珥節」。今年(2009年)的「普珥日」是在3月9日,猶太曆5769年亞達月(Adar12月)月13日,耶路撒冷則在3月11日(亞達月15日慶祝)。

(2)慶祝活動
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帖9:20-22)

a. 直到今天猶太人們普遍以諷刺、詼諧和象徵性的娛樂節目來慶祝普珥節,包括飲酒、歡宴、盛裝假面、向窮人施捨和互贈食品。

b. 饗宴:「普珥日」當天午禱後準備餐飲,要在日落前食用完畢,進食前讀猶太戒律的Torah經。

c. 讀經:「普珥日」當天猶太人在會堂集體守普珥節時,都要聆聽正宗的《密基拿》(Megillah為捲軸式經文,由手寫而成的羊皮紙卷),由十名男子組成的主禮組在會堂一起朗讀舊約中「普珥日」的故事二次,日、夜各一次,讀經前向會眾祝福三次,聆經期間不可以說話,但讀到或是聽到「哈曼」的名字時,必需作出訕笑和叫囂聲或撥動特製的噪音產生器(參圖二),使噪音掩蓋他的名字,表示厭惡此人;讀經人在噪音完全中止後繼續讀經。

d. 食物:傳統上會吃一種三角形狀的油酥餅,裡面的餡多數是罌粟籽,也有李子乾和其他果子作的餡,稱為「Humantaschen」(希伯來語意即“哈曼的耳朵),此乃以哈曼口袋命名,以哈曼的帽子為型,可能是受到舊時的插圖中哈曼都是頭戴三角形的帽子所影響。每逢普珥節,焗製這些酥餅成為受歡迎的家庭活動。

e. 禁食:普珥節的另一個傳統特色,是「以斯帖的禁食」,在普珥節前一日禁食,是跟猶太人險被除滅有關;當末底改告訴以斯帖,哈曼計劃殺害所有猶太人的時候,她便請他向族人宣告禁食三天。為紀念這件事,有些猶太人仍然在這一天禁食。禁食之後,便是慶祝、歡宴和快樂的時間。

f. 施捨:「普珥日」當天,每一個猶太人都必須給二個窮人每人二份贈予,可以是食物或金錢。

g. 贈禮:「普珥日」當天,每一個猶太人都必須贈送給另一猶太人二份立即可用的食品當禮物,還要附上一封信。


h. 戲劇表演:普珥節的表演,透過諷刺的手法講述以斯帖記原來的故事、表演項目和宗教活動,為猶太社區探討一些最為敏感的題材,提供基本和一定程度的創作空間。記錄普珥節戲劇的文獻,最初出現在歐洲時,已經是西元十四世紀,但是,它們有可能在遠古時代已經存在。

i. 化裝舞會:在普珥節當天,會為兒童舉行特別的嘉年華會或是化裝舞會,孩子們都會盛裝打扮,紀念普珥日事件中的不同歷史人物、唱歌和背誦幽默的詩句,也會在宗教學校內表演普珥節的話劇(幽默戲劇),內容多數是諷刺故事中的人物及猶太人社區中的領袖們。

在世界各地的猶太社區慶祝普珥節時,都會在當天假日擺設筵席,大家高興快樂,彼此贈送禮物,周濟窮人,甚至狂歡豪飲,直至他們分不出誰是末底改,誰是哈曼。

《塔木德經》說:「普珥節當天,各人應該飲酒狂歡,興奮得連“咒詛歸予哈曼”和“祝福歸予末底改”也弄不清。」;「弄不清」是慶祝普珥節的其中一個主題,飲酒則與以斯帖設宴款待亞哈隨魯王和哈曼,而擊敗哈曼的事情有關。猶太人以歡樂表達他們得拯救的事實。




圖一:猶太年曆與節期


圖二:吵鬧聲產生器


圖三:普珥節傳統餅乾(humantaschen)

失和 (Discord)

蔡茂堂牧師


尼希米帶領一批流亡在巴比倫的猶太人,返回故鄉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他以勇敢來面對外來仇敵的嘲諷與威脅,他以信心來處理內部對困難的灰心與喪志。城牆的重建工程並沒有受到這些來自內外的挫折所攔阻,而繼續往前推動。但是當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城牆本身,而是參與重建城牆的團隊彼此間的失和與埋怨時,整個城牆重建的工程就無法繼續進行了。

尼希米知道這個團隊成員彼此之間失和問題的嚴重性,他仔細聆聽他們的痛苦與抱怨。這些參與城牆重建的猶太人在經濟上都面臨很大的壓力。最可憐的是那些沒有田產,卻有眾多子女嗷嗷待哺的家庭,他們為了讓全家人糊口免於捱餓,必須設法到處打工賺錢,無法繼續參與城牆重建的工程。另外一些家庭是有一些田產,但是由於遭遇饑荒,收成不好,只好將田產典當變現來購買食糧。還有一些家庭的田產收成勉強可以足夠家庭的須要,但是所剩無幾,不夠繳納高額的稅金,因此,必須向人借錢來繳稅。讓這些陷於經濟困境的猶太人所無法接受的是,他們為了生存糊口而典當的田產,由於無力按時繳付高額的利息,田產已經被債主所沒收。有些家庭甚至為了要償還借貸之金額與利息,只好將子女出賣,去做別人家裡的僕婢。這些債主,就是一起參與重建城牆的貴冑與官長。

這些貴冑與官長,趁著那些猶太人在遭遇饑荒與重稅的困難下,以高利貸 [年息12%] 的方式借錢給他們,圖謀自己的利益。這種對於遭遇困難的弟兄趁火打劫以圖利自己的行為是耶和華所禁止的。耶和華很清楚的交待摩西,教導以色列人,〝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出22:25)。耶和華還希望他們能夠對於遭遇經濟困難的弟兄伸出援手。〝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與你同住。你借錢給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糧給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25:35-37)〞。只有借貸給外國人的情況之下才可以收取利息。〝你借給你弟兄的,或是錢財或是糧食,無論什麼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借給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給你弟兄不可取利。這樣,耶和華你神必在你所去得為業的地上和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23:19-20)〞。

尼希米當代的貴冑與官長,對於摩西這麼清楚的三令五申,似乎是充耳不聞,或是馬耳東風,毫不在意。尼希米在瞭解狀況之後,心中怒火上升,但是他並沒有立刻爆炸,先冷靜思考,並自我反省。在他確認貴冑與官長所作所為是違反耶和華的旨意之後,尼希米很勇敢的當機立斷,當面斥責這些貴冑與官長向遭難弟兄借貸取利是不對的行為。我們的主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時,發現聖殿的管理者將外殿地區給予販賣祭牲以及兌換殿銀的商人經商營利,使得外邦人沒有可以安靜禱告親近上帝的地方。主耶穌也是非常憤怒的用繩作鞭,將祭牲趕出去,並推翻兌換殿銀的桌子(約2:14-17)。


尼希米之所以敢如此公開的譴責這些貴冑與官長之高利貸行為,乃是因為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完全遵照摩西所吩咐的。尼希米借錢給遭遇困境的同胞,是不收利息的。他甚至願意出錢將那些被賣為僕婢的猶太人買贖回來,帶返耶路撒冷參與聖殿重建的工程。他雖然被波斯皇帝任命為猶大的省長有十二年之久,他可以照以前的省長一樣,從百姓中間徵收身為省長的薪俸。但是,當尼希米看見百姓之貧困狀態之後,他存著敬畏上帝的心,憐憫百姓之困境,自願放棄支領省長的薪俸。尼希米具以獨立判斷的智慧與勇氣。他不會因為別人如何的做,他就跟著照樣去做。就像孟子說過的〝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我們平常容易犯的一個道德軟弱就是跟著群眾走。我們常常會以大家都這樣做來自欺欺人。有人說,道德是不能用投票來決定的。耶穌在格拉森所趕出來的鬼的名字就叫作〝群〞,因為他們的數目很多(可5:9)。另外我們也看到尼希米是一位敬畏上帝的人。他對於那些貴冑與官長的挑戰就是問他們:我們行事不當敬畏我們的神嗎?(尼5:9) 在他自己的日記中,他也坦白承認,他之所以不敢以身為省長的職位而加重百姓的經濟壓力與負擔,主要的動機是他敬畏上帝(尼5:15)。聖經對於舊約中約伯的描述,從一開始就說:約伯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當我們敬畏上帝時,我們就不會怕別人的批評與壓力。


尼希米個人的生活表現使得他向那些貴冑與官長挑戰時,他們都啞口無言,而且自覺慚愧,大家異口同聲表示願意慟悔前非,歸還以前對於陷於貧困弟兄不當且過度的剝削所得。大家也願意在祭司與上帝面前發誓。結果這個造成重建城牆團隊失和的問題獲得圓滿的解決,所有的猶太人,不論貧富都能夠再同心一意的敬拜讚美上帝,並且重建城牆的事工得以繼續進行下去。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聽道與行道

聽道與行道─何淑珍牧師

「所以,所有聽我這些話而實行的……」馬太福音七章24-27節是耶穌在向群眾講話的結論。馬太福音第五章有人稱為山上寶訓、登山寶訓或八福等,馬太福音五~七章的內容是:耶穌論福、論鹽和光、論法律、論發怒、論姦淫、論休妻、論發誓、論報復、論愛仇敵、論施捨、論禱告、論禁食、論天上的財寶、論身體的燈、論上帝和財物、論不評斷人。第七章開始說:「你們要祈求、尋找、叩門…;你們要從行為認出假先知…;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以上這些話,若有聽而實行的,就像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可是那些聽見我這些話而不實行的,就像一個愚蠢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一遭受風吹、雨打、水沖房子就倒塌,而且倒塌的很慘重。」耶穌向群眾講了這些話,即是有聽而內化,內化後有行為,那就是—智者,被耶穌稱為「聰明人」。耶穌要我們行這些話的內容,是要一個基督徒在世上要有品格、影響力、委身、實行上帝的愛、上帝的公義、與天父的關係的要求。

聽道就像建造房子,耶穌在此講道,聽道的人有兩種,兩種人同樣像在建造房子,表面上看來相同的聽道,就像房子建造是相同的設計、外觀、造型、精緻度、所付出的心血一樣。接著耶穌警告群眾,這房子是要受雨淋、水沖、風吹的試煉,看其結果是如何?耶穌講道很清楚,相同的房子因根基的不同,下場則是截然不同。立在磐石上的房子將不會倒塌,立在沙土上的房子將會倒塌慘重,此時也可看出,不是你花多少心血建造,重點是你的根基。房子若是人的生命,你會將自己生命的根基蓋在哪裡?

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精心的在計畫、規劃我們的人生,從小就要開始鋪陳人生的道路,要讀什麼、要作什麼,盼望我們的生命是充滿豐富的色彩。有一首詩歌如此說:不要想天色常晴朗,有時遇狂風巨浪,人生道路崎嶇不平…。所以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不管你願不願意,總是會遇到挫折、失敗,最終還必須面對死亡,就像耶穌所講房子必要被雨淋、風吹、水沖,耶穌在向我們提出一個警告,房子終要面對風暴的考驗,耶穌在暗示人終須面對最後審判的考驗,不管你是否喜歡或願意與否,你所建造房子的根基最終將會顯露出來。因此若你的房子是建造在磐石上,那可安然度過試煉,不然,你的房子將倒塌慘重。

同樣的道理,你生命的根基若非建立在基督的磐石上,你最終的結果將是倒塌慘重。然而感謝主祂已為我們立好了根基,且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相信祂、倚靠祂、順服祂、遵守祂的話、去實踐祂的話做在最微小的身上,去多結果子、讓你周圍的人認識基督,在世上活出是光是鹽,去影響你周圍的人,且將你的財寶積聚在天上,讓你的心也在基督裡。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願意省察、願意改變、願意順服?除了看重今生之外,也願意思考永生的根基?我們必須非常認真的去面對一個課題:「我的房子蓋在哪裡?」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蔡茂堂牧師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的起源是來自美國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 (Edwards Air Force Base) 1949年進行的MX981有關人類所能忍受的地心引力急速降低試驗,盼望結果有助於將來飛機的設計。他們使用火箭推動的雪橇在半哩長的鐵軌上以時速200哩進行,於一秒內突然停止。斯塔伯上校 (Colonel John Stapp) 是空軍軍醫,志願親自坐上該雪橇來接受這個危險的試驗。愛德華墨菲 (Edward Murphy) 負責設計電子感應器,綁在斯塔伯固定帶子上面以測量快速減速下所承受的壓力。測試的結果顯示完全沒有壓力。事後才發現原來是研究助理把每一條電線的接線都接錯了。墨菲在這種挫折情況下說了一句話:如果有兩種作法,其中一個是錯的,那傢伙總是會選擇錯的作法。後來在一次的研討會上,斯塔伯醫師將空軍實驗室之良好安全記錄歸功於對於此墨菲定律的注意,他說:墨菲定律是指〝出差錯的事是無可避免的〞(Whatever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墨菲定律就此在航太工業界開始流行,不久逐漸的滲透到普羅文化的各個領域。1970年甚至有人為這個定律出版專書討論其歷史淵源與含意。這種傾向悲觀的宿命論其實在墨菲定律被提出之前就在各文化與哲學中流傳。

彼得原則 (Peter Principle):所有的人終必每況愈下成為一無所能。
依託勒觀察(Etorre’s Observation):塞車時,別條車道總是看來比較暢通。
阿克通定律(Acton’s Law):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
卜伯定律(Boob’s Law):東西總是在最想不到的地方找到。
法蘭克林規則(Franklin’s Rule):毫無期待者最為幸福,因為總不會失望。
埃索伊定律(Issawi’s Law):捷徑往往是兩點間最長的距離 (欲速則不達)。
孟更定律(Mencken’s Law):有能力者實際去做,無能力者則去當老師。
巴頓定律(Patton’s Law):今日之好計畫總比明日的完美計畫更好。
基卜玲定律(Kipling’s Law):一塊土司麵包掉到地上,總是塗奶油那一面著地。

這些定律所要表達的是,人類在自由意志選擇之中,似乎冥冥之中有宇宙有一個力量會將人類帶往錯誤挫折的方向,而人類對此現象是無能為力。這是一種宿命論 (Fatalism)。墨菲定律似乎也被自然界的第二熱學動力定律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所支持。第二熱學動力定律主張,我們的宇宙是趨向於最大亂度 (chaos or disarray)。

墨菲定律對於太空工業與電腦程式業最大的貢獻是:所有的系統都可能發生故障。為了減少墨菲定律的情況發生,許多 〝保障無誤〞(fail-safe) 的設計被發明出來。舉例來說:為了避免造成墨菲定律之原始接錯電線事件的重演,許多插座接頭將兩極設計成為不同大小或形狀。為了防止割草機在無人操作情況之下自己亂跑闖禍,有的割草機就設計在手把上面有一個槓桿,必須用手抓起那個槓桿割草機才會發動。

在屬靈的世界裡面,是否也存在著墨菲定律呢?

當上帝創造伊甸園,並且將亞當與夏娃放在伊甸園中,讓他們修理看守時,亞當與夏娃是否無可避免的遲早會伸手去摘那顆上帝所嚴嚴禁止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呢?

這個事件是否就對全體人類帶來無法去除的犯罪傾向 [神學家口裡所說的原罪]呢?整個宇宙的第二熱學動力定律是否與此事件也有關係呢?羅馬書八章19-22節所描述的是否可以說是一種屬靈的墨菲定律呢?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所描述的內心掙扎,是否也算是屬靈墨菲定律的一部份呢?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歡神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感謝主,在基督裡,我們就可能脫離屬靈墨菲定律的綑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