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6/04/0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耶穌的一生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耶穌出生時,東方來的占星學博士們迢迢千里、風塵僕僕的趕到耶路撒冷要來向他致敬。結果卻引起了一場血腥的政治風暴。當權多疑的希律王為了防範未然,居然下令將伯利恆附近兩歲以下的小孩全部屠殺。耶穌的父母在慘案發生前漏夜潛逃國外,幼兒耶穌才保住一條小命。但是在伯利恆小城卻充滿了自己的無辜幼兒死於非命而哀慟逾恆的母親。(太2:1-18)
耶穌被羅馬外來政權法院判為唯一死刑定讞的罪名就寫明在那片釘在他頭上的那塊木板上面:猶太人的王。他的死刑罪名也是政治性的內亂罪。在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伏法之前,他還經過很複雜的宗教法庭預審定罪,再轉送政治法庭審理,當中又發生管轄權不確定所產生的踢皮球插曲。(路22:54-23:38)
耶穌一出道,他所傳講的中心信息是:上帝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可1:15) 這個信息在當時處於被羅馬外來政權軍事壓制下痛苦難當而先知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喧囂雲端的猶太人來講,正是久旱盼甘霖,群起跟隨。耶穌有一次為了解決廣大群眾的晚餐問題而用一個小孩五餅二魚餵飽群眾,甚至導致有人要強力抬他上轎,逼使耶穌只好夜遁山上,甚至施展輕功、涉水過岸。(約6:1-21) 耶穌的學生當中也有隨身攜代匕首主張武裝革命的短刀黨員。(太26:51-52) 甚至有一些聖經學者猜測:猶大是因為對耶穌在騎驢進城所造成的群眾運動中,沒有把握良機、揭竿起義、一舉趕走羅馬政府的外來政權而感到灰心失望,因此想要採取像水滸傳的激將法把耶穌逼上梁山,卻萬萬沒有想到預估錯誤,將自己的恩師送上十字架。因此,後悔莫及,雖然將髒款退回,最後還要以一死來明志。(太27:3-10) 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們所關心的問題還是以色列國何時被復興的政治議題。 (徒1:6-8)
耶穌在面對彼拉多法官的審問時很清楚的聲明: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約18:36) 但是耶穌的許多教導卻是與政治有關。耶穌接受該撒的統治權柄 (可12:13-17),但是又加上了上帝在該撒之上的絕對權柄。耶穌也以非常激進的方法重新詮釋猶太人奉為圭臬的摩西律法。(太5:1-48)耶穌很清楚教導他的門徒有關天國的人際關係倫理與規範。(路6:26-49)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耶穌的政治觀是革心的(regenerative),而不是革命的(revolutionary)。他們引用耶穌的比喻說他的國像麵酵一樣,開始時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在整個社會發揮它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太13:33) 這個社會力與主耶穌再臨時新天新地那個永恆國度間之關係則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比較樂觀的前進主義者(progressivism) 認為這個影響力終會改造整個世界成為新天新地,比較悲觀末世論者(pessimistic-apocalypticism) 則相信我們還是要仰望主耶穌再度親自從天而降才能真正建立新天新地的上帝國度。
2006年4月9日 星期日
耶穌與政治 -- 蔡茂堂 牧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