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尼哥底母與井旁婦女 (Nicodemus and Woman at Well)

尼哥底母與井旁婦女 (Nicodemus and Woman at Well)

蔡茂堂牧師

自從布郎寧 (Don Browning) 於1986年提出〝全球化聖經詮釋學〞(Globalization of biblical hermeneutics)的議題之後,大家才發現過去被奉為釋經圭皋的傳統歷史批判釋經 (historical critical hermeneutics) 很明顯的具有歐洲中心與男性中心 (Eurocentric and androcentric) 的傾向。大家願意從過去被忽略或邊緣化族群的處境與角度,再度詮釋經文的可能含意,以及經文對被邊緣化族群所面對問題的可能回應。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重新檢視約翰福音第三章與第四章所記載,主耶穌與尼哥底母以及井旁婦女的兩段對話。這兩段對話被包含於迦拿的兩個神蹟之間。第一個神蹟是主耶穌在一個婚宴中將水變為酒,第二個神蹟是主耶穌為迦百農大臣兒子治病的故事。尼哥底母與井旁婦女被擺在兩個迦拿神蹟之間,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尼哥底母是猶太男性、法利賽官長、在夜間主動來請教耶穌;井旁婦女是撒瑪利亞無名式女性、社會邊緣人、在正午到井旁打水時耶穌向其搭訕。

尼哥底母雖然被耶穌稱為是以色列人的先生,但是在整個對話過程當中,他對於主耶穌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拉比的尊敬態度。他對於主耶穌所提出的重生議題,或是從水與靈所生 (參閱結36:25-27) 的事情,似乎完全無法領會,只提出兩個很物質性 (physical) 的簡單問題。對於信耶穌得永生的邀請與挑戰,也沒有做出任何正面的回應。尼哥底母在這次與耶穌短暫的面談之後,除了後來有兩次經文提到他之外,我們無法瞭解他對於救恩是否有進一步的回應。這兩次經文的第一次是約翰7章50-51節,他向法庭提醒審判耶穌時應該注意程序正義問題。第二次是約翰19章39-40節,他提供一百斤沒藥沉香幫助暗中作主耶穌門徒的亞利馬太人約瑟為耶穌的遺體安葬。因此,從整個聖經的資料來看,尼哥底母是對耶穌有興趣,離天國不遠,但可能還是在天國門外的耶穌同情者。


井旁婦女的背景與尼哥底母比較之下,好像更不可能對於主耶穌所傳的福音,會有任何正面的回應。故事一開始,主耶穌是一個經過長途跋涉、走過沙漠曠野、忍受烈日曝曬、又累又渴的出外猶太客旅。他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沒有旁人在場之時,開口向一位獨自前來井旁打水的撒瑪利亞婦女開口搭訕,藉口要討一口水來喝。在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中,這個突兀的動作,讓這位孤獨的撒瑪利亞婦女,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他對於主耶穌的第一句話〝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他對於耶穌的認識,只是一位陌生的猶太男子。
但是主耶穌對於這位井旁婦女如此的反應,並不以為忤,反而更進一步向他提及有關活水的議題。井旁婦女從耶穌自己根本沒有打水器具,馬上聯想到自己所屬文化的偉大傳統,向耶穌提出猶太與撒瑪利亞傳統之爭議。耶穌對於這兩個文化傳統之爭議並不回應,而是進一步帶領井旁婦女,從對於水的物質性 (physical) 詮釋轉到心靈性 (spiritual) 含意的瞭解,並且激起這位井旁婦女對這個可以直湧到永生的活水的渴慕與追求。

井旁婦女對於主耶穌的認識也從陌生猶太男子轉為拉比先生。主耶穌並沒有順著這位井旁婦女對於永生活水的渴慕而立刻將天國福音傳給他,反而更突兀的要求這位井旁婦女回去請他的先生也來到井旁。井旁婦女對於主耶穌如此唐突侵犯個人隱私性的問題並不想正面回應,想要四兩撥千斤的輕輕閃過。他萬萬想不到主耶穌並不想讓他就這麼輕易的閃避他生命當中的傷慟與黑暗。主耶穌就更直截了當的指出井旁婦女婚姻生活的挫折與無奈,並且肯定其答話的表面真實性。主耶穌展現出如此超然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於井旁婦女部份真實回答的溫柔接納態度,使得井旁婦女對於主耶穌的認識,從凡人的拉比先生,進一步成為神人先知。井旁婦女就將討論的話題從活水再轉到有關敬拜上帝的爭議。主耶穌在此提出一個嶄新的敬拜神學,就敬拜上帝而言,所有的文化、時空的差異都變得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心靈與真誠的敬拜態度。主耶穌並且宣告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井旁婦女對於主耶穌的認識,從一般的傳達上帝旨意的神人先知,更進一步提升為摩西所曾經提到的 “那一位先知” [參閱申18:15],也就是他們所長遠等候的彌賽亞。主耶穌在此向這位井旁婦女講出他對於自己角色身份最清楚的啟示:egw eimi, o lalwn soi,我們如果從希臘文直接譯為英文,應該是 I am, who spoke to you. 中文則應該譯為:我是,向你說話的。主耶穌不只坦白表示他就是井旁婦女所期待的彌賽亞,他更是與那位差遣彌賽亞降世的耶和華具有相同的位格與尊榮。井旁婦女對於此並沒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與肯定,但是他的生命整個被翻轉,他把水罐子留在井旁,迫不及待的奔跑回敘加城,毫無保留的把他生命的傷慟與主耶穌給他帶來的轉變與眾人分享,他成為第一位宣道士。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