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6/02/0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金錢是人類社會文明進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發明。上古時期人類社會以物易物(barter) 的交易行為非常的不方便,因此就有人發明用貝殼 (shell) 作為商業貿易的媒介。在560BC 呂底亞王克羅素(Lydian-king-Croesus) 首先鑄成金幣作為金錢使用。金與銀等貴金屬本身都具有經濟價值,被稱為“商品性金錢”(commodity-money)。後來政府用貴重金屬作擔保而開始發行紙鈔。紙鈔被稱為是“代表性金錢”(representative-money)。1971年美國政府決定取消黃金擔保紙鈔的價值,而是完全由政府的保證給予紙鈔其票面價值,被稱為“政令性金錢”(fiat-money)。到了電子時代,信用卡與債務卡的發行產生了“塑膠金錢”(plastic-money),網路時代的來臨更帶來了“虛擬金錢”(virtual-money)。
金錢有三大功能:
A.交易的媒介,促使貨品服務的順利流通。
B.會計的單位,供給不同商品價值之比較。
C.價值的儲存,將來可以立即轉換為商品。
金錢除了上述的社會功能以外,也衍生出其他的功能,金錢除了作為“交易媒介”(medium-of-exchange) 之外,也逐漸成為 “交易目的”(end-of-exchange)。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很早就發現金錢有此功能,他認為“經濟學”(economics) 是研究金錢如何作為交易媒介的學問,這是自然的,自我設限的功能。但是“致富學”(chrematistics) 則是研究如何累積更多的金錢為目的,是不自然的,是無止境的。當工業革命時,(Adam-Smith)史密斯提出“富國論”(The-Wealth-of-Nations),鼓吹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馬克斯對其理論提出嚴厲批判而提出-“共產主義”以反制。蘇聯政府的解體顯出共產主義的破產,但是今日世界貧富兩極化的緊張也顯出資本主義所給世界可能帶來的大災難。
金錢從經濟學進入致富學以後,整個人類社會價值體系在不知不覺之間被轉換,所有的人類文明成就都被金錢所“量化”(quantified),人類社會的人際關係互動也被金錢所“數化”(calculated),人類的倫理道德也受到非常嚴厲的考驗。人類價值體系被金錢所“價格化”(value-system-priced),人類工作生產被“商業化”(commercialized),人類休閒遊樂被“消費化”(consummerized)。當金錢如此廣泛的滲入人類生存的各個層面時,金錢本身被人類 “偶像化”(idolized),人類已經不再是金錢的主人,而淪落成為金錢的奴隸了。
主耶穌基督知道金錢對人類具有如此可怕的影響力,因此他一直呼籲他的門徒,不要陷入拜金主義的牢籠,要先求神的國與義,要信靠上帝的供應與照料,要幫助那些貧困的鄰舍。主耶穌說,我們不可能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願神保守我們,全心全意信靠上帝並且盡心盡意事奉上帝,也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愛鄰如己的實際。
2006年2月5日 星期日
金錢 -- 蔡茂堂 牧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