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8日 星期日

母愛如鷹(一)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5/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11)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在這母親節的時刻,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要下蛋孵育小鷹之前,會在很高的懸崖峭壁或是高聳入雲的大樹頂端用樹枝搭鷹巢。鷹巢一般都搭得很巨大,因為老鷹的展翅寬度可長達七呎;鷹巢也常常搭得很高,以免鷹蛋或小鷹遭遇天敵蟒蛇的吞食。在這些粗糙的樹枝所構成的碗形鷹巢之內部,母鷹再叼樹葉、嫩草、甚至是自己的幼羽毛,把鷹巢鋪成柔軟舒適的安樂窩。當小鷹出生時,下有柔軟的墊子、上有母鷹堅強有力的雙翅以及溫暖柔軟的胸膛,既舒適又安全。母鷹與公鷹會輪流外出覓食或在家守護小鷹。母鷹常常須要飛到有相當距離的溪流或海邊去捕抓魚、兔、雞等回來給小鷹當食物。母鷹也會用銳利的鷹喙將肉塊撕成細條,再一條一條的給小鷹餵食。當颳風下雨的時候,母鷹會展開雙翅,把小鷹保護在她那堅強有力、又有防水設備的羽毛之下。母鷹雖然全身被風雨打得濕透,小鷹卻可以在母鷹的雙翅保護之下,免受風雨之苦。大衛王在詩篇17:8向耶和華禱告說“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可見在母鷹雙翅的蔭下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安全。

但是當小鷹長大到應該學習離巢飛翔以及外出覓食的時刻來臨時,這些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以及按食餵食的細心照顧反而成為小鷹不願意離開鷹巢的主要原因了。為了要幫助小鷹願意學習展翅飛翔以及外出覓食,母鷹必須一反常態,她開始不把食物叼回鷹巢餵食小鷹。讓小鷹忍受饑腸咕嚕的痛苦。當小鷹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現飛返鷹巢的母鷹爪下空無一物時,空腹的饑餓迫使小鷹開始嘗試去啄食以前吃剩下丟在鷹巢裡那些沒有啃食乾淨、還黏貼在骨頭上的肉乾。小鷹必須很用力才能將一小塊又乾又硬的剩肉從骨頭上扯下來吃。偶而小鷹也會找到一兩隻在枯骨上面慢慢爬行的小甲蟲。雖然口味不佳,但是總是比空著肚子好。當小鷹第一次成功的將小甲蟲咬住並吞食時,這是這頭小鷹一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這是他這一生當中第一次不是依靠母鷹餵食,而是自食其力了。

我們為人父母的,也都會為子女們尋找一個理想的生活起居環境。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為子女們預備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我們也會注意到住家附近的環境是否對我們的子女身心健康與安全有不良的影響或威脅。我們也會盡力提供給我們的子女有益身心健康的食物與活動。當我們的子女成長到了應該開始學習不再依賴我們的供養與保護而自己去供養與照顧自己安全的時刻,但願我們也會如母鷹一樣知道如何鼓勵我們的子女,在各方面能夠漸漸的不再依賴父母而能自食其力。創世記2:24a提到“因此,人要離開父母。”這是子女長大成熟所必須經歷由依賴父母到自食其力的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當子女不願意學習離開父母而自食其力時,為人父母的往往忍不下心叫子女去忍受饑腸咕嚕的痛苦,而造成終生好吃懶做、無法自立的成年子女。
 

0 意見: