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盼望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3/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盼望 (Hope) 給予人類生存意義與勇氣的力量,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極端苦難環境之下的人。德國神學家莫特曼 (Jurgen Moltmann) 小時候並沒有建立深入的基督教信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在比利時向英軍投降而成為戰俘。在接下來三年的戰俘生涯中他親眼見到其他的德國戰俘由於喪失內心的盼望而逐漸失去活力,甚至失去生命。很幸運的他從一位美軍軍牧手中拿到一本新約全書與詩篇的聖經,在鐵絲網的戰俘集中營非常惡劣又無聊的環境中他開始閱讀聖經。他對於德國的一切理想完全幻滅,對於在戰爭中他之所以能夠逃過死亡但是卻要忍受集中營的苦難找不到意義。他從詩篇139篇讀到上帝不論在任何處境之下都與他同在並且扶持他引領他,這使他的心靈獲得安慰與盼望。後來他更從耶穌在十字架上向上帝所發出的痛苦禱告而體會到上帝是一位為人類受死、陪人類受苦的上帝。主耶穌基督是一位能夠體諒我們的痛苦與軟弱的救主,而不是穩坐高天之上的上帝,這個信念給予他內心很大的激勵與鼓舞。這個宗教體驗以及內心盼望的力量支持他平安渡過集中營的日子。

1948年他返回德國以後就改變興趣而專攻神學研究,他先接受巴特神學 (Karl Barth) 的薰陶,後來他對巴特神學專注於 “唯獨基督” (solus Christus) 而忽略教會在歷史、文化與社會的參與和對話逐漸感覺不滿而開始提出批判。他受到潘霍華 “獄中書簡” (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 的影響而主張教會應該關心並投入社會政治倫理議題。馬丁路德的神學讓他對因信稱義以及十架復活的神學有進一步的瞭解。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奧圖韋伯 (Otto Weber) 則幫助他建立了教會在將來臨上帝國普世使命上的末世觀 (the eschatological perspective of the church’s universal mission toward the coming Kingdom of God)。

1964年他出版第一本神學著作 “盼望神學” (Theology of Hope)。他主張基督信仰的中心議題應該是由帶領以色列出埃及並且讓釘十架耶穌死裡復活的上帝所應許給與人類與世界將來性的盼望。末世論 (eschatology) 不只是在人類歷史結束之後才裂天而降的一個意外事件,末世論是從十架受死且復活升天的基督給予今日活在壓迫與苦難中人類另一條可能出路與前途的積極性盼望。這個新天新地的盼望會帶給人類努力改變並更新現存不公義世界的動機與動力。神學不應該只是對於人性本質與歷史進程給與另一種解讀,而更是應該按照上帝在聖經中應許的新天新地中所充滿的慈愛與公義來努力轉化並改造現今的世界。

盼望是對於將來有一個積極正面的期待。每個人對於將來的盼望可能有不同的依據。有些人把他們的盼望建立在自己努力的成就,有的把盼望建立在自己累積的財富上面,或是自己所栽培的子女前途、或是更民主公義的社會制度、或是更進步突破的科技發展。基督徒的盼望則是建立於上帝在聖經中的應許,藉由替我們在十架上受死且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而帶給我們在今生可以經由信靠基督而蒙赦罪救贖的恩典並且得與神和好,更在末世時基督的再臨將使全人類經歷死裡復活,且在新天新地中享受不再有壓迫、傷害、痛苦、悲哀並且永遠與神同在的無窮喜樂。有一些基督徒把這些盼望視為與現在歷史完全無關,是上帝在人類歷史結束之後裂天而降親自完成的意外事件。因此,這些基督徒只關心趁著主基督尚未再臨之前努力傳福音帶領更多人決志信主好在基督再臨時得以被提升天。莫特曼認為這樣完全與今日政治社會生活脫節無關的盼望並不是來自歷史主宰上帝的盼望,而是一種逃避主義自我麻醉的駝鳥心態 (self anesthetizing ostrich escapism)。來自歷史主宰上帝的盼望是幫助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的盼望,也是幫助我們認同社會中的弱勢族群被壓迫的痛苦,也會努力去轉化社會成為更充滿上帝慈愛與公義的社會,好讓主禱文: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能夠早日落實的盼望。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