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受苦的僕人、榮耀的基督

今天是大齋節期的第六主日,也就是棕樹主日。所謂大齋節期是指主耶穌復活前40天,信徒以靈修、思念、默想救主愛世人、為世人犧牲捨命的恩典。以此,重新再次與主耶穌建立親密的關係的靈修節期。
大齋節期的目的:是期待信徒在這個節期中,常以祈禱、讀經、靈修、禁食、救濟貪困、幫助弱勢、服務社會來落實信仰。也藉此更加謙卑、感恩、順服、等候、盼望復活的喜樂與平安。
而棕樹主日是主耶穌宣告主權的開始,他要門徒「去告訴錫安城的兒女:看哪,你們的君王來了!他謙遜地騎在驢背上、騎在小驢的背上。」這是要應驗主前500年的先知撒迦利亞的話:「錫安的居民哪,要歡喜快樂!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看,你們的君王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一騎著一匹驢。」接著,有許多的群眾猶如迎接君王般,拿著衣服鋪在地上夾道歡迎他,聖經記載:「有人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驢背上,然後請耶穌騎上去。群眾中有許多人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太21:7、8)在猶太人的傳統裡,人民以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迎接某人,這是有其迎接君王的象徵,例如:耶戶被膏立作以色列王(參列王紀下9:1-3;12-13)。
接著也有些人拿樹上砍下的樹枝鋪在路上,而棕櫚樹在當時象徵著:歡慶、盛宴、榮耀。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是盼望的意義,對沙漠中的旅行者而言,找到棕櫚樹時,即意味著找到可安歇、飲水之地。
聖經繼續告訴我們:眾人前行後隨大聲呼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和散那」音譯自一個晚期希伯來文「Hosia-na」出自詩篇118:25-26:意思是:救我們、拯救我們之意。
接著耶穌在全城騷動,眾人歡呼擁護下進入了耶路撤冷,群眾完全陷入在極度歡欣之中,以致遺忘了在舊約中另一傳統,在主前約600年的一位先知-以賽亞已預言:「受苦的僕人」,以賽亞說:
「上主說:我的僕人要完成使命;他要受讚美,他要恢復從前的偉大和榮譽。、、、他的子民回答:誰會相信我們的傳報?上主的大能向誰顯示呢?這是上主的旨意:他的僕人要像幼苗抽芽,像花草在乾旱的土壤裏生根。他既無威儀,也不英俊,不能吸引我們的注意;他的儀表平凡,不能引起我們的傾慕。他被藐視,被人棄絕;他忍受痛苦,經歷憂患。人都掩面不看他一眼;他被藐視,我們不敬重他。但是,他承當了我們的憂患;他擔負了我們該受的痛苦。我們反認為他該受責罰,該受上帝的鞭打和苦待。為我們的罪惡,他被刺傷;為我們的過犯,他挨毒打。因他受責罰,我們得痊愈;因他受鞭打,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像一群迷失的羊,各走自己的路。但我們一切的過犯,上主都使他替我們承當。他受迫害,受虐待,但他一言不發。他像待宰的小羊,像被剪毛的羊,他一聲不響。他被拘禁,受審判,被處死,沒有人關心他。他為了我子民的罪惡離開人世,為了我子民的過犯被置於死地。他被拘禁,受審判,被處死,沒有人關心他。他為了我子民的罪惡離開人世,為了我子民的過犯被置於死地。雖然他從來沒有凶暴的行為,也沒有撒過謊,他卻跟邪惡人葬在一起;他和財主共墓穴。上主說:他挨打受苦是我的旨意;他的死是贖罪的祭。他會看到自己的後代;他有長久的歲月。藉著他,我要實現我的計劃。經歷了一生的痛苦,我的僕人要重新得到喜樂;他必知道受苦不是徒然。我公義的僕人將因認識我而使眾人成為義人;為了他,我要赦免他們的罪。所以,我要使他在偉人中有地位,在強盛的人中得榮譽。他自願犧牲生命,承擔罪人的命運。他擔當了眾人的罪,為他們的過犯代求。」(賽52:13-53章)
當時的猶太人遺忘了這段預言,只想要迎接榮耀的君王,然而主耶穌以君王之勢進城的同時,也是進入受苦之路的開始。可惜的是猶太人只想要有君王的榮耀,卻忘記君王需完成上主的使命。只有當君王完成了使命,他便會恢復原本尊榮的身份。
在這靈修節期中,我們當懷著感恩的心來記念「受苦的僕人與榮耀的基督」。因為這位受苦的僕人,不是因自己的罪受苦,仍是為要代替你、我的罪走這苦路,如今他已順服獻上自己,完成了使命,復活恢復了他的榮耀。因此當我們渴望與他同得榮耀時,我們也必須先與他同受苦,才能一同享受復活的生命。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