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一味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二:5-8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各種學習資源都是要幫助我們更有競爭力,求學階段選填志願,也是從分數可以達到的學校開始由上往下選擇,除非為了獎學金、交通距離...等其他有利因素選擇稍微後面的志願,否則不太可能考上第一志願卻選擇倒數的志願。出社會之後的選擇也是一樣:更好的工作、更豐厚的薪水、更高階的職位、更優質的另一半,如果有能力汰換生活用品,也是會越換越好。這似乎是我們的天性,在我們裡面存在一種向上的趨力,俗話也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想往上爬,並且,當我們嚐過在上面的滋味時,更不會想要往下。
19世紀丹麥的神學暨哲學家祈克果(Søren Kierkegaard)在《勇氣與謙卑》一書中提到:「人們通常都渴望成為大人物,受人尊崇;人們要騙人,就假裝大人物。為信仰受苦的人卻正好相反。」基督教信仰存在著一種逆理,激動基督徒走向人性相反的方向—向下的方向。
一個基督徒可能會擁有許多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帶領他走向成功、得到勝利,「賺得快樂和榮耀,贏取人們歡呼擁戴」,然而,這也可能成為一種遠離上帝的試探,所以「他要阻止自己勝利。這真是一條窄路!」祈克果描述道。
今年7月底,我與台灣基督精兵協會理事長、台神院長,以及幾位教會長老前往緬甸關心宣教師在當地的事工,並且與緬甸合作的差會有些合作方案的討論,其中包括:宣教師服事的教會學校,由於教室空間不足,學校有四個班級要一起在禮拜堂以木板隔間上課;學生不論男女,洗澡都是在開放式空間,沒有隱私性;學校沒有乾淨的飲用水;住宿生的餐點常是一飯、一醬菜,加上一點鹽巴...等狀況。再加上這是一間期望讓窮人也念得起的學校,學校不收清寒學生的學費,所以學校的經費無法改善現況,於是我們討論了幾個方案,希望讓學校能在不減低付費學生求學品質的情況下,繼續歡迎窮人就學。討論接近尾聲時,緬甸的牧師說到,其實他們差會底下有好多的學校都是這樣的狀況,特別是那些在內戰區域的學校更糟,而除了以金錢改善硬體的環境,他們更期待有像宣教師一樣願意生活在當地的老師,對教育不但有熱情也有方法,可以改善學校軟體的部分。
我看著這位緬甸牧師,管理整個差會底下的三十多間教會、十多間學校,以他的才能,加上現在仰光對於同時會緬文、華文、英文人才的需求,他不當牧師應該會有更高收入的工作,也不用擔心這些教會及學校的財務;再看我們的宣教師,以他的才能在台灣也可以有很好的發展,但是他卻選擇到緬甸面對文化、環境等各樣離鄉背井的挑戰。其實,許多基督徒也面對天性想要往上,而信仰帶著他往下的挑戰。
上帝是否也在某些時刻呼召你,當你靠著自己的能力可以向上時,祂引導你做向下的決定?也許不是人生中的大決定,也許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抉擇。
耶穌「受苦的每一刻,祂都有能力為自己解脫苦楚,反敗為勝,然後得到一般人心裡會渴求的一切!」然而耶穌限制自己的能力,祂沒有為自己解脫苦楚、沒有走向世人的成功,這條路真窄!當上帝呼召我們往下走,是走一條窄路,但耶穌基督已經行在前面,成為我們往下走的動力,好讓人看見我們與世人走向不同的方向時,歸榮耀給父上帝。
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
腓立比書二:9-11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