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擁有復活生命

家在花蓮鄉村的我們從小就要和父母親一起種田,由於小時家裡並不富有,田地也不算大,大部分經濟農作都是自己人工種植。我還記得有一次父親會去農會買入一批已防蟲害的玉米粒,一家大小每人提起一桶玉米,穿上...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你也可以參與在其中

和平教會在建堂期間,已經超過有四年沒有舉辦青田兒童夏令營了,說起來,很多人都成了沒有經驗的生手。今年新堂完成,我們要來好好來準備這一個必須付上高度人力、時間、精神的營會,對同工而言,這是一項不小...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奉獻袋與奉獻箱(Offering Bag and Box)

當我唸臺大醫學院時來到和平教會,就我記憶所及,舊禮拜堂大門入口,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奉獻箱。但我幾乎沒見看過任何人,將奉獻放入那個奉獻箱。印象中和平教會,一直都是在禮拜中使用奉獻袋,來收取會友的奉獻。我也從來沒有認真深入的去探討,關於使用奉獻袋或奉獻箱,這兩者的意義與差異。 2005年我們接受和平教會小會邀請,離開美國芝加哥台福教會,返回和平教會牧會。我發現,在第三堂禮拜,用奉獻袋收取會友奉獻時,投影片上會出現這些字:奉獻是基督徒感謝上帝恩典的一種回應,通過奉獻,我們回應上帝在生活中的引導、保守;回應上帝在主日禮拜中的同在;同時也回應主日所領受上帝話語的教導。若您是新來的朋友或仍不清楚奉獻意義的請無須奉獻。我感到規劃第三堂禮拜的同工,對於用奉獻袋收取會友的奉獻時,對於新來的朋友或是福音朋友,可能會感到壓力或對收取奉獻產生誤會,做了很貼心的說明與教導。 教堂改建時,為了考慮遷回新堂後,禮拜中若繼續使用奉獻袋收取奉獻,需要更多司獻同工,同時收取奉獻時間可能會延長,我在2012年8月5日第511次小會中提出是否在遷回新堂後,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收取奉獻。小會經過討論之後,決議維持奉獻袋收取奉獻。遷回新堂以後,負責安排司獻的執事在2013年1月13日第709次長執會中,再次提出是否考慮將奉獻袋改為奉獻箱収取奉獻。由於該案在小會已經討論並議決,因此,決議請小會就此案再議。 在小會與長執會的討論中,我發現大家對於奉獻袋與奉獻箱的使用,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因此,我特別向台灣神學院禮拜學蔡慈倫教授,新約神學鄧開福教授,教會歷史鄭仰恩教授請教,有關奉獻袋與奉獻箱的禮拜學、神學、與教會歷史學等相關的資訊。我將從三位教授所得到的資訊內容整理如下: 1.聖經中並無使用奉獻袋收取奉獻的記錄。舊約是把奉獻給耶和華的祭物獻在祭壇上面(代上16:40),或是納入耶和華殿中的府庫...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分享無牆事工(一)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弗2:17-18)每一個基督徒都接受了一個重要的恩典任命,就是勸人與神和好,傳和平的福音。我們教會領受了一個使命,就是成為萬民的祝福,從M1到M4,從猶大全地—青田社區開始往外拓展,「廟埕」概念的異象與事工是我們目前正在思考、學習與尋求的。廟埕的想法顧名思義是希望教會成為一個「無牆教會」是友善和張開雙臂歡迎社區朋友、會外朋友、福音朋友,都能在上帝的家門口駐足並進門來,成為上帝家裡的人。在禱告與思考如何規劃時,發現許多的機構和事工,我們先稱他們為「無牆事工」,讓我們接下來的每個月,一起來發現和學習。首先跟大家介紹的是香港九龍的「禧福協會」:於1997創立於香港九龍,是一個基層福音事工機構。1.名義與精神「禧福」之名稱源自路加福音4:18-19「主的靈在我身上,因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屬靈的家--需要你(妳)

有一個家庭,家中有四個小孩,有一天孩子們的都爭著對母親說 :『媽媽我愛你』。 大兒子以利說 : 『沒有人比我更愛媽媽,因為我最大,我愛媽媽最久。』 老二安娜說 : 『我更愛媽媽,因為我是家中惟一的女孩。』 老三雅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