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恢復信仰的想像力 -- 莊信德 傳道

寫作於2006.12.31作者:莊信德 傳道在哥倫布尚未發現新大陸之前,或許馬可波羅是西方世界唯一的東方想像。然而,隨著鴉片戰爭的結束,勝利一如戰前預期地來臨,東方終于在船堅炮利下,褪下西方想像的最後一片面紗。至此,現代世界觀徹底地取代了宗教世界觀對未知的想像發言權。因爲,一切空間與權力的未知,都在此達致決定性的消弭。果真如此,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所宣稱:世界已經及齢(成熟)!便不是一種宗教的囈語,而是真真實實地道出人類世界喊得震天嘎響的自決意識!回到我們熟悉的信仰語境,再一次陳述的話,我想問的是:還記得距離你上一次天真地分享大衛與歌利亞故事,至今隔了多久的時間?說實在的,你真地相信這個故事嗎?信仰在一個明晰確定的世界之中,還能擁有多少的戯份?當然,我們是不會讓祂下臺一鞠躬的,畢竟在時間領域中尚未發生的事物,我們儘管多少有把握,卻尚未全然掌握,在以這個以防萬一的安全評估中,我們還是需要祂的。果真如此,我們現在所談論的「上帝」,與保羅所提及雅典人在亞略巴古的「未識之神」間,是否有著本質的差異?抑或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宗教世界中,歌詞與旋律脫節的變調性常態?那天,當大衛屈身在山谷溪澗撿取石頭之際,身患歌利亞症候群的上帝選民們,是否仍然對卸下掃羅戰甲的天真男孩,感到嘆息與焦慮?抑或者是在不忍猝睹的同時深陷無法自拔的選民自卑感之中?*...

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忙裡偷閒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2/24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科技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在我們的物質生活方面,科技帶給我們豐盛的饗宴,但是在我們的靈性生活方面,科技卻是帶給我們貧瘠的荒涼。科技所帶來的改變之一就是速度的加快,機器讓我們生產的速度加快,交通工具讓我們行動的速度加快,網路讓我們溝通的速度加快,速食讓我們用餐的速度加快。我們整個生活步調在不知不覺之中彷彿被放入離心機,從靜止開始慢慢加速,然後是越轉越快,快到我們暈頭轉向,卻是欲罷不能。我們彷彿騎上一匹科技的快馬,從慢步開始,我們驅馬前奔,然後這匹科技快馬就越跑越快,甚至飛奔起來,我們卻找不到方法讓它放慢腳步。上帝創造這個宇宙的時候,就設下有白天有晚上的節奏,人類的生理時鐘也是有清醒有安眠的循環。人類發明了電燈,延長了白天工作的時間,相對的也就縮短了晚上安眠的時間。我們的身體開始承受不了這種睡眠剝奪帶來的傷害而功能下降,甚至不支病倒。當我們生活的步調是急速奔騰時,時間變成稀有的資源,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放慢腳步,去欣賞上帝所創造的一草一木;我們沒有時間可以全神貫注,去聆聽我們四周親人的心聲傾訴;我們沒有時間可以完全靜止,來與創造並救贖我們的主相處片時。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在我們汲汲營營的忙碌生活當中,要如何才能夠忙裡偷閒讓我們的靈命生活可以得到滋潤與成長?一、承認並接受自己的有限:保羅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12:3)...

2006年12月17日 星期日

愛恨交加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2/17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愛是很奇妙的正面感情,恨則是和愛相反的負面感情。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渴望與他更常親近、與他坦誠分享我們內心深處的思想與感情,我們欣賞、讚美、保護、照顧他,我們也期待他會更快樂、強壯、成熟。當我們恨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討厭見到他的面,我們不想和他交談,我們鄙視、批判他,我們甚至會在內心咒詛他,或在言語與行為上讓他受苦。這樣兩種似乎完全對立的關係與感情應該是不共戴天,誓不兩立的。...

2006年12月10日 星期日

生命活水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2/10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啟示錄所描述的新天新地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 生命水。“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22:1-2)...

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敬愛的和平教會眾兄姐平安!-- 賴俊明 牧師

寫作於2006.12.03作者:賴俊明 牧師敬愛的和平教會眾兄姐平安! 首先感謝各位,在過去四年對聖經事工的奉獻(2005年74,950元,2004年66,240元,2003年65,800元,2002年9,000元)使本會因得到你們的支持奉獻,在翻譯原住民各族群語言聖經、台語和客語聖經上得以順利進行並出版。在此謹代表聖經公會敬致十二萬分謝忱。...

2006年11月26日 星期日

為愛顛狂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6.11.26作者:李晶晶牧師 許多年前一部影片「上帝也瘋狂」(The God must be Crazed),影片中的主角非洲土人歷蘇,他天真無邪、活潑逗趣的思考方式與舉動帶給當年許多人一段歡樂的回憶。...

2006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愛與憤怒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1/19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愛與憤怒的關係是相當複雜與互動的 (complex and interactive)。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有關愛的詩篇中提到“愛是不輕易發怒”(中文和合本)。我們查考聖經希臘文版本與其他古代譯本就會發現在希臘文版本的聖經中所用的是...

2006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愛與自我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1/12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愛與自我的關係相當複雜。如果只唸到哥林多前書13章5b所記載保羅有關愛之真諦的教導: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我們對愛會有一種嚴苛的標準:真愛必須完全無我。...

2006年11月5日 星期日

重新看重鄉村福音事工 -- 陳文逸 牧師

寫作於2006.11.05作者:陳文逸牧師台灣在1960年,有基督徒22萬人。基督徒佔當時人口的2.5%〔杳時傑教授,<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954年推動倍加運動,盼...

2006年10月29日 星期日

但以理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0/29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但以理書是舊約聖經中爭議性比較高的一卷。猶太教的希伯來文聖經 (Hebrew Bible)將但以理書編入智慧文學 (Ketuvim);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聖經...

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鹵莽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0/22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保羅在討論愛的真諦時把鹵莽放在傲慢的後面,這正是“傲慢無禮”所要表達的意思。當一個人對自己擁有的優點自視過高而無視於自己的缺點時,他對於別人的態度就會產生傲慢的表現。這種對別人傲慢的態度在實際人際互動中就會產生鹵莽的動作。在新譯本中文聖經就把a)sxhmonew:aschemoneo...

2006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張狂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10/15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保羅在討論愛的真諦時,把誇口與張狂擺在一起。兩者都是在自己的實質 (reality) 與認知(cognition) 之間產生落差。誇口是讓別人對自己的認知比自己的實質為好,張狂則是讓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比自己的實質為好。誇口如果是欺人,張狂則是自欺了。誇口的動機有可能是出於愛的追求而在所愛對象面前擺出比自己實質更佳的表像,以引起對方對自己產生興趣。但是這種由於假像所產生的吸引力最終會被對方發覺實質的真像而遭受現實嚴厲的考驗。奠基於誇口假像的愛如果沒有逐漸被坦誠所取代,常常會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所以保羅會說愛是不誇口。真正且常久的愛是無法建立在誇口假像的根基上的。跟誇口相比,張狂則是等而下之。誇口的人是企圖在所愛對象的心中營造一個更美好的假像,但是至少本人對自己的真像尚且保有自知之明。張狂的人則由於誇口的假像裝久了之後,甚至連自己也相信那個誇口的假像而認為那個就是自己的實質。這個可以說是由欺人開始,久而久之,甚至連自己也騙過了而真的相信自己所裝出來的假像就是自己真正擁有的實質。因此,張狂的人會由愛人的良性互動關係逐漸轉為自戀...

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

「曠野」的經驗 -- 曾宗盛 牧師

寫作於2006.09.24作者:曾宗盛 牧師「曠野」字面的意思是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在那裡缺乏水,沒有食物、保護或資源,是非常不安全的地方。如果有人在曠野裡迷了路,那就意味著死亡,因為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一般人無法生存。令人驚訝的是,在死亡十分真實的地方,上帝臨在!在聖經裡面,有幾處經文描述,在曠野中,上帝出現,解決迷路者的困難。例如創世記16章描述,夏甲不堪女主人撒拉的壓迫,帶著她的幼子以實瑪利逃跑,不幸在曠野中迷了路。接著,他們隨身攜帶的飲水用完了,母子兩人陷入生存危機。夏甲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在曠野中飢渴而死,她無助地放聲大哭。然而,上帝關心他們,開了夏甲的眼睛,讓她看見不遠之處有一股湧流的水泉,於是夏甲和孩子奇妙地存活下來。其次,出16曠野的故事也述說上帝的出現帶來驚喜與生命。以色列人從埃及脫離奴隸的身份,獲得自由。過不久,他們在曠野中沒有食物,遭遇生存的危機,於是他們大發怨言,忘記了曾經做過奴隸的痛苦,開始懷念在埃及地的食物。為了身體的溫飽,他們寧願放棄千辛萬苦爭取得來的自由,要再回埃及去,重過做奴隸的生活。然而,上帝透過奇妙的方法,供應嗎哪、鵪鶉、水泉,讓以色列人度過重重難關。上帝用天上的糧食來喂養以色列人,讓他們不再懷念過去奴隸的食物,讓他們享受自由的生活。在曠野中,以色列人一路學習全心依靠上帝奇妙的供應,學習真心相信上帝的帶領。從聖經裡我們看見「曠野」的深刻含意,在死亡之地,上帝賜下生命!我們學習到一些有關上帝的事:在患難中,上帝是人隨時的幫助(參考...

2006年9月17日 星期日

成功的法則 -- 蔡幸昇 牧師

寫作於2006.09.17作者:蔡幸昇 牧師和平教會是一間充滿愛與動力的教會,因為這裡的牧師、長執同工充滿了宣教異象與關懷熱忱。經過了二年多的努力與迫切代禱,我們終於突破了一切障礙,突破了各種難題...

2006年9月3日 星期日

嫉妒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9/03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嫉妒是在早期教會歷史中發展出來的所謂 “七宗罪” (seven deadly sins) [淫蕩(lust)、貪食(gluttony)、貪婪(greed)、懶散(sloth)、暴怒(wrath)、嫉妒(envy)、傲慢(pride)]...

2006年8月27日 星期日

恩慈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8/27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談到愛的真諦時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恆久忍耐 (forbearance)是在遭遇對方頂撞或傷害時,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而不會立刻暴跳如雷或直接反擊,其目的是積極的給予對方創造出救贖挽回的時空。這種恆久忍耐著重於受頂撞或受傷害者的自我約束,對於頂撞者或施害者不一定會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又有恩慈”緊接在“恆久忍耐”後面,著重在受頂撞者或受傷害者對那位對他頂撞或施害者所表現出來的慈愛表現...

2006年8月13日 星期日

恆久忍耐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8/13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哥林多前書在描述愛的特質時開宗明義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愛是恆久忍耐。中文這四個字在英文是以long-suffering一個字表達聖經希臘文中這個字。是由兩個字根與所組成。前者makros是大與長的意思,後者thumos是熱血與憤怒的意思。兩者合併後所形成的含有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才發怒的意思。當中文將這個(longsuffering)翻譯成為“恆久忍耐”的時候,有時候會被誤解為“任人宰割、忍氣吞聲”...

2006年8月6日 星期日

給 -- 歐又如 牧師

寫作於2006.08.06作者:歐又如 牧師聖經的教訓若要全然實踐出來,是非常挑戰人性的。天父及主耶穌以愛為出發點,為了拯救世人免於沈淪不受罪縛,天父甘願把獨生愛子送給世人,而耶穌甘願把自己掛上十字...

2006年7月23日 星期日

一杯冷水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7/23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一定會得到獎賞。(太10:42)(現代中文修訂版)從前後文背景我們知道這句話是主耶穌差遣祂的十二位門徒到各城各鄉傳道事奉前的行前交待與鼓勵。這些門徒的傳道事奉可能會遭遇逼迫,也須要接受當地人民的接待與供應。上帝與主耶穌完全認同這些門徒並且關心他們生活上最基本的須要,主耶穌說: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太10:40)...

2006年7月16日 星期日

先知巴蘭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7/16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先知巴蘭的故事在一般信徒的心中印象較深的是那一頭會與人對話的驢子。到底這是一件歷史上發生的事實或是以色列民間的傳說故事?1967年考古學家在約旦戴爾阿拉...

2006年7月9日 星期日

浪子回家之路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6.07.09作者:李晶晶 牧師「回家」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與行動;儘管處於生活忙碌、職場競爭、課業追求,在一天工作結束或是出門在外一段時間之後,每一個人都會「回家」。那不僅僅是休息加油站...

2006年7月2日 星期日

愛的言語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7/02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基督認為最大的誡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上帝,其次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 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給他的門徒一條新的命令,要他們彼此相愛像主耶穌怎樣愛他們一樣來彼此相愛(約13:34)。從愛人如己到彼此相愛之間有何不同呢?從愛的方向來說,前者強調愛的付出面(proactive-perspective),後者則強調愛的互動面(interactive-perspective)。從愛的方式來說,前者似乎是以自我的愛為基準,後者則是以耶穌的愛為基準。...

2006年6月26日 星期一

思想影響生命 -- 蔡幸昇 牧師

寫作於2006.06.26作者:蔡幸昇 牧師能擔任和平教會的小會議長是我作夢都沒想過的事,但思想到這是上帝的安排,能與蔡茂堂牧師及和平的長執一起同工,也有機會接觸這裡愛主的弟兄姊妹就很平安,心中也充...

2006年6月25日 星期日

批判與論斷(Criticism and Judgment)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6/25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在多元文化的後現代(Pluralistic-Postmodernism)人際關係中,倫理道德與是非善惡的分辨與批判(Criticism) 常常會很容易就被扣上“論斷”(Judgment)...

2006年6月11日 星期日

敬重(Respect)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6/11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敬重 (Respect) 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康德 (Immanuel Kant) 主張人性 (Humanity) 具有理性抉擇的道德能力,因此也具有被絕對敬重的尊嚴...

2006年5月7日 星期日

界線(Boundary)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5/07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跟據米紐慶 (Salvador-Minuchin,-1974)的家庭系統理論(family-system-theory),家庭中之父母與子女間會形成不同的次系統(subsystem),例如:夫妻、親子、兄弟、姊妹等。在次系統之間與個人之間會形成一種界限以釐清各次系統以及個人在家庭中之角色扮演、自我認同、彼此關係、尊重自主、抉擇負責等。這些界限的彈性維持對於一個人的正常心理發展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2006年4月16日 星期日

路易士與四種愛

寫作於2006/04/16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路易士(Clive Staples-Lewis常被簡稱為C.S.-Lewis)是愛爾蘭人,他雖然出生於基督教家庭,但是他坎坷的一生讓他對上帝充滿了憤怒以致於成為無神論者。四歲時他的愛犬Jacksie被汽車壓死,他從此將自己改名為Jacksie,長大以後才慢慢改為Jack。他所最摯愛的母親Flora在他十歲時因病身亡,雖然他拼命為母親禱告,上帝似乎無動於衷。後來他被送到管理嚴格的宗教寄宿學校,使他對上帝更加深惡痛絕。十五歲時輟學而私下拜師學習。...

以馬忤斯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4/16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以馬忤斯是一個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的一個耶路撒冷附近的小鎮。根據路加福音的描述,以馬忤斯距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路24:13),但是路加並未標明它是位於耶路撒冷的那一個方向。聖經考古學家提出六個可能的地點(http://en.wikipedia.org/wiki/Emmaus),但是都無法取得進一步的共識。...

2006年4月9日 星期日

耶穌與政治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4/09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耶穌的一生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耶穌出生時,東方來的占星學博士們迢迢千里、風塵僕僕的趕到耶路撒冷要來向他致敬。結果卻引起了一場血腥的政治風暴。當權多疑的希律王為了防範未然,居然下令將伯利恆附近兩歲以下的小孩全部屠殺。耶穌的父母在慘案發生前漏夜潛逃國外,幼兒耶穌才保住一條小命。但是在伯利恆小城卻充滿了自己的無辜幼兒死於非命而哀慟逾恆的母親。(太2:1-18)...

2006年4月2日 星期日

垃圾神學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4/02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考古學家挖入地層下為我們發現了許多上古文明的真相。聖經考古學家更為我們發現許多與聖經相關的古代語言與生活。最近由亞利桑那大學教授William-Rathje推展運用考古學的方法去挖掘當代人們所產生的垃圾,由此發現我們的生活習慣、意識形態以及與大自然的關係。他們被稱為垃圾學家(garbologist)。由此發現而探討我們的信仰的就是垃圾神學(garbage-theology)。...

2006年3月26日 星期日

什一與奉獻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3/26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我們對什一與奉獻之間的關係常常模糊混淆。有些人認為什一就是奉獻的一種,是舊約時代的奉獻,也有人甘脆就把什一與奉獻放在一起,稱之為什一奉獻。但是我們如果詳細查考舊約,就會發現什一與奉獻雖然都是對上帝的供物,但是兩者間也有些差異。什一是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從所有農牧收成中之首先十分之一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主要目的是要維持以色列人宗教信仰活動所須要的慶典崇拜開銷、聖所專職人員生活支持、以及社區弱勢族群幫補等等的需要。奉獻則包括除了上述這些項目之外的其他所有個人自願的獻祭,如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還願祭、甘心祭等等(申12:6)。什一是按照收成的十分之一(固定比例)獻上以分擔會幕或聖殿正常運作所需的經費。奉獻則是隨自己感動與意願來決定是否要獻上以及所獻上之數額。...

2006年3月5日 星期日

奧秘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3/05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對奧秘(Mystery)而言,我們活在一個矛盾的世界。一方面經由理性、科學、與科技我們一直努力要揭開宇宙奧秘的面紗;另一方面我們又覺得沒有奧秘的世界過於平淡無聊,我們渴望經由媒體、幻想、宗教經驗去享受奧秘的神奇(Fascination-of-the-Mystique)。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一位奧秘的上帝,“是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6:16)因此,若不是上帝樂意向人類彰顯祂自己,則人類永遠無法認識祂。上帝使用祂的作為...

2006年2月19日 星期日

投資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2/19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在資本主義的啟蒙時期,資本與勞力是生產與獲利的兩大要素。科技的進步使機器逐漸取代了人工的勞力,資本的重要性也漸漸的凌駕於勞力之上。工業革命帶來了產量的提高,自由市場的經濟體系促進了物資的流通以及財富的累積。為了提高在自由市場的競爭力,各種公司行號不斷的成立,以聚集更大的資本來求取更高的獲利。投資也逐漸成為謀利的重要管道。剛開始生產事業與社區有很緊密的依存關係。但是在生產事業公司化...

2006年2月12日 星期日

起造家庭祭壇 -- 許承道 牧師

寫作於2006.02.12作者:許承道 牧師 經文:創12:1-9中國時報060118一篇南方朔觀點,論到日本的「隱蔽少年」,避開人生、關閉自己。他提到「國際前鋒論壇...

2006年2月5日 星期日

金錢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2/05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金錢是人類社會文明進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發明。上古時期人類社會以物易物(barter) 的交易行為非常的不方便,因此就有人發明用貝殼...

2006年1月29日 星期日

亨通福音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29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亨通福音” (Prosperity-Gospel) 起源於20世紀後半之靈恩運動。最先提出這個想法的是肯揚牧師 (Rev.-E.-W.-Kenyon-1867-1948),他主張只要我們有信心向神祈求就必得著(太1:22)。他把這個信念化為一個口號...

2006年1月22日 星期日

鄰舍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22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鄰舍”的台語翻譯為 “厝邊”,其中 “厝” 代表我們最親密的家 (或台語 “兜”)。這是“我” (Self) 的延伸為 “我家”,而 “邊”...

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

到底耶穌被膏抹幾次? -- 陳美玲 傳道

寫作於2006.01.15 作者:陳美玲 傳道 新約聖經四本福音書中,都記載了有個女人帶著極珍貴的香膏來膏抹耶穌的故事。四段記事有類似之處,也有不相似的地方。經文...

2006年1月8日 星期日

養育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08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養育” (nurture) 一向是心理學家與普羅大眾都相信對於一個人的人格發育與成長非常重大的因素。自從孟德爾 (Mendel) 從觀察碗豆而發現遺傳現象以來,心理學家相信基因遺傳...

2006年1月1日 星期日

恩典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恩典”(英文譯為Grace)這個詞語是中文聖經用來翻譯新約希臘文 xa/riv。xa/riv的字面意義是禮物,引申為友誼支持之善意(favor),會給接受者帶來“喜樂”(x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