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教會曆與基督徒

近日,聽另一教會的同工分享,最近大家都在忙著預備聖誕節各項活動與年底的感恩聚餐以及跨年禱告會等活動,接著她說:「等忙完了聖誕節,接著就要準備復活節的活動了!」,我說:「沒這麼快吧!?」,她說:「有!每年都是這樣啊!聖誕節前就要預備待降節的花圈、點蠋、音樂,然後接著佈置聖誕節、預備聖誕晚會和讚美禮拜,過後就是規劃受難週、復活節、然後聖靈降臨節,再來又是聖誕節期,咻一下~一年很快就過了!」,是阿!在許多的教會裡,一年的節期事工與活動都在「教會曆」的週期中安排與規劃;在我們的教會裡,較為注重的是聖誕節與復活節。 基督教節期一般稱為「教會曆」(Church...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敬拜神學 (Theology of Worship)

敬拜神學 (Theology of Worship) 蔡茂堂牧師 上帝在尋找真正敬拜祂的人,就是以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祂的人。這是主耶穌與撒瑪利亞雅各井旁婦女談話中所提及的一句話。這是上帝差遣耶穌降世的最終目的。救恩...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城市神學 (Theology of City)

蔡茂堂牧師 城市化 (urbanization) 是整個世界一個無法逃避的發展過程。1900年,全世界人口約8%住在城市,到了2000年,全世界約有一半的人口住在城市。城市好像一個巨大的磁鐵,強大的吸引力...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盟誓神學 (Covenant Theology)

盟誓神學 (Covenant Theology) 蔡茂堂牧師 盟誓神學 (Covenant Theology) 是屬於聖經詮釋學 (Hermeneutic) 的一支。它採用盟誓 (covenant)...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掃羅、大衛與宗教的關係

掃羅、大衛與宗教的關係曾昭瑞牧師大衛與掃羅的不一樣,其中有一點在於他們與宗教的關係。掃羅當王的時候,是處於一個先天不良的狀況下。當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時,撒母耳並不喜悅(撒上八6)。(撒母耳不支持,掃羅...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種出生命 種出愛

種出生命 種出愛何淑珍牧師土地是上帝給人們的禮物。「土地」對猶太人而言,有其特殊的象徵與涵意。在舊約中,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有三:「後裔、土地、國度」其中之一就是「土地」。路加福音第八章5~15節記載,耶穌向一大群人講論撒種的比喻,這比喻是與土地有關,耶穌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裏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在聖經中曾講過許多的比喻,但很少有加以解釋,而此段是耶穌少有解釋比喻的其中之一。(11~15節)有些解經家認為,此比喻是耶穌對當時一些社會低階層的人、沮喪的人們所講的一段鼓勵的話,例如:漁夫、農夫及孤兒寡婦、貧窮殘疾的乞丐…等等,及被趕出會堂的罪人,如:稅吏。當時耶穌被拒於會堂之外,而文士和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起來反對祂,因此,門徒們的心深受挫折,耶穌這個比喻乃是為他們說的,當中的意思是:「每一個農夫都明白到其中有些種子必定是會失落的,並不是每一粒都可以茁壯生長,但他不會因此而灰心喪志,停止播種,因為他明白,他的勞苦不會是徒然的,雖然有挫折、阻礙,但都無法阻撓上帝最終的收穫。」耶穌講完這個比喻後,向他們大聲說:「有耳可聽的,應當聽!」當時耶穌要眾人聽什麼,現在耶穌要我們聽什麼,耶穌在解釋比喻時說,「種子」是指上帝的「信息」、「道」。意思也就是說,我們要聽的就是上帝的信息。第一種比喻,種子灑在路旁的,意思就是聽了信息後,可惜被魔鬼奪走,不能因信稱義;第二種比喻,在石地上,就是聽了並且也相信,但回家後,可能遇到某種阻礙或挫折就不信,如此也不能得救。第三種聽了相信,但被生活中的種種誘惑給綑綁住。第四種比喻,聽了相信且結果子。耶穌告訴我們,上帝早已應許要賜下拯救的種子─福音,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就能得救因信稱義。當我們聽了主的道後,要如何去結果子,我們要如何回應白白得到的恩典。我們是否該背起種子出去,播撒福音的種子,學習這個比喻中,撒種子的態度。1....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以史為鏡

以史為鏡蔡茂堂牧師唐太宗器重魏徵的人品學識,禮聘為諫議大夫,可以直接對皇帝的言行過失提出諫言。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對宰相梁公房玄齡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如果翻成白話文,應該是:用銅做鏡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帽儀容;以古人古事當鏡子,可以瞭解一個朝代興盛或衰敗的原因;用人做鏡子,可以從其中明白自己言談行為中的對錯得失。我曾經擁有和珍惜這三面鏡子,一直用他們來防止自己犯錯。現在魏徵已經死了,我失去一面好鏡子了。西班牙警句哲學家(Aphorist...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住棚節 (Sukkot)

住棚節 (Sukkot)蔡茂堂牧師上帝知道人類的生命不能只是工作與賺錢,人類的生命還須要休息與節慶,才能健康快樂。因此,上帝在創造天地時,就立下工作六天之後,「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2:2-3)上帝是全能的神,他不會疲倦,也不須要休息,但是為了要人類知道,休息與節慶的重要性,上帝就以身作則,設立了每七日就有一天是安息日。在這一天,上帝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安息了,並且定為聖日。上帝如此重視安息日的重要性,當他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西乃山上與以色列人立下盟約時,將遵守安息日訂為十誡中的第四誡。對於不遵守者甚至訂下唯一死刑的重罰。(出31:14)安息日的節慶有三個主要的意義,第一,記念並感恩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供應照顧我們的生活。(出20:11)第二,放下手中一切工作,並且讓所有子女、僕婢、牲畜、異鄉人都可以休息。(出20:10)第三,大家在這一天可以聚會敬拜神,與神親近。(利23:3)以色列的歷史,可以說是從出埃及的事件開始的。上帝顯出十大神蹟奇事,最後用天使逾越以及以色列人吃無酵餅的事件將以色列人拯救出埃及。然後就帶領以色列人到西乃山,頒佈律法書給他們遵行並且與以色列人立下盟約。同時,指示摩西建立會幕,上帝願意親自降臨,在帳幕裡陪伴住在帳棚中的以色列人繞行曠野四十年之久。因此,耶和華除了訂下每週一天作為安息日作為節慶聖日以外,還特別為以色列人訂下三個重大節慶,作為以色列歷世歷代記念耶和華拯救出埃及,在西乃山立盟約,在曠野陪以色列人住帳棚的極大恩典,讓以色列十二支派經過四十年的光陰,逐漸發展形成一個國家,再帶領他們渡過約旦河,進入應許的迦南美地。這三大節慶就是:尼散月十四日的逾越節...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靈命復興循環 (Spiritual Revival Cycle)

靈命復興循環 (Spiritual Revival Cycle)蔡茂堂牧師尼希米帶領被擄歸回的猶太人在五十二天之內完成了城牆重建的工作。尼希米安排好了領袖的傳承,城門與城牆安全的維護,以及人口名冊與族譜的確認之後,就進入了猶太人靈命復興...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持守信仰的勇氣

持守信仰的勇氣陳南州牧師日本有一個家喻戶曉,有關月亮滿月時能看到兔子搗米的影子的民間傳說。話說「很久很久以前,一隻猴子、一隻兔子,和一隻狐狸住在一起,他們是好朋友。白天在山上玩耍,夜間回到森林。這樣...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領導與管理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領導與管理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蔡茂堂牧師尼希米在書珊城聽到其兄弟哈拿尼分享故鄉耶路撒冷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的消息之後,在耶和華面前悲哀哭泣禁食。他從神得到重建城牆、再造耶京的異象與使命。四個月後,終於獲得亞達薛西王的恩准與全力支持,經過三、四個月的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終於平安返回破落的耶路撒冷城。尼希米一返回耶京,就遭遇仇敵的藐視與抹黑。尼希米卻勇敢的暗中觀察,了解城牆破壞的現況,召集了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與他們分享重建城牆的異象與使命,並且獲得全體人民的支持,有組織與秩序的按部就班,開始城牆重建的工程。仇敵開始整合結盟,計畫圍攻奇襲,城內的猶大人也開始手酸腳軟,又發生經濟不景氣、貴冑剝削貧困者的內部危機。尼希米一方面改變策略,重新編組,所有工人都一手拿槍,一手拿抹刀,以提防敵人的突襲,召開群眾大會,公開化解貧富兩極化的危機。當城牆修補完畢,只剩下城門尚待安放的最後關頭,仇敵將炮火完全集中在尼希米個人身上,展開凶猛的口水戰爭,採取笑臉攻勢,或是威脅抹黑,或是串通城內祭司,企圖誤導陷害,或是經由裙帶關係,與貴冑裡外相通。尼希米信心堅定,冷靜處理,將這些危機一一化解,城牆重建工程並沒有遭受阻檔,反而快馬加鞭,於五十二天之內完成。尼希米並沒有因為城牆重建工程的完成而鬆懈下來。他知道城牆重建工程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他立刻安排組織守城門的團隊,並且交待管理城門開關之大原則。同時,他也沒有忽略城牆看守的重要性,將住在城牆附近的家庭組成守望相助的團隊,分班看守城牆的安全。尼希米同時還記得他對亞達薛西王的承諾,在城牆重建完工之後,便立刻安排耶路撒冷管理領袖之挑選。尼希米內舉不避親,提拔對於耶京安危常懷憂心的內弟哈拿尼,以及曾經有管理經驗,並且為人忠信可靠,對神十分敬畏的哈拿尼雅兩個人,一起負責耶路撒冷城的管理。他同時也著手人口遷入耶路撒冷的計畫,清點當年與所羅巴伯一起從巴比倫返鄉時登錄的名單家族人數。將族譜資料無法釐清的三個祭司家族暫時停職,等待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時再決定如何處理。他除了將這些被擄歸回者的族譜名單整理清楚並加以登錄之外,還記下為了重建城牆盡力奉獻者的捐獻記錄。尼希米知道,城牆的重建並非是最終的目的。人民見證的復興才是主要的目標。因此,尼希米在安排耶京管理者以及城門看守者之同時,也重新組織帶領會眾敬拜讚美的歌唱隊,以及教導民眾知道並遵行上帝律法的利未人。從第一章到第六章記載尼希米重建城牆的硬體建設,從第八章到第十三章則是記載尼希米如何從事人民更新的軟體建設。第七章則是從硬體建設轉到軟體建設的樞紐。從上述的討論來看,尼希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領袖,他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管理人才。根據貝尼斯與郭斯密(Warren...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重要與緊要 (Importance and Urgency)

重要與緊要 (Importance and Urgency)蔡茂堂牧師尼希米領受從上帝來的呼召與使命,放棄書珊城功名富貴的生活,迢迢千里從巴比倫回到故鄉猶大省,重建耶路撒冷破落的城牆。他雖然獲得國王的諒解與支持,但是卻須要面對四週異族的反對與阻擾,以及耶路撒冷城內為了個人利益之互相剝削所產生的衝突。當尼希米帶領返鄉的同胞,齊心努力,已經將城牆完全修補好了,只剩下安放城門就大功告成時,仇敵眼看著城牆的重建就快要完工了,於是將攻擊焦點集中於尼希米這個領袖身上,盼望能夠在城牆重建完工之前,讓尼希米分心於其他的事務,好叫這個工程可以為山九仞,功虧一簀。仇敵讓尼希米分心的方法,就是發動口水戰爭,先採取軟球柔攻策略,邀請尼希米前往位於海邊,在撒瑪利亞與猶大之間的中性地區的阿挪平原的休閒聖地,大家拋開歧異,坐下來互相討論分享,來取得共識與和平。尼希米是一位觀察很敏銳的領袖,他深知道,參巴拉、多比雅、與基善這一票人,打從他自書珊城返回耶路撒冷開始,就沒有給他好臉色看。他才回來,他們就造謠生非、冷嘲熱諷、陰謀破壞、甚至不惜圍攻突襲。尼希米所帶領的團隊,大家同心一意的,一手拿兵器提防敵人突襲,一手拿抹刀繼續修補城牆。後來,由於饑荒而經濟大蕭條,貴冑官長趁機放高利貸想撈一筆橫財,造成那些被高利貸壓得必須把子女典當為僕婢以償債的窮戶集體發起罷工抗議。尼希米當機立斷,並且以身做則,有效的化解了內部分裂的危機。因此,當城牆的修補已經完成,只剩下安放城門就大功告成之際,這群敵對的領袖派遣專人所送來的聯誼餐會邀請函,對尼希米來說,不折不扣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口蜜腹劍、笑裡藏刀。敵人只不過希望能夠把尼希米引誘離開防守嚴密的耶路撒冷城,讓他一個人去到離開耶路撒冷很遠的阿挪平原,使尼希米落單,失去同伴的支持與保護,好找機會對尼希米下手擊殺,好去掉心頭禍患,使得耶路撒冷城牆之重建工程功敗垂成。尼希米心思細密、觀察仔細,絕對不會落入敵人所設下的笑臉圈套。敵人發現尼希米推三阻四、不願上鉤,就發起信海攻術,一口氣連續發出四張限時快遞的邀請信,疾如星火,營造〝緊要〞(urgency)之氣勢,盼望能給尼希米帶來心理的壓力,讓尼希米覺得,對方過去雖然表現充滿敵意,但是現在,卻是願意放低身段,尋求和解,如此姿態,三番兩次,尼希米如果一再嚴拒,難免會使人覺得尼希米這個人不通情理,不會把握機會,尋求和解。尼希米對於這種〝緊要暴君〞(The...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普珥節(Purim)

普珥節(Purim)李晶晶牧師一、猶太人七大節期猶太人所守的節期在舊約律法中,神定了七個節期(申命記16章):(1)逾越節(The Feast of Passover)(2)除酵節(The Feast...

失和 (Discord)

蔡茂堂牧師尼希米帶領一批流亡在巴比倫的猶太人,返回故鄉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他以勇敢來面對外來仇敵的嘲諷與威脅,他以信心來處理內部對困難的灰心與喪志。城牆的重建工程並沒有受到這些來自內外的挫折所攔阻,而繼續往前推動。但是當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城牆本身,而是參與重建城牆的團隊彼此間的失和與埋怨時,整個城牆重建的工程就無法繼續進行了。尼希米知道這個團隊成員彼此之間失和問題的嚴重性,他仔細聆聽他們的痛苦與抱怨。這些參與城牆重建的猶太人在經濟上都面臨很大的壓力。最可憐的是那些沒有田產,卻有眾多子女嗷嗷待哺的家庭,他們為了讓全家人糊口免於捱餓,必須設法到處打工賺錢,無法繼續參與城牆重建的工程。另外一些家庭是有一些田產,但是由於遭遇饑荒,收成不好,只好將田產典當變現來購買食糧。還有一些家庭的田產收成勉強可以足夠家庭的須要,但是所剩無幾,不夠繳納高額的稅金,因此,必須向人借錢來繳稅。讓這些陷於經濟困境的猶太人所無法接受的是,他們為了生存糊口而典當的田產,由於無力按時繳付高額的利息,田產已經被債主所沒收。有些家庭甚至為了要償還借貸之金額與利息,只好將子女出賣,去做別人家裡的僕婢。這些債主,就是一起參與重建城牆的貴冑與官長。這些貴冑與官長,趁著那些猶太人在遭遇饑荒與重稅的困難下,以高利貸...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聽道與行道

聽道與行道─何淑珍牧師 「所以,所有聽我這些話而實行的……」馬太福音七章24-27節是耶穌在向群眾講話的結論。馬太福音第五章有人稱為山上寶訓、登山寶訓或八福等,馬太福音五~...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蔡茂堂牧師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的起源是來自美國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 (Edwards Air...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大衛定都耶路撒冷

大衛定都耶路撒冷曾昭瑞牧師大衛為了致力於以色列人內部的團結,便於希伯崙登基後數年,設法攻取了耶布斯人的耶路撒冷城,搬入去居住。藉此,大衛一方面在國土的中央消除了迦南人餘下來的居地,一方面也得著統治全...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尼哥底母與井旁婦女 (Nicodemus and Woman at Well)

尼哥底母與井旁婦女 (Nicodemus and Woman at Well) 蔡茂堂牧師自從布郎寧 (Don Browning) 於1986年提出〝全球化聖經詮釋學〞(Globalization of...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羊門 (Sheep Gate)

羊門 (Sheep Gate)蔡茂堂牧師尼希米從波斯王國的書珊城,經過四個月的流淚禱告,以及至少三個半月的千里跋涉,終於返回故鄉首都耶路撒冷。尼希米夜半起身,輕車簡從,從谷門出城,向南繞了半個城牆,親自勘察城牆與城門的受損現況。在蒐集好所有相關資料,並且擬妥重建組織分工計畫之後,尼希米才召集所有耶城裡面與近郊的鄉親,與他們分享他對於重建耶路撒冷城牆與城門的負擔與規畫。尼希米的決心與熱忱,激起全體鄉親熱切的回應。他們異口同聲回應尼希米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大家捲起衣袖,同心合意、奮勇重建耶路撒冷城牆與城門。尼希米很詳細的把這次耶路撒冷城牆與城門重建的參與者姓名身世,以及專業背景,還有各自所負責區段的相關位置,都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甚至連偷懶而袖手旁觀的,以及熱心而加倍投入的,尼希米也鉅細靡遺的一筆一筆留下記錄。由於尼希米這麼仔細的留下這個寶貴的工作日誌,讓我們今天可以從當中,看出尼希米當年的耶路撒冷城門的名字與相對位置。在尼希米記第三章所記載的耶路撒冷城牆與城門的重建施工日誌裡面,我們看見尼希米把羊門的重建擺在第一位置以及最末的收尾處。可見尼希米認為羊門有其重要的地位。羊門位於尼希米時期耶路撒冷城牆的東北角,當年要被獻為祭物的羔羊都是由羊門被牽入耶路撒冷城,在進入城門之後,有兩個相靠的水池,稱為畢士大池,其中較大的水池是讓貧窮的人以及生病的人來這裡沐浴洗身,較小的水池是供給將被獻為祭物的羔羊與牲畜在裡面洗淨。根據以色列人的傳統,每一年天使會奉耶和華差遣,前來攪動畢士大水池的池水,當池水被天使攪動的時候,第一時間進入畢士大水池的病人,不論他所患的是什麼疑難雜症,都會立刻不藥而癒。到了耶穌的時代,這個傳統還是被大家所相信與遵守。根據約翰福音五章的記載,有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被人放在褥子上抬到畢士大水池邊,盼望當池子的水被天使攪動時,他有下水而得到醫治的機會。但是,很遺憾的是,三十八年來,當池子的水被天使攪動時,總有別的病人比他早一步進入池子而得到痊癒。當時又沒有排隊掛號的系統,因此,這位動作比別的病人緩慢的病人,每年都失望的離開畢士大池。當耶穌看見他又來躺在畢士大水池旁,等候天使來攪動池水時,耶穌問他說:你要痊癒嗎?他抱怨別人總比他早一步捷足先登。耶穌對他動了憐憫的心,吩咐他拿起褥子來走。他的病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走了。因此,有人稱此羊門為恩典之門(Gate...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大衛與押尼珥

大衛與押尼珥曾昭瑞牧師大衛與押尼珥是相互認識的。大衛曾經在掃羅軍隊打過好幾次勝仗,贏得了許多的尊敬。而且押尼珥是元帥常常坐在掃羅王的旁邊,大衛也常常在王的面前,(二十25)。但是押尼珥在哥利亞事件中...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團隊(Team)

團隊(Team) 蔡茂堂牧師尼希米在經過四個月的流淚禁食禱告之後,得到波斯王亞達薛西的恩准,而拿到國王頒發的詔書而得以通行無阻、國王派遣的軍兵而得到沿途保護、國王特准的木料而能夠進行重建。當尼希米從波斯首都的書珊城,沿著幼發拉底河谷往西北走去,翻過巴旦亞蘭高地,經過大馬色,終於經過迢迢千里的長途跋涉,而抵達耶路撒冷。經過三天三夜的休息,尼希米在夜半輕騎簡從的從耶路撒冷的谷門出城,騎馬沿著推羅皮翁山谷(Tyropoeon...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聽者取向溝通 (Receptor Oriented Communication)

聽者取向溝通 (Black SpiritualsLocomotionChronos & KairosReceptor OrientedCommunication) 蔡茂堂牧師尼希米聽見來自故鄉猶大省與耶路撒冷的同鄉哈拿尼,與他分享被擄歸回鄉親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工作與工人(Work and Worker)

工作與工人(Work and Worker)蔡茂堂牧師在管理學的研究上,管理者常被分為是工作取向(Task Oriented),或是工人取向(Person Oriented)。在管理學上來看,領導力(leadership)就是能夠讓別人有意願以有效率(efficient)與有效果(effective)的方法來完成所被指定任務的影響力。根據Lewin,...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拆毀與建造 (Breaking and Building) (2)

拆毀與建造 (Breaking and Building) (2)蔡茂堂牧師上帝所創造的生命,必須不停地從外在環境中攝取養分與氧氣,然後經過新陳代謝(metabolism)的過程,舊的身體物質氧化拆毀,再使用所攝入的養分合成創造新的身體所須的各種元素。保存我們每種生物以及每個生物個體生命特質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在將這些生命相關的訊息轉譯為核糖核酸(RNA)之前,DNA必須的雙鏈必須先拆開,才能進行轉譯的工作。在生命細胞要產生下一代的生命之前,DNA雙鏈也必須先拆開,才能夠複製成為兩套子細胞所需要的DNA染色體。拆毀與建造,似乎是生命生存與傳承之基本法則。人類身體的細胞,也不停的進行拆毀與建造的更新過程,來維持生命的修補與活力。做為身體與外在環境界限之皮膚系統,由於必須長期接受來自外在環境的物理性、放射性、或化學性侵襲與傷害,其表皮細胞層,自從基底層細胞分裂繁殖而向外推展時,即不斷進行自我拆毀,基底層所分裂形成的角質細胞(keratinocyte),會長出棘狀突起,彼此緊密連結,形成棘細胞層,接受來自黑素細胞所製造的黑色素(melanin),阻隔吸收來自外在環境的紫外線幅射以保護底層的細胞。棘狀細胞則自己不斷的被外推前往顆粒層(stratum...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拆毀與建造 (Breaking and Building)

拆毀與建造(Black SpiritualsLocomotionChronos & KairosBreaking and Building)蔡茂堂牧師聖經開宗明義在創世記一章一節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一句簡單的開場白,就把一切的存在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在起初,將天地創造出來的創造者(creator),被稱為上帝;第二類是在起初,被上帝所創造出來的被造者(creature),被稱為天地。在創世記第一章的前三節,也隱約的把這位創造天地的創造者上帝的身份組成,透露出來。上帝似乎有三個位格,非常緊密的結合成為一體,也就是系統神學家所稱的,〝三位一體〞(trinity)的神學觀念。從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看來,這位創造天地的創造者上帝,是一位與被造者絕然不同的超然自存者(transcendent...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時間與時機

時間與時機蔡茂堂牧師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有兩個與時間相關的神明,其中一位長著白髮長鬚的老者,稱為克羅諾斯Chronos (Xrovnos)。他代表每天二十四小時、每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時間。這是上帝起初創造天地時所最先創造出來的秩序。「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重返「樂園」

重返「樂園」 何淑珍牧師 有一個孩子問母親說:「什麼是愛?」,母親要這孩子取一杯水來,再拿些糖加入水中攪拌後,請孩子喝看看是什麼味道?孩子說:「是甜的」;母親對他說:「你在水中看不見糖,糖已變成...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生殖 (Reproduction)

生殖 (Reproduction)蔡茂堂 牧師 生物的生命都有一定的長度,死亡是所有生物都必須共同面對的最終結局。因此,為了讓生物不致於絕種,上帝讓每個生物都有產生下一代生命的能力,這就是生殖(reproduction)。每一個生物的生命特質是保存在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行動 (Locomotion)

行動 (Locomotion)蔡茂堂 牧師上帝所創造的各種生命當中,有介於生物與無生物之間的濾過性病毒(virus),有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一生永不動搖的植物(plant),還有可以到處奔跑行走、自由行動的動物(animal)。在動物當中,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像草履蟲,是用其細胞膜上面的許多纖毛(cilia)在水中不停的擺動來移動自己。比較複雜的多細胞動物則須要靠經過分化的行動系統(locomotion...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生之冒險

生之冒險 李晶晶牧師看到「冒險」這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想到高山峻嶺,還是衝鋒陷陣?想到勇氣挑戰或是超越極限?冒險與信仰有關嗎?你曾否經歷過信仰的冒險?那又是什麼?十九世紀哲學家齊克果(Soren...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掃羅的失敗

掃羅的失敗曾昭瑞牧師掃羅的名字是「求問」的意思,但是很可惜的是,掃羅雖然是以色列人的王,但是他並沒有在許多的事情上求問耶和華,他常常以自己的方式來面對人生。當他順利的時候,他會自己決定;而當他與上帝...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免疫 (Immune)

免疫 (Immune) 蔡茂堂牧師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命的世界是個殺戮戰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於一個生物而言,它的生存環境可能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體內環境。這種寄生的關係常常會造成被寄生者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被寄生之宿主生命為了保護自己,免於疾病或是死亡,會在自己的身體中,設下層層的防衛體系,來阻檔外來寄生生命的入侵,或是對於入侵者加以消滅,以保持自己生命的健康。這個防衛體系,從最原始單細胞生命的半透性細胞膜,形成細胞內部環境與外在環境之間的阻隔(barrier)開始,一直到最複雜的有頜脊椎動物(jawed...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母愛 (Mothering Love)

母愛 (Mothering Love)蔡茂堂牧師母愛是我們在大自然中到處可以觀察到的現象。近日新聞報導,在宜蘭頭城農場,有剛孵育幼鳥的藍鵲,為了保護幼鳥而奮不顧身,攻擊過度貼近鳥巢的遊客。農場主人在藍鵲鳥巢附近,掛上〝殺很大—小心鳥友〞的警示標語,以提醒遊客,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動物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一直很有興趣,想要解開有關母愛現象的謎底。到底這是經由環境學習的影響,還是經由生物基因的遺傳?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母愛對於兒女的身心靈健康與人格行為都有很重大的影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家香檳(Frances...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皮膚 (Integument)

皮膚 (Integument)蔡茂堂牧師皮膚(skin)是我們身體最大的器官。它的面積最大,約有兩米平方。它的重量也最重,佔體重的百分之七,約是五公斤左右。它含有全身約三分之一的血量。它貯存全身五分之四的脂肪。我們的皮膚系統除了表皮(epidermis)以外,還包括了真皮(dermis),以及皮下組織(hypodermis)。在這三層組織當中,還埋藏了毛髮、脂腺、汗腺、微血管、以及末梢神經的各種受器(receptor)。皮膚對身體最大的功能是保護身體,免於受到來自環境的侵襲與傷害。皮膚覆蓋我們全部的身體,成為我們身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界線(boundary)。來自外在環境的物理侵襲,包括:磨擦、重壓、拉扯、穿刺、切割等,我們的皮膚總是首當其衝。表皮的最外層是由25-3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鱗狀細胞緊密的連結成完整的一片薄膜,稱為角質層(stratum...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排毒(Toxin Excretion)

排毒(Toxin Excretion)蔡茂堂牧師所有的生物都須要經由新陳代謝的過程,才能夠維持生物的生存與成長。新陳代謝包括該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與能量的交換與轉變。這些交換與轉變又可以分為同化合成(anabolism)與異化分解(catabolism)兩方面。同化合成是生物從外在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且儲存能量的過程。異化分解是生物把自身的一部份物質加以分解,以釋放出能量,供生物進行各種功能以維持其生命。就同化合成的角度來看,有些生物可以從外在環境攝取無機物質,經由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製造其生存所須要的有機物質,並儲存能量,例如:大部份的綠色植物,稱為光合自養性生物(photoautotroph)。另外有些生物,則可以從外在環境的無機物氧化過程而獲取能量,並製造他本身所須要的有機物質,像硝化細菌,稱為化學自養性生物(chemoautotroph)。他們是生態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動物或是寄生、腐生的菌類,則須要依靠從外在環境中,攝取有機物質,來製造本身所須要的生命物質或儲存能量,就稱為異養型生物(heterotroph)。少數生物,如紅螺菌,則是在環境找不到有機物時,能夠用光合作用自養,當環境中存在有機物質時,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己生命的須求,稱為兼性營養型生物(combined...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換心(Heart Transplantation)

換心(Heart Transplantation)蔡茂堂牧師上帝為我們每個人預備了一個心臟。我們在母親肚子裡第十八天,心臟就成形了。第二十一天,心臟就開始起跳,將我們的血液送往全身各處。心臟就這樣日夜不停的,每分鐘跳約72次,送出約五公升的血液。我們的心臟每天跳約十萬次,每年跳約三千七百萬次。如果我們活到七十歲,我們的心臟就忠心的跳了二十六億次。當我們的心臟停止跳動的一刻,也是醫師宣告我們離世的一刻。心臟如果生病了,我們就無法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心臟病如果無法有效的治療,最後就會導致死亡。對於無法治療瀕於死亡的患者,外科醫師就考慮是否有換心之可能。換心也稱為心臟移植(cardiac...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黑人靈歌 (Black Spirituals)

黑人靈歌 (Black Spirituals)蔡茂堂牧師黑人靈歌(Black Spirituals)是美國歷史中最黑暗的黑奴制度下,所產生最閃耀的靈性遺產。美國的黑奴制度從1619年在維吉尼亞州雅各鎮...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從洗革拉到比梭溪

從洗革拉到比梭溪曾昭瑞牧師大衛率領自己的人馬,回到根據地洗革拉,從亞弗到先革拉的距離剛好接近一百公里,大衛的人馬,很顯然不容易在一天內走完這樣的路程。事實上從亞弗撤下來的大衛沒有什麼理由需要拼命趕路...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呼吸禱告 (Breathing Prayer)

呼吸禱告 (Breathing Prayer) 蔡茂堂牧師我們的主耶穌在世上所吐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向上帝的一個禱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23:46)主耶穌在復活之後、升天之前,在門徒所聚集、因為害怕而大門緊閉的房間裡面,向十個門徒顯現,願他們平安,並且向他們吹了一口氣,將聖靈賜給他們,並且要差派他們到普天下,去完成上帝差派主耶穌到世上來所要完成的赦罪救贖的大功(路20:21-23)。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呼吸與聖靈、禱告之間是有很密切的關係。在聖經的用語當中,描述聖靈所用的希伯來文是(xwr)[ruah],希臘文則是(pneu¥ma)[pneuma],這兩個字同時都含有聖靈與氣息或是風的意思。這個來自上帝的氣息或風或靈,是可以給人類帶來生命的。創世記第二章7節,記載耶和華創造人類始祖亞當的過程,是這樣的:耶和華...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營養 (Nutrition)

營養 (Nutrition)蔡茂堂 牧師上帝所創造的生命,從單細胞的阿米巴,到萬物之靈的人類,都須要從周遭的環境,獲取生存所必須的養分(nutrition)與氧氣(oxygen),才能夠產生元氣(energy)以進行生命現象的各種功能;並且吸收元素...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足夠收拾的恩典

足夠收拾的恩典 林文哲牧師「五餅二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浮現我們腦海中的可能是一幅眾人群聚等候分餅,或耶穌虔誠祝禱;眾人希奇驚嘆用餐的壯觀景象。的確;增量式的神蹟總是讓人拍案叫絕,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超自然的量變結果,但是神蹟除了效果性的現象之外,目的在揭露真理的教導與信仰實踐的意義,在量增的表象中更富含質粹的超越性真理。神蹟是上帝的作為,我們不只受神蹟景象的吸引,更要從神蹟中學習經驗上帝;尋思神蹟過程中所揭露的真理教訓。1.超越自我憐恤眾人;概括承受被愛的需求經文的開始提到「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這透露一件事情「五餅二魚」神蹟的不是某種既定情境過程中醞釀發生的結果,而是意料之外;臨時起意而行的神蹟。原來耶穌「聽見」一件事情而退出眾人;獨自到曠野,而且耶穌聽見的這件事讓他內心非常激動,需要一段獨處來平復情緒。從14章第一節讀來我們就知道耶穌聽見的事就是:施洗約翰被斬頭死於非命的事。施洗約翰與耶穌有親戚關係(路1:36),是耶穌的啟蒙老師,於公於私都有非常親密的關係。聽到他的死訊必定非常傷心,尤其是死於奸人讒言;身首異處;更教人情何以堪,耶穌受此打擊也不免情緒起伏,需要暫時避開眾人給自己一些喘息空間。但是當眾人聽見;不知是聽見耶穌的去處或者聽見施洗約翰的死訊,又都擁到耶穌所在的野地來而耶穌「就憐憫他們,治好他們的病」。意思是耶穌並不因情緒低潮、對人性絶望而棄絶跟隨尋求他幫助的人。耶穌將自我的情緒挫折與心靈的創傷暫時擺下,關心;而且醫治跟隨而來的人心靈和肉體病痛。愛人是一種美德,但是出於情感或意志來愛人仍嫌不夠,我們聽過「施比受更有福」;施愛予人與蒙神祝福好似一種因果關係,付出愛心的人擁有屬天的祝福,收受別人愛心者得到現實需求的供給,兩者之間各取所需,宛如互利互惠的共生結搆。基督對世人的愛與世人出於德行人情之愛不同之處在於耶穌視愛世人為一種責任,一種全然的承擔,這種愛的實踐不但沒有預期對方的回報,也沒有設定自我的前提。2.收拾碎屑,恩典周全耶穌的福音不只是心靈的力量也是供給肉體飽足的食糧。「五餅二魚」的神蹟不只玄妙神奇,祂也平凡實際,更重要的兩者都是生命所需,都是上帝靈恩彰顯,耶穌深知這點也設想周全,他憐恤眾人的疾病也供給生命所需食糧。所以當門徒建議耶穌解散眾人好讓大家用餐時耶穌嚴正的交代學生「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吃吧!」當學生面有難色表示只有五餅二魚時,耶穌很堅定的說:「拿過來給我。」然後拿餅對天祝謝。小量的物質食物滿足眾多飢餓的需求。除了供給眾人吃飽,耶穌交代門徒收拾碎屑有12筐,(意謂12人份)正好供給12門徒所需。當耶穌教導眾人時門徒為餵飽眾人而焦急,當發放食物時門徒自己也餓著肚子,當眾人吃飽門徒收拾碎屑,這一切從人看來;做耶穌的門徒吃力不討好,一點好處也撈不到,然而這個神蹟中收集碎屑所的12筐正好為門徒取用,他們雖然較多付出較慢享用,但是他們不但臨場經驗神蹟也參與締造神蹟,除了見證「爆量」的神蹟,更享受收拾碎屑-「控量精準」額外的神蹟。耶穌珍惜每一份得自上帝成就的祝福,也為那些同工的門徒留下最神奇或是神蹟最完美的部分,門徒不但經驗神蹟也參與締造神蹟,享受神蹟更享受額外的神蹟。這表示耶穌珍惜每一份得自上帝成就的祝福,也為那些同工的門徒留下最神奇或是神蹟最完美的部分。結論跟隨耶穌本不是一條易路,與主同工有時更常多犧牲付出,但是甘美在於我們能夠體驗平凡中有珍奇,零碎中有完整,更深刻的信仰而覺豐盛甘甜。神蹟不在於玄妙驚異之處而在於平凡無奇卻意境深遠。耶穌為愛世人而降世為世人仰求而施捨耶穌不但行神蹟,祂本身就是「神蹟」,透過上帝的恩典我們其實早已領受諸多的神蹟,問題在於我們未嘗細數珍惜,或是將神蹟視為神奇炫惑的效果以致眼明心盲,更有甚者;濫解神蹟真義,以輕重貴賤計量得自上帝的神蹟,以致竊取上帝的榮耀誇示自我,不然就是好大喜功;輕忽「行在至微小」的微言大義。南神的懇求與邀請1....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使徒彼得與使女羅大的故事

使徒彼得與使女羅大的故事林輝彥神學生在使徒行傳中12:1-17中,是有關使徒彼得與使女羅大的故事。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13次(福音書6次,使徒行傳2次,加拉太書5次),都是指作服侍工作的年輕女子。這個字在四本福音書出現的地方,幾乎都是用在指那位在大祭司的庭院中,指認出彼得是與耶穌同伙的那個人(馬太26:69;馬可14:66,...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蔡茂堂 牧師上帝所創造的生命,有許多指標都必須保持在一個相當狹窄的目標範圍內,才能夠繼續生存,甚至健康成長。每個生命努力地把自己生命中這些重要的指標,保持在該狹窄的目標範圍內的過程,就叫做恆定...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教會系列(四)—領袖 (Leader)

教會系列(四)—領袖 (Leader)蔡茂堂 牧師一個健康的教會首先必須有一群健康的領袖來帶領這個教會。屬靈的領袖須要具備一些領袖的恩賜。不少的教會學者嘗試從世俗的領袖學或是企業界的公司管理學找到一些領袖的原則,然後再從聖經中尋找一些經節來支持這個原則。這種先有結論、再找理論的作法...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教會系列(三)—健康 (Health)

教會系列(三)—健康 (Health)蔡茂堂 牧師自從德國的教會成長學者史華茲 (Christian Schwarz) 於1996年出版《自然教會發展》(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而掀起教會健康運動(Church...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大衛危機中的轉機

大衛危機中的轉機曾昭瑞牧師當腓利士人的軍隊來到亞弗時,掃羅王是相當不安的,所以他在夜間化妝深入敵軍後,來到隱多珥,在那裡尋找交鬼的婦人,想要知道戰爭的結果。同一個時間,大衛也是相當不安的。因為這場腓...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金牛犢 (Golden Calf)

金牛犢 (Golden Calf)蔡茂堂 牧師以色列人在摩西帶領之下,蒙耶和華拯救脫離法老王的奴役,浩浩蕩蕩地走出埃及。聖經記載,他們除了攜家帶眷、扶老攜幼,還趕牛驅羊、連鍋帶杓的,另外還從以前壓榨欺負他們四百三十年的埃及鄰居,搜括了許多金器、銀器,和衣裳...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獻個鐵釘錢…

牧函:獻個鐵釘錢…李晶晶牧師李阿嬤說:「我吃的很簡單,大家也常常會送些食物給我,生活這樣也是過得去,只是為教會出個鐵釘錢…」,阿嬤口中這個為和平建堂奉獻的「鐵釘錢」,是她賴以維生每月所領老人年金的三...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教會成長 (Church Growth) -- 蔡茂堂

寫作於2009.01.11作者:蔡茂堂 牧師教會成長運動 (The Church Growth Movement) 是由馬蓋文 (Donald McGavran) 所發起的宣道運動。馬蓋文夫婦於1923年接受基督使徒(Disciples...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擴張帳幕 (Enlarge Ten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9.01.04作者:蔡茂堂 牧師 當以色列出埃及以後,在曠野流浪的四十年之間,耶和華為了要讓以色列人民有與神親近的機會,呼召摩西登上西乃山 (出24:16),親自交待摩西如何搭建一個帳幕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