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金牛犢 (Golden Calf)

金牛犢 (Golden Calf)
蔡茂堂 牧師

以色列人在摩西帶領之下,蒙耶和華拯救脫離法老王的奴役,浩浩蕩蕩地走出埃及。聖經記載,他們除了攜家帶眷、扶老攜幼,還趕牛驅羊、連鍋帶杓的,另外還從以前壓榨欺負他們四百三十年的埃及鄰居,搜括了許多金器、銀器,和衣裳 (出12:35)。

摩西被耶和華呼召,登上西乃山頂,領受耶和華所親手刻寫十誡 (Decalogue) 的兩塊石版,以及如何建造讓耶和華能夠與以色列人相會的會幕 (Tabernacle) 藍圖 (出24:12-31:18)。在山下的以色列人,枯等摩西四十天之後,由於沒看到摩西下山,開始產生焦慮不安。他們便強迫亞倫為他們鑄造一個神像,來取代摩西,帶領他們走過曠野沙漠之地。亞倫要他們將家人身上的金耳環拿來給他,他們很快就收集到足夠的金耳環,讓亞倫鑄成一隻金牛犢 (Golden Calf)。一大清早他們便簇擁到這隻金牛犢神像之前,膜拜獻祭,接著展開歌舞慶宴 (出32:6)。

猶太拉比一致認為,除了創世記亞當與夏娃伸手摘食耶和華所禁止他們染指吞食的分別善惡果之外,這是猶太民族集體冒犯耶和華最嚴重的罪孽。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個罪的重點在於使用埃及或是迦南等外邦人所拜的牛犢做為神像。另外一些聖經學者則主張這個罪的重點在於使用黃金做為神像的材料。

埃及人所拜的牛神稱為阿必斯 (Apis)。他是由天上降下之一道光芒成孕。他的行徑具有預言的能力。他的氣息能使疾病痊癒。他的出現會給周遭的人們帶來生生不息的精力。迦南人所拜的男性神明巴力 (Baal) 的神像是公牛神 (Bull),女性神明亞斯他特 (Astarte) 的神像則是牝牛神 (Cow)。這些牛的神像代表迦南神明的力量、堅忍、精力、以及給人類帶來福祉。

黃金則是古今中外幾乎所有民族都渴望且膜拜的對象。古希臘的神話米達斯的碰觸 (Midas Touch),描述人類對黃金既愛慕又害怕的矛盾關係。米達斯照顧酒醉迷路的西勒奴 (Silenus),因此,迪歐耐斯 (Dionysus) 答應要成全他的一個願望。米達斯要求他可以點物成金。當他回到他的花園裡,將手指碰一根樹枝或是一塊石頭,樹枝與石頭立刻變成黃金。米達斯感到非常高興,立刻叫僕人擺設宴席慶祝。可是,好景不常,米達斯一拿食物,那個食物立刻變成無法下嚥的金塊。米達斯拿一杯水,那杯水馬上變成一杯黃金液體而不能入口。更可怕的是他的女兒跑出來要他抱抱,但是他的手一碰到他女兒的身體,女兒頓時成為黃金雕像。米達斯害怕的向迪歐耐斯禱告,請他收回這個禮物。迪歐耐斯答應他的禱告,要他到帕克多祿 (Pactolus) 河中洗手,就可以脫離這個魔咒。米達斯從此搬到鄉下過田園生活,遠離黃金榮華世界。

在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事件之後,耶和華指示摩西,在建造會幕的至聖所時,需要用黃金來包裹至聖所的約櫃並且用整塊黃金打出約櫃上方的施恩座,聖所裡面的金燈臺也是用整塊黃金打成的,陳設餅桌與金香爐則都用黃金包裹。聖所與至聖所的牆板也是用黃金包裹 (出36-37)。

由此,我們知道,黃金是上帝所創造的寶貴禮物,可以用來敬拜侍奉上帝。但是,我們如果把上帝所賞賜給我們這個極寶貴的禮物,視為比上帝還重要來膜拜,黃金就會變成為金牛犢的偶像。黃金也常常被拿來當作財富的象徵。財富也是上帝給人類的賞賜。但是,我們如果貪戀錢財,把上帝所賞賜給我們所有的其他恩典都想要轉成黃金,我們便會陷入米達斯的魔咒當中。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六章10節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願我們都學會用感恩的心來領受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錢財,也學會用愛心將錢財和貧窮的人分享,並且小心不要將這些錢財變成膜拜的金牛犢。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獻個鐵釘錢…

牧函:獻個鐵釘錢…
李晶晶牧師

李阿嬤說:「我吃的很簡單,大家也常常會送些食物給我,生活這樣也是過得去,只是為教會出個鐵釘錢…」,阿嬤口中這個為和平建堂奉獻的「鐵釘錢」,是她賴以維生每月所領老人年金的三分之一。

她是供應者
在舊約(王上17:10-24),旱災遍地之時,一對撒勒法的寡母幼子,接待一個長途跋涉、飢餓求食的陌生旅客以利亞,抱著必死的心將家中僅剩的麵與油做成小餅,給這個逃難者得以裹腹。一個饑貧無援的寡婦,仍願意供應另一個需要者的要求;一個需要別人關懷的家庭,卻成了接待上帝僕人的避難所;在那一點點的「僅剩」上全然拿出供給之時,她經歷了上帝「不減少、不短缺」每日夠用的恩典與祝福;一個寡婦在飢荒之年成為一個「供應者」。
詩人說:「但我是困苦窮乏的,主仍顧念我;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詩40:17)

她是奉獻者
在新約(路加21:1-4),熙嚷往來的聖殿婦女院中,此起彼落從各處奉獻箱傳來嘩啦啦銅幣連響聲中,一個寡婦無聲無息地投下了她僅有的兩錢,靜靜地離開了。「咚-咚-」幾乎聽不到的兩聲卻敲響了天上門,迴響至今。耶穌開門見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她對神的愛毫無保留、她將明日吃喝的憂慮全然交託;在兩錢上她沒有和上帝平分,不是一人一個,而是所有全獻上;她不是哀嘆等候救濟的人,她因信成為最多的「奉獻者」。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她是建堂者
在和平(和平傳奇001),也有這樣的故事...,由建堂推廣組同工明豪兄前往訪談一位七十八歲的李阿嬤:
李阿嬤出身在大戶人家,她的家族原是名極一時的成功商家,擁有自己的商船,在大陸沿岸及台灣艋舺都有店舖。但由於上一代把家中的祖產一盡敗光,父親也沾染鴉片惡習,最後,在四歲那年她被賣去當養女,阿嬤說:「就像是放去自生自滅,但感謝主在那段時期的保守。」。在那時常常沒東西吃、沒有體力,卻仍要作許多粗活,像是去井邊挑水,井又深、水桶裝水又重,小小年紀的她必須站到井口上,用雙腳支撐才有辦法提起水來,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井底…。想起這些往事,阿嬤感恩地說:「那時,主就保守我。」
現在,李阿嬤身體算是健康,只有點骨質疏鬆的問題。她說:能吃能睡,已經很滿足。現在,李阿嬤住在青年公園旁的國宅,靠著每個月老人年金六千元和微薄的存款生活。2007年主日禮拜,教會第一次開始為建堂發認獻單時,當天李阿嬤就填好認獻單,願意每個月奉獻兩千元,而這兩千是她每月老人年金的三分之一。她說:「我吃的很簡單,大家也常常會送些食物給我,生活這樣也是過得去,只是為教會出個鐵釘錢。」這是不一樣的和平建堂見證,阿嬤雖然有骨質疏鬆的毛病,卻願意每週轉兩班公車,坐半個小時的車到教會作禮拜。阿嬤雖然經濟狀況並不富裕,卻願意奉獻她養生的三分之一,為教會建堂出個鐵釘錢。阿嬤雖然沒有受過教育,目不識丁,無法讀聖經,可是她仍能活出感恩且具有影響力的生命見證。阿嬤的生命是富足的,因她以認識主耶穌為至寶,也因這阿嬤這樣簡單的相信,她成為一個富足且願意給的人。

有一本書說「窮得只剩下錢」,那我們呢?「剩下」什麼?又願意「獻上」什麼?
你可有「鐵釘錢」?「鐵釘時間」?「鐵釘~」……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教會成長 (Church Growth) -- 蔡茂堂

寫作於2009.01.11
作者:蔡茂堂 牧師

教會成長運動 (The Church Growth Movement) 是由馬蓋文 (Donald McGavran) 所發起的宣道運動。馬蓋文夫婦於1923年接受基督使徒(Disciples of Christ) 教會差派前往印度當宣道士。當時他的差會所設立的教會不太有成長。1933年衛理公會宣道士匹克主教 (Bishop J. W. Pickett) 將他所觀察到的基督教群眾運動(Christian Mass Movements) 著書發表。這個運動讓印度的最低階層種姓族群大批同時受洗信主。

馬蓋文原先相信一對一的個人佈道是最合乎聖經原則且最有效果的宣道方法,他原以為大量族群同時信主的結果是產生大群半生不熟的基督徒。但是在接觸批克主教這本書之後,他的想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馬蓋文有機會把他從批克所學到的方法嘗試使用在他的宣道工場上而看到很好的結果。1953年馬蓋文將他的經驗與想法寫成一本書“上帝之橋” (The Bridge of God) 出版,卻不被大家重視。

後來馬蓋文得到耶魯大學研究獎助金而得以前往世界各地,包括波多黎各、菲律賓、泰國、台灣、日本、牙買加等地觀察研究浸信會、聖公會、衛理公會、長老會、五旬節會等教派的宣道情況。1959年他將所觀察到的現象寫成 “教會如何成長” (How Church Grow) 一書出版。他認為宣道 (Evangelism) 常常只偏向傳福音,而沒有把決志的人帶入教會成為會員以讓教會成長,因此,他發明了“教會成長”(Church Growth) 一詞來取代宣道 (Evangelism)。

教會成長學強調將上帝聖經有關教會成長的永遠神學原則,和當代社會與行為科學的精華心得相結合,以促進教會的成長。華格納 (Peter Wagner) 主張,教會成長學有五大特色:

一、 合乎社會學與行為科學的原則。

二、 運用在基督教會的範疇。

三、 目標為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

四、 結合聖經永恆真理與當代社會行為科學發現。

五、 以馬蓋文的理論為根基。

1961年馬蓋文在奧勒崗的西北基督學院 (Northwest Christian College at Eugene, Oregon) 設立教會成長機構 (Institute of Church Growth)。1964年開始出版教會成長期刊 (Church Growth Bulletin)。1965年教會成長機構遷移到位於巴撒提納的福樂神學院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at Pasadena)。1969年設立威廉凱利圖書館 (William Carey Library) 大量出版教會成長的書刊。1973年馬蓋文與溫安 (McGavran and Win Arn) 共同成立美國教會成長機構 (Institute for American Church Growth)。1970年代教會成長逐漸擴大成為一個運動,包括:植堂、細胞小組、屬靈戰爭、衝突處理、轉變仲介、領袖發展等等內容。

教會成長學在普世基督教界引起許多爭議。1970年代的爭議重心是過份強調量的增長、群眾運動的效度以及使用策略的真理性。1980年代的熱門話題是教會成長的詮釋、溝通理論以及商業原則的引用,宣道應該是宣揚或是勸信 (proclamation or persuasion)。1990年代的討論則是關於慕道友友善的教會 (seeker sensitive church)、滿足慕道友須要以及教會的促銷手法等等。教會成長運動逐漸的被由史華茲 (Christian Schwarz) 教會健康運動 (Church Health Movement) 所取代而沒落。

目前美國的超大型教會 (megachurch),像舒樂 (Robert Schuller) 的水晶大教堂 (The Crystal Cathedral)、海伯 (Bill Hybel) 的柳樹溪教會 (Willow Creek Church)、華倫 (Rick Warren)的馬鞍峰教會 (Saddleback Church) 等都可以說是受到馬蓋文教會成長學影響所產生的教會。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擴張帳幕 (Enlarge Ten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9.01.04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當以色列出埃及以後,在曠野流浪的四十年之間,耶和華為了要讓以色列人民有與神親近的機會,呼召摩西登上西乃山 (出24:16),親自交待摩西如何搭建一個帳幕的樣式 (出26:30)。這個帳幕將作為上帝與選民相會之處,稱為會幕 (Tent of Meeting, Tabernacle) (出29:43)。

以色列民在進入迦南定居之前,四處漂泊為家,他們所居住的地方,也是帳幕,中文聖經翻譯為帳棚。亞伯拉罕曾經接待三位出外的客旅進入他所居住的帳棚中 (創18:1)。挪亞在醉醒之後,祝福雅弗說: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 (創9:27)。住在同一個帳棚裡表示彼此關係的和睦與親暱。

由此,我們知道,帳幕是人與神以及人與人和諧關係與親密互動的象徵。2009年和平教會將進入教堂重建的時期。在教堂重建期間,我們將會像古代以色列民一樣,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因此,我們要更加強推動並建立我們與上帝之間,以及我們彼此之間的和諧關係與親密互動。當我在上帝面前安靜等候,尋求上帝賞賜給我們和平教會2009年的教會目標時,感謝上帝的恩典,將以賽亞書54章2節的經文賞賜給我們。“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耶和華藉著先知以賽亞鼓勵以色列民,要他們擴張帳幕。

如果要擴張帳幕,須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張大幔子 (Stretching Curtains)

感謝主的帶領,和平教會從2008年起開始推動小組事工。我們推展了以帶領福音朋友為主的安得烈小組,以鼓勵教會侍奉為主的比撒列小組,以及以落實彼此相愛為主的腓立比小組。盼望在2009年三種小組都能夠張大幔子,讓更多的和平兄姐,都能夠進入小組的和諧關係與親密互動之帳幕之內。

第二、放長繩子 (Lengthening Cords)

感謝主的恩典,2008年和平教會在宣道的事工上面也有成長。我們對於和平教會以外的宣道機構所承諾的奉獻目標,在年底之前都由有負擔的會友的指定奉獻達成奉獻目標。我們對於竹田教會的五年福音隊計畫,也在2008年底告一個段落,並且轉型為對竹田教會當地所興起的同工輔導培訓的取向。我們也開始支援配搭在深坑教會的課輔事工與週末營事工。我們也開始派同工前往雲林橋頭教會支援其兒童主日學事工。我們在台大兒童醫院癌症病房的福音關懷事工也開始籌備推動。我們在青田社區的生命教育事工也看到上帝的開門與恩典。但願在2009年,和平教會的兄姐在宣道與社區等外展事工的參與,會更增加,讓我們能夠一起放長宣道與社區事工的繩子。

第三、堅固橛子 (Strengthening Stakes)

感謝上帝的憐憫,2008年和平教會的禱告會,經歷了一次在衰退中蒙神復興的恩典。感謝主,在2008年5月15日有十五位兄姐一起開幾部車南下,前往花壇教會,參訪並學習曹靈姬牧師所帶領的禱告會。教會禱告會的參與從7位成長為最高達38位。最高興的是青契決定參加教會的禱告會,社青也有好幾位來參加。

2008年三位牧師也開始推動三套每日靈修的規畫,李牧師與我也開始在和平教會網站分享我們的靈修心得,以此鼓勵更多的和平兄姐培養每日靈修親近主的好習慣。我們盼望,2009年會有更多和平的兄姐每天會有靈修親近神的時間。每個團契與小組都能夠推動彼此代禱,也會有更多的兄姐有負擔來參加教會禱告會。更盼望有更多的家庭舉行家庭禮拜。2009年我們也盼望在兒童與成人教育上面能夠有更多的老師與學生來參與。讓我們一起來加強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堅固我們信仰的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